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49章 王世充偷袭李密再失败,唐军攻取弘农欲争洛阳城

公元617年十二月,马上临近举国欢庆的农历元旦日。在东都洛阳,本是繁华之地,如今却陷入了严重的粮荒之中,到处是颓败之像。米价一路飙升,每斗竟然高达三钱,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无疑是天价。街头巷尾,饿殍遍地,据不完全统计,饥饿而死的人已经高达总人口的十分之三。整个城市弥漫着绝望和恐慌的气氛。

十二月中旬,王世充的军营中,一名士兵因为无法忍受饥饿和战乱,偷偷逃出了营地,投靠了瓦岗军。李密得知消息后,立刻召见了他。

“说,王世充军中现在在做什么?”李密目光如炬,审视着眼前这个惊恐的士兵。

士兵颤抖着回答:“回禀大人,河阳城中粮草将尽,又无补给,可近来我们军中却在大量招募士兵,并且已经两次犒赏将士,但我也不清楚具体原因。”

李密听后,眉头紧锁,他转头对裴仁基说:“我差点就落入王世充的圈套了,光禄(裴仁基字号),你知道吗?王世充粮草将尽,他想要趁着月末我们防备松懈的时候,袭击仓城。这是他的最后一搏,我们得赶快做好准备!”

裴仁基听后,脸色大变:“大人明鉴,我们确实疏忽了。我这就去安排。”

于是,李密立即命令平原公郝孝德、琅邪公王伯当、齐郡公孟让率兵分别驻扎在仓城旁边,严阵以待。

夜幕降临,三更时分,王世充的士兵果然如潮水般涌来。王伯当军队率先遇到敌军,立即进行阻击,双方兵马厮杀在一起。王世充的士兵此次有备而来,攻势凶猛,双方势均力敌,不分胜负。王伯当抵挡一阵,故意露出破绽,装作不敌,大声喊道:“隋军勇猛,我等不敌,撤!”随后率军逃退向一侧,让出道路。

王世充心中窃喜,心说:“看来此次偷袭李密是毫无防备!”于是率军急行,向洛口仓方向攻去。

隋军攻至陵城,此处距洛口不到三十里,突然被瓦岗军总管鲁儒带兵拦下。

两军相对,话不多说,鲁儒带领瓦岗军直接冲将过去,杀声一片。

突然,隋军背后杀声震天,黑压压一队人马冲杀过来,原来是王伯当收拢人马,埋伏在两翼的郝孝德、孟让合兵一处,迅速合围而来。

王世充心中一紧,暗道不妙,隋军的士兵也已开始慌乱,早已没了阵法,纷纷四散而逃,掉入洛河者无数。

王世充大败而逃,他身边勇将费青奴为掩护其逃走,最终被瓦岗军斩杀于乱军之中。

战斗结束后,王世充所带隋军在混乱中溺水死亡的士兵有千余人。这一战,无疑给了王世充沉重的打击。

在此之前,王世充与李密已经多次交战,但都未能取胜,且损失惨重。越王杨侗也看出了王世充的困境,于是派遣使者再次前来慰劳他。

王世充面对使者,以自己兵力不足,多次作战士兵疲惫不堪为由,推脱兵败之责,并请求洛阳方面给他增加兵力。

越王杨侗毕竟还是年轻,只考虑到王世充还能为其所用,未加思索,便向河阳增派了七万士兵。只是他没有想到,这直接削弱了东都洛阳和其自身军的事力量,为日后自己成为王世充的傀儡种下了恶果。

然而,王世充虽然得到了越王的支持,但他多次败于李密的计谋之下,隋军兵士士气非常低落,甚至谈“李密”就色变。而李密则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有效的战略部署,逐渐在中原地带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这场乱世之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命运而奋斗。王世充能否重振旗鼓,重新夺回洛阳周边的控制权?李密又能否抓住机遇,一举占据中原?这一切都成为了当时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

长安城中的唐王李渊接到探马来报,得知李密大败隋将王世允,便召集众将开展军事会议进行部署分析。

李渊讲道:“王世允此刻虽说又增兵七万,但其军中物资匮乏。加之李密占据着重要粮仓,洛阳城中不但粮草将竭,兵力更为薄弱。洛阳城乃隋朝东都,若能先于李密克之,必将震动天下。”

李渊看着众将,顿了一下,接着言道:“弘农郡乃是连接关中和中原的重要战略要地,是通往洛阳的一大障碍。且弘农的粮产丰富,物资储备充足。我考虑派遣刘文静继续东进,拿下弘农!只有先取得弘农,我们在进攻洛阳的过程中才没有后顾之忧。不然容易被隋军断了后路,陷入危险境地。”

