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308章 长平靖王李叔良殇

大唐凌烟志 第308章 长平靖王李叔良殇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武德四年的初夏,长安城仿佛浸在蜜糖罐子里。河南大捷的余温尚未散去,洛阳牡丹的馥郁似乎已提前飘荡在太极宫的飞檐斗拱之间。秦王李世民生擒窦建德、逼降王世充的捷报,如同一剂猛药,让开国未久的唐廷上下晕陶陶的。

朝堂之上,报捷的文书堆得老高,李渊陛下捻须微笑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连带着宫人走路都带着风。中原腹地,这块最肥美的膏腴之地,眼看就要稳稳落入大唐的囊中,连带着对未来的憧憬,都染上了几分牡丹的华贵颜色。

然而,帝国的边陲,向来是喜乐与悲声的共生的地方,就在李大恩击溃刘武周残部苑君璋不久,李叔良战死的丧报便接踵而至。

原来,就在五月下旬,暑气刚刚爬上长安的柳梢头,一封带着北地风沙气息的急报便搅乱了皇城中的喜气,突厥颉利可汗的游骑,又来了!这一次,他们像嗅到血腥的狼群,在泾州(今甘肃泾川一带)边境撕开了一道口子,劫掠人畜,焚烧村落,黑烟直冲塞外昏黄的天空。

朝廷的反应是迅速的,甚至带着几分被搅扰了雅兴的愠怒。一道敕令飞出宫门,落在了长平靖王李叔良的案头。这位宗室郡王,时任右骁卫大将军,论辈分是当今皇帝李渊的堂弟。他的人生轨迹,如同那个时代许多李唐宗亲的缩影,隋末乱起,隐忍蛰伏,待李渊太原起兵,便带着家小部曲千里迢迢奔赴太原投效,成为“元从功臣”之一。武德元年,李渊登基,大封宗室,李叔良便得封长平郡王,食邑一千五百户。他性情算得上刚毅,也颇通武略,在宗室中算是个能带兵打仗的角色。

此次应对突厥的滋扰,朝廷点他的将,一方面是其身份贵重可镇一方,另一方面,大概也是觉得对付这些突厥游骑,一位郡王领兵,份量足够。

李叔良接了旨意,脸上并无多少波澜。他内心清楚塞外烽烟的残酷,也明白这份差事的凶险。立即点齐麾下精锐,并调拨了数位能征惯战的偏将随行,都是些在边塞与胡骑周旋惯了的军中老手。一行人马,甲胄铿锵,旌旗猎猎,迎着塞外六月那干燥灼热的风沙,向着警报传来的方向疾驰而去。而长安城中牡丹的富贵香气,早已被抛在身后千里。

战场选在泾州以北一处相对开阔的谷地。突厥人显然没料到唐军反应如此迅速,更没料到领兵的竟是一位大唐郡王。当李叔良的帅旗出现在地平线上时,突厥的斥候明显有些慌乱。然而,颉利麾下的这些狼骑,彪悍是刻在骨子里的。短暂的惊疑过后,便是更猛烈的反扑。号角呜咽,蹄声如雷,漫天的尘土卷着凶悍的突厥骑兵,如同黄色的潮水,向着唐军阵列汹涌扑来。

李叔良端坐马上,盔缨在风中抖动,他沉着地指挥着。随行的五位将领,皆是悍勇之辈,各自率领一部,如礁石般分守阵线要冲。甲将手持陌刀,力劈华山,将冲在最前的敌骑连人带马斩作两段;乙将弓马娴熟,箭无虚发,专射敌酋;丙将、丁将率步卒结阵,长槊如林,死死抵住骑兵的冲击;戊将则率一队轻骑,如同灵蛇般在侧翼游走,伺机突击。

战斗异常激烈,金铁交鸣声、战马嘶鸣声、垂死者的哀嚎声混杂在一起,震耳欲聋。唐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初时顶住了突厥人的狂攻。李叔良亲临阵前督战,他的亲兵卫队紧紧簇拥着主将的旗帜,成为战场上一个醒目的目标,也极大地鼓舞着士气。突厥人几次冲击帅旗未果,死伤枕藉。

就在战局胶着,唐军阵线渐稳,似有反推之势时,战场边缘一处不起眼的小土丘后,一支淬着幽蓝寒光的狼牙箭,被悄无声息地搭上了强弓。一名突厥射雕手(神射手),眼神如鹰隼般锐利,早已窥伺多时。他屏住呼吸,弓弦拉满如月。周遭的喊杀声仿佛瞬间远去,他的眼中只剩下那面招展的帅旗下,那位身着明光铠、气度威严的唐军统帅。

“咻——!”

