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285章 虎牢关大战(一)

大唐凌烟志 第285章 虎牢关大战(一)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王世充占据的东都洛阳城,已被秦王李世民率领的唐军团团围困,形势岌岌可危。困守城中的王世充日夜翘首以盼河北窦建德(夏王)援军的到来。然而,面对唐军铁桶般的包围圈,洛阳城飞鸟难渡。此刻,窦建德所率的援军到底已至何处?

前文中曾经提到,武德四年(621年),在秦王李世民猛攻王世充盘踞的东都洛阳之际,夏王窦建德于当年二月下旬亲率大军南下救援盟友。他安排部将范愿守卫曹州,其主力部队从都城洺州出发,然后征调孟海公、徐圆朗的全部人马随同,沿着太行山东麓的南北通道向南推进,近一个月到达滑州(今河南滑县)。

在抵达滑州之前,窦建德的行军路线主要经过相州(今河南安阳)、卫州(今河南淇县)等地,并成功招降了王世充设置在荥阳(今河南荥阳)附近的据点。值得注意的是,窦建德在进军过程中并非一路畅通无阻或仅仅过境,其军队在荥阳地区击败了唐朝将领李商胡的阻击,并攻占了战略要地管州(今河南郑州),杀掉负隅顽抗的刺史郭士安,这是他在抵达滑州之前攻占的重要城池。随后,窦军继续西进,兵临滑州城下,王世充任命的的行台仆射韩洪见夏军势大,未作抵抗便打开城门迎接窦建德入城。

窦建德的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滑州城。城内街道两旁,虽有士兵维持秩序,但气氛肃然,百姓们大多闭门不出,或从门缝窗隙间紧张地窥视着这支强大的河北军队。窦建德身着戎装,在亲卫的簇拥下策马入城,其神态威严中带着审视。

早已在城门内恭候的行台仆射韩洪,见到窦建德近前,立刻趋步上前,深深作揖行礼。

窦建德勒住马缰,目光落在韩洪身上,沉声问道:“韩仆射深明大义,免去一场兵戈,保全了滑州军民,此乃明智之举。城内粮草军资可还充足?”

韩洪保持着恭敬的姿态,抬起头回答道:“夏王明鉴。滑州虽非大仓,然存粮尚可支应大军旬日之用,军械亦有储备。得知夏王率仁义之师前来解洛阳之围,下官深知天命人心所向,故不敢以螳臂当车,徒增伤亡。城内粮秣军需,悉听夏王调遣,愿为前驱。”

窦建德微微颔首,对韩洪的顺从和提供的物资信息表示满意,接着问道:“洛阳方向,秦王李世民的围困态势如何?洛阳城中守军士气可还稳固?”

韩洪面露忧色,据实以告:“回夏王,洛阳被围日久,秦王李世民掘堑筑垒,四面围困极严,消息传递异常艰难。王公(指王世充)在城内,日夜期盼夏王大军如久旱望甘霖。然据前时零星探报,城中粮秣日渐匮乏,士气恐难免有所动摇。唯今之计,亟需夏王神兵速至,方能内外夹击,破此危局。”

窦建德听罢,眼神更加坚定,他环视了一下滑州城,又远眺西方洛阳的方向,果断下令:“嗯。韩仆射,速速点验府库粮草,准备舟楫车辆。大军在此稍作休整补充,立即拔营,兵发酸枣!洛阳之急,刻不容缓!”

韩洪连忙躬身应道:“谨遵夏王钧命!下官即刻去办,绝不敢有误军机!”

言罢,韩洪便匆匆转身去执行命令。滑州城内,顿时一片忙碌景象,为窦建德大军继续西进救援洛阳做着最后的准备。日将西沉,这支庞大的援军即将扑向决定中原命运的最终战场。

韩洪出身将门,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侄子(一说为族侄)。其父韩僧寿、叔父韩擒虎均为隋朝开国功臣,家族在关陇军事集团中颇有地位。其兄弟韩世谔(韩擒虎之子)亦为隋将,后参与反隋活动。韩洪早年效力隋朝,曾任金紫光禄大夫,领兵驻守地方。隋末天下大乱时,他随家族势力活动于河南一带,后依附占据洛阳的军阀王世充。

王世充称帝建立“郑国”后(619年),任命韩洪为行台仆射(行台为地方军政机构,仆射为副长官),负责滑州等河南要地的防务。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窦建德率大军救援被唐军围困的洛阳,途经滑州时,韩洪审时度势,未作抵抗便开城归附窦建德。此举既避免滑州遭受战火,也为窦建德军补充了粮草物资。