大家听言,纷纷表示赞同。唐王李渊立即命人向刘文静传达军令,务必拿下弘农郡。

唐王派刘文静东征弘农郡(今河南省灵宝市一带),我们前文提到过,弘农郡从古至今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区域,控制弘农有助于切断隋朝残余势力的南北联系,并且能够保障关中和中原之间的交通线安全。

十二月下旬,刘文静在潼关接到唐王下达的攻打弘农郡的命令,他迅速安排好守城将官,集结精锐兵马数万,即刻东进,向着弘农方向出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由于当时的历史记录条件和保存手段有限,其实我们的文章之中,很多军事行动的具体日期尤其是精确到日的记录可能并未被详细记载下来,只有少量的重大战役有时会保留有日期。对于古代战争而言,重点更多地放在战争的胜负、战略意义以及重要人物的决策等方面。

我们文章之中涉及战争双方的兵力亦是如此,除少量着名战役会有出兵人数记载,绝大多数战疫是没有记载的。古代战争中,兵力数量往往属于军事机密的一部分。将领不会轻易透露自己所率领军队的具体数量,以防止被敌方知晓后制定针对性的策略。所以即使当时有一些内部的兵力统计,也可能不会完整地被记录下来。

正史对于军事行动的记载往往侧重于宏观的军事形势、战斗经过和结果等方面。对于兵力数量,可能只是给出一个大概的估计或者与其他相关事件进行比较描述,而难以得到确切的数字。例如,可能会记载“率大军前往”或者与敌军兵力进行对比描述,像“数倍于敌军”之类模糊的表述,无法确切得知刘文静此次攻打弘农郡到底带了多少兵马。我们只能根据当时唐军占据潼关部署的兵力来推断。

弘农郡始建于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市东北函谷关城)。东汉初复名弘农郡,后因避讳灵帝名改为桓农郡。三国魏复名弘农郡。晋以后,辖境逐渐缩小。北周明帝又改西恒农郡为弘农郡,还治弘农县。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复置,后移治今灵宝县。唐武德初废。

弘农郡地处秦岭西部,北有渭河,东有函谷关,西有天险华山,南部是秦岭,是历代军事政治要地。

值得一提的是,弘农郡是杨姓第一郡望,许多杨姓家谱都把远祖追溯到弘农杨氏。隋朝皇室、武则天之母等都是出自弘农。弘农郡不仅是政治和军事中心,也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弘农杨氏的繁荣体现了该地区深厚文化底蕴。

如今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和灵宝市等地,部分继承了弘农郡的历史地理和文化遗产。弘农郡不仅是一个历史上的行政区域,更是一个文化和历史的象征,其设立和变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正史中,关于刘文静此次东征路线,先攻打的是弘农郡哪个郡县亦无记载,笔者只能通过弘农郡的地理环境来进行分析阐述,有误之处,希望读友们能够积极探讨。

从当时的战略态势来看,潼关是关中地区与中原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刘文静的大军驻扎在潼关,所以刘文静攻打弘农郡,必定是在潼关集结的兵马并从潼关向东出发。一方面,潼关附近已经有李渊势力的军事部署,军队可以方便地进行集结和补给。另一方面,从潼关出发前往弘农郡距离相对较近,道路也较为便利,能够快速地对弘农郡形成军事压力。

弘农郡下辖多个县城,除郡城灵宝外,还有卢氏县、南乡县(今河南淅川县南)等。由于军事行动需要保障补给线和交通线的畅通,刘文静可能首先选择攻打那些靠近交通要道的县城。例如,卢氏县就是弘农郡中较为重要的县邑,它位于弘农郡的中部偏西位置,处于洛河沿岸,交通较为便利。如果能够攻占卢氏县,不仅可以控制当地的资源和人口,还能够为后续进攻弘农郡的其他地区或者继续向东进军提供有力的支撑。

另外,在军事作战中,通常会优先选择防守相对薄弱的点进行突破。也许存在某个县城,由于当地守军数量较少或者防御设施不够完善,被刘文静选定为首先攻打的目标。比如一些边境地区的县城,可能因为长期处于和平状态,对战争的警惕性较低,防御力量相对薄弱,容易成为刘文静进军弘农郡的首要目标。

