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312章 盛彦师抚豫

大唐凌烟志 第312章 盛彦师抚豫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安州城头的硝烟尚未散尽,周法明得了唐朝朝廷的赏赐,磨刀霍霍瞄向汉东一心立功,长安城太极殿的铜漏,已经滴滴答答地又转过了几个日夜。李唐统一战争的各处齿轮咬合得嘎吱作响,但总归还在奋力向前滚动。营州的烽烟由李艺(罗艺)去扑灭,南线的江陵有李孝恭和李靖去砸门,就连刚跳槽过来的周法明也懂得在新老板面前好好表现抢地盘,这局面,让李渊捻着胡须的手指都松快了几分。

然而,帝国腹心之地,刚刚经历王世充覆灭、窦建德败亡的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这片广袤区域(大致涵盖今河南中东部、山东西南部、安徽北部),却如同一块被战火反复犁过的土地,表面插上了大唐的旗帜,底下却是暗流涌动,百废待兴。散兵游勇啸聚山林,溃败的伪郑(王世充)、伪夏(窦建德)残部时降时叛,地方官吏或是空缺,或是惶惶不可终日,民生凋敝,流民遍地。稍有不慎,这点星星之火就可能燎原,把帝国好不容易缝合起来的腹地再烧个窟窿。

这一日(武德四年(621年)六月十八日)朝会,议题自然而然转到了如何收拾河南这片“烂摊子”上。左仆射裴寂捋着花白的胡子,忧心忡忡:“陛下,河南诸州,新附未久,人心浮动。溃兵为盗,豪强自守,州县缺员,赋税难征。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啊。需得一位能臣干将,坐镇中枢,总揽全局,方能收拢人心,安定地方。”

李渊深以为然,目光在殿内诸将身上扫过。二皇子秦王李世民在北线盯着突厥和刘黑闼,分身乏术;李孝恭、李靖在南线;李艺去了东北营州。那么,谁能当此重任?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右骁卫大将军盛彦师身上。

“彦师,”李渊开口,声音带着惯常的沉稳,“河南之地,百废待兴,亦多隐忧。朕意,由你出任宋州总管(治宋城,今河南商丘),安抚河南诸州!如何?”

殿内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盛彦师。这位盛大将军,可不是什么初出茅庐的愣头小子。翻开他的履历,那也是隋末乱世里滚过刀山火海的狠角色。他本是隋朝虞城(今属河南商丘)县令,芝麻绿豆大的官。天下大乱,他既没像周法明那样频繁跳槽,也没像石世则那样占山为王,而是做了一件在当时看来相当“特立独行”的事。

当年,他散尽家财,招募乡勇,保境安民!愣是在乱世漩涡里,把家乡虞城守得固若金汤。后来,他审时度势,觉得李唐最有“天子气”,果断率众投奔了当时还是唐王的李渊。李渊大喜,立刻委以重任。盛彦师也不负所望,跟着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尤其是在剿灭李密的战役中,他巧设伏兵,生擒了那位一度威震天下的瓦岗枭雄,立下奇功!凭此功勋,他一路升迁至右骁卫大将军,成为李渊麾下深得信任的一员悍将。此人不仅骁勇善战,更难得的是心思缜密,处事沉稳,在军中颇有威望,对河南地方民情也相当熟悉。

盛彦师听得皇帝李渊点将,立即出列,抱拳躬身,声音洪亮而沉稳:“臣,盛彦师,领旨!定当竭尽全力,抚定河南,不负陛下重托!” 他所言没有豪言壮语,却透着股让人放心的踏实劲儿。

这“安抚河南诸州”,范围可着实不小!朝廷的诏书很快明确定下:盛彦师以宋州总管身份,总领汴、宋、亳、颍、陈、汝、许、豫、滑、郑、杞、曹等十二州(注:具体州名或有微调,但核心区域即今豫东、豫中、皖北及鲁西南部分)的军政事务。

此次唐朝朝廷的任命,其核心战略意义,不言而喻,首先便是稳定腹心。河南是连接关中和山东、江淮的战略枢纽,更是帝国赋税重地(虽然现在残破)。此地不稳,则长安与南线、东线联系随时可能被切断。同时还要剿抚残寇,肃清王世充、窦建德溃败后遗留的散兵游勇和地方割据武装,防止其死灰复燃或流窜为害。再者,便是恢复秩序,重建地方官府,选拔任命官吏,恢复生产,征收赋税,将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真正纳入大唐的有效统治。而且,更是起到支援四方的强大作用,为北线(对抗刘黑闼、突厥)、南线(平萧铣)提供稳定的后方和可能的兵源、物资支持。

