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274章 李世民力排众议拒撤军

大唐凌烟志 第274章 李世民力排众议拒撤军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月,凛冽朔风尚未从关中大地退去,一骑驿马却挟着北疆的捷报,踏碎长安清晓的薄霜,直入朱雀门。延州总管段德操于野猪岭大破梁师都悍将刘仚成、斩首数千级的战讯,瞬间点燃了太极宫的朝堂,这一场发生在黄土沟壑间的雷霆突袭,已为帝国钉死了动荡的北大门。

二月末,长安城太极殿殿外,残雪未消,殿内却因北疆捷报而暖意升腾。黄门侍郎高擎露布,声震屋瓦,启奏道:“陛下!延州八百里加急!段总管德操于野猪岭大破逆贼刘仚成,斩首三千余级,梁军残部溃遁夏州!”

“彩!” 李渊龙颜大悦,紫袍广袖拂过御案,手指重重戳向朔方舆图:“段卿不负朕心!正月摧梁师都,二月破刘仚成,旬月两捷,北门可安!” 丹墀下文武顿起一片颂圣之声。

侍中裴寂率先出列,笑纹深镌,拱手道:“段总管雷霆手段,足证陛下慧眼如炬。昔年晋阳龙兴,此子率部归义,臣便观其有卫霍之器!” 他的话语间不忘自表识人之功。

尚书右仆射萧瑀却凝视着洛阳方向堆积的军报,忧色难掩:“段总管固是虎臣,然秦王殿下顿兵洛阳城下已逾八月。今北患暂弭,可否令延州分精兵数千,驰援东都?” 但见他袖中指尖微动,忧心王世充与河北窦建德勾连之势。

掌全**务兵部尚书任瓌,立刻跨步反驳道:“萧相此言差矣!刘仚成虽败,梁师都尚据朔方,突厥颉利狼子野心昭然!臣掌四方驿报,云中、马邑烽燧近日烟尘不息。若抽延州之兵,代北防线必生罅隙,陛下岂忘武德二年晋阳之痛乎?”此刻,任瓌话锋直指刘武周引突厥陷太原旧事。

一直沉默的侍中、掌诏令的纳言陈叔达缓声补充道:“任尚书洞若观火。段总管所部非独御梁逆,实乃锁钥长安之铁门。秦王殿下拥兵二十万围洛,非缺数千卒之力,唯待时耳。北疆一兵一卒,皆系社稷根本。” 言罢,他转向李渊躬身道:“臣以为当务之急,乃固延州胜势,震慑突厥。”

李渊目光如电,扫过群臣,最终落在北方舆图延州标记上。他忽问:“段卿捷报中,可曾请援或请功?”

闻报立即回应道:“段德操仅列战果、不言己身后。”

闻报,皇帝李渊抚掌大笑道:“真社稷干城!传旨:晋段德操上柱国勋,赐黄金三百斤、锦缎千匹。其麾下陌刀将王铣等,兵部超格叙功!”

见萧瑀欲再发言,李渊已决然挥手,继续说道:“洛阳有世民坐镇,克城只在朝夕。传谕段德操:延、绥、丹三州军务,悉付卿专决!” 说着,皇帝声音陡然转厉,如金铁交鸣道:“凡有勾结突厥、动摇边陲者,无论军民贵贱,卿可先斩后奏!” 凛冽杀气随旨意弥漫,殿中朱紫齐齐俯首,山呼万岁之声撼动梁尘。

殿角铜漏滴答,掩盖了皇帝低不可闻的自语:“世民吾儿…段卿已钉死北门,这中原棋局,也该收官了。”

此刻,西线洛阳战场,宫城壁垒森严,秦王李世民正挥军合围,四面猛攻,昼夜不息。城中王世充守军负隅顽抗,其装备的器械精良骇人,巨型抛石机(炮)轰鸣,石弹重逾五十斤,可呼啸攻击二百步距离的唐军;城头装备威力无俦的八弓床弩怒张,所发巨箭粗若轮辐,镞大如斧,贯空竟达五百步之遥!唐军将士奋勇,自四方叠次强攻十余日,然宫城坚壁难摧,洛阳宫城竟久攻不克。

古战场巨型抛石机(炮)的源流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简易杠杆抛石装置,其核心原理始终如一,即利用杠杆与配重的巨大势能转换,将石弹抛向远方。早期的炮架结构粗陋,主要依赖人力拉拽固定在杠杆短臂上的绳索(称为“梢”),利用数十人同时发力将长臂末端的皮弹兜甩出,这种“拽索式”炮虽能将十余斤石块投出百步,但射程与威力极不稳定。

抛石机(炮)真正的技术革命发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冶金工艺提升与大型工程经验积累,工匠们创造了划时代的配重式抛石机,在杠杆短臂端悬挂数百斤至数千斤的巨石或铁箱作为配重体(称为“压石”或“炮石”),通过精巧的绞盘与释放机构控制能量爆发。当操作手斩断固定长臂的钩锁时,沉重的配重箱骤然下坠,驱动长臂末端的弹兜以雷霆万钧之势扬起,将石弹沿抛物线轨迹猛烈抛射。这种设计不仅大幅提升投射重量(可达百斤以上)与射程(三百步开外),更使弹着点精度显着提高,成为攻坚利器。

