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306章 冯士羡的顺水人情

大唐凌烟志 第306章 冯士羡的顺水人情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末,不知疲倦的知了还在声嘶力竭地叫着,仿佛在为这场尘埃落定的权力交割,奏响最后一声单调的尾音。而这缕尾音,正沿着官道驿站快马的疾蹄声,一路向西,飘进了长安城的太极殿,落在了侍中陈叔达手中那份尚带着五月暑气的任瑰奏报上。

几乎就在任瑰在洛阳行辕廊下吐出那句“齐活儿”的同时,长安的朝堂上,正弥漫着一股类似行辕里劣质墨汁与汗酸混合的沉闷气息,只不过这里混合的是熏香、檀木,以及更高级的焦虑。

侍中陈叔达捧着任瑰那道“徐州王世辩遣郭士衡献三十八州请降”的加急奏报,声音平稳地念着,字字清晰:“乱党王世充之侄王世辩遣其司马郭士衡,献徐、宋等三十八州印信图册,请降归顺。”

御座上的李渊双手压着紫檀扶手,脸上看不出喜怒…王世充的亲侄,盘踞徐州的钱粮袋子。刚收拾完他叔父和窦建德这两条大鱼,这尾不大不小的鱼自己蹦上了岸。怎么处置?同时,心里还在飞快地盘算:

二小子(李世民)在河南折腾得风生水起,把王世充、窦建德两大块肥肉都塞进了嘴里,连带着把汤汤水水(指王世辩的三十八州)也搅和干净了。效率倒是挺高,就是这功劳簿……未免太厚了点。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殿下群臣:

“诸卿,徐州王世辩献土归顺,当如何安置啊?”

萧瑀捋着胡须,慢悠悠出列,言道:“陛下,王世辩献土归诚,其行可嘉。然其身份敏感,乃王世充至亲,久据徐州,根脉颇深。臣以为,当行羁縻之策。可效前例,授其徐州总管之职,令其仍镇徐州,以示陛下怀柔宽宥,安其心,亦安徐州士民之心。” 他顿了顿,补充道,“然,其麾下兵权、州郡佐贰官吏之任免,当由朝廷另遣干员署理,徐徐图之。”

萧瑀此建议的核心思想是给名位,收实权,温水煮青蛙。

裴寂立刻接口,脸上堆着笑,话里却藏着针:“萧相高见!给他个‘徐州总管’的名头,让他继续在徐州待着,省得折腾。不过嘛……” 他话锋一转,带着点市侩的精明,“这‘总管’的印信,分量得掂量掂量。他手下那些个跟着王世充混过的骄兵悍将,还有府库里那些钱粮簿册,可不能还让他稀里糊涂地攥着。得派几个‘精于账目’、‘善体圣意’的能吏过去,帮着王总管……嗯,梳理梳理。” 他把“梳理梳理”说得意味深长,仿佛王世辩府库里堆的不是钱粮,而是一团乱麻。

李渊听了两人的说辞,微微颔首。这正是他心中所想。眼下窦建德新灭,王世充刚擒,河南河北百废待兴,徐州这三十八州能兵不血刃拿下已是万幸。强行动手清洗,易生变乱。不如先稳住王世辩,给他一个看似体面实则被架空的职位,等根基稳固了,再慢慢收拾。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帝王的沉稳与不容置疑:

“准萧卿、裴卿所奏。王世辩献土归诚,深明大义,着即授徐州总管,仍驻徐州,安抚地方。其原属将佐官吏,各安其职,听候朝廷后续安排。另,着吏部、兵部,速选干练官员,赴徐州任长史、司马等职,襄助王总管署理州务,务求平稳过渡。”

这“襄助”和“务求平稳过渡”几个字,被唐朝皇帝咬得格外清晰,殿中众臣立即心领神会,名为襄助,实为监军与接管。

李渊顿了顿,又看似随意地补充了一句:“王总管既归顺朝廷,长安乃帝都,不可不至。赐长安永兴坊宅邸一座,令其择日遣一子入京,以备宿卫,亦可习沐天恩。” 这“遣子入京”的旨意,轻飘飘落下,却如同一条无形的锁链,悄然套在了远在徐州的王世辩颈上。

质子,这是比任何副手都更有效的紧箍咒。

处理完王世辩这块暂时需要“温养”的烫手山芋,殿内气氛稍缓。李渊正待问问河南河北的粮秣调度,兵部尚书屈突通却捧着一份来自河北的奏报,脸上表情颇有些古怪地站了出来:“陛下,臣有河北博州急报!窦建德旧部,博州刺史冯士羡……”

“冯士羡?” 李渊挑眉,“窦建德都入土为安了,他的博州难不成还想给旧主守坟?”

屈突通赶紧摇头,努力组织语言:“非也,陛下!是冯士羡……他重新推举了淮安王(李神通)殿下为慰抚山东使!”

