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266章 秦王献奏紧逼东都,高祖御案筹策下诏双重规训

秦王李世民遣骁将李君羡成功截杀王玄应运粮队,一举焚尽郑军自虎牢关拼死运出的救命粮草。此役如同斩断洛阳最后的血脉,彻底断绝了东都城内的补给来源。

当洛阳城中饿殍载道、守军易子而食的急报飞驰入营时,李世民抚案长笑:"王世充喉骨已断!"随即命亲卫召宇文士及星夜入帐。

此刻,长江上李孝恭率领的唐军楼船正顺流东进,而洛阳城头饥兵削瘦的身影在唐军营寨望楼中清晰可辨。李世民将沾满炭灰土的虎牢关地图推向宇文士及,说道:"宇文将军需速回长安禀奏陛下,今三军挟焚粮之威,萧铣授首在即,请收束北邙至龙门锁链,进逼洛阳城下!"

秦王此番奏请实为传递出收网总攻洛阳的号角,缩紧的包围圈将迫使奄奄一息的郑军要么困死孤城,要么出城决战。

宇文士及背负着李世民"收束锁链、进逼洛阳"的密奏,在武德四年(621)正月十九日凌晨,带领百余精卫顶着凛冽朔风冲出北邙山大营。百余匹河西健马踏过冻土向西疾驰,这支玄甲小队如墨色箭簇刺入谷水冰原。

他们避开偃师平原郑军的巡逻游骑,沿邙山南麓西行三十里至新安县,新安县唐军守卒早已撤去拦马栅,将他们迎入城中,稍作休息,便又趁夜色出城横渡结冰的谷水,穿越缺门山隘口,此处峭壁夹道堪称"一丸可塞",唐军在此设有烽燧控扼。

当第一缕晨光掠过缺门山峭壁时,百人玄甲队伍已冲入崤函古道南道的死亡峡谷,每三十里驿站便有浑身蒸腾热气的驿卒接力换马,经渑池驿(秦王两年前破刘武周屯粮地),至峭壁间唐军箭楼林立的硖石驿,再到达甘棠驿,沿途灯火在暮色中连成火龙,至正月二十日午夜抵达潼关时,守将柴绍亲手将热酒敬给途径的勇士。

在潼关,宇文士及交验李世民金鱼符,改乘朝廷特遣的轺车,八百里加急的赤旗插上轺车,六匹河西龙驹替换了普通的驿马。

正月廿一日平明,渭水冰面被京兆尹遣民夫连夜泼洒炭屑防滑,中渭桥头十二面龙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仪仗骑兵擎赤旗前导。当长安春明门在辰时轰然洞开,宇文士及的轺车带着满身冰棱直驱皇城朱雀门,沿途百姓只见赤旗过处羽林军持戟肃立,却不知车中使者怀揣着决定帝国命运的捷报。

入承天门后,因是前线秦王李世民加急军务,未按常例赴尚书省交割文书,中书令萧瑀亲引宇文士及踏着玄武门石阶,直趋神龙殿暖阁。当宇文士及将存有体温与炭痕的虎牢关地图铺展在御案时,李渊指尖抚过"黑石峡"焦痕轻笑道:"二郎烧了王世充的粮,倒要朕替他扫灰了。"

宇文士及此程约450唐里(今380公里),耗时三日属极限速度(常规驿传需七日),此刻距洛阳大营启程仅六十二个时辰,而潼关以东的黄河冰面上,河东输往洛阳前线的粮队正与他相向而行,帝国战争机器在冰封的河山间咬合成致命齿轮,河东粮队正将粟米运抵李世民围城大营。

在隋末乱世的血色烽烟中,宇文士及的人生轨迹如同破碎河山的倒影。大业十四年(618年)江都宫变的那个雨夜,时任隋炀帝内史侍郎的他正在扬州离宫值宿,忽闻家族堂兄宇文化及叛军的铁靴踏碎琼花殿玉阶,这位时年三十四岁的关陇贵胄竟当机立断,解下御赐麒麟金带贿通玄武门守将,单骑冲出重围时,背后传来南阳公主(其妻)抱着幼子哭喊的凄厉之声。

三个月后他现身黎阳仓城,腰间却已换上瓦岗李密的狼头符牌,以行军长史身份为叛军草拟讨伐宇文化及的檄文,墨迹未干便亲率轻骑焚毁宿国公麦孟才的漕船队。当虎牢关的秋风卷起武德二年(619年)的落叶时,他却又出现在太原唐军大营:李渊握着当年同任隋殿内少监时的旧箭囊大笑:"闻卿三易其主,终归吾彀中!"

之后,在浅水原之战的血色黄昏成为他命运转折点。时任秦王府骠骑将军的宇文士及率二百玄甲军突入西秦薛氏军阵,铁槊挑飞薛仁杲的帅旗后,左肩被流矢贯穿仍死守陇山隘口,直到李世民主力完成对西秦军的合围。此战缴获的吐谷浑宝弓后来成为秦王赐他的信物,弓弣上至今留着洛阳城头投石砸出的裂痕。

李渊在太极宫暖阁展开李世民请求缩紧包围的奏章时,指尖正摩挲着宇文士及带回的那卷染着虎牢关焦痕的地图,窗外飘雪压弯了承天门外的松枝。这位开国帝王凝视着"黑石峡"三个炭灰写就的小字,突然对侍立阶下的宇文士及发出那段载入《资治通鉴》的着名诏令:"归语尔王:今取洛阳,止于息兵,克城之日,乘舆法物,图籍器械,非私家所须者,委汝收之;其余子女玉帛,并以分赐将士。”

用今天的话说,李渊的本意就是“回去告诉你们秦王,此番攻打洛阳,目的在于止息干戈。攻克城池之日,皇家的车驾仪仗、天文图籍、兵器器械等国家重器,凡非私人所需之物,均由他负责收缴保管;其余的金银绢帛、人口财物,全部赏赐给作战将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句诏令的深意远非表面赏罚那般简单,此刻长江上的李孝恭水师正逼近江陵,而河北窦建德旧部仍在漳水畔蠢动,若洛阳战事迁延日久,初生的唐帝国恐将陷入三线溃烂的危局。李渊刻意将"止於息兵"四字咬得极重,实则是向次子传递帝国最高战略,此战必须速决!

当李渊把"乘舆法物"与"子女玉帛"分别强调时,朝堂老臣都听懂了弦外之音,即是准你李世民用财帛收买三军死力攻城,但传国玉玺和天文图谶必须干干净净送还长安,这是给太子李建成的江山,秦王不可染指。李渊之言更精妙处在于"委汝收之"的授权,既让前线将领看到破城后攫取财富的希望,又用"非私家所须"的紧箍咒控住秦王野心。

待宇文士及捧着诏书再返洛阳战场时,高祖李渊案头已摆开封赏李孝恭的诏书草稿,长安太极殿的漏壶声里,开国皇帝正用这纸诏令同时计量着平郑(洛阳王世充)时辰、次子(李世民)权柄与帝国版图重构的微妙天平。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