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295章 虎牢烽烟落,乱世鼎定时

大唐凌烟志 第295章 虎牢烽烟落,乱世鼎定时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虎牢关下,硝烟未散,血腥犹在。秦王李世民身披玄甲,傲立于残阳染血的关墙之上,目光扫过狼藉的战场与黑压压一片垂头丧气的夏军俘虏,也是感慨万千。这五万之众,曾是窦建德席卷河北的精锐兵力,此刻却如待宰羔羊,显得惶惶不安,空气中弥漫着绝望与恐惧的气息。

放还是杀?直接关乎河北民心,牵动天下格局。想到此,李世民嘴角微扬,胸中已有定策。他大手一挥,果断下令道:“尽释之!各归乡里,勿复为乱!”

军令如山,放归故地的消息很快在五万俘虏中传开,夏军俘虏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劫后余生的巨大喧哗,他们眼中熄灭的光重新燃起,纷纷叩首,感泣涕零。如同决堤的洪流,五万归心似箭的身影,带着对秦王的敬畏和对故土的渴望,滚滚涌向通往河北的归乡道路,卷起漫天黄尘。

前往洺州方向的道路上,一支仓皇的马队正疾驰奔逃。窦建德的妻子曹氏,凤钗斜坠,面无人色,在仅存的数百心腹骑兵簇拥下,拼命抽打着坐骑前行。左仆射齐善行紧随其后,这位夏政权最后的柱石,此刻亦是甲胄染尘,神情凝重。他们不敢回头再看一眼虎牢关的残阳,更无暇顾及那五万被释放的同袍,马蹄踏碎烟尘,只求一线生机,向着洺州疾驰。虎牢关的尘埃尚未落定,河北大地的棋局,已因李世民这惊天一手,悄然翻转。

战后事宜安排停当,秦王李世民便回到作为临时元帅府的关城都尉府衙。此时已近亥时(夜晚九时),府堂内烛火通明,映照着悬挂的巨幅舆图,李世民的目光紧锁在洛阳城上,指尖划过图上蜿蜒的攻城路线,心中正盘算着如何一鼓作气,彻底解决王世充这个心腹大患。

恰在此时,时任行军参谋的封德彝掀帘而入。他面带笑容,拱手深揖,朗声道:“殿下神威,一战擒夏王,臣特来恭贺大捷!”

李世民闻声抬首,见是封德彝,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他清楚记得,战前正是这位老成持重的谋臣,极力主张稳妥为上,不宜冒险与窦建德主力决战。此刻,李世民胸中激荡着胜利的豪情与运筹帷幄的自得,他放下手中用于指点舆图的短鞭,身体微微后仰,带着几分胜利者的从容与戏谑,目光炯炯地看着封德彝,朗声笑道:

“封公啊,今日之功,说来还得‘谢’你当初之谏!若非孤‘未纳公之高见’,焉能有此虎牢酣畅淋漓之大胜?”言罢,秦王稍作停顿,眼中闪烁着智慧与调侃的光芒,引经据典道:“看来,纵是智者千虑,亦不免一失乎?李左车之言,诚不欺我也!”

此言一出,帐中虽无他人,封德彝却瞬间感到脸上火辣。李世民这看似轻松的笑语,字字句句都像小锤敲在他的心头,点明了他战前判断的失误。想起自己当初力主的“稳妥”之策与眼前这奠定乾坤的辉煌胜利形成的鲜明对比,巨大的惭愧与些许的尴尬涌上心头。他老脸微红,连忙再次深深一揖,几乎将头埋到胸前,声音带着明显的窘迫和由衷的叹服,拱手说道:

“殿下神武天纵,洞烛万里,非臣浅见所能及!此役运筹之妙,决断之果,实乃千古奇功。臣…臣见识短浅,坐井观天,几误殿下大业!今观殿下神机,方知何为庙算无遗!德彝…惭愧无地,唯有五体投地,日后定当竭尽驽钝,以报殿下不罪之恩!”

虎牢关的夜色如墨汁般浸透了城堞,最后一拨道贺的将佐退出军府后,烛火摇曳的府堂陡然安静下来,只余下松脂燃烧的噼啪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刁斗之音。李世民揉了揉因一日鏖战而酸胀的眉心,眼中却毫无倦意,反而跳跃着更炽热的火焰,只因洛阳城巨大的阴影依旧压在他的心头。

李世民目光扫过帐中肃立的几位心腹,沉声道:“玄龄、如晦、辅机(长孙无忌字)、德彝、叔宝(秦琼字),留下。胜局虽定,事未毕功。”

侍从无声地掩上厚重的帘帐,隔绝了外界。房玄龄立刻铺开一卷素帛,杜如晦已研好浓墨。李世民负手立于巨大的洛阳舆图前,指尖重重敲在代表洛阳城的标记上,声音斩钉截铁:“捷报,即刻发往长安!玄龄执笔,务求精要,字字千钧!”