唐代的巨型炮在结构上臻于成熟,其主体框架由粗大松木榫卯构筑,高达三至五丈的炮架需深埋地中以防后坐力倾覆。关键部件“炮梢”(杠杆)选用弹性与强度俱佳的山桑木或榆木整料制成,长梢与短臂的长度比例严格遵循“四至五比一”的力学法则,以确保配重下坠时能最大化转化为抛射动能。

巨型炮弹兜以双层牛皮鞣制,四角以铁环紧扣梢末皮索,装填时需十余名壮士以绞车拖曳梢头下压,待卡入铁制“牙发”(扳机)后装入石弹。最令人惊叹的是配重系统的演进。为平衡更重的弹体,工匠以铁箍加固巨型木箱,内填碎石、铁渣并以灰浆浇铸成整体,部分巨炮配重甚至超过万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当战场指挥官挥旗下令,力士以巨斧斩断牙发绳索,配重箱轰然坠落,炮梢呼啸着撕裂空气,石弹裹挟风雷之声砸向敌军阵地或城墙,这种毁天灭地的力量,使“将军炮”成为中世纪战场上的终极威慑。到了宋元之际,随着火药的兴起,传统抛石机虽渐被火炮取代,但其蕴含的杠杆力学智慧,至今仍在工程机械领域闪烁着冷兵器时代巅峰工艺的余晖。

王世充守军装备的另一利器“八弓床弩”,是中国古代工匠将材料力学与机械设计推向极致的传奇。其雏形可溯至春秋战国的连弩,经秦汉蹶张弩(脚踏上弦)与腰引弩(腰力开弓)的演进,至魏晋时已出现多弓复合的床子弩,将两张以上强弓并列固定于木床(支架),以绞盘统一牵引弓弦,使射程突破三百步。真正的巅峰造物也是出现在隋唐之际,军事工匠将八张桑柘木长弓以精铁构件分层叠合,弓臂交错如巨兽肋骨,整体固于丈余长的榆木炮架之上,成就了冷兵器时代令人胆寒的“八弓八牛弩”。

其核心奥秘在于复合储能系统的创造。单张桑柘弓需六石(约360公斤)拉力方能满弦,而八弓通过精密榫卯与铁箍构成联动整体,总拉力高达四十八石。上弦时,士兵以绞车拖动三组滑轮组成的省力机构,将手腕粗的牛筋弓弦卡入青铜弩机牙口,此过程需二十名壮士合力转动绞盘,弓臂弯曲时发出的“咯咯”声犹如巨木将折。更精妙的是箭道设计,为承受发射时狂暴的后坐力,箭槽以熟铁包裹硬木制成,槽底密布蜂蜡减少摩擦。当三棱铁镞的巨箭(箭杆粗如婴臂,长逾七尺)置入箭槽,其尾羽竟比骑兵圆盾更阔!

击发瞬间才是真正的力学奇观。弩手以木槌猛击扳机,八张强弓积攒的势能轰然释放,弓臂回弹的震颤令地面尘土腾起。箭矢初速接近百米每秒,特制铁铲状箭镞可凿穿包砖城墙,而带倒刺的三棱箭则专为射碎云梯设计。最令人震撼的是其战术延展性:唐军将床弩群置于城墙或高台,以抛物线实施火力覆盖;亦或发射尾部系绳的踏橛箭,使步兵能攀绳攻城。北宋《武经总要》记载的“千步弩”(射程超500米)正是此技术的延续,直至元代火器兴起,这些曾让洛阳宫墙为之战栗的八弓巨兽,才在硝烟中渐次沉默,唯留博物馆中锈迹斑斑的青铜弩机,诉说着曾改变战争形态的东方机械智慧。

洛阳城下,唐军的攻势如怒涛般昼夜不息,却在那坚不可摧的城防利器前撞得粉碎,徒留遍地哀鸿。 城头之上,五十斤重的巨石被巨大的抛石机(炮)如陨石坠落般不断掷下,砸入唐军密集的冲锋阵型,瞬间便是血肉横飞,断肢残甲与泥土碎石混作一团焦黑;八弓床弩的绞弦声令人齿寒,骇人巨矢破空尖啸,轻易洞穿盾牌、撕裂人体,甚至将云梯拦腰斩断,将悍勇的登城甲士连人带甲钉死在冰冷的城墙上。惨烈的伤亡数字逐日攀升,宫城巍峨的墙垣仿佛被鲜血反复浸染,在夕阳下泛着诡异的暗红,却依旧岿然不动,宛如吞噬生命的巨兽。

更令人扼腕的是唐军发起的“间谍战”接连破灭。 困守孤城、人心惶惶的洛阳内部,并非没有暗流涌动。先后竟有十三批忠勇之士或心怀唐室的军民,甘冒奇险,密谋在约定的时辰打开城门,接应王师攻城。 他们或许在深巷陋室中歃血为盟,或许在夜色的掩护下传递密信,眼神中燃烧着对解脱围困的渴望。