任务艰巨,盛彦师没有半分耽搁。他没有选择前呼后拥地进入宋州城,而是轻车简从,只带了一队精锐亲兵和几个精干的文吏幕僚,悄无声息地抵达了宋城(商丘)。到任第一件事,不是升堂训话,而是点卯,他召集辖区内各州能联系上的主要官员(当时很多位置还空着或缺员)和部分地方着姓耆老。

总管府大堂上,气氛有些压抑。官员们穿着半新不旧的官袍,脸上带着疲惫和不安;耆老们则愁眉苦脸,诉说着地方的艰难:哪里还有流寇占山,哪里又闹了饥荒,哪里的官仓被溃兵抢空了…

盛彦师也是一身半旧的戎装,端坐上首,耐心听着。等众人诉苦告一段落,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堂: “诸位父老,诸位同僚。河南之苦,本总管深知。战乱多年,十室九空,疮痍遍地。大唐陛下命我来此,不是来催粮逼税的,是来收拾残局,恢复秩序,让大家喘口气,过安生日子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话一出,堂下众人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了一些。 “但是!”盛彦师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想过安生日子,就得先除掉那些不让大家安生的祸害!那些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蟊贼!那些裹挟流民、浑水摸鱼的溃兵!还有那些…心存侥幸、还想割据一方的宵小!”

说话间,他的目光扫过堂下几个神情闪烁的地方豪强代表,继续说道:“本总管把话撂这儿:愿意放下刀枪,安心归田的,既往不咎!官府还给种子,帮衬着安家。若是执迷不悟,继续为祸地方…”他按了按腰间的佩刀,冷笑一声,“那就别怪本总管的刀,不认识什么山大王、地头蛇!”

软硬兼施,剿抚并用,这就是盛彦师的方略。之后他迅速展开工作,正如他所言,开局便是雷霆剿匪,对于那些冥顽不灵、危害甚大的匪寇,盛彦师毫不手软。他亲率精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续出击。

盘踞在汴州(开封)陈留一带,自称“混世魔王”的王世充旧部张善相,拥众数千,气焰嚣张。盛彦师探明其巢穴,星夜奔袭,一战击溃其主力,阵斩张善相,余部望风归降。消息传开,河南震动,许多小股匪寇闻风丧胆,主动解散或向官府投诚。

之后开始招抚安置,对于大量走投无路的溃兵和流民,盛彦师则大开招抚之门。他在各州设立招抚点,提供粥棚,发放少量口粮和返乡路费,承诺分给无主荒地耕种,并免除一年赋税。这一招效果显着,大量流民得以安置,社会秩序迅速恢复。

秩序稍定,盛彦师立即整肃吏治,对于空缺或庸碌的地方官位,不拘一格,大胆启用有能力的本地士人或有战功的军中校尉,同时将一批在剿匪安民中表现突出的属吏提拔到重要岗位。他严查贪腐,对几个顶风作案、克扣赈济粮的小吏处以重刑,震慑官场。

紧接着,开始恢复生产,督促各州县修复水利,发放耕牛、种子(部分由朝廷调拨,部分从剿匪所得中补充),鼓励垦荒。同时,利用宋州作为运河(通济渠)枢纽的优势,疏通河道,恢复漕运和商业流通。

盛彦师如同一位医术高超手术师,又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在河南这片板结龟裂的土地上,耐心地剔除杂草(匪患),疏松土壤(整肃吏治),播下种子(恢复生产)。他的工作没有周法明攻克城池那般轰轰烈烈,也没有李艺北征那般引人注目,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几个月下来,成效显着。河南十二州的主要交通线恢复畅通,州县城池重归大唐治下,啸聚山林的大股匪患基本肃清,流民渐次归乡,田野里重新出现了劳作的农夫,市集上也渐渐有了些人气。虽然离真正的繁荣还很远,但那股弥漫在空气中的恐慌和绝望气息,确实被驱散了不少。一份份报平安、报垦田数、报赋税开征的文书,开始从河南各州飞向长安。

当皇帝李渊看到盛彦师关于河南形势渐趋稳定的奏报时,正对着那盆依旧娇艳的“魏紫”牡丹品茶。

他放下茶盏,捻须微笑:“彦师办事,朕还是放心的。”

这份稳定,如同给初唐帝国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在关键的轴承位置加注了足够的润滑剂。南线的战鼓(李孝恭、李靖攻江陵),北疆的号角(李艺平营州),似乎也因此而更加铿锵有力了。只是没人知道,河南这片刚刚止住流血的土地,是否真的就此风平浪静?那些蛰伏的暗流,又会在何时,因何故,再次涌动?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