房玄龄应声落座,笔走龙蛇。李世民字句铿锵,口授道,:“臣世民谨奏:武德四年五月己未(五月初二),臣于虎牢关,大破窦建德十万逆贼!阵斩无算,生擒建德!夏军瓦解,河北震怖!此皆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窦逆凶顽,今已槛送长安途中。其部众五万,感念天恩,尽释归农,以彰圣德。虎牢已固,王世充外援断绝,洛阳孤城,指日可下!臣当乘此破竹之势,迅扫余孽,献俘阙下,以慰圣心!”

这份捷报每一句战果都掷地有声,尤其“生擒建德”、“五万尽释”更是刻意强调,既是报捷,更是向父亲李渊宣告自己无可置疑的功勋与掌控全局的能力。杜如晦迅速核对地名、日期、斩获数字,确保无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辅机,”李世民转向长孙无忌,“捷报由你陕东道大行台加印,用八百里加急!选最精干的信使,换马不换人,直送父皇御前!沿途关隘,凭此令箭,一律放行,敢有延误者,军法从事!”

言毕,他解下腰间一枚特制令箭交给长孙无忌。这是程序的关键,捷报需经他担任尚书令的陕东道大行台正式确认并加印,才能作为官方文书驰送中枢。

处理完捷报,李世民目光重新聚焦于洛阳舆图之上,说道:“诸公,窦建德已成阶下囚,然王世充仍据坚城,困兽犹斗。我军虽胜,亦疲惫。如何速下洛阳,毕其功于一役?议!”

封德彝率先开口,带着彻底服膺后的谨慎务实说到:“殿下,洛阳经年围困,早已粮尽援绝。今窦建德覆灭,郑军(王世充国号为郑)最后一丝指望断绝,军心必溃!当趁其惊魂未定,将帅离心,以雷霆之势,四面加压!可命齐王(李元吉)洛阳城外诸军,广布我军擒窦之讯,动摇其守志。同时,精选虎牢得胜之锐卒,星夜驰援洛阳,增厚攻城兵力,一鼓作气!”

秦琼指着地图上洛阳西北的“青城宫”:“殿下,王世充精锐多聚于皇城(洛阳宫城)及含嘉仓城。末将愿领一军,主攻皇城西面,此处城墙曾被我军地道所损,修复未必坚固。若能集中‘撞车’(攻城槌)与‘云梯’于此一点,昼夜不息猛攻,必能撕开缺口!”

杜如晦接着补充后勤关键:“殿下,破窦所获粮秣军资甚丰,除留足虎牢守备及机动兵力所需,其余应立即转运洛阳城下,补充攻城大军消耗。尤其箭矢、火油、擂木,须源源不断。围城日久,器械损耗巨大,此战利品正当其时!”

李世民凝神倾听,手指在洛阳城郭模型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北面的“回洛仓”和西面的“苑内”,言道:“诸公所言甚善。然,王世充狡黠,恐作困兽之斗,尤须防备其集中残兵,自薄弱处突围,南窜襄阳或东走虎牢故技重施。”

说着,他猛地抬头,目光扫过诸将,发出清晰指令:“

玄龄,即刻拟令,飞檄洛阳,以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及行军元帅之名,飞檄洛阳城下齐王元吉及屈突通、宇文士及等诸将:通报虎牢大捷及窦建德被擒详情!严令各部自明日起,昼夜不停,轮番猛攻!将俘获之夏军旗帜、缴获之窦建德仪仗,遍插阵前,使城中军民皆见!动摇其根本!”

“叔宝(秦琼),你率玄甲精骑两千,增兵与督战洛阳城,并虎牢新胜之步卒五千,携带充足攻城器械,明日五更启程,驰援洛阳西线!抵达后,归屈突通节度,专责猛攻皇城西垣!告诉屈突通,本王要他在旬日之内,听到皇城内的厮杀声!”

“辅机(长孙无忌),你持我令箭,调驻防孟津关的刘弘基部,即刻沿黄河东岸南下,封锁洛阳以北所有渡口,特别是回洛仓一带河道,断其退路,严防王世充北窜!再令驻宜阳的史万宝部,加强西南方龙门、伊阙诸隘口守备,绝其南遁之路!洛阳,已成死地,一只鸟也不许飞出去!”

“德彝,你心思缜密。速拟安民告示及招降书,攻心为上,详列王世充罪状,昭告我军擒窦之威,申明只诛首恶、胁从不问之意。制成箭书,日夜射入城中。同时,命洛阳城外诸营,对出城投降之军民,无论官兵百姓,一律妥善安置,给予饮食,以彰我军仁义,瓦解其死守之心!”

