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47章 唐军陇右两败,李孝恭平巴蜀留患,张道源个人魅力稳山东

上一章讲到唐王李渊派遣李世民前去攻打薛仁杲,很快李世民便得胜归来。但此时,李渊还在担心另三路兵马的情况。

原来,李世民西征出发的同时,李渊又派遣姜谟、窦轨一同出兵散关,去安抚陇右地区;左光禄大夫李孝恭去招抚山南地区;府户曹张道源去招抚山东地区。

隋朝散关,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是关中四关之一。秦末汉初,刘邦通过散关进入关中,奠定了汉朝的基业;三国时期,曹操曾通过散关进攻汉中,显示了其重要的军事价值;隋朝时期,散关作为重要的军事关隘,为军事行动提供了战略支持。

散关因其险峻的地形,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它不仅是关中与川蜀之间的咽喉要地,也是南北交通的关键节点。控制了散关,就意味着可以有效地控制汉中,进而影响到整个巴蜀地区乃至更广泛的地域。

窦轨我们前文已多次提到,他是李渊的表弟,其生性残暴,治军严酷,喜好杀戮。李渊知其秉性,便派遣已五十八岁的老将姜谟陪他一起率兵前往陇右。

姜谟,字孝忠,秦州长道县(今甘肃省礼县)人,他是一位具高度责任感、勇气和智慧集一身的将才。姜谟出身天水姜氏,北周时期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左侍上士。隋朝建立后,曾任晋阳县令,与唐国公李渊结交甚好,后授司功参军,李渊起兵后,投靠唐军义军。唐朝建立后,支持平定薛举西秦政权。姜谟在唐朝的职业生涯中,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相国胄曹参军、长道县公等。他以政治才能和军事谋略,为唐朝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姜谟于贞观元年去世,被追赠岷州都督,谥号为“安”,以表彰他一生的功绩。

姜谟、窦轨率领大军推进到长道,遇到了薛举的伏兵。

隋朝的长道,位于今甘肃省西和县境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长道作为行政建置中心,其名字始于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当时设立水南县,后改为长道县。隋、唐及两宋时期,长道县基本上一直存在,直到元朝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撤销,并入西和县。

长道在隋朝时期不仅是重要的行政单位,也是连接南北交通的关键节点。隋文帝为了平衡关中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与江南的粮食产地,修建了大运河,其中一部分就经过长道。长道作为运河的一部分,对于整个运河系统的成功运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薛举,这位野心勃勃且军事才能卓越的割据者,对李渊的势力扩张早已有所警惕。当得知李渊派遣姜谟、窦轨二人率领军队前往陇右,企图抢占自己的地盘,他便在长道附近精心布置了兵力,设下了重重埋伏。这些埋伏巧妙地利用了长道一带的地形优势,有山丘的掩护、树林的隐蔽以及河流的阻隔,让唐军很难察觉。

姜谟和窦轨所率的军队毫无防备地进入了薛举精心编织的陷阱之中。战斗瞬间爆发,薛举的军队从四面八方冲杀出来,喊杀声震天动地。薛举的士兵们个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养。

相比之下,姜谟和窦轨的军队由于长途行军而疲惫,被眼前的突然袭击毫无防范,很快队伍就被打散,他们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开始节节败退。尽管姜谟和窦轨试图重新组织军队进行反击,但是局势已经难以挽回。

最终,在薛举强大的攻势下,他们只能选择撤回,以避免军队遭受更大的损失。

姜谟、窦轨安抚陇右地区战役的失败,使得李渊需要重新调整战略,而姜谟和窦轨也吸取了教训,为后续的战斗做好准备。此战不仅是对他们军事能力的考验,也对当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李渊考虑到唐弼死后,他的残余势力也在陇右附近活动。为了稳定局势,李渊决定派出通议大夫刘世让前往安抚唐弼的余党。

刘世让,字元钦,京兆醴泉(今陕西省礼泉县)人,是隋末唐初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隋朝的中级官员到唐初的功臣,再到后来因突厥的反间计被冤杀的悲剧人物,他的经历充满了起伏和变化。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公李渊起兵反隋,攻克长安后,刘世让以湋川(今陕西省扶风县)归附,被任命为通议大夫。