此话一出,殿内顿时一静,随即响起一片极力压抑的、含义复杂的窸窣声。李神通?那位兵败被俘、刚刚恢复自由身、在河北地界上处境微妙的皇叔?需要窦建德的旧部来“重新推举”?

屈突通硬着头皮,接着念出奏报里那精心修饰过的字句:“冯士羡奏称,感沐大唐天恩,仰慕淮安王殿下仁德,博州军民共议,恭请殿下复位慰抚山东使之职,主持河北善后,解民倒悬……”

念到“复位”二字时,屈突通自己都觉得牙有点酸。“噗……” 殿角不知哪位道行不深的御吏没忍住,漏出一声气音,赶紧用袖子掩住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复位”用得实在是妙绝。李神通当初兵败,这“使职”自然就丢了,如今被窦建德的旧部“请”回去,既保全了皇叔的颜面,又给河北归顺披上了一层“民心所向”的金粉。

李渊嘴角也忍不住向上弯了一下,赶紧端起茶盏掩饰。他这堂弟,打仗的本事……嗯,有待商榷,但这运气和躺赢的功夫,着实令人叹服。

“冯士羡……倒是个识时务的‘妙人’。” 李渊把“妙人”二字念得别有韵味,“淮安王呢?他就这么……‘复位’了?”

“回陛下,淮安王殿下体恤河北民情,应博州军民所请,已……呃,复位慰抚山东使。” 屈突通念到这里,语气明显轻快起来,带着点见证奇迹的不可思议,“殿下持节进驻博州,传檄四方。窦建德旧部,如洺州袁子干、冀州麹棱、贝州戴元祥、魏州潘道毅等,闻风归附!旬月之间,邢、贝、魏、冀、深、赵、沧、瀛、恒、定、易、幽等三十余州印信图册,尽数送达博州!窦建德旧境,至此悉平!”

“善!” 李渊这次是真心实意地赞了一声,脸上笑容绽开。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李神通这趟“慰抚”之行,效率高的离谱,成本低的惊人!冯士羡这“推举”简直是神来之笔,一份泼天大功,就这么丝滑地落到了李唐宗室头上,省了他多少兵马钱粮!

“拟旨!嘉奖淮安王李神通,抚定河北,厥功至伟!擢冯士羡……嗯,仍为博州刺史,加云麾将军,赏锦缎三百匹,金五百两!”

这二次封赏之厚,远超王世辩,殿内群臣心知肚明,这才是真正“捡”到的大便宜,连忙齐声颂扬:“陛下圣明!天佑大唐!”

时间倒回半月前,河北博州(今山东聊城)。五月的日头同样毒辣,晒得博州刺史府邸的青砖地都仿佛要冒烟。刺史冯士羡,这位前窦建德麾下的能吏,正对着桌案上一份墨迹未干、措辞极其肉麻的“劝进表”发愁。表里把李神通的“仁德”、“威仪”夸得天花乱坠,就差直接说他是“天降伟人,河北救星”了。

看罢,冯士羡挠了挠头,问旁边的心腹主簿:“老赵,你说……咱们这么写,会不会显得太……那个了?淮安王他……信吗?”

主簿老赵是个精瘦的小老头,闻言翻了个白眼,蘸了蘸劣质墨汁,头也不抬:“刺史大人,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管肉不肉麻?您看看外头!” 他指了指窗外,“窦大王(建德)的骨头都能敲鼓了!夏国早就成了泡影!人家唐庭秦王李世民在河南把王世充收拾得服服帖帖,下一个轮到的就是咱们河北这些没娘的娃!淮安王他老人家就在咱们博州地界上溜达呢,身份多尴尬?咱得给他老人家一个体面台阶下啊!”

他放下笔,凑近冯士羡,压低声音,带着点市井智慧的精明:“您想啊,是咱们‘恭请’他老人家‘复位’主持大局好听?还是等他老人家自己灰溜溜跑回长安,或者等着秦王殿下带着玄甲军过来‘慰抚’咱们好看?秦王那‘慰抚’,可是带着刀把子的!咱得识相!这劝进表,就是咱博州上下给淮安王殿下递的梯子,也是给咱们自己买的护身符!写得越肉麻,越显得咱心诚!殿下他老人家看了高兴,在唐朝皇帝面前美言几句,不比啥都强?您就当是……给庙里的菩萨贴金身,话不怕好,心诚则灵!”

冯士羡被老赵这一套“庙里贴金身”的理论彻底说服了,咬咬牙:“行!就这么写!再添两句,就说博州父老‘日夜翘首,泣血以盼’,‘非殿下李神通无以安河北’!” 他顿了顿,又想起关键问题,“对了,府库里……还有多少值钱玩意儿?窦大王以前藏的,还有咱们自己的家底?”

