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东北民间异闻录 > 第160章 鬼伴游

东北民间异闻录 第160章 鬼伴游

作者:野山峰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7 18:19: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18年初秋,我背着半旧的登山包,踏进了这座鸭绿江畔的边境小城。

小城被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气里,江风带着鱼腥和水汽的味道扑面而来。沿街的老建筑还保留着日殖时期的痕迹,墙面上斑驳的标语却还留着九十年代的印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几家歌厅门口站着无所事事的青年,头发染得黄灿灿的,盯着我这个外来客上下打量。

我叫阿明,二十五岁,趁着辞职间隙出来走走。没什么具体计划,就想在这些边境小城里转转,拍些照片,远离大城市里那些没完没了的加班和地铁里拥挤的人潮。

“兴东旅社”是我在破旧笔记本上记下的名字,一位走过这条线的驴友推荐的。说是旅社,其实更像一户民居改造的,招牌上的字褪色得几乎认不出来。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里面飘着一股霉味和消毒水混合的气息。

柜台后坐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秃顶,眼袋很深,正低头翻着一本泛黄的登记簿。

“住店?”他头也不抬。

“嗯,预订了的,阿明。”

他慢慢抬起头,眯着眼打量我,然后翻开另一本册子,手指顺着名单往下滑。

“304房。”他递给我一把系着红绳的钥匙,“押金一百,热水晚上七点到十点。”

接过钥匙时,我注意到他右手缺了两根手指。

上楼时,木楼梯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304房间很小,只够放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墙壁上泛黄的水渍勾勒出奇怪的形状,窗户对着一条后巷,晾衣绳上挂着几件许久未收的衣物,在风中轻轻晃动。

安顿好后,我决定出去走走。江边公园有些老人在下棋,孩童追逐嬉戏。我举起相机,对准江对岸那片神秘的土地——朝鲜新义州市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那边没什么好拍的,”一个声音从我身后传来,“黑乎乎的。”

我转过身,看到一个年纪与我相仿的青年,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运动服,头发有点乱,但笑容很真诚。

“你是游客吧?”他问,普通话带着浓重的当地方言口音。

我点点头。

“我叫李青,本地人。”他伸出手,我注意到他手腕上有一道深深的疤痕。

“阿明。”

“想看看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吗?”李青眨眨眼,“不是导游册上那些。”

就这样,我跟着李青开始了小城探索。他带我去了一处废弃的铁路桥,桥身锈迹斑斑,却能看到江两岸的风景;领我尝了地道却不起眼的小店,冷面做得爽滑劲道;还讲述了小城的历史——那些日本人留下的建筑,大跃进时期的工厂废墟,九十年代边境贸易的繁荣与衰败。

“1998年,那场大洪水你听说过吗?”李青指着江岸一侧,“这里全淹了,死了不少人。”

我摇摇头。他描述得绘声绘色,仿佛亲身经历过。

“你家一直在这里吗?”我问。

李青沉默了一会,点点头:“世代都在。”

傍晚时分,我们坐在江堤上喝着本地啤酒,他看着对岸,忽然说:“有时候,活着的人比鬼魂更可悲。鬼魂至少知道自己在哪里,而活着的人却总是迷失。”

天色渐暗,李青指着远处一座小山:“上面有个观景台,看日落最美,明天我带你去。”

“好啊,我后天早上才走。”

他笑了,那笑容在暮色中有些模糊:“那就这么说定了,明早八点,旅社门口见。”

回到旅社,前台换了个人,是个四十多岁的妇女,正低头织着毛衣。

“玩得怎么样?”她随口问。

“挺好的,遇到个热心老乡,带我逛了一天。”

她抬起头:“哦?谁啊?”

“叫李青,年轻人,应该就二十多岁。”

女人的织针停了一下,然后继续动作:“没听过这人。你吃饭的话,出门右转有家面馆不错。”

那晚我睡得不踏实,梦里总听到江水的声音,还有人在远处叫我的名字。

第二天早晨,李青准时出现在旅社门口。今天他换了件灰色夹克,看上去精神不少。

“走吧,上山的路不太好走,但风景绝对值得。”

我们沿着一条偏僻的小径向上爬,李青对这条路很熟悉,轻松避开那些湿滑和松动的石块。

“你常来这里?”我问。

“以前常来。”他头也不回。

山顶的视野确实开阔,整个小城和蜿蜒的鸭绿江尽收眼底。我拿出相机,请李青帮我拍几张照片。

“一起拍吧。”我说。

他犹豫了一下,摇摇头:“我不喜欢拍照,给你拍就好。”

拗不过他,我只好独自站在观景台边缘,让他帮我按了几张快门。

下山时,我们在半山腰发现一座小小的坟墓,墓碑已经残破,几乎看不清字迹。

“这里以前有个村子,洪水时淹了。”李青解释,然后突然问,“你相信人死后还有灵魂吗?”

