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东北民间异闻录 > 第251章 鬼班邮路

东北民间异闻录 第251章 鬼班邮路

作者:野山峰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7 18:19: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长白山脉像一条冻僵的巨龙,蜷伏在东北边境。一九七零年冬,大雪比往年来得更早,十月底已封了山。

李小兵踩着齐膝深的雪,每走一步都得先把腿从雪窟窿里拔出来,像是从大地深处挣脱。他喘着粗气,靠在一棵白桦树上,掏出那张已被他捏得发软的地图。墨线勾勒的山路在现实中全无踪迹,眼前只有一片白茫茫。

“操蛋。”他低声骂了句。

三天前,他还是县邮局新招的邮递员,顶了退休的老王的缺。局长拍着他的肩膀:“小兵,青龙沟这条线交给你了,每月两班,十五和三十,雷打不动。”局里老人都用同情的眼神看他。青龙沟线长八十里,翻三座山,过两条河,途经七个自然屯,最要命的是那段“鬼见愁”——传说日伪时期在那里失踪过十几个邮差。

李小兵不信邪,二十一岁,共青团员,信的是唯物主义。可此刻,站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林中,他开始动摇了。

风卷着雪粒抽打在脸上,像刀子。他看了看腕上的表,下午三点二十,天色已开始发暗。按计划,他本该在两点前到达二道岗子,可现在连路都找不到了。

“不能停,停下就冻死了。”他自言自语,这是今天第一百次和自己说话。

他挣扎着继续向前,突然脚下一空,整个人顺着陡坡滚了下去。天旋地转间,他拼命护住胸前的邮包——那里有七十二封信件、十五份报纸和一份青龙沟老支书急等的文件。

当他终于停下时,已躺在一个山坳里。右腿一阵剧痛,邮包却还紧紧抱在怀里。

“完了。”这念头第一次清晰地出现在脑海里。

就在这时,他听见了脚步声——踩着雪,吱嘎,吱嘎,不紧不慢。

“谁?”李小兵喊道,声音因恐惧而尖利。

一个人影从密林后转出来。是个老人,穿着深绿色的旧式邮差服,洗得发白,但整齐挺括。他背着一个厚重的邮包,戴着有护耳的棉帽,脸上布满皱纹,眼睛却亮得惊人。

“迷路了?”老人问,声音沙哑却温和。

李小兵呆呆点头。

“青龙沟的邮班?”老人看了一眼他胸前的邮包。

“您怎么知道?”

老人笑了,露出一口黄牙:“我走了这条线三十年,认得出同行。起来吧,我带你一程。”

老人的手有力得不像个老头,一把将李小兵拉了起来。

“我叫李老栓,”老人说,“走吧,再耽搁天就黑了。”

说来也怪,跟着李老栓,路好像变得平坦了。老人对这条山路熟悉得如同自家院落,哪儿有近道,哪儿可避风,都一清二楚。

“您也走这条邮路?”李小兵问。

“以前走,现在…也走。”李老栓笑了笑,“这山里天气变得快,一会儿晴天,一会儿暴雨,跟人一样。”

他们爬上一道山梁,李老栓突然停下,指着远处一片隐约的灯火:“看,那就是青龙沟。你顺着这条小路下去,两个小时就到了。”

李小兵松了口气,旋即又紧张起来——他得独自走完剩下的路。

“等等,”李老栓从邮包里掏出一封信,信封已经泛黄,边角磨损得厉害,“帮我个忙,把这封信送到青龙沟南头的老赵家。赵王氏收。”

李小兵接过信,感觉信封异常厚重。

“这信…”他翻来覆去地看,上面没有邮票,没有邮戳,只写着“赵王氏亲启”几个毛笔字。

“重要家书,”李老栓神情严肃,“我答应过一定送到,可总是…错过。你年轻,腿脚好,一定能送到。”

李小兵想问问这信的来历,可一抬头,李老栓已转身走入林中。

“记住!一定送到!”老人的声音从树林深处传来。

李小兵把信塞进邮包最里层,继续赶路。果然,两小时后,他看见了青龙沟屯口的木牌。

屯支书把他安排在屯里唯一的空房——原守林人的小屋。李小兵点了油灯,整理邮包时,又拿出了那封神秘的信。

在昏黄的灯光下,他发现信封背面似乎有字,仔细辨认,是几个模糊的日期:

“一九三九.三.十五

一九四八.七.廿

一九六〇.十一.三”

都是过去的日期,用不同笔墨写成,似乎记录着多次尝试投递的痕迹。

李小兵心里发毛,把信塞回邮包最底层。

第二天一早,他开始在屯里送信。青龙沟不过五六十户人家,大多姓赵,沾亲带故。送到最后,只剩下那封特殊的信。

“赵王氏?”屯支书皱起眉头,“南头就一家姓赵的,是个老太太,快八十了。你找她干啥?”

