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29章 李渊欲退晋阳城,敦煌公力劝勇夺霍邑城

公元617年七月,正值雨季,虽缓解了旱情,但却延误了李渊的行军计划。

大雨连绵不绝,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淹没,雨滴砸在地面,溅起一片片水花,瞬间将地面变成了一片泥泞。雨水顺着山坡流淌,汇成了一条条小溪,潺潺流向远方。

此时,回太原督运军粮的沈叔安尚未回来,出使突厥的刘文静也没有了消息,李渊正在帅帐内妄自发愁,探兵突然传来急报,称刘武周与突厥勾结,欲乘虚袭击晋阳。

李渊不禁不禁一惊,长叹道:“看来时机尚未成熟啊,还需速速返回晋阳!”

于是,李渊与召裴寂等人前来商议返回晋阳事宜。

他对裴寂等人说:“宋老生有勇而无谋,战则必败。但当务之急是刘武周与突厥勾结,恐怕会袭击我们的后方,我认为应当先返回晋阳,以观其变。”

大家讨论交流,皆表示赞同,大多人认为隋军目前虽是强弩之末,但兵力尚强,难以攻克,且李密狡黠难测,刘武周又唯利是图,故不如先回守本营,日后再图大业。

裴寂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担忧地说:“诸位,宋老生与屈突通的联军分别占据着险要地势,我们难以迅速攻克。李密在信中虽然口头上表示联合,但他为人利益至上,其心思谁也摸不透。这突厥人更是贪婪而无信,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刘武周那种和胡人混在一起的人,更不可靠。太原是我们的重要据点,而且义军的家属都在那里。而且此时因雨季后勤物资未能及时得到保障,我军军粮急缺,我们不如先回去救援太原,稳固后方,再作长远打算。”

李世民听了,心中一愣,立即提出异议,说道:“现在田野里庄稼即将丰收,粮食怎么会不够呢?宋老生是个轻浮急躁的人,一战就能将他擒获。而李密那家伙,整天只想着占据大型粮仓,惦记着仓库里的粮食,哪有心思考虑长远战略。刘武周和突厥虽然表面上相互依附,但他们内心肯定是互相猜疑的。刘武周就算对太原有想法,他怎么敢轻易离开自己在马邑的根据地!我们现在是打着正义的旗号,奋不顾身来拯救百姓,应该直接攻打隋军,攻下长安城,这样才能号令天下。现在遇到这么一点小困难,刚起兵就想退兵,定会扰乱军心,降低士气,万一跟随我们的义军失去信心,一旦解散,我们回到太原那座孤城防守,那不是等着被敌人吃掉吗?到时候我们连自己都难得保全!”

李建成也觉得李世民的话有道理,补充道:“宋老生虽勇,然其兵新胜,骄惰已极,我军若乘胜进击,必能克之。”。

但李渊因顾虑重重,担心后方被袭,再次失去家人,却不听他们的劝告,执意催促部队出发返回。

李渊当即命左军为前军,先行出发退回晋城进行防御。

李世民听到这个决定后,决定再次进谏。然而,当他正要进帐时,天色已黑,李渊已经睡下了。李世民无奈,又急又气,在帐外嚎哭,声音传到了帐篷里。

李渊听到哭声,赶紧召见他询问原因。李世民哭诉道:“父亲,现在军队是凭着正义行动的。如果我们进攻,就一定能够攻克敌阵;但如果我们退缩,军队就会解散。一旦众人溃散,敌人就会趁机进攻,我们的生死就在眼前,这怎么能不让人悲伤呢!”

李渊听了李世民的话,这才如梦初醒,说:“军队已经出发了,这可怎么办呢?”

李世民赶紧回答说:“右军还在严整地驻扎着,没有出发;左军虽然已经离开,但雨地泥泞,他们走得并不远。让我去追赶他们吧。”

李渊看着李世民,笑着说:“看来我的成败都掌握在你手里了。你就去吧,我相信你。”

于是,李渊叫来李建成和李世民连夜出发,去追赶已经出发的左军。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将部队追回,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另一种结局。

进入八月,沈叔安将粮食运来,天公亦作美,雾霭渐散,云彩消退,日光洒下。

李渊命将士晒晾铠甲,整饬军械,绕行山脚,避开泥泞之路,抵达霍邑城下。

宋老生始终坚守城门,不肯出城应战。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带领数十骑精锐骑兵来到城下,挥鞭指挥义军前军,佯作要围城之势,并命军士辱骂宋老生。宋老生愤怒不已,实在难以忍受,遂率领三万大军出城迎敌。

李渊率领数百骑精兵迅速赶到,见宋老生出城列阵,便命殷开山催促后军急速增援。大军很快抵达战场,李渊本打算让将士们先稍作进食再展开决战。

李世民却谏言道:“敌军已然出城,我等当立即发起进攻,先将其消灭再进食不迟!”