“如晦,你总揽后勤转运,中枢调度要务。窦建德营中所获粮草、军械,除留虎牢一月之需外,尽数由你调度,组织民夫车船,沿洛水、陆路,火速运抵洛阳城下各军!兵员、箭矢、火油、伤药,务必优先保障攻城前线!长安若有封赏钱帛运到,亦由你分配,重赏先登勇士!”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如战鼓擂响。被点名的诸人凛然应诺。帐内烛火将他们的身影投在帐幕上,仿佛巨大的、即将扑向猎物的鹰隼。李世民最后走到府堂门前,猛地掀开帘幕,一股带着血腥与尘土的夜风涌入。

李世民遥望洛阳方向漆黑的夜空,声音低沉却蕴含着撕裂长夜的力量,说道:“长安的晨光将迎来捷报,而洛阳的烽烟……该熄灭了!传令各营,休整一夜,明日回军合围洛阳!”

军府外,寂静的关隘深处,隐隐传来铁甲摩擦与战马轻嘶,那是力量在黑夜中积蓄,等待着破晓时分,发出致命一击。

秦王李世民于虎牢关下摧枯拉朽般击溃窦建德十万大军的捷报,如同一道撕裂乱世阴霾的雷霆,瞬间改写了整个中原大地的格局。此役绝非寻常胜仗,其影响之深远、辐射之广阔,堪称隋末乱局走向终结的决定性拐点。

最直接且致命的打击落在洛阳城内的王世充身上。这位自恃坚城、负隅顽抗的郑国皇帝,最后的救命稻草被彻底斩断。窦建德亲率倾国精锐南下,本是王世充苦盼数月的外援,更是其军民心中“围魏救赵”的唯一指望。虎牢关下夏军的土崩瓦解,窦建德本人被生擒北送的噩耗,如同冰水浇头,瞬间熄灭了洛阳残存的抵抗意志。消息传至洛阳城下,唐军欢声雷动,将缴获的夏军旌旗、窦建德仪仗遍插阵前,城中守军望之胆裂,士气彻底瓦解。王世充瞬间从“待援固守”沦为“瓮中之鳖”,其苦心经营的洛阳防线,在精神与物质双重崩溃下,已形同虚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而窦建德河北政权经此一役瞬间崩塌,其败亡速度与彻底性更令人瞠目。夏军十万主力仅在一朝内尽丧于虎牢关前,不仅折损了最精锐的野战力量,更失去了其灵魂人物、深得河北民心的“夏王”窦建德。此等毁灭性打击,使得夏政权中枢瞬间瘫痪,根基动摇。当李世民将五万夏军俘虏尽数遣散归乡,这些亲身经历唐军神威、感念秦王不杀之恩的士卒,如同无数颗种子,将恐惧与归顺之意播撒向河北各个州县。窦建德妻子曹氏与齐善行等仓皇逃回洺州,面对的不是重整旗鼓的基地,而是人心离散、群龙无首的烂摊子。曾经纵横河北、雄视一方的夏政权,在失去核心武力与领袖后,其地方势力迅速分崩离析,再无组织有效抵抗的能力,为李世民日后迅速平定河北扫清了最大障碍。虎牢关的硝烟,实则是河北夏政权提前奏响的丧钟。

除此之外,此役更奠定了李世民个人无与伦比的军事威望与政治资本。“一战擒双王”(几日后,王世充因窦败而降,后世常并称“一战擒双王”)的旷世奇功,将他的统帅才能推至神坛。长安朝廷内外,再无人能质疑其“天策上将”的含金量。此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超凡的战略眼光(战前力排众议,坚持分兵阻击窦建德)、果断的战场指挥(以精骑突阵、分割围歼)以及深远的政治智慧(释俘安河北)。这份光芒万丈的功勋,不仅极大地巩固了他在李唐王朝内部的地位,更使其成为天下归心的象征,为未来权力格局的演变埋下了决定性的伏笔。功高震主之势,由此役而炽。

从战略全局审视,虎牢关大捷一举粉碎了王世充与窦建德两大最强割据势力可能的联盟,避免了一场旷日持久、消耗巨大的拉锯战。李唐王朝以雷霆之势,在短短数日内便解决了关东最具威胁的两大对手,极大地加速了统一进程。此战后,中原腹心之地尽入李唐版图,长江以北再无敌手可撼动其根基。唐军得以腾出手来,将兵锋转向南方的萧铣、辅公祏等残余势力,全国统一的曙光已清晰可见。同时,控制虎牢关这一沟通中原与关中的咽喉要道,意味着李唐牢牢掌握了黄河中下游的航运与陆路命脉,对巩固新征服的关东地区、输送物资、威慑四方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

总而言之,武德四年五月初二的虎牢关大捷,是一场具有全局性、决定性意义的历史性胜利。它如同精准落下的多米诺骨牌,瞬间推倒了王世充与窦建德两大割据支柱,彻底扭转了中原战局,为李唐王朝廓清寰宇、一统天下铺平了最坚实的道路,也无可争议地将秦王李世民推向了时代舞台的最中心,其光芒,已隐隐有盖过长安宫阙之势。乱世的终章,由此役而加速翻页。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