箭矢离弦,带着死神的尖啸,划破嘈杂的空气。这一箭,刁钻至极,竟巧妙地避开了前方混战的人群和盾牌的缝隙,如同长了眼睛般,直奔李叔良的胸腹要害而去!

“王爷小心!”一名亲卫目眦欲裂,飞身欲挡,却终究慢了半步。

“噗嗤!”

一声闷响,利箭透甲而入!李叔良高大的身躯猛地一震,剧痛瞬间席卷全身,他闷哼一声,下意识地捂住伤口,鲜血已从指缝间汩汩涌出,染红了银亮的甲叶。

“王爷中箭了!保护王爷!”帅旗周围顿时一片惊呼和怒吼。主将突遭重创,唐军士气为之一挫。几位将领见状,睚眦欲裂,拼死向帅旗方向靠拢,一边奋力砍杀,一边急吼:“稳住!结阵!保护大帅后撤!”

突厥人则如同嗅到血腥的鲨鱼,攻势陡然变得更加疯狂,试图趁乱扩大战果。唐军几名副将怒吼着挥舞陌刀,生生在敌群中劈开一条血路;弓箭手连珠箭发,射倒数名试图靠近的敌骑。在众将和亲兵的死命护卫下,受伤的李叔良被艰难地抬上马背,唐军且战且退,阵型虽乱却未溃败,缓缓撤出了战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回师的路途,对李叔良而言,成了一场漫长而痛苦的煎熬。箭伤极重,随军医官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完全止住内里的出血。塞北六月的阳光白晃晃地炙烤着大地,尘土飞扬,每一次颠簸都牵扯着李叔良已经感染的伤口,同时带给他钻心的剧痛和阵阵眩晕。他时而清醒,时而昏沉。清醒时,目光掠过随行将领们忧心忡忡的脸,掠过疲惫不堪却依旧护卫在侧的士兵,再望向南方长安的方向,眼神复杂。昏沉时,耳边似乎又响起长安城里的丝竹,又闻到那牡丹的香气,还有陛下……堂兄那期许的目光。

“这箭……倒是会挑时候……”意识模糊间,他竟扯动嘴角,露出一丝极其苦涩、近乎自嘲的冷笑,“眼看……就要享福了……” 这句话轻飘飘地散在塞外的风沙里,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冰冷的遗憾。

六月初四,距离那场遭遇战不过数日,大军尚未回到安全的后方重镇。在一条尘土飞扬的官道旁,一处临时搭建的简陋营帐内,长平靖王李叔良的生命之火,终因伤势过重,彻底熄灭了。他没能回到长安的王府,没能看到洛阳的牡丹移栽长安宫苑,最终倒在了帝国北疆这条寂寂无名的归途之上,身边只有悲痛的部属和塞外无尽的风沙。

消息传回长安时,太极宫里那盆由八百里加急、小心翼翼护送、刚刚绽放的洛阳名品“魏紫”,花瓣上还带着晶莹的水珠。皇帝李渊正捻须欣赏,嘴角含笑。当内侍颤抖着呈上那份来自泾州的染血丧报,陛下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他缓缓展开,目光在“长平靖王叔良……中流失……创甚……薨于道”几行字上反复流连,手指无意识地捻着那几瓣娇艳的牡丹花瓣,直至将其揉碎,紫色的汁液染红了指尖。

殿内一片死寂,只有铜漏滴答作响。方才还弥漫的牡丹花香,此刻仿佛混杂进了塞外的血腥与尘土气息。

李渊沉默良久,最终只发出一声长长的、沉郁的叹息。这叹息里,有对堂弟早逝的痛惜,有对边患未息的忧虑,更有一种身处权力巅峰者,面对生命无常与疆场冷酷时,那难以言说的复杂心绪。

一位郡王的战死,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了帝国的初夏,无声地提醒着所有人:统一之路,荆棘密布,突厥人的箭矢,比岭南的荔枝核更不识趣,也更致命。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