于是,李渊与李建成在城东布阵,李世民则在城南列阵,引诱城内隋军从东门冲出。

李渊与李建成率部迎头截击,隋军亦十分勇猛,蜂拥而上,一度将李渊的大军逼退数丈。

此时,柴绍率精兵千余冲入阵中,指挥将士奋力反扑,义军方才勉强稳住阵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宋老生再度率兵从南门杀出,直扑城东,企图夹击李渊大军。此刻,李世民正在南边待战,见此情形,他连忙与军头段雄自高处冲下,直击宋老生后方,宋老生无奈,只得回马与李世民交战。

段雄,字志玄,出生于武威郡姑臧县,随父亲客居太原,少年时以勇敢着称,是唐朝时期的着名将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位。段志玄参与了晋阳起兵,隶属于秦王李世民部下,后曾擒获屈突通,平定王世充,任秦王府右二护军。他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拥戴李世民即位,升任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段志玄晚年担任西海道行军总管,征讨吐谷浑。贞观十六年(642年),段志玄病逝,享年四十五岁,被追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谥号忠壮,段志玄深受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段志玄以其勇猛和忠诚着称,李世民曾称赞他超过周亚夫(西汉时期的着名将军),是真正的将军。

此刻,李世民手握两把大刀,奋勇当先,左砍右劈,一连击杀数十人,身上血迹斑斑,双刀皆卷刃,旋即换刀继续杀敌。段志玄等人紧随其后,奋力搏杀,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使得隋军溃散奔逃,人仰马翻。

李世民令士兵高呼:“宋老生已被擒获!隋军速速投降!”

此时,城东的隋军正在与李渊的大军混战,胜负未分。忽闻主将宋老生被擒,隋兵慌忙向城中退兵。

李渊乘势率义军紧逼猛杀,隋兵很快退回城中,紧闭城门,唯余宋老生一支孤军进退维谷。欲退南门时,却遭到李世民拦截,欲退东门,又被李渊与李建成挡住。两路义军向宋老生围拢,宋老生自忖大势已去,下马欲投水自尽,这时,刘弘基策马而至,挥刀将宋老生斩为两段。宋老生的部众也皆命丧黄泉,尸体绵延数里。

宋老生虽然在军事上有一定的才能,但在战略决策上存在缺陷,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死亡。他的故事在《兴唐传》等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传播,成为隋末唐初历史的一部分。宋老生在历史上被视为隋朝末年一位较为顽强的抵抗者,他的坚守和勇敢作战体现了古代军官的职业操守和战斗精神。

李渊命将士速速进食,餐毕继续攻城。此时天色渐暗,众人齐心协力,攻入城中。随即,李渊下令投降者免死,城中兵吏尽数投降。

李渊命人张贴安民榜文,接见昔日官吏,去留与否听其自便。已投降的军兵,若愿回关中,李渊皆授予五品散官,登记在册后当日即可遣返。五品散官制度类似于当今自主择业的转业军官,退役回乡后,不再安排工作,但可以继续领取工资俸禄。

裴寂等人认为如此授官过于草率。李渊笑道:“隋主吝啬封赏,以致人心尽失,我岂能效仿于他?”

李渊在攻克霍邑后,命令军队做了简单休整,论功行赏,犒劳兵士。他批评了军吏旧制关于奴仆不应与百姓同等待遇的观点,并按照每个人的实际表现给予赏赐,同时选拔其中的青壮年,动员他们参加义军。

考虑到稳定后方秩序的问题,李渊下令释放了所有被俘士兵,想要加入义军的,直接收编入伍,对于不想打仗、想要回乡的将士,同样赐给他们五品散官名衔放他们回去,这种战争时期人文关怀指导思想,让这支义军再次民心所向,当地百姓踊跃加入,短时间内补充了大量兵力。

李渊此时的政策和举措,为唐朝建立后提升奴隶地位的相关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唐朝时期,法律明确规定,奴隶若遭受主人虐待,有权向官府提出申诉,甚至有望重获自由。另外,唐朝推行了一系列政策,譬如准许奴隶通过赎身、立功等途径摆脱奴隶身份,获得自由。

李渊在这次攻占霍邑斩杀宋老生的战役中,无论是战术布局还是战略眼光,都显示出他是一位合格的指战员、军事家。《旧唐书》、《资治通鉴》和《大唐创业起居注》等历史文献对李渊攻取霍邑战役也给出了高度评价。接下来的战役中,李渊的战略部署更是成为了攻陷长安城的关键。

然而,就在李渊即将挥师直捣长安的关键时刻,因另一支起义军的崛起,而让整个战局瞬间变得波谲云诡,充满了未知的变数。

具体将要发生什么未知的战事,我们下章再讲。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