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294章 虎牢关大战(十)

大唐凌烟志 第294章 虎牢关大战(十)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初二,秦王李世民于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设下奇谋,成功引诱夏王窦建德麾下主力倾巢而出。两军对垒,自辰时七刻直至午时正,唐军凭借壁垒凭险据守,夏军则于关前列阵二十余里,声势浩大。

然时值盛夏,烈日当空,久立阵中的夏军将士渐感饥渴难耐,士气悄然低落,军阵中出现争相饮水、疲惫坐卧现象,阵脚微乱,退兵之意已在军中悄然滋生。李世民则审时度势,敏锐捕捉到战机,当即派遣大将宇文士及率三百精骑,疾驰至夏军阵地西侧侦伺虚实。

宇文士及一迫近,夏军阵型果现骚动异状。恰在此时,前一日被遣往黄河北岸放牧的大批唐军战马,亦已悉数归营。秦王李世民当机立断,命令全军出击,向夏军发起总攻!

刹那间,虎牢关下积蓄已久的杀意轰然爆发!关城大门洞开,首先冲出的便是李世民亲自率领的玄甲精骑。这千余身披玄色重铠、人马如一的铁流,如同锋利的尖刀,在震天动地的马蹄轰鸣与将士呐喊声中,裹挟着雷霆万钧之势,直插夏军庞大阵列的核心。

紧随其后,数万唐军步骑如同决堤的洪流,汹涌而出,漫山遍野,刀枪并举,旌旗蔽空,以排山倒海般的压迫感碾向已显疲态的夏军阵线。战场规模瞬间膨胀至极致,方圆数十里的平原上,十余万大军绞杀在一起,人喊马嘶,烟尘腾空,遮天蔽日。

恰在此时,窦建德正于中军召集大臣朝会,众臣罗拜未毕,惊闻唐军铁骑已狂飙席卷而来,刹那间乱作一团,纷纷惊慌失措地涌向窦建德寻求庇护。窦建德急令身边精锐骑兵上前迎战,然而溃逃奔涌的大臣们却堵塞了通路,骑兵被阻,寸步难行。

窦建德见此情景,焦躁地挥手喝令大臣们向一旁退避,就在这进退失据、一片混乱的须臾之间,唐军先锋已杀至近前!窦建德猝不及防,处境窘迫万分,只得在亲兵死命护卫下仓皇后撤,狼狈退往阵地东面一处山坡暂避唐军锋芒。

夏军虽人数众多,但久曝于烈日之下,体力与精神早已透支,前阵更因中军突遭冲击而动摇,面对唐军这蓄谋已久、锐气正盛的全力猛扑,顿感措手不及。前排的士兵惊骇地看着那如墙而进的玄甲铁骑,沉重的马蹄践踏大地,卷起滚滚烟尘,冰冷的矛槊寒光闪烁,带着死亡的气息扑面而来。

夏军步兵虽然仓促间组织起盾阵长矛,但在唐军玄甲军高速冲击的巨力下显得脆弱不堪,盾牌碎裂,长矛折断,众多士卒被撞飞、践踏,沉闷的骨肉碎裂之声不绝于耳。玄甲军所过之处,血雾喷溅,硬生生在夏军密集的人群中撕开一道巨大的、血肉模糊的裂口。

李世民身先士卒,槊影翻飞,如入无人之境,其勇猛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士气。后续跟进的唐军步骑趁势扩大战果,沿着玄甲军开辟的血路,凶猛地楔入夏军阵型深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唐将窦抗率部猛攻窦建德暂据的山坡,夏王亲卫拼死抵抗,战况一度胶着,窦抗攻势稍挫。李世民见状,立即亲率精锐骑兵如猛虎般扑向该处阵地,铁蹄所至,顽抗之敌如波开浪裂,纷纷溃败。夏军前阵在如此狂暴的冲击下迅速崩溃,恐慌如同瘟疫般向后方蔓延。

与此同时,淮阳王李道玄(李世民之弟)亦展现出惊人的勇武,他奋不顾身,单骑挺进,一次次如利刃般深深刺入敌阵核心,直至穿透整个夏军阵列,杀到敌后,复又调转马头,浴血奋战,再次杀穿重围而还!如此反复冲杀,往来如风,他身上所中箭矢密如猬刺,血流满甲,然其勇气非但未减分毫,反而愈战愈勇,弓弦响处,追射之敌无不应弦而倒。

李世民目睹胞弟神勇,亦为之动容,当即解下自己的备用战马赐予李道玄,命其紧随左右,并肩冲杀。再看夏军已乱作一团,兵找不到将,将寻不到兵,十余万人的庞大军阵,在唐军精准而凶狠的多点打击下,以惊人的速度土崩瓦解。战场上到处充斥着绝望的哀嚎、惊恐的尖叫、兵刃撞击的刺耳锐响以及战马濒死的悲鸣。尘土混合着血腥气,弥漫在灼热的空气中,令人窒息。

李世民抓住夏军动摇的契机,迅速组织起军团核心,率领史大柰、程知节(程咬金)、秦叔宝(秦琼)、宇文歆等骁勇战将,为避免过早暴露目标,卷起己方军旗,如幽灵般在混乱的战场中高速穿行,凭借玄甲军撕开的缺口与李道玄搅动的乱局,竟一路迂回穿插至窦建德军阵的深远后方!