窦建德、王世充兵败后,韩洪的后续动向史书未明确记载。其家族成员多归顺唐朝,其弟韩世谔早年随李密反隋,后降唐,受封郇国公,但不久因谋反被诛;堂兄弟韩孝基(韩擒虎之子)亦效力唐朝,官至岐州刺史。韩洪作为降将,可能随窦建德余部被唐军收编,或隐退故里。因无明确史料记载其结局,后世普遍认为他未遭清算,得以善终。

窦建德在滑州稍作停留后,便于三月二十一日率全军进抵黄河南岸的酸枣县扎营。古酸枣县即今河南延津县,秦朝于公元前242年置酸枣县,治所在县城西南7.5公里处(石婆固镇古墙村),命名源于当地多野生酸枣树(棘),西汉时黄河曾在此决口(前168年),属陈留郡。隋代后迁至现城关镇。历经近两千年“酸枣”之名,至北宋因黄河渡口改称延津。此地距洛阳已非常接近,王世充意图直指围困洛阳的唐军侧后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窦建德大军水路和陆路同时推进,用船只运送粮食,逆黄河向西而上。王世充的弟弟、徐州行台王世辩派遣他的将领郭士衡率领数千兵马从徐州(今江苏徐州)出发,后与窦建德部会合,联军总兵力达到十余万,对外号称三十万,在成皋(虎牢关)东边的广武原扎营,并在板渚修建临时宫室(指挥所)。随后,窦建德派遣使者与洛阳城中的王世充互通消息。

隋唐洛阳城地处洛水北岸、邙山南麓,其核心区域在今洛阳市区。成皋(即着名的虎牢关)位于洛阳城东偏北方向,扼守黄河与嵩山之间的险要通道,是洛阳东面的门户,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广武原则位于成皋(虎牢关)的东边。根据史料记载,窦建德大军是在成皋东边的广武原扎营。因此,相对于洛阳城,广武原的位置必然是更靠东,并且由于虎牢关本身就在洛阳东北方向,广武原自然也在洛阳的东北方向。

洛阳城到广武原的总直线距离约为 60-70公里。唐代史料常记载两地距离为“二百余里”,这是指实际行军道路里程。唐代道路并非完全直线,需要绕行山川河流,实际路程会比直线距离长很多。

当时,窦建德与王世充之间的通信,是一场在刀尖上跳舞的死亡传递。李世民部署唐军早已将洛阳城围得飞鸟难入,寻常信使绝无可能穿越层层叠叠的堑壕、鹿砦和昼夜巡视的骑兵哨卡。因此,他们的联络只能依靠最隐蔽、最冒险的方式进行。

王世充得知窦建德已经驻军广武原,便在城中精选出极其熟悉城外地形、身手敏捷且忠诚死士。他们在最深的夜色掩护下,利用绳索从城墙隐蔽的角落,靠近洛水或邙山的偏僻地段,缒下,有时从被唐军严密监视但仍有可能存在的、未完全堵塞的暗渠或水道潜出。这些人会伪装成难民、樵夫,甚至试图冒充唐军辅兵或运粮民夫,携带用蜡丸密封或缝入衣襟内的密信,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昼伏夜出,在荒僻小径或河汊间穿行,目标直指东面窦建德大营所在的广武原送达密信。

同样,窦建德也会派出最精锐的斥候或熟悉洛阳附近环境的向导,组成小股渗透分队,携带复信,冒险向西穿插,试图接近洛阳城防的某个薄弱点或约定好的接应地点。这种方式风险极高,十人出,一人达已是万幸,信使一旦被捕,信的内容和联络方式便可能暴露。

在更靠近城墙的区域,双方利用强弓劲弩,甚至小型投石器械(如床弩)进行超短距离的信息传递。窦建德的游骑趁夜潜行至洛阳城东或东南方向唐军防线边缘,在黎明薄雾或夜幕掩护下,将绑有密信的响箭或特制的小型“信炮”(不爆炸,只携带信件)射向城头守军可能看到或捡拾的区域。反之亦然,王世充的守军也会从城头向城外特定方向射出箭书。这种方式传递的信息量有限,且极易被唐军拦截或发现,只能传递极其简短的信号或密码。

如果王世充在城陷前有先见之明,在城中豢养并训练了信鸽,且其归巢地设在窦建德控制的区域(如黎阳仓或更东),那么信鸽是相对可靠的方式。鸽子能飞越唐军地面封锁线,将细小信筒送达。但这种方式对前期准备要求高,鸽子本身也可能被猛禽捕获或被唐军射落,且传递的信息同样需高度精简。窦建德方面也可用信鸽向洛阳城内传递消息,但前提是城内有接收点且鸽子能准确找到并降落。因此这种方式在当年不可取。

