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39章 李世民以贤德治军,引得贵人良将纷纷相助

前章讲到李渊三女儿李氏筹建了娘子军,发展的也是风生水起,听闻父亲李渊已然成功渡过黄河,心中万分喜悦,旋即提笔写信,遣派亲信前去联络父亲,详尽告知当下她的状况。

李渊得知女儿消息,甚是高兴,立即命令柴绍前去迎接李氏和他的娘子军。

这时,李神通和段纶等人都派来使者,要求投靠李渊。李渊见到二人所派侍从递交的降书后,很是欣慰,分别回信,封李神通为光禄大夫,封段纶为金紫光禄大夫。

李神通,本名李寿,字神通,是李渊的堂弟,隋朝海州刺史李亮长子。李渊起义后,李神通在长安附近起兵响应李渊,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李神通参与了多场对隋朝的战役,包括对抗宇文化及和刘黑闼的战斗。尽管他亲自指挥的战争鲜有胜绩,特别是在平定刘黑闼战役中的失利造成了重大损失,但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使他能够在唐朝的政治和军事舞台上依旧占据一席之地。

因为李神通与李世民关系密切,他在玄武门之变中支持李世民,并在李世民即位后获得了重用,唐朝初期他曾任光禄大夫、宗正卿、右翊卫大将军、淮安郡王等职,逝世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后被追赠司空,谥号靖。

段纶,辽西郡令支人(今河北迁安县东),隋兵部尚书段文振之子,他的妻子是李渊的妾室所生,史称高密公主,先嫁长孙孝政,后改嫁段纶。段纶在隋朝时任左亲卫,后响应李渊晋阳起兵,聚集了一万多兵马迎接李渊大军,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唐朝建立后担任驸马都尉和益州都督,被封为纪国公,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段纶去世,追封晋昌郡王,谥曰安,陪葬昭陵。高密公主去世后与丈夫段纶一同陪葬于唐昭陵。

同一时间,附近的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及贼盗义士也纷纷递来降书,要求归顺义军。

李渊又立即写信慰劳那些贼盗义士,并且各封了官职,命令他们依旧待在原地,听从敦煌公李世民调遣。

何潘仁原是长安城内的胡商,后因财货被隋军抢走,投告无门,遂纠集穷苦农民数万人,揭竿而起,加入反隋大军。他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司竹园,这个地方成为了他起事的据点,也是他与平阳公主合作的重要地点。司竹园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司竹乡,古代这里竹林面积很大,先后曾设置有司竹监、丞、都尉等官府机构,由此得名“司竹府”。

李渊起兵后,平阳公主在躲避隋朝政府军时,逃入司竹园寻求庇护,何潘仁慷慨地派遣兵力护卫她,后被平阳公主招降纳叛,共同扩充兵力,筹建“娘子军”。唐朝初建后,何潘仁在李世民的统帅下,加入攻城军队,攻破了长安。唐朝建立后,他被授予右屯卫将军。唐武德二年,何潘仁在一次战事中因“轻敌”不幸遇难。

何潘仁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行动对隋末民变和唐朝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个人在动荡时代的选择与命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民众的反抗精神。

李仲文出身于官宦世家,家族世代为官,李仲文是北朝的赵郡李氏子弟,他的爷爷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弼,父亲是真乡郡公李衍。他在隋朝时期担任过多个官职,包括大理少卿等。在李渊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仲文加入了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并在李渊建立唐朝后,被任命为太常少卿,后出任并州总管,负责防御突厥入侵。唐朝建立后,李仲文继续担任重要职务,曾被任命为尚书左丞。尽管他在唐朝初期有过一段辉煌的职业生涯,但晚年因牵涉到一起案件而被处死。

李仲文被指控听信妖僧志觉的谶言,自称有龙附体,企图在汾州置龙游府,并娶陶氏之女以应隋末桃李之歌的谶言。此外,他还被指控勾结突厥,企图在唐军攻打王世充时袭击长安。武德四年(621年)二月,李仲文被处死。