我思考了一下:“没遇到过,所以不好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笑了:“有时候,遇到的人,你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活着。”

这话让我心里一颤,不知如何回应。

傍晚分别时,李青用力握了握我的手:“很高兴能带你逛逛,我的家乡是个好地方,可惜很多人只看到它的表面。”

“谢谢你,李青,没有你,我可能就跟其他游客一样,只在江边转转就走了。”

他松开手,向后退去:“旅途平安,阿明。”

回到旅社,我决定洗个热水澡。浴室在走廊尽头,灯光昏暗,水忽冷忽热。冲洗时,我隐约听到外面有人说话,但水声太大,听不真切。

擦干身子,我发现手腕上有一道淡淡的淤青,形状像手指印。大概是爬山时不小心碰到的,我想。

第二天早上,我收拾好行李,下楼退房。前台的秃顶老板接过钥匙,数着押金。

“对了,请问您认识一个叫李青的本地年轻人吗?我想再去谢谢他。”我问。

老板的手突然停住了,抬头盯着我:“你说谁?”

“李青,二十多岁,瘦瘦的,本地人,他前天和昨天带我逛了不少地方。”

老板的脸色变得苍白:“不可能。”

“为什么?”

他深吸一口气:“李青是我侄子,1998年洪水时为了救人,淹死了。就在鸭绿江里,尸体三天后才找到。”

我愣住了,然后干笑两声:“老板,这玩笑不好笑。”

他不是在开玩笑。他示意我跟他走进后间办公室,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相册,翻到一页,指着一张黑白照片。那上面是一个青年,穿着九十年代常见的学生装,笑容腼腆——正是我带我去观景台的李青。

我倒退一步,后背撞在门框上。

“不,这不可能...”

老板又拿出一份1998年9月的本地报纸,泛黄的版面上有一则报道:《青年李青洪水中勇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旁边配的照片与我所见到的李青几乎一模一样。

我的胃部一阵抽搐,冷汗从额头渗出。

“你...你确定没有同名同姓的?”

“我们这小地方,当年叫李青的年轻人就他一个。”老板声音低沉,“而且,你不是第一个说见到他的游客。”

我颤抖着拿出相机,连接手机,翻看昨天在山顶拍的照片。一张张翻过去——观景台上,只有我独自站着,微笑着,背后是开阔的江景。而在那些照片中,我身边空无一人,只有风吹起我的衣角。

但有一张照片,在我肩膀旁边,似乎有一团模糊的光晕,形状隐约像一张人脸。

“他...他为什么会找我?”我声音发颤。

老板摇摇头:“他不害人,从没伤过任何人。可能只是...太寂寞了,想找人说说家乡的事。他生前最爱带外地同学逛我们这小城。”

我腿软得几乎站不住,老板扶我坐下。

“别怕,他只是喜欢你吧。他是个好孩子,一直都是。”

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却又无法反驳那些证据。那些细节突然在脑海中清晰起来——李青从不直接吃东西,只是拿着;他总避开人群密集的地方;他手腕上的疤痕,与报道中描述的“被洪水中的杂物割伤”吻合;他对1998年之前的城市了如指掌,却对近二十年的变化知之甚少。

还有他说的那些话——“活着的人比鬼魂更可悲”,“有时候,遇到的人,你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活着”。

我请老板带我去李青的墓地。那是在城郊一处公墓,小小的墓碑上刻着他的名字和生卒年月:1976-1998。

我在墓前放了一束野花,站了许久。风吹过松林,发出呜呜的声音,像极了人声。

“谢谢你,李青。”我轻声说,“你的家乡很美,真的。”

离开小城的巴士上,我靠着车窗,看着这座渐渐远去的边境小城。雾散了,阳光照在江面上,波光粼粼。

回到家,我把照片洗了出来,尤其那张肩旁有光晕的,放进相册,在下面写了一行小字:“致李青,最好的向导。”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