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 > 第58章 梁上黑黍

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 第58章 梁上黑黍

作者:灶边闲客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27 13:29: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腊月初七,日头短得像句没说完的话,下午四点钟光景,天色就灰败得如同旧棉絮。陈默踩着半尺厚的积雪,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老木门时,一股混合着陈年木头、尘土和隐约霉味的寒气扑面而来。这是他祖父留下的老宅,位于吉林最偏远的靠山屯,他已经十年没回来了。城里工作的压力让他想找个地方静静,这空置的老宅成了自然的选择。

老宅是典型的东北旧式结构,三间正房带一个堂屋,举架高得显得空荡。堂屋正上方,粗壮的房梁横亘在阴影里,上面悬挂着七八串玉米,那是祖父生前留下的种玉米,也是老辈人图个“金玉满堂”的吉利装饰。积年的灰尘让它们大多呈现出一种灰黄暗淡的色调,像褪色的旧照片。陈默放下行李,呵出一口白气,搓了搓冻僵的手,抬头看了看那些玉米,心里盘算着明天得生起火炕,不然这晚上没法熬。

头两天平安无事。陈默忙着清扫、生火、归置从城里带来的少量物品。老宅的电线老旧,灯光昏黄,且仅限于两个房间,堂屋和另一间闲置的卧房一到晚上就陷入浓稠的黑暗。寂静,是那种能被听见的寂静,只有偶尔风穿过窗棂缝隙的呜咽,或者远处山林里不知名野物的短促叫声。

第三天下午,陈默从院里抱柴火回来,无意间又瞥了一眼房梁上的玉米串。就这一眼,让他定在了原地。在那一排灰扑扑的玉米棒子中间,有一串显得格外突兀。它的玉米粒不再是那种黯淡的黄色,而是…一种乌黑,黑得发亮,像是被最浓的墨汁浸泡过,又被精心打磨抛光,在昏沉的光线里,隐隐反射着一种油腻的光泽。那黑色如此纯粹,甚至带着一丝诡异的美感。

陈默皱了皱眉,以为是光线错觉或者自己记错了。他搬来一把摇摇晃晃的方凳,踩上去凑近了看。没错,只有这一串,从上到下,每一颗玉米粒都变成了这种诡异的乌黑色。他伸手想把它取下来看看,指尖触碰到玉米粒,一种异常的冰凉顺着手臂蔓延上来,不像冬天的寒冷,更像是一种…阴冷。他缩回手,心里掠过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膈应。也许是某种霉变吧?他给自己找了个科学的解释,东北冬天屋里屋外温差大,凝结水汽霉变了也说不定。他决定明天白天光线好的时候再处理它。

那天晚上,陈默睡得并不踏实。火炕烧得挺旺,但他总觉得有种莫名的寒意盘绕在屋子里。不知过了多久,他猛地惊醒。不是梦,有什么声音。他屏住呼吸,侧耳倾听。

“咯吱…咯吱…”

声音来自头顶的房梁。清晰,缓慢,带着一种令人牙酸的韧性。像是有人在用后槽牙,极其耐心地咀嚼着什么极其筋道的东西。那声音不疾不徐,富有节奏,一下,又一下,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显得异常刺耳。

陈默的心脏骤然缩紧。老鼠?不可能,老鼠的啃噬声是细碎急促的,绝不是这种缓慢、 deliberate 的咀嚼。他躺在炕上,一动不敢动,浑身肌肉僵硬,耳朵拼命捕捉着来自房梁的每一个细微声响。那“咯吱…咯吱…”的声音持续了大概一炷香的功夫,然后,毫无预兆地,停了。

世界重新陷入死寂,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陈默却再也睡不着,睁着眼睛直到窗外泛起鱼肚白。

天刚蒙蒙亮,他就翻身下炕,冲进堂屋。第一件事就是抬头看那房梁。

那串黑玉米不见了。

原本悬挂它的位置,空荡荡的,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印子。陈默的心沉了下去。他下意识地环顾四周,目光最终定格在堂屋的西北墙角。那里,炕席边缘与土墙的缝隙处,有一小撮东西。