李仲文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成就,他还有一定的文学造诣,着有《李仲文集》。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称赞他的才能和贡献,也有人批评他在晚年的一些行为。李仲文的一生经历了隋朝末年的动荡和唐朝初期的建设,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学上都有所成就,但晚年的不幸结局也为他的生平增添了复杂色彩。

向善志原为隋朝将领,因不满隋朝的统治,于乱世中拉起队伍,参与叛乱。在李渊率军进攻关中时,向善志听闻平阳公主在关中树起了大旗,便带领自己的队伍投靠了平阳公主。后在平阳公主的带领下一起投奔李渊。

李渊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众多的支持和归附,为了巩固军权,稳定局势,解决军队的后勤问题,于公元617年农历九月二十一日前往蒲津视察军情和敌情。隋朝时期的蒲津,即蒲津渡,其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间的交通要冲,历史上多次在这里修造浮桥,是古代黄河的重要渡口。隋文帝时期,蒲津渡是军事行动的重要通道,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起兵晋阳,引兵自河东济河而西,隋将屈突通守蒲津,为据李渊而绝断河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虽然蒲津渡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现代它更多地作为历史遗迹被保留和研究。1989年,在蒲津渡遗址上发现了唐开元铁牛等珍贵文物,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唐代桥梁交通、黄河治理、冶铸技术等科技成就,也为研究历史地理、水文地质、环境考古及黄河治理提供了宝贵资料。

蒲津渡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地点,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场所。

李渊从蒲津渡又经临晋(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渡过渭水,到达永丰城慰劳军队,并打开粮仓赈济饥民。

九月二十三日,李渊率众返回长春宫。

九月二十四日,出于战略考虑,李渊决定将临时大本营移兵冯翊驻扎。冯翊地处关中要地,移兵至此,不仅能够加强对关中的控制,还能有效应对来自东部的威胁,确保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

敦煌公李世民按照李渊军令率数万军马继续向西挺进,所到之处,附近贼盗侠义之士也是纷纷率众归附,当义军抵达泾阳时,营地连绵数里。此时,李世民的军队大约聚集了九万兵马。

隋朝泾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此地距长安城仅剩八十余公里。泾阳的名字最早见于《诗经》,其名源于位于泾河之北。在战国时期,秦灵公曾以此地为临时都城。秦并六国后,泾阳属内史辖地。隋开皇三年(583年),实行州、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泾阳直属雍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泾阳县改名咸阳县,但开皇十一年(591年)又复设泾阳县。唐朝贞观元年(627年),泾阳县属关内道雍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属雍州泾阳县辖。

泾阳县不仅是陕西省咸阳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战略重地。这里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柳毅传书》的发生地,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和人物传奇。泾阳县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现代陕西省咸阳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在其地域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的九万余人的队伍刚安置好营寨,柴绍与平阳公主也率领的娘子军一万余人也赶到了泾阳与他会和一处。

李世民听闻姐姐和姐夫赶来,高兴地走出营寨迎接他们。

只见姐姐李氏身披铠甲,腰间悬着宝剑,脚踩战靴,一副英姿飒爽的女将风范。李世民不禁对姐姐大加赞赏。李世民看到这一幕,心中既惊喜又欣慰,满脸笑容地向姐姐行礼说:“姐姐辛苦了!”

李氏笑着回答:“我是特意来帮敦煌公的!”

李世民听后连忙道谢,他带着姐姐和姐夫进入军帐,聊了很久才出来。李世民看到姐姐带来的娘子军,看上去个个精神抖擞,军姿严整,在他们出营帐之前,丝毫不乱,在姐姐的严格训练下,果然都是精兵强将。李世民在心中不由得给姐姐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接着,李世民又和柴绍简短交谈了几句,然后下令让这支娘子军部队左右驻扎。柴绍的营地在左边,李氏的营地在右边,各自搭建起军帐并带领部队驻扎下来。