老赵嘿嘿一笑,露出几颗黄牙:“大人放心!值钱的金银细软,早就归置好了,装了好几大箱!”

次日清晨。李神通带着他那支人数不多、士气也谈不上高昂的刚做完俘虏的部队,在博州城外扎下营,就见到博州城门大开。刺史冯士羡领着全城有头有脸的官吏士绅,穿着最体面的官袍,敲锣打鼓,抬着沉甸甸的箱子,浩浩荡荡地过来了。

冯士羡离着老远就扑倒在地,双手高举那份精心炮制、油光水滑的劝进表,声音洪亮,感情充沛,带着哭腔(可能是被日头晒的):

“博州阖城军民,泣血叩请淮安王殿下复位慰抚山东使!河北板荡,万民倒悬,唯殿下仁德,可安黎庶!吾等愿倾府库,效犬马,惟殿下马首是瞻!”

李神通被这阵仗弄得有点懵。他这段时间在河北地界上确实有点尴尬,仗打输了,成了俘虏,好不容易被放出来,身份不上不下。看着眼前这黑压压一片磕头的人,听着那肉麻到骨子里的吹捧,再看看那几大箱……呃,是“心意”,他心头那点残存的尴尬和郁闷,瞬间被一种奇妙的熨帖感取代了。

他努力板着脸,维持着皇叔的威仪,清了清嗓子,伸手虚扶:“冯刺史请起,诸位请起!本王……既蒙河北父老如此厚爱,敢不从命?这慰抚山东之责,本王……就勉为其难,再担起来吧!” 他说“勉为其难”时,嘴角那点压不住的笑意,比博州五月的阳光还要灿烂几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甚至有点乏善可陈了。李神通拿着冯士羡献上的博州大印和那份“民意基础雄厚”的劝进表,正式“复位”慰抚山东使。他连营盘都没挪,直接就在博州城门口竖起了大唐的龙旗和“慰抚山东使李”的大纛。然后,他干了一件效率极高的事情,派出信使,拿着盖有新鲜出炉的“慰抚山东使”大印和博州刺史府大印的公文,快马送往邻近各州县。公文内容极其简洁明了,核心思想就两条:

窦建德已死,夏国完了!

大唐淮安王李神通,奉旨慰抚山东,现已驻跸博州!识相的,速速献印归降,可保富贵平安!不识相的……想想虎牢关和洛阳!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那些原本就人心惶惶、不知该投奔谁的窦建德旧部官吏,一看博州这“带头大哥”都降得如此丝滑体面(还搭上了皇叔的大船),顿时觉得找到了组织。洺州总管袁子干第一个派人送来了降表和印信,态度谦卑得如同拜见顶头上司。冀州刺史麹棱紧随其后,不仅献城,还附赠了本州特产名录一份,表示愿意全力供应王师(虽然王师只有李神通那点人)。贝州刺史戴元祥、魏州总管潘道毅……名单像滚雪球一样越拉越长。许多州县的使者几乎是前后脚挤进了李神通那临时充作行辕的营帐,场面一度混乱得像赶大集。带来的降表和印信堆满了角落,负责接收的文吏忙得满头大汗,一边登记一边小声嘀咕:

“好家伙,这窦建德当年分封的刺史,比咱长安东市卖胡饼的还多……贝州送来的印信匣子,边角都磕掉漆了,一看就是压箱底的老货,怕不是前隋的?魏州这位潘总管,降表上还沾着葱花味儿,怕不是刚从厨房灶台上扯了张纸现写的?”

另一位老吏活动了一下手腕,慢悠悠地蘸墨继续登记,叹道:“管他新印旧印,管他沾不沾葱花,能送来就是好印!咱们淮安王殿下,这回可是躺着……呃,不,是坐着就把三十多州给‘慰抚’了!这功劳簿,啧啧,比洛阳那位(指李世民)捡骨头(指收拾王世充残局)怕是也差不了多少了!”

当最后一份来自幽州的降表送到李神通案头时,他看了一眼幽州降表上龙飞凤舞的签名,又瞥了一眼角落里堆积如山的印信匣子和户籍册子,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心满意足的笑容,仿佛完成了一项极其艰巨又极其轻松的任务。他整了整衣冠,对着长安方向,煞有介事地拱了拱手,也不知是向皇帝汇报,还是自言自语:

“陛下,窦建德的地盘,打今儿起,也改姓李了。”

营帐外,知了依旧在声嘶力竭地叫着,与洛阳任瑰院墙外的那只遥相呼应。只不过博州这只的叫声里,似乎也带上了一丝如释重负的慵懒,毕竟,连年战乱后的河北,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在知了的嘶鸣声中,淮安王李神通满意地打了个小盹,鼾声均匀,偶尔还用手摸摸腰间,仿佛已经系上了在长安论功行赏时,那金灿灿的勋官绶带。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