抵达预定位置后,李世民一声令下,唐军旗帜猛然展开,迎风猎猎作响!正苦苦支撑的夏军将士,忽闻后方杀声震天,惊觉回首间,赫然望见己方腹地竟飘扬着无数唐军战旗,顿时魂飞魄散,以为后路已绝,退路被断!夏军最后一丝抵抗意志瞬间瓦解,全军彻底陷入无法遏制的崩溃,开始出现溃逃。

唐军各部将领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战机,指挥部队大胆穿插、分割包围,导致夏军的抵抗零星而无序,小股的溃兵被驱赶、压缩,最终成建制地放下武器投降。战场形势急转直下,胜负俨然已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随后,唐军乘胜追击,如风卷残云,一口气掩杀三十余里,沿途又斩首敌军三千余级。夏王窦建德在最后的混战中,身被长槊刺中,负伤在身,仅率少数亲卫沿黄河向东北方向狼狈逃窜,试图藏匿于黄河边的牛口渚。牛口渚原为河心洲,位于虎牢关东偏北约25公里处,后因明清时期河道北徙,即今日郑州市惠济区牛口村及花园口镇沿黄区域。

唐军车骑将军白士让与杨武威早已锚定他们的身影,率队紧追不舍。窦建德慌不择路,坐骑失蹄,将他重重摔落在地。白士让此时已经拍马赶到,长槊高举,寒光直指其咽喉!

生死关头,窦建德嘶声疾呼道:“勿杀我!我夏王也!能富贵汝!”

杨武威闻言,迅疾下马,一把将这位曾叱咤河北的枭雄擒住,缚于自己随行的副马之上,押解至李世民马前。当象征着夏王权威的黄钺仪仗颓然委地,这场决定中原命运的大战,终于在午后炽烈的阳光下,以唐军辉煌的全胜落下帷幕。虎牢关前,尸横遍野,血流漂杵,失去主人的战马在血泊中悲鸣徘徊,残破的旌旗在硝烟中无力低垂。窦建德的十余万大军彻底土崩瓦解,四散奔逃。

李世民望着被押至眼前的窦建德,厉声斥责道:“我大唐自讨伐王世充,何预汝事?你竟然越境犯我兵锋!”

窦建德虽已成阶下囚,犹带几分枭雄末路的苦涩与机锋,喘息着答道:“今不自来,恐烦远取(如果我现在不自己来,恐怕以后还要麻烦你远道去抓我!)。”

李世民听后,眼神骤然一凝。窦建德这看似自嘲的答语,实则暗藏机锋,隐隐点出他若不主动来攻,以他在河北的根基,假以时日必成大患,届时李世民若要彻底平定河北,确实需要劳师远征。这既是一种失败者的无奈自辩,也带着一丝对自身实力残余的骄傲,甚至是对李世民潜在威胁的最后一次提醒。

窦建德此话一出,现场气氛瞬间凝固,尉迟恭、秦琼等悍将闻言怒目圆睁,手按刀柄,只待秦王一声令下便要发作。房玄龄、杜如晦等谋士则目光微动,显然也在咀嚼窦建德话语中的深意。

短暂的沉默后,李世民嘴角却缓缓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那并非笑意,而是洞察一切后的锐利锋芒。他微微颔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清晰地穿透了战场的嘈杂:“好一个‘恐烦远取’!夏王你倒是有自知之明,知今日之败乃免他日河北生灵再遭涂炭。然尔引兵越境,助纣为虐,已犯我天威,非是远虑,实为近祸!既知此理,何必当初?”

秦王这几句话,既肯定了窦建德“恐烦远取”一语点出了潜在的长期威胁(李世民当然也明白这点),更将其行为定性为愚蠢的、主动招致的眼前灾祸,彻底驳斥了窦建德试图保留一丝尊严的辩解,将其失败钉死在“咎由自取”的耻辱柱上。

说罢,李世民不再看窦建德,目光扫过身旁诸将,那份掌控全局的王者之气沛然而生。窦建德的机锋,非但未能动摇他分毫,反而更衬出他作为胜利者洞悉局势、掌控未来的绝对自信。他抬起手,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与决断,却蕴含着不容抗拒的威严,下令道:“来人!将此獠押下去,严加看管!”

