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东北民间异闻录 > 第161章 凶画

东北民间异闻录 第161章 凶画

作者:野山峰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7 18:19: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东北小城白山镇。钢铁厂保卫科科长赵永革带着七八个年轻工人,踹开了城西那座俄式小洋楼的铁门。资本家属实可恶,新中国都成立三年了,这魏世荣还藏着满屋的西洋物件不肯上交人民。

“砸!给我狠狠地砸!让这些资产阶级的毒草暴露在阳光下!”赵永革振臂高呼,工人们一拥而入。

我在人群中跟着,那年我刚满十八,是厂里的学徒工。那是我第一次踏进魏家的门,也是第一次见到那幅画。

小洋楼里阴暗潮湿,散发着一股霉味与旧书香混合的怪味。红木书架上摆满了外文书,留声机上的黑胶唱片碎了一地。魏世荣——那个戴着金丝眼镜的瘦弱老人——蜷缩在角落,一声不吭,只是死死地盯着我们中的每一个人,仿佛要把我们的模样刻进骨头里。

“科长,这玩意咋处理?”李二福在二楼喊了一声。我们闻声上楼,看见他正对着一幅油画指指点点。

那画挂在卧室最里面的墙上,约莫半人高,画中是个穿暗紫色旗袍的年轻女子。她坐在一张藤椅上,手持团扇,眉眼低垂。奇怪的是,不管我们走到房间的哪个角落,她那哀怨的眼神似乎始终跟着你。

“资产阶级的臭玩意,烧了算了!”李二福说着就要动手。

“慢着。”赵永革拦住他,眯着眼端详那画,“这画...厂里正在装饰礼堂,缺这种有教育意义的展品。带回去,让群众都看看资本家是怎么腐化生活的。”

我离画最近,赵永革便指派我负责搬运。当我伸手去摘画时,一阵寒意顺着指尖窜上脊梁。那画框冰冷得不似寻常木头,倒像一块寒冰。不知是不是错觉,在我触碰到画框的瞬间,画中女子的嘴角似乎微微抽动了一下。

魏世荣突然在楼下嘶吼起来,声音凄厉得像夜枭:“那画不能动!她会跟着你们的!她会的!”

赵永革冷笑一声:“封建迷信!无产阶级不怕这些牛鬼蛇神!”

我小心翼翼地把画从墙上取下,包裹好,跟着队伍离开了魏家。临走时,我回头看了一眼魏世荣,他瘫坐在地,眼神空洞,嘴唇无声地蠕动着,像是在重复着什么咒语。

画被运回厂里,但最终没被挂在礼堂——工会主席说这画“气氛不对,影响工人积极性”。赵永革便自作主张,把它带回了家。

赵家的厄运,从那时开始了。

赵永革的妻子王秀芹是厂里的播音员,性格开朗,可挂画不到一周,她就变得沉默寡言。她私下跟我母亲抱怨,总觉得画里的女人在盯着她,半夜还能听见女人的叹息声。

“那眼神啊,像是憋着天大的委屈,看得人心慌。”王秀芹说。

更诡异的是赵永革十岁的小儿子铁柱。自从画挂上后,他整夜做噩梦,说有“紫衣阿姨”站在他床边,轻轻摸他的脸。孩子一天天消瘦,赵永革却骂他“胆子小,不像革命后代”。

我因住赵家隔壁,常被叫去帮忙修理家具。每次路过那幅画,都不由自主加快脚步。画中女子的表情似乎真的在变化——刚带回来时是低眉顺眼,如今却微微抬起了眼,那眼神里有说不清的哀怨,甚至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恨意。

最怪的是画上的颜料。有一回我去赵家送厂里发的白菜,正巧一束夕阳照在画上,我清楚地看见画中女子旗袍上的暗紫色似乎在流动,像是有生命的液体,缓缓地、几乎难以察觉地蜿蜒而下。

寒冬腊月,白山镇下了场五十年不遇的大雪。赵家出了事。

铁柱突然高烧不退,胡言乱语,说什么“阿姨要带我走”。赵永革冒雪去请医生,却在半路摔进沟里,摔断了腿。王秀芹在照顾丈夫和儿子的间隙,精神终于崩溃,一天深夜竟赤脚跑出家门,尖叫着“她出来了!她出来了!”