然而,王世充的统治机器如同冰冷的毒蛇,其爪牙(检校)对城内的掌控无孔不入。这些密谋往往尚在襁褓,或因叛徒告密,或因行事不密被察觉,甚至可能在行动前的刹那功亏一篑。 每一次事泄,都伴随着残酷的清洗,参与者在洛阳城内闹市被公开枭首示众,头颅悬于城楼,尸体弃于沟壑,以儆效尤。 接连十三批被策反的希望火种,尚未燎原,便在这座绝望之城令人窒息的铁幕下,被无情地、一次又一次地掐灭,只留下城头新添的狰狞首级和城下唐军将士心头更深沉的阴霾与悲愤。内应之路断绝,强攻又伤亡惨重,洛阳宫城,俨然成了秦王李世民麾下雄师面前一道淌血的天堑。

唐军将士们因长期作战而疲惫不堪,远离关中老家的兵士,大都产生了思乡退兵的情绪。连日猛攻受挫带来的不仅是**上的创伤,更有精神上的重压。营盘内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草药气息,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倚着冰冷的兵器,目光空洞地望向西方,那是关中的方向。寒风吹过残破的营帐,夹杂着低低的啜泣和压抑的叹息,那是远离故土的兵士们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以及对这场似乎看不到尽头的围城战的深深厌倦。

“家里的庄稼不知道怎样了…”

“娃儿该会叫爹了吧…”

“老父亲、老母亲的身体....”

类似的低语在唐军营中悄然蔓延,一种渴望班师的情绪如同冰冷的潮水,无声地浸透了整个军营。是夜,中军大帐内,气氛同样凝重。摇曳的火光映照着将领们疲惫而焦虑的脸庞。总管刘弘基,这位跟随李世民多年的骁将,此刻眉头紧锁,终于忍不住上前一步,声音带着沙哑和沉重,奏道:“殿下!将士们… 将士们实在是撑得太苦了! 眼前洛阳宫城坚如磐石,我军死伤枕藉。儿郎们思乡心切,锐气已堕。恳请大王… 体恤军心,暂且班师回长安休整,来年再图进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的话像投入静水中的石子,立刻激起了共鸣。帐中几位将领也纷纷出列,抱拳附和:“刘总管所言极是!大王,撤兵吧!”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帅案后的秦王李世民身上。他身着明光铠,甲叶上还带着未干的血迹与尘土,连日督战使他面容清减,但那双锐利的眼睛,却燃烧着比帐中炭火更炽烈的光芒。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缓缓站起身,走到大帐中央,目光如电般扫过每一位请命的将领。那目光中没有愤怒,却有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和穿透人心的力量,让原本有些嘈杂的帐内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他开口了,声音并不高亢,却异常清晰、沉稳,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将领们的心上:“诸位将军!” 李世民的声音在大帐中回荡,“我们这次兴师动众,举国之力东征,为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在这洛阳城下虚耗时光,然后无功而返吗?不! 我们应当毕其功于一役,以求一劳永逸!你们看看这中原大地——”

李世民说着猛地抬手,指向帐外洛阳城的东边方向,仿佛能穿透帐壁看到那广阔的疆域,“东部各州,慑于我大唐兵威,已然望风归顺! 如今只剩下眼前这座孤城,王世充已是穷途末路,粮草日蹙,人心离散,他还能支撑多久?成功就在眼前,破城指日可待! 此刻撤军,无异于纵虎归山,前功尽弃!让那些归顺的州郡如何看我大唐?让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血白流吗?”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更加锐利,带着一种睥睨天下的气势,斩钉截铁地宣告道:“功在垂成,柰何弃之而去!”随即,他猛地转身,对着侍立一旁的掌书记官和帐外亲兵,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厉声下令:“传本王军令,晓谕全军:洛阳城不破,大军绝不回还! 敢有再言班师者——斩!”

“斩!” 这个冰冷的字眼如同惊雷,在寂静的大帐中炸响,带着凛冽的杀伐之气。刘弘基等人身躯一震,脸上血色尽褪,所有劝退的念头瞬间被这股强大的意志力碾得粉碎。他们感受到了秦王不破洛阳誓不罢休的钢铁意志,也深知这道军令绝非虚言。帐内一片死寂,只听得见火盆中炭火的噼啪声和帐外呼啸的寒风。再无人敢提一个“撤”字,众将唯有抱拳躬身,齐声应道:“谨遵秦王之命!”

李世民的命令迅速传遍三军。当“敢言班师者斩”的严令下达时,原本弥漫的思乡退意如同被寒风吹散的薄雾,瞬间被一种更加沉重的、被军令约束的肃杀所取代。将士们咬紧了牙关,将那份乡愁深深埋入心底,目光再次投向那座如同巨兽般盘踞在前方的洛阳宫城。退路已断,唯有向前。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