第二日,军卒向李世民报告,称扶风郡丘师利、丘行恭兄弟二人带领部队前来投靠,现在营寨外等候。

李世民早就听闻兄弟二人是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之人,立即率众将前往营门迎接丘氏兄弟和他们的队伍。

丘师利,字行则,河南洛阳人。隋末,面对群寇扰乱家乡渭滨县,举兵保卫家园;归附唐王李渊,随后参与了多场战役,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做出了贡献。丘师利在唐朝被封为郿城县公,曾任扶风道招慰大使、柱国、左骁卫将军等职,最终在贞观十四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丘师利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其家族成员在唐朝也都有着不俗的成就,丘师利的儿子丘英起,曾随侯君集讨伐高昌,后担任左屯卫龙泉府果毅都尉。

丘师利的弟弟丘行恭,与他一起聚兵起义,归顺李世民后,丘行恭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在唐朝建立过程中,丘行恭参与了平定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的战役,屡建战功。他还参与了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部将等。最着名的贡献是在邙山之战中,李世民单骑突围时,丘行恭单枪匹马救出了李世民,展现了其勇猛非凡。作为李世民的重要支持者,丘行恭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丘行恭生性严酷,与同僚关系紧张,多次因手段残酷而遭弹劾。但他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多次被免职后又能官复原职。丘行恭在李世民和李治时期都得到了重用,最终升任右武侯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并以80岁高龄去世,追赠荆州刺史,谥号襄,陪葬于昭陵。

丘行恭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在战场上建立了赫赫战功,还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性格上有争议,但他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是不可否认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丘氏兄弟二人的家乡渭滨县又称眉县,位于今天的陕西省眉县境内,眉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秦岭北麓,渭河穿境而过。眉县建置始于战国时期,境内有白起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设为武功县,秦灭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于今眉县渭北设眉县。此后,眉县历经多次更名和行政区划调整,最终在1961年恢复眉县建置。

眉县以新材料、纺织、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为支柱产业,以钛材料、生物产业、智能机器人、电子信息、新型建材为新兴产业,以康养旅游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眉县还是中国公认的“三乡”,即中国酒文化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青铜器之乡。眉县民间艺术形式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如脸谱、剪纸、刺绣、皮影、泥塑等。

眉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红河谷旅游景区、扶眉战役纪念馆、张载祠等,读者朋友们有时间可以前往感受自战国至今的眉县人文、风景和历史。

李世民将丘氏兄弟二人领回营帐。

营帐内,布置简洁却透着一种沉稳的气势。李世民坐在主位上,眼神中带着欢喜与友善,他先开口说道:“二位英雄前来投靠于我们义军,我甚是欣喜。我曾听闻二位在家乡起兵,此等义举定有不凡缘由。”

丘师利恭敬地行了一礼,回答道:“将军,如今隋室衰微,天下大乱,各地盗贼纷起,我们的家乡也未能幸免。那些贼寇烧杀抢掠,百姓们苦不堪言。我们兄弟二人实在不忍看到家乡生灵涂炭,所以便召集了一些乡里勇猛之士起兵保卫家乡。”

丘行恭接着说道:“李将军,我们最初只是想守着这一方土地,让父老乡亲能有个安身之处。我们在家乡周边的几个村落组织防御,多次击退那些小股的贼寇。但我们也知道,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难以维持长久的安宁,而且我们也听闻将军您的父亲唐公心怀天下,有平定乱世、拯救苍生的大志向,所以我与兄长引兵前来投靠。”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说:“我的父亲大人确实有此志向。这乱世之中的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我们起义军就是要让天下重归太平。义军所到之处,皆以保护百姓为首要。二位既愿意前来投靠,我和父亲大人定不会负二位的忠心。义军队伍纪律严明,大家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那就是推翻杨广的残暴统治。”

丘师利毫不犹豫地说:“将军英明神武,我们兄弟二人本就是为正义而战,我们自当追随将军,万死不辞。”

李世民高兴地起身,双手抱拳,说道:“好,好啊。有了二位将军的加入,义军定能更加顺利进入长安。相信父亲大人必会重用二位,让二位在战场上尽情施展才华。”