邻里帮忙,把王秀芹送进了医院。赵家一下子空了,只剩下断腿的赵永革和神志不清的铁柱。

我母亲心善,主动帮忙照顾赵家父子。我也常去送饭打杂。每次进赵家,都觉得那屋子比外面还冷,而那股寒意,似乎就是从画上散发出来的。

一晚,母亲让我给赵家送饺子。推开赵家门,屋里没开灯,只有月光透过窗户,照在那幅画上。我下意识看了一眼,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画中女子的脸,竟转向了我所在的方向!那双眼睛不再是哀怨,而是充满了愤怒和怨毒。

我吓得夺门而逃,连饺子掉在地上都顾不上了。

第二天,我把这事告诉了躺在床上的赵永革。这个一向强硬的汉子终于动摇了。他喃喃道:“难道魏世荣说的是真的?”

铁柱的病情越来越重,医院查不出原因。眼看孩子只剩一口气,赵永革拖着断腿,爬下床,对着那幅画磕头:“我错了,我不该拿这画,求您放过我儿子吧!”

说来也怪,当晚铁柱的烧就退了。但赵永革的精神垮了,整天对着空气自言自语。

母亲悄悄对我说:“这事儿得找人看看。我听说北山有个陈婆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婆婆是当地有名的“看事”的,破四旧后就不再公开活动。我瞒着所有人,踏着深雪走了十几里山路,找到了她。

陈婆婆听我讲完,闭眼良久,才缓缓开口:“那画里困着个怨灵。是民国十八年,被魏家老爷逼死的四姨太。她叫苏婉清,死时怀着身孕。魏家请高人把她的魂封在画里,让她永世不得超生。这些年,魏家败落,封印弱了,她的怨气就溢出来了。”

“那该怎么办?”我问。

“要么彻底毁了那画,连灰都得撒进十字路口;要么...帮她完成心愿,化解怨气。”陈婆婆说,“毁画风险大,怨灵可能附到附近人身上。最好是找到她的遗骨,好生安葬。”

我回到镇上,想找魏世荣问个明白,却得知他已被送往郊外的劳改农场。

又是一个风雪夜,我偷偷溜出家门,骑着借来的自行车,赶往三十里外的劳改农场。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我却浑身是汗——要是被人发现我与劳改犯接触,这辈子就完了。

农场看守是个老头,我递上珍藏已久的一瓶高粱酒,编了个理由说我叔叔在里面,想见他一面。酒劲上头,看守挥挥手放我进去了。

魏世荣躺在冰冷的工棚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见到我,他并不惊讶,只是虚弱地问:“画...还在吗?”

我点点头,把赵家发生的事和陈婆婆的话告诉了他。

魏世荣闭上眼,两行浊泪顺颊而下:“报应啊...那是我父亲的四姨太苏婉清。她本是我父亲买来的丫头,后来收了房。怀胎七月时,被我母亲发现她与一名年轻教员有染...父亲逼她喝下堕胎药,她当夜就穿着最爱的紫旗袍,在画室里上吊自尽了。”

“那她的尸骨...”

“就埋在老家后院,榆树下。”魏世荣喘着气说,“父亲后来良心不安,请画家照她生前最后一幅照片画了肖像,又找道士做法,把她的魂封在画里,以为这样能让她安息...谁知...”

他剧烈咳嗽起来,抓住我的手:“年轻人,帮我赎罪吧。把她的骨头挖出来,好好安葬。告诉她,魏家对不起她...”

我连夜赶回白山镇,没敢直接回家,先去了早已废弃的魏家老宅。后院那棵老榆树还在,我在树下挖了整整两小时,终于挖出一具小小的骸骨和一个锈迹斑斑的怀表。怀表里,是一张年轻男女的合影——女子正是画中人,男子则是个清秀的年轻人。

我把骸骨用红布包好,怀表揣进怀里,趁着天还没亮,赶往北山的乱葬岗。按陈婆婆的吩咐,我找了一处向阳的山坡,将苏婉清的遗骨重新安葬,立了块无字木牌为碑。

做完这一切,天已蒙蒙亮。我疲惫不堪地回到镇上,直奔赵家。

推开赵家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屋里那股寒意消失了。赵永革坐在床上,铁柱偎依在他身边,两人脸色都红润了许多。

“小张,你看...”赵永革指着那幅画。

画还在墙上,但画中女子的表情恢复了平静,眼神不再追随人,而是静静地望着远方。更神奇的是,她手中的团扇上,多了一行若隐若现的小字:“愿君心似我心”。

我把怀表放在画前,轻声说:“你和心上人团聚了,安息吧。”

赵永革伤愈后,悄悄把画送到北山寺,请僧人超度。后来画被埋在了苏婉清的新坟旁。

多年后,赵永革退休,铁柱考上了大学。魏世荣在劳改农场去世,我替他收了尸,与苏婉清合葬在一处。

去年清明,我去扫墓,看见坟前不知谁放了一束新鲜的野花。风吹过山岗,我仿佛听见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笑声。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