他走过去,蹲下身。那是一撮毛发,大约一指长,卷曲着,油腻腻地黏在一起,颜色是那种毫无生气的、纯粹的漆黑。他捡起一根细柴棍,小心翼翼地拨弄了一下那撮毛。触感硬挺,韧性很强,绝不是村里常见的狗、猫、或者猪羊的毛。它散发着一股难以形容的气味,像是…混合了陈年油脂、土腥气和一丝极淡的腥臊。

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窜上他的后颈。昨晚不是梦。那咀嚼声是真的,这消失的黑玉米和诡异的黑毛也是真的。科学的解释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他强忍着不适,用柴棍将那撮黑毛扫进一张旧报纸,包好塞到了院墙的角落里。一整天,他都有些心神不宁,老宅似乎也变得比之前更加阴冷。

接下来的两天,他格外留意房梁上的玉米串。还好,剩下的那些都保持着灰黄的原样,没有再变黑。他几乎要说服自己,那也许只是一次极其偶然的、无法解释的事件,或许跟某种不认识的动物有关。

然而,第五天下午,当他从村里唯一还开着的小卖部买盐回来,一进门,心又凉了半截。房梁上,又一串玉米变了。和上次一样,乌黑发亮,像黑色的宝石串,在暮色中幽幽地反着光。

恐惧这次是实实在在攫住了他。他没有再犹豫,立刻出门,踩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去了村西头,找村里年纪最大的五保户,韩老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韩老炮快八十了,一个人住在低矮的土坯房里,精神却还矍铄。听了陈默有些语无伦次的描述,特别是听到“黑得发亮的玉米”和“咯吱咯吱的嚼声”,还有那“油腻的黑毛”时,老爷子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了然,又迅速被更深的忧虑取代。

他嘬着没点火的旱烟袋,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哑着嗓子开口:“默娃子,你爷没跟你说过你们家老宅那‘梁上客’的事?”

陈默茫然地摇头。

“唉,那也是老黄历了…”韩老炮叹了口气,“咱这地界,靠山,老辈子传下来的说道多。有些老房子,年头久了,会招来些‘东西’。不一定是恶的,但膈应人。你们家老宅那个…按老话说,是‘馋虿’。”

“馋虿?”陈默没听过这个词。

“虿,就是古时候说的毒虫,也指那些贪嘴的邪乎玩意儿。”韩老炮解释,“这东西,不伤人,就馋那点‘气’。专找那些年头久、得了点灵性的老种子玉米,把它那点精华‘气’给嚼了去。玉米变黑,就是被它标记了,下了‘馋印’。”

“那黑毛呢?”

“是它身上掉的。”韩老炮顿了顿,“没人见过它到底是个啥样,就见着过黑毛。你爷在的时候,这东西也来过几回。后来你爷好像找了人,把它送走了…看来,这是又回来了。”

“怎么才能把它弄走?”

韩老炮摇摇头:“老法子,管不管用不好说。听说这东西怕盐煞,你试试在墙角、门边撒点大粒盐。再找找看你爷有没有留下啥镇物的东西,比如老铜钱、桃木楔子啥的,压在门槛或者梁上。最重要的,是别主动招惹它。它吃完自己就走了。”

陈默心事重重地回到老宅,按照韩老炮说的,把买来的大粒盐仔细撒在堂屋的各个角落和门槛下。又在老宅里翻箱倒柜,最终在祖父留下的一个旧木箱底层,找到了一本用油布包着的、纸页发黄的笔记,还有几枚布满铜绿的康熙通宝,以及一小截用红绳捆着的、已经磨得光滑的桃木棍。

他如获至宝。当天晚上,他把铜钱压在门槛内侧,桃木棍放在自己枕边,堂屋里的盐撒得密密麻麻。做完这一切,他心里稍微踏实了点。

夜幕降临,寒冷和寂静再次笼罩老宅。陈默躺在炕上,耳朵竖得像雷达,捕捉着任何一丝异响。

“咯吱…咯吱…”

声音还是来了。和上次一模一样,缓慢,清晰,从房梁上传下来。

盐和镇物,没用!