就这样,丘师利、丘行恭正式加入了李世民的义军,开启了他们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的传奇之旅。

这时,又有兵卒前来报告,称隰城(今山西省临汾市隰县)的县尉房玄龄在营门前求见。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一说齐州临淄县人(今山东省淄博市),一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房玄龄是唐朝初年的着名政治家和宰相,家族世代为官,其以卓越的才智和忠诚着称。他出身于清河房氏,曾祖房翼是北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父房熊,是褐州主簿。父亲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年间的山东学者。

房玄龄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时,投奔李世民,成为其得力谋士,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的策划。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被任命为中书令,负责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法律制度,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房玄龄在政治上的一大贡献是他对吏治的重视,他主张“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在贞观初年对在职官吏进行大量裁减,提高了朝廷的办事效率。主持修订了《唐律疏议》,简化了律令,废除了隋朝的苛酷刑法,为唐朝的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

房玄龄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筋骨老健,如铸铁般凝重有力”,其绘画作品则以山水画为主,风格清新脱俗。房玄龄晚年多病,但在临终前仍然关心国家大事,他抗表进谏,请求李世民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征讨高丽。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李世民为之废朝三日,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

李世民早闻房玄龄大名,命人带丘氏两位兄弟下得营帐前去熟悉一下环境,安置他们的队伍,自己赶忙前往营门迎接房玄龄。

李世民将房玄龄迎进营帐,两人一见如故,交谈甚欢,两人热烈地讨论军事策略,谈得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营帐之中,李世民热情地招呼房玄龄入座。“房先生一路辛苦,今日前来,真乃令营帐蓬荜生辉。”李世民目光炯炯地看着房玄龄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房玄龄赶忙行礼,“李将军虽然年轻,但鄙人早已久仰将军大名,今得相见,实乃玄龄之幸。”言罢,二人相视而笑。

交谈片刻,李世民便发现房玄龄见识不凡,心中暗叹今日得一贤才。“房先生,您才思敏捷,谈吐不俗,我欲任命你为军中记室参军,你可愿为我等出谋划策?”

房玄龄毫不犹豫地回答:“李将军,玄龄愿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李世民哈哈一笑,“好,日后军中大事,还望先生多多指点。”

二人随即开始讨论军事策略。李世民手按着地图,严肃地说:“如今我义军距长安仅一百六十余里,隋军仍垂死挣扎,先生以为当如何应对?”

房玄龄沉思片刻,说道:“将军,玄龄以为,隋军看似齐整,但朝廷**,现在已成乌合之众,军心早已涣散。带兵之将各怀心思,互无支援。我们可先派人探查各路据点与往来路线,寻其薄弱之处,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李世民听后,连连点头,“先生此计甚妙。然这乌合之众内,其将领中不乏有勇猛善战之人。”

房玄龄微微一笑,“将军,这军事之事,文武皆需。我们在平乱之时,不仅要武力镇压,还需以仁德收揽人心。”

李世民听后,大为赞赏,“先生高见,这也正是我的本意。”

李世民立刻任命房玄龄为记室参军,并担任主要的谋士。

房玄龄遇到了李世民这位知己,在工作中可谓竭尽全力,为了李世民什么事都做。每当平定贼寇,大家争着去寻找珍宝贵物之时,只有房玄龄在想办法收拢人才,把有用之人安置在李世民的幕府中。遇到有谋臣猛将,房玄龄也都与他们真心交往,结下深厚的情谊,举荐给李世民重用。大家将心比心,也都愿意为李世民和房玄龄忠心工作、勇猛战斗。正因房玄龄这样的贤能之士全力辅佐,李世民在乱世之中逐渐崭露头角,为日后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日,李世民派出驿卒向李渊汇报了义军西进的军情,以及和姐姐、姐夫兵会一处的情况,同时汇报了前来投靠的众多谋臣良将的喜讯,最后建议父亲率军会和,一同挺进长安。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