随着这声命令,如狼似虎的玄甲亲兵立刻围拢上前,牢牢架住窦建德。窦建德最后一丝试图在言语上争锋的力气仿佛也被抽空,他深深地看了李世民一眼,那眼神复杂难明,有愤懑,有不甘,或许也有一丝尘埃落定的释然,最终化为一片死灰般的沉寂。

窦建德不再言语,任由兵士拖拽着消失在战场,留下的只有那句“恐烦远取”的余音和帐内胜利者无言的威压。李世民随即转向房玄龄等人,开始部署战场清理工作。

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俘虏窦建德后,战场清理工作是其军事行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其军事指挥体系(天策上将府、秦王府属官及行军总管系统)迅速开始组织高效的战场善后工作。

首先,李世民最紧迫的命令便是恢复战场秩序与安全。他派出精锐骑兵分队和步兵方阵,在虎牢关周围区域展开拉网式搜索,追捕溃散的夏军残部,防止他们重新集结或滋扰地方,彻底肃清潜在威胁。同时,严密的警戒线被设立起来,控制所有进出战场的通道,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或内部发生混乱劫掠。

在确保战场被完全控制后,核心工作随即展开。大量的夏军俘虏被集中收容在指定的开阔地带或临时营地,由各军总管、校尉、队正等一线军官指挥士兵进行初步看管。士兵们负责登记俘虏的姓名、籍贯和所属部队等基本信息。而像窦建德这样的首要战犯及其核心幕僚、高级将领,则被李世民最信任的亲兵卫队(如玄甲军)单独严密看守,确保万无一失,并迅速向李世民本人报告详情。

与此同时,另一项充满人道关怀但也关乎士气的重要工作同步进行,即救治伤员。随军的医官(来自太医署或军队自有医士)在战场上以及营地内设立临时救治点,优先全力抢救唐军伤员。对于敌方伤员,尤其是重要的将领或谋士,也会给予必要的救治;普通士兵则只进行有限的处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与救治并行的是清理双方阵亡将士的遗体。对于阵亡的唐军将士,士兵们会仔细搜寻战场,尽可能辨认身份、记录所属,然后进行妥善的掩埋或火化,这是凝聚军心、告慰英灵的重要环节。对于夏军阵亡者,则通常采取集中掩埋于大坑的方式处理,有时也象征性地筑“京观”(堆叠尸体封土)以彰显武功,不过史料并未明确记载李世民此战采用了后者。夏军高级将领的遗体会被单独处理。

战场清理的核心环节是清点缴获。李世民将整个战场区域划分成若干区块,指定由不同的部队负责清理。在这些区域里,士兵们在军官指挥下,系统性地收集散落的各类物资,像刀、枪、弓弩、箭矢、铠甲、盾牌等武器按种类和完好程度分类堆放;夏军的将旗、帅旗、军旗等象征物作为重要战利品单独收拢;散落的战马、驮畜被找回,区分能否继续使用;粮草、车辆、营帐、金银财帛以及可能遗落的文件文书等辎重也被仔细搜寻集中。整个清点过程并非随意进行,而是在李世民随军的核心文职幕僚、记室参军(如薛收等人)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展开。

记室参军设计并下发标准化的登记表格,由各区域负责的军官在士兵收集的同时或之后,详细记录每一种缴获物资的种类、数量、状态,并在清单上签字画押,确保责任到人。清点完毕的物资,会被运送到指定的临时存放点。武器装备由军器监、甲坊署、弩坊署等专职人员或由军官代管,负责鉴别分类(可用、需修、报废)和初步保管,以便迅速补充部队;粮秣、财帛等非军事物资则由仓曹参军及其属官负责接收、登记、封存和保管,严防私分或哄抢。

当各区域的初步清理和登记工作完成后,信息开始层层汇总上报。各级军官将本部队负责区域的俘虏名册、己方阵亡官兵名单(尽可能详细)、缴获物资清单、装备损耗清单等,提交给记室参军。

同时,负责军纪和俘虏审讯的法曹参军(或由高级将领兼任)会提交对窦建德等重要俘虏的初步审讯报告及处置建议。军医也会提交关于伤员数量和状况的报告。

记室参军则承担起“数据中心”的角色,他汇总、核对来自各方的所有数据,整合成一份详尽完备的战场清理综合报告。这份报告最终呈送到李世民及其核心决策圈(包括房玄龄、杜如晦等谋士和主要将领)面前。报告内容极其详实,俘虏总数及重要俘虏的名单、状况;己方阵亡、负伤官兵的具体人数与名单(尽可能);敌方死亡人数的估算;缴获的各类武器装备、马匹牲畜、粮草财帛及其他物资的精确清单;乃至清理过程中发生的任何重要事件。

李世民审阅这份报告后,依据战略全局做出最终决策,为了迅速安抚河北、瓦解洛阳守军意志,他下令遣散了大部分被俘的河北籍夏军士兵,仅押解窦建德及其核心集团成员前往长安献俘。清点出的可用装备立即补充部队,粮秣财帛纳入军需,重要象征物封存待献。当战场确认清理完毕,无重大遗漏和隐患后,李世民的主力大军便迅速开拔,回师洛阳,利用虎牢关大胜的余威和精确统计后得到补充的军力,最终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步。

当时,整个战场清理过程,从控制、收容、救治、清点到汇报、决策,环环相扣,高效严谨,充分展现了李世民及其团队卓越的军事管理和组织能力。

唐军此役共俘获夏军五万之众,李世民于当日便传令将俘虏悉数释放,发给盘缠,遣返回乡。只有黄河的涛声,依旧在不远处呜咽奔流,见证着这惊心动魄、改写历史的惨烈一幕。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