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东北民间异闻录 > 第106章 荒庙狐影

东北民间异闻录 第106章 荒庙狐影

作者:野山峰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7 18:19: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一九九〇年的长白山区,秋风比往年更刺骨些。农历八月初七,天色阴沉得像块生铁,吴老蔫背着药篓子在山道上蹒跚而行时,心里已经开始后悔。他本该听老伴的劝,不去钻这深秋的老林子,可女儿小梅下个月的学费还差一大截,他想着再采些五味子、挖点野山参,好歹凑够那二百块钱。

吴老蔫本名吴满仓,因性子闷、不爱说话,村里人都叫他老蔫。年过半百,在山沟沟里活了一辈子,最远只到过七十里外的县城。

“要变天了。”他抬头看看乌云压顶的天空,加快了脚步。

第一滴雨砸在他额头上时,吴老蔫正走到老鹰沟一带。这里离村子已有二十多里山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唯一能躲雨的地方,就是半山腰那座荒废多年的山神庙。老辈人说那庙民国年间还有香火,后来破四旧时被砸了一通,再后来就彻底荒了。

吴老蔫犹豫了一下。山里人有忌讳,宁可淋雨也不轻易进荒庙,尤其是这种年久失修的古庙。可眼看雨越下越大,他咬咬牙,还是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猫腰钻了进去。

庙内比外面更暗,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尘土的气息。残破的蛛网挂在房梁上,如同垂死的幽灵。正中央的佛像早已斑驳不堪,金漆剥落,露出里面黑褐色的泥胎,一只手臂已经断裂,散落在角落。唯有那双眼睛依然半睁半闭,似笑非笑地俯视着闯入者。

吴老蔫卸下药篓,在庙堂角落收拾出一块干净地方,从篓子里取出火柴和一小捆松明——山里采药人的习惯,随时备着生火之物。

火光渐起,驱散了庙内的阴冷。吴老蔫掏出旱烟袋,点上火,深深吸了一口。窗外雷声轰鸣,雨水如注,天色暗得如同深夜。

就在这雷声间歇的刹那,他听见了——一阵极细微的窃窃私语声,像是从佛像方向传来。

吴老蔫浑身一僵,烟杆停在半空。他屏息细听,却只有雨声和风声。

“老了,耳朵不中用了。”他自嘲地摇摇头,又吸了口烟。

可就在这时,火光摇曳中,他清楚地看到佛像后的墙壁上——几条细长的影子一闪而过,如同舞动的尾巴。

吴老蔫猛地站起,心跳如擂鼓。他抓起身边的柴刀,死死盯着佛像方向。

“谁在那儿?”他喊道,声音在空荡的庙宇中回荡。

没有回应,只有愈加急促的雨声。

吴老蔫定了定神,小心翼翼地向佛像挪步。绕到佛像后,却只见满地杂物和残破的经幡,并无任何活物。

“真是眼花了。”他长舒一口气,回到火堆旁坐下。

但接下来的事情,让他再也无法自我安慰——他分明看见自己放在供桌上的干粮,正被无形之物啃食着,玉米饼上出现细小的齿痕,一口接一口。

吴老蔫浑身汗毛倒竖,想起老辈人讲的狐仙故事。东北深山老林里,狐狸修炼成精不是稀罕事,尤其是这种荒庙古刹,最容易成为它们的修炼之所。

“山神爷恕罪,狐仙娘娘恕罪。”吴老蔫连忙跪地磕头,“小老儿只是路过避雨,绝无冒犯之意。”

说完这些,他战战兢兢地抬头,却发现供桌旁不知何时多了一个白发老妪,正佝偻着身子,拄着一根歪歪扭扭的枣木拐杖。

“后生,雨大,借个火暖暖身子。”老妪声音沙哑,如同砂纸摩擦树皮。

吴老蔫吓得魂飞魄散,这荒山野岭,又是深更半夜,哪来的老妪?但他不敢表露,只得强作镇定地让出位置。

老妪在火堆旁坐下,伸出枯瘦如柴的手烤火。火光映照下,她的影子在墙上扭曲变形,竟似有数条尾巴在摆动。

“这庙,有年头没人来了。”老妪喃喃道,“上次有人在此过夜,还是二十年前。”