虽然没有确切的正史明确记载出发地和首个攻打的郡县,但通过当时的军事战略、地理交通等因素可以进行上述合理的推测,刘文静率军首先攻打卢氏县的可能性比较大。

总之,刘文静率大军东进弘农,唐军自占领长安后,士气高昂,战斗力极强,再加上唐军纪律严明,很得民心,一路上攻城略地,势如破竹,隋军主动投降者甚众。

这一日,当刘文静的大军抵达弘农郡城下时,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弘农郡地势险要,城防坚固,且有隋军重兵据守。

刘文静命人在城外十余里处安营扎寨、

古代唐军攻城时,安营扎寨之地与城池距离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战术、地形、战略目标以及城防的坚固程度。安营扎寨的距离需要能够有效支持攻城行动,同时也要考虑给敌人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不至于暴露自己于不必要的风险之中。在平原地区,唐军可能会选择距离城池较近的地方安营,以便于快速响应。而在复杂的地形中,如山脉或河流附近,可能会选择更远的地方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如果攻打的是大型城池,唐军在攻城前会进行长期的准备,包括修整和等待粮草就位。这期间,他们会安营扎寨,建造一座小型军队营地,用于士兵的休息和物资储备。攻城并非天天进行,唐军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攻城策略,以保持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通过分析历史记载和古代军事策略,我们可以看出唐军在攻城时不仅注重战术的灵活性,还非常重视军队的后勤补给和士气的维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文静在帅帐之中向将官们讲到:“弘农乃交通要冲,得之则可西通长安,东连江淮,此乃天赐良机,不可有失。”同时,他们还详细地研究了弘农郡周边的地形,寻找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

军队休整完毕,重新集结,刘文静与众将披挂整齐,带领兵马,向着城池压去。唐军步伐整齐,铁骑在前,步兵在后,攻城装备由后军推行,车轮的轰隆声响与数万将士的脚步声震得整个弘农城都在颤动。

城墙上的敌军严阵以待,他们看到刘文静的军队规模庞大,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刘文静首先派出使者前往城内劝降,使者高声喊道:“唐王李渊,顺天应人,志在拯救苍生,尔等若能开城投降,必保汝等荣华富贵。”

然而,城内的守军将领拒绝投降,并且向喊话之人射出箭矢,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刘文静的军队。

战斗随即打响,刘文静一声令下,士兵们如潮水般向城墙涌去。攻城云梯被迅速架起,勇士们攀爬而上,试图突破城墙的防御。城墙上敌军则不断地向下投掷石块、箭矢,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刘文静的军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他们并没有退缩。一些士兵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云梯上的同伴,继续奋勇向上攀爬。

刘文静见强攻不下,决定改变战术。他观察到弘农郡的护城河虽然宽阔,但有一处地方因为连日的雨水冲刷,土质变得松软。于是,他秘密地调集了一批工兵和攻城器械前往那个地点。工兵们迅速挖掘地道,试图从地下突破城墙。与此同时,刘文静在正面战场上继续制造声势,佯装发起大规模的强攻,以分散敌军的注意力。 敌军被正面的攻击所迷惑,将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那里防守。他们没有察觉到地下潜藏的危险。地道不断延伸,终于接近了城墙的根基。工兵们在城根下放置了炸药,点燃引线之后迅速撤离。随着一声巨响,城墙在这一处轰然倒塌,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看到城墙被攻破,刘文静抓住战机,亲自率领骑兵部队从缺口处冲入城中。城内的敌军顿时陷入混乱,纷纷举械投降。弘农郡的守军将领见大势已去,最终也率领残部投降。

刘文静进入弘农郡后,迅速稳定局势。他安抚城内的百姓,宣布唐王的仁政,承诺不会骚扰百姓的生活,并且减免赋税。城中的百姓对刘文静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就这样,刘文静成功占据弘农郡后,以此地作为基地,率领唐军成功击败了周边的隋军和其他反叛势力,使这些地区归属唐王管辖。

此时,李密和刘文静都想率先攻进洛阳城。

洛阳东部,李密极大地削弱了王世充的军事力量,对东都洛阳城虎视眈眈。而洛阳城西方,唐军又攻取了弘农郡,拿下洛阳是早晚的事。

我们讲到过,洛阳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关中与江南的重要枢纽。谁夺取洛阳,谁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进而威胁隋朝的统治中心。另外洛阳城防坚固,资源丰富,攻占洛阳后可以为军队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还可以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

尤其是唐王李渊,占据了隋朝旧都长安,若再将东都洛阳收入囊中,便更能树立起自身的正统地位,吸引更多的反隋势力加入,增强起唐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那么,在当时复杂战况之中,谁能率先攻下洛阳城入主中原呢?一切答案,都隐藏在即将爆发的激烈战争之中。

我们下章再接着讲述。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