刘世让接到招抚唐弼余党的任务后,带着一小股护卫队,向着目的地进发了。然而,命运似乎偏要将困难都加诸于李渊这一方。刘世让的军队在途中与薛举的部队相遇了。

此时的刘世让面临着极为不利的局面,他的兵力本就有限,并且主要是为了执行安抚任务而非正规的作战征伐,所以无论是兵器装备还是士兵作战状态都难以与薛举的军队相抗衡。

薛举得知刘世让军队的到来,毫不犹豫地发起了攻击。刘世让的士兵们奋勇抵抗,但终究不是薛举军队的对手。战场上,刘世让的士兵或被斩杀于马下,或受伤倒地。最终,战败的刘世让不幸被薛举俘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世让在被俘后,依然忠于李渊,设法让弟弟刘宝逃回,向唐军报告敌军内部的情况。

这两场战斗的结果,让李渊在陇右地区的局势陷入了更为复杂的境地,也使得他与薛举之间的矛盾冲突愈发尖锐起来,为后续更为激烈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李渊听到刘世让被薛举所俘虏的消息后,正在王府中忧心忡忡,一是担心刘世让的安危。二是唐军与薛举两战两败,使其在陇右的势力更加巩固,隐患未除,心中难安。

这时府兵来报,说是平凉留守张隆前来投靠。

隋朝平凉是今天甘肃省平凉市的一部分,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是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金三角”。平凉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和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平凉属原州,隋朝大业初年又废州置郡,改属平凉郡。

平凉不仅在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在今天依然是甘肃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平凉留守张隆前来投靠李渊,主要原因也和平凉地区处于较为复杂的地理位置有关,而且当时周边有许多割据势力。投靠李渊后,张隆可以借助李渊的军事力量来抵御来自其他势力的威胁,更好地治理平凉地区,保护好郡内百姓。

当张隆踏入长安城时,他看到城中虽然战火痕迹犹存,但百姓们却对唐王李渊非常拥护。他来到李渊的府邸。

李渊早已在府堂等候,看到张隆到来,赶忙起身迎接,含笑说道:“张大人一路劳苦,此次你能前来,真是我唐军的一大幸事啊。”

张隆见李渊如此谦卑,忙跪倒行礼,说:“唐王您顺应天命,心怀仁义,故而愿归附于您,日后愿为唐王效犬马之劳。”

李渊边扶起张隆,边说道:“好,张大人既来,我定不会亏待。如今天下大乱,正是用人之际,我任命你为朝请大夫,兼授右一军头。希望将军能在我麾下发挥所长。”

张隆心中一阵激动,他知道这是自己新的起点。“多谢将军厚爱,末将定当竭尽全力。”

从时局来看,在这风云突变的时代,李渊攻陷长安后,已经站在了一个极为关键的位置上。张隆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选择归附李渊是他审时度势后的决定。

而李渊也需要像张隆这样有地盘、有影响力的隋朝旧部来归顺扩充自己的力量,同时,平凉郡地处西北要冲,东接长安,西连西域,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这样不费一兵一卒的得来,不正像天上掉落的馅饼吗?这一事件也标志着在隋末复杂的政治格局下,众多势力开始向李渊政权靠拢,为李渊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李渊刚安置好张隆,有驿卒来报,称前往招抚山南地区的李孝恭击败了朱粲。

李孝恭是唐朝初期的杰出将领和宗室成员,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唐朝统一大业的重大贡献而闻名,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孝恭是唐王李渊堂弟李安的侄子,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专注于兵书和武艺,立志为国家效力。

李孝恭被任命为山南道招慰大使,率领军队攻下巴蜀地区,平定当地的叛乱。他后来又在平定萧铣、辅公祏等割据势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唐朝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李孝恭死后,被追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号“元”,显示了他在唐朝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人们对他的尊敬。

山南地区指的是中国唐代的一个道,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秦巴山区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包括了现在的陕西南部、重庆、四川东部、湖北西部等地区。

在唐代,“道”是一个行政区域的名称,相当于现在的省份。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变革,唐初沿袭隋朝的州郡县制,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二月,唐并全国的州县为省,将全国分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废郡为州,故每道各辖若干州。

朱粲,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过。他在隋末出身于小吏,在跟随隋军征讨长白山农民起义军时逃亡,后聚众作乱,号称“可达寒贼”,自称迦楼罗王,拥有部众十万多人,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他后来攻占南阳(今河南南阳),自号楚帝,其部队以残暴着称,在南阳被隋军击败后,朱粲选择逃往山南地区继续作乱。在九月,朱粲看李密势力逐渐扩大,便派使者前去归降李密,李密任命朱粲为扬州总管、邓公。

朱粲被历史学者广泛批评,他以残暴的行为和食人的传说而臭名昭着,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恶劣记录。朱粲的军队以劫掠为生,缺乏稳定的根基和民心支持。在粮食短缺时,他甚至强夺婴儿和妇女作为军粮,这种残暴行为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和反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