“有她一封信。”

屯支书的表情变得古怪:“她男人旧社会时是邮差,死在山里了。老太太一个人过,不怎么见人。”

按照指点,李小兵来到屯子最南头的一间木屋前。敲门后,好一会儿才开。

一个瘦小的老妇人站在门内,脸上布满皱纹,眼睛却清澈。

“您是赵王氏?”李小兵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老妇人点头。

“有您一封信。”李小兵从邮包里取出那封泛黄的信。

老妇人接过信,手开始颤抖。她翻到信封背面,看着那些日期,眼泪突然涌了出来。

“他…他终于送到了…”她哽咽着,“进来吧,孩子。”

小屋干净整洁,炕上铺着洗得发白的床单。墙上挂着一张发黄的结婚照,年轻的邮差穿着制服,英姿勃发。

“那是我男人,赵德柱,”老妇人指着照片,“一九三九年三月,山洪暴发,他为送一封急信,硬要过河,被水冲走了。三天后才找到尸体,手里还紧紧攥着邮包。”

李小兵感到脊背发凉:“那他…没送出去的信呢?”

“都在邮包里,除了这一封。”老妇人轻轻抚摸着信封,“这是他写给我的家书,每次出门他都带着,说要是遇到顺路的同行,就托人捎回来。可那天…这信随他一起去了。”

李小兵口干舌燥:“那…刚才送信的人…”

老妇人抬起泪眼:“你不是第一个帮他送信的人。这些年,有好几个邮差来过,都说遇到一个老邮差托他们送信。可每次信都会回到山里,等着下一个邮差。”

她小心地拆开信封,取出一张发黄的信纸,轻声念道:

“吾妻如晤:

行至老岭,风雪阻路,借宿山家。念你独守空闺,心实难安。此次差毕,当告假还乡,与你共度生辰。

闻邻村有新生婴啼,思若得子,名当取‘平安’,惟愿世道太平,家宅安宁。

山中夜寒,忆你手织围巾,温暖如春。

夫 德柱

民国二十八年二月”

老妇人泣不成声:“他死的时候,才二十五岁…我们结婚不到一年…”

李小兵怔在原地,想起昨天那个老邮差的模样——分明不到五十岁。

“他…他一直在这条邮路上送信?”李小兵声音发抖。

老妇人点头:“山里人信这个。说有些执念太深的人,死后的魂灵还会重复生前最重要的事。对德柱来说,就是送信,还有…把这封家书送到我手里。”

李小兵背脊发凉,想起昨天老邮差熟练带路的样子,那不像是个活人该有的从容。

“那为什么现在才送到?”他问。

老妇人擦干眼泪,走到窗前,望着远山:“也许是因为时候到了。我病了,大夫说熬不过这个冬天。他大概是感觉到了。”

她转过身,从炕柜里取出一个小木盒,打开,里面是一枚褪色的红星徽章。

“这是德柱留下的,他常说,等世道好了,邮路通了,家家户户都能收到远方亲人的消息。现在…你能帮我把它别在邮包上吗?”

李小兵郑重地接过徽章,别在了自己的邮包上。

当晚,他住在屯里,梦见老邮差站在风雪中向他点头致谢,然后转身走入山林,身影渐渐消散。

第二天一早,屯支书慌慌张张地跑来:“赵老太太昨晚走了,走得很安详。手里还握着那封信。”

李小兵参加了简单的葬礼,把一捧土撒在坟头。

回程的山路似乎不再那么可怕。当他再次经过遇见老邮差的地方时,发现那里根本没有什么小路,只有一片陡峭的山崖。

李小兵摸了摸邮包上的红星,继续前行。

此后三十年,他一直在青龙沟邮路上奔波,成了山里人熟悉的“李邮差”。他再也没有见过那个老邮差,但每当新邮递员抱怨这条路难走时,他总会说起这个故事。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