陈默的心彻底沉入谷底。恐惧中夹杂着一丝无力感。他蜷缩在被子里,用手死死捂住耳朵,但那该死的咀嚼声仿佛能穿透一切障碍,直接响在他的脑仁里。不知过了多久,声音终于消失了。第二天清晨,那串黑玉米果然再次消失,堂屋的东南墙角,又出现了那一小撮油腻的黑色卷毛。

陈默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和绝望。现代的知识和传统的土法,在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面前,都失效了。他拿起祖父那本发黄的笔记,就着昏暗的灯光,一页页翻看起来。里面大多是些日常开销的记录,庄稼的长势,偶尔有些治头疼脑热的土方子。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笔记最后几页,一些用铅笔写的、潦草断续的文字吸引了他的注意。

“…腊月十三,梁上黍又黑。韩三姑来看,言是‘老客’馋了,需打点…”

“…以新米三合,陈酒一盏,置梁下案上,默祷…夜半果闻嚼声,次晨米酒俱空,黑毛不见,心稍安…”

“…此物恋旧宅,亦守旧宅,驱之不易,或可与之约…”

“…黑黍为其印,亦为其凭…或可断其根…”

断断续续的文字,提供了新的线索。“打点”?“约”?陈默似乎摸到了一点门道。这东西,或许不是完全无法沟通的恶灵,更像是一种有着固定习性、依附于老宅的“精怪”?祖父当年不是把它“送走”了,而是通过“打点”和它达成了某种“约定”?

就在这时,他无意中翻到笔记最后一页,上面用更深的笔迹,单独写着一行字,像是郑重其事的记录:

“戊寅年冬,于后山老洞隙间,见黑毛一簇,状如卷曲钢丝,腥膻扑鼻,疑是其巢。以生石灰覆之,封其口,乃安数十年。”

后山老洞!生石灰!

陈默猛地站起来,感觉血液流速都加快了。根源可能不在屋里,而在后山!祖父当年是用生石灰封了疑似它巢穴的地方,才换来了几十年的安宁。如今岁月变迁,封口可能松动了,或者干脆被什么东西破坏了。

他看了一眼房梁上剩下的玉米串,还有四五串。谁知道下一次“黑黍”出现是什么时候?他必须主动出击。

第二天一早,陈默带上了一把砍柴刀、一捆粗绳、一袋早上从邻家借来的生石灰,按照笔记里模糊的提示和儿时模糊的记忆,向着老宅后面的山林走去。

积雪没膝,山林寂静得可怕。光秃秃的树枝像鬼爪般伸向灰白的天空。他找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在一处背阴的山坡下,找到了那个被枯藤和积雪半掩着的洞口。洞口不大,仅容一人弯腰进入,里面黑黢黢的,往外冒着比外界更阴冷的寒气,还夹杂着一丝熟悉的、淡淡的腥膻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是这里了。

陈默没有贸然进去。他观察了一下洞口周围,发现一侧的岩石有 recent 松动的痕迹,积雪也比别处薄,像是有什么东西经常进出。他小心翼翼地靠近,用手拨开洞口的枯藤,用手电筒往里照去。洞口附近,散落着一些…熟悉的、油腻的黑色卷毛。

他不再犹豫,将那袋生石灰均匀地撒在洞口内外,尤其是那些缝隙处。生石灰遇到潮湿的地面,发出轻微的“滋滋”声,冒出缕缕白汽。他又搬来一些石块,混合着积雪和泥土,将洞口重新堵死、拍实。

做完这一切,他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浑身沾满了雪和泥。他看了一眼那个被重新封死的洞口,心里祈祷着祖父的法子这次也能奏效。

回到老宅,天色已近黄昏。他疲惫地推开堂屋的门,习惯性地抬头看了一眼房梁。

那一瞬间,他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凝固了。

就在他出门的这小半天功夫,房梁上剩下的所有玉米串,全部变得乌黑发亮!像一串串黑色的眼睛,在暮色中冷冷地凝视着他。

它被激怒了!封堵巢穴的行为,没有让它消失,反而彻底触怒了它!