吴老蔫不敢接话,只是默默添柴。

“那也是个采药人,姓陈。”老妪继续道,眼睛盯着跳跃的火苗,“那晚他不仅生了火,还偷走了庙里唯一完好的铜铃铛。”

“后来呢?”吴老蔫忍不住问道。

“后来?”老妪怪笑一声,“三天后,有人在三里外的老松树下找到了他,毫发无伤,却疯了,只会反复说‘尾巴,好多尾巴’。”

吴老蔫打了个寒颤,不自觉地握紧了柴刀。

老妪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冷笑道:“后生,你那把刀,对付山猪野狼还行,对付不了这庙里的东西。”

“这庙里...到底有什么?”吴老蔫声音发颤。

老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听说过胡三太爷吗?”

吴老蔫点头。东北民间谁不知道胡三太爷,保家仙之首,狐仙中的正神。

“这庙原本供奉的不是佛,是胡三太爷。”老妪叹息道,“民国二十八年,有个云游和尚到此,说狐仙是邪神,硬是把庙改了,塑了佛像。从那以后,这庙就不得安宁了。”

吴老蔫恍然大悟,难怪这庙的布局与他处不同,佛像也塑得怪异。

“那和尚后来如何?”他问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暴病身亡,就死在这庙里。”老妪淡淡道,“死前也是胡言乱语,说看见满屋子的狐狸眼睛。”

两人沉默片刻,庙内只有柴火噼啪作响。吴老蔫偷偷打量老妪,发现她的眼睛在黑暗中隐隐泛着绿光。

“后生,你家里有难处。”老妪突然转变话题,“是为了女娃的学费发愁吧?”

吴老蔫大惊:“您、您怎么知道?”

老妪不答,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递给他:“拿去吧,够女娃上学用了。”

吴老蔫迟疑地接过,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三块银元和一些零钱,正好二百块左右。

“这、这我不能要...”他连忙推辞。

“拿着吧。”老妪按住他的手,力道大得惊人,“我只有一个条件——明年开春,带三只活鸡、三斤白酒来此还愿。记住,必须是红冠公鸡。”

吴老蔫还想说什么,忽然一阵狂风吹开庙门,火堆几近熄灭。等他重新点燃松明,老妪已不见踪影,仿佛从未出现过。

雨势渐小,东方泛白。吴老蔫惊魂未定,收拾好东西,对着佛像拜了三拜,匆匆离开。

回到村里,吴老蔫大病三天,高烧不退,胡话连篇,说的尽是“尾巴”“狐仙”。病愈后,他变得沉默寡言,常常对着窗外发呆。

妻子发现那包钱后,追问来源,吴老蔫只说是采药所得。他用那笔钱付了女儿的学费,却始终心神不宁。

第二年开春,吴老蔫依约准备了三只红冠公鸡和三斤白酒,再上山神庙。这一次,他鼓足勇气,在白日里仔细探查庙内情况,终于在佛像底座后发现一个暗格,里面有一本残破的账本,记录着庙宇的历史。

原来,这庙确为狐仙庙,始建于光绪年间,当地猎人常来祭拜,香火鼎盛。民国时期,确有和尚强占改庙,不久暴毙。破四旧时,来砸庙的红卫兵中也有人后来遭遇不测。

吴老蔫在庙前摆好贡品,虔诚跪拜。恍惚间,他似乎看见林中有白影一闪,似狐似人。等他定睛再看,却什么也没有了,只有贡品旁的草地上,留有一串细小的脚印。

当晚回家,吴老蔫梦见老妪,她身边跟着几只白狐,对他点头致意,随即消失在迷雾中。

从那以后,吴老蔫每年春秋两季都会上山送贡品,家里果然平安顺遂,女儿小梅顺利考上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多年后,吴老蔫临终前才对女儿道出真相,并嘱咐她继续供奉山神庙。小梅起初不以为然,直到有一次她违背嘱咐,三年未去上供,家中接连出事,先是丈夫意外摔伤,后是儿子重病。她想起父亲遗言,急忙备齐贡品上山谢罪,家中才逐渐好转。

如今,那座荒庙依然立在深山中,偶尔有采药人或猎户避雨,偶尔会听到窃窃私语声,偶尔会看到多尾的影子在墙上晃动。但当地人都知道,只要心怀敬畏,不犯禁忌,那庙中的“东西”不仅不会害人,还会在暗中护佑一方水土。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