古战场还有一种传递方法,以烽烟或火把传递信号,这需要前期预先设定好极简短的、预先约定的视觉信号(如特定时间、特定位置点燃不同数量或颜色的烽烟、火把信号)或听觉信号(如号角长短组合),可能用于传递诸如“援军已至”、“准备出击”等最基础的信息。但这无法承载复杂的战术协调内容,这种方式在当年亦不可取。

窦建德写给王世充的信件核心内容可包含提振士气与宣示力量, 强调自己带来的“十余万”(号称三十万)大军已抵达成皋之东的广武原、板渚,声势浩大,让王世充及其守军务必坚守待援,切勿丧失希望。描述联军(包括徐州王世辩部郭士衡军)的阵容和决心。

同时告知王世充窦军的初步计划,在板渚建立稳固大营后,意图寻求与李世民主力在虎牢关(成皋)附近决战,以解洛阳之围。提到正在进行的后勤准备(如利用黄河水道运粮)。

最关键的部分是要求王世充在约定的日期(或看到特定的信号时),集中城内尚存的精锐力量,从洛阳城某个方向(很可能是面向窦建德大军所在的东面)发起一次强有力的突围或反冲击,以牵制、分散围攻的唐军兵力,制造混乱,为窦建德主力从外线突破唐军防线(尤其是虎牢关)创造内外夹击的战机。信中包含有具体的日期、时间(如“望见三股狼烟即出击”)或攻击方向代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世充将回复窦建德密函缝于死士衣襟内写道:“”夏王麾下:洛阳城危在旦夕,粮食耗尽,箭矢用光。城内军民每天只能吃木屑和浮萍充饥,甚至到了拆骨头当柴烧的地步。我王世充流着血泪再次向您跪拜,恳请您的军队日夜不停,火速赶来救援!

唐军(李世民)在城外挖了三道深沟,层层包围,连飞鸟都难以飞过。现在只有东边含嘉门的守将还抱着必死的决心坚守。如果您看到广武方向燃起烽火,我将率领仅剩的五千残兵,拼死向东突围,尝试接应您。但是,城中仅存的粮食只够支撑十天了,随时都可能崩溃。

目前秦王(李世民)已经将大营移到青城宫,他的精锐骑兵都驻扎在北邙山。南边洛水上的浮桥方向,唐军防守相对薄弱,有机可乘。我万分恳求您立刻从虎牢关发兵,直接攻击包围洛阳的唐军背后!如果再拖延,洛阳必将变成废墟,我们大郑(王世充政权)和您的大夏都将灭亡!

听说您的徐州兵马已经到达(板渚附近),我内心感激涕零。但是,您这三十万大军如果还在板渚(在虎牢关附近)一带犹豫不前,那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一样,不但救不了火,反而会让火势更旺啊!我剖开内心向您陈述实情,我们等待您的救援,就如同久旱的禾苗急切盼望乌云和雨水一样!!世充顿首,血痕斑斑。”

王世充的死士带着密信从洛阳城暗渠(排水渠)爬出含嘉门,怀揣浸透汗血的帛书在麦田匍匐三里,躲过唐军哨骑截杀,五日后窦建德才收到染血的密函,急令善泅者怀揣铜符与蜡丸信,趁夜顺黄河漂下,在巩县渡口被渔网捞起时已冻至昏厥。而射入洛阳的箭书虽插上角楼,守军取阅时却被李世民埋伏的弩手射杀三人。当王世充颤抖着展开仅三指宽的楮纸,只见墨迹被河水晕染,那句“旬日内必破虎牢”的承诺已模糊不清。

窦、王之间每一次通信的尝试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信使被唐军巡逻队捕获、箭书被截获、信鸽被射落是常态。即使信件送达,其内容也会被唐军的情报人员通过拦截、拷问信使,通过密码破译(如果双方使用密码的话)而部分或全部获知。李世民对双方通信有着严密防范和针对性反制措施。因此,窦建德与王世充之间的信息传递极其稀少、滞后、片段化且充满不确定性。他们最终的失败,很大程度上也与这种被严密封锁、难以有效协同的困境密切相关。李世民对洛阳的“水泄不通”之围,不仅困住了王世充的军队,也几乎扼杀了其与外援进行有效战略协调的咽喉。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