前所未有的恐惧像冰水一样浇遍了陈默全身。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东西对老宅的依附,远比他想象的更深。切断它一个巢穴,它可能彻底缩回了老宅,或者说,展现出了它真正的面目。

今晚,会发生什么?

陈默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想起笔记里提到的“打点”和“约定”。也许,从一开始,对抗就是错误的方向。他看了看那些黑得令人心寒的玉米串,又看了看空荡冰冷的堂屋。

他走到厨房,找来一个粗陶碗,舀了满满一碗今年新收的、粒粒饱满的大米,又打开从城里带回来那瓶没喝完的白酒,倒了小半盏在另一个杯子里。他将米和酒并排放在房梁下那张落满灰尘的八仙桌上。

然后,他后退几步,对着空无一物的房梁,用一种尽量平稳的语调,低声说道:“我不知道您是什么,也不知道您要什么。这碗米,这盏酒,算是我的一点心意。这老宅是我爷爷留下的念想,我只是暂住些日子,不想与您为敌。望您…高抬贵手。”

说完,他不再停留,迅速退回自己的房间,关紧了房门。他没有上床,而是搬了把椅子坐在门后,手里紧紧攥着那截桃木棍,眼睛死死盯着门缝。

夜,一分一秒地过去。老宅死寂得可怕,连往常的风声都听不见了。这种绝对的寂静,比之前的咀嚼声更让人心悸。

“咯吱…咯吱…”

声音终于响起了。但这一次,不再局限于房梁。那缓慢、清晰的咀嚼声,仿佛来自四面八方——墙壁里,地板下,甚至…就在他的门外!

陈默的心脏狂跳起来,手心里的汗让桃木棍变得湿滑。

“咯吱…咯吱…”

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他甚至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就在薄薄的木门板外面,停了下来。

咀嚼声停了。

一片死寂。

陈默屏住呼吸,浑身的肌肉绷得像石头。

突然,他听到一种极细微的、摩擦的声音。像是…某种粗糙的东西,正在轻轻刮擦着门板。从上到下,缓慢而持续。

一下,又一下。

与此同时,一股浓郁的、混合着陈年油脂和土腥气的腥膻味,透过门板的缝隙,丝丝缕缕地钻了进来。

陈默死死咬住牙关,才没有叫出声。他能感觉到,门外,有一个“存在”。一个巨大的、充满恶意的、散发着腥膻气味的“存在”。它就在那里,隔着一道门,与他无声地对峙着。

刮擦声持续着,不疾不徐,充满了某种令人崩溃的耐心。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个小时,也许是几个世纪,那刮擦声终于停止了。腥膻味也渐渐变淡,最终消散。

门外,重新恢复了寂静。

陈默一动不敢动,保持着那个僵硬的姿势,直到窗外天色微明。

当第一缕曙光透过窗纸照进来时,他才像虚脱一般,从椅子上滑下来,颤抖着打开房门。

堂屋里,八仙桌上的那碗米和那盏酒,消失得无影无踪,桌面干净得像被舔过一样。

而在他房间的门板上,从上到下,布满了一道道清晰的、油腻的、黑色的刮痕,散发着那股熟悉的腥膻气。房梁上,那些乌黑的玉米串,却一根不少,依旧悬挂在那里,黑得发亮,像一串串沉默的警告。

陈默靠在门框上,望着那些黑玉米和门板上的刮痕,心中没有驱魔成功的喜悦,也没有彻底的恐惧,只有一种冰冷的明悟。

它没有离开。所谓的“送走”或许从来就不存在。祖父做到的,也仅仅是“约定”和“共存”。

它,是这老宅的一部分,比房子的梁柱更深沉,比家族的记忆更古老。它要的,或许不仅仅是那点“气”,更是一种承认,一种在这片土地、这栋老宅里,延续了不知多少年的,隐秘的“存在感”。

陈默慢慢地走到八仙桌前,伸出手,触摸着冰凉的、空无一物的桌面。他知道,自己要么明天就收拾行李离开,永远不再回来;要么,就必须学会,如何与这梁上的“黑黍”,与这门外的“刮擦”,在这寒冷、肃杀的老宅里,漫长地共存下去。

冬天的日子还长,雪,还在无声无息地下着。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