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250章 王世充政权随州总管徐毅举全州投降唐朝

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王世充麾下的随州总管徐毅率领全州向唐军投降。

徐毅的生平在史籍中记载较为简略,其主要活跃于隋末唐初王世充集团。他原为隋朝地方官吏,隋炀帝大业末年天下大乱时依附王世充,因熟悉汉水流域地理,被任命为随州总管,负责镇守这一连接洛阳与江汉平原的战略要地。

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面对李世民东征大军已破王世充七州、萧铣势力被李孝恭压制的局面,徐毅权衡形势后,便举州降唐,其投降直接导致王世充丧失汉水东岸屏障,并为唐军次年平定萧铣开辟了汉水中游通道。

归唐后,高祖李渊为笼络降将、稳定新附地区,授予徐毅瀛州刺史之职,辖境包括今河北河间一带。这一任命具有双重考量,一方面将其调离原势力范围防止反复,另一方面利用其治理经验安抚河北州县,彼时窦建德仍控制河北大部,唐朝急需在河北插入亲唐势力。

徐毅赴任后的事迹未见详载,唯《资治通鉴》提及其在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败亡后,曾协助唐军收编河北散兵游勇,但未参与后续征讨刘黑闼的战役,徐毅的瀛州刺史任期至贞观初年结束,此后再无史迹可考,可能卒于唐太宗贞观前期。其子徐庆贞观末年任果毅都尉,曾参与征伐高丽,侧面印证徐氏家族通过归顺唐朝得以维持军功世家的地位。

冬夜,随州总管府密室内铜灯摇曳,徐毅将唐军劝降帛书推至案中,其长子徐庆、幕僚张昶、副将陈璜围坐,徐庆按剑而起,说道:“父亲!郑王待我徐氏不薄,岂可因李世民攻破几座城池就屈膝投降?儿愿带死士夜袭唐营。”

徐毅以掌击案呵斥道:“我儿糊涂!上月唐军取伊阙,王世充连发十二道军令要我分兵救援,可汉水以西的粮道早被李孝恭截断!”说着,他展开地图,继续道,“大家看看,萧铣困守江陵,窦建德被李艺拖在河北,我们已是孤城!”

张昶以手指划过地图上的汉水,捻须低语道:“李孝恭的水军上月抵竟陵,昨日探马来报,其前锋已到安居镇。若唐军沿涢水北上,与我军不过三日路程。.”

陈璜扯开衣甲露出箭疮,说道:“末将守平林关时亲眼见过李靖的攻城械,投石能砸塌城门楼!咱们城中粮草撑不过正月,那些抓来的民夫昨日又想暴动。”

徐毅妻子此时捧药盏入内,道:“夫君,洛阳来的信使还在驿馆,听说王世充对降将家眷...”话未说完,其幼子啼哭声忽起,徐妻忙将药递给徐毅,退回侧室。

徐毅猛然攥碎药包,愤然道:“上月王雄诞在安陆杀我三弟全家,王世充可有一字抚恤?”他转向张昶接着问道,“唐廷的条件?”

张昶展开密函,答道:“李孝恭承诺,保我徐氏全族性命,许您刺史之位,随州士卒愿留者编入唐军,归乡者发粟三斗。不过,唐廷还特批将您调任河北瀛州,远离王世充残党复仇。”

陈璜突然下跪,叩首哽咽道:“大人,末将的妻小都在襄阳,若总管决意归唐,弟兄们愿誓死跟从!”

徐庆接着说道:“可瀛州在窦建德地盘边上,这分明是拿我们当...”

徐毅打断其话,说道:“唐廷正是要我等在河北牵制窦建德,李渊才肯给活路。陈将军,寅时开南门,但先拆了弩机齿轮,得让唐军觉得我们抵抗过。”

张昶说道:“属下这就写告示:"为免生灵涂炭,暂屈节以待天时"...”

徐毅推木窗,风雪灌入室内,他感慨道:“哪有什么天时!从杨广到王世充,这乱世,早该结束了。”

没多久,府墙外更鼓声中,一队快马悄然出城,蹄印旋即被大雪掩埋。

徐毅任职的随州即今湖北省随州市,地处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的随枣走廊北端,北接南阳盆地,南连江汉平原,汉水重要支流?水穿境而过。

隋唐之际的随州行政区划历经调整,其辖区范围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时,随州改称汉东郡,辖境包括随县(今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光化县(今湖北老河口市北)、安贵县(今随县唐县镇一带)、顺义县(今随州西南)和平林县(今湖北广水市)。

这一布局以随县为中心,沿汉水东岸展开,覆盖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的随枣走廊,既控制汉江航道,又扼守中原通往江汉平原的陆路要冲。隋末战乱中,汉东郡因人口流失与军事动荡,部分辖县被裁撤或合并。

至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复置随州时,辖县调整为随县(州治)、光化县、枣阳县(今湖北枣阳市,武德五年新置)、唐城县(原安贵县分置,今随县唐县镇)和短暂恢复的顺义县。其中枣阳县的设置尤为关键,此地地处南阳盆地南端,北接方城隘口,南控随枣走廊东口,成为唐军南下江汉平原的重要跳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贞观年间(627-649年)进一步调整后,随州辖境稳定为随县、唐城县和枣阳县三县,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涵盖今随州市、广水市及枣阳市部分地区。这一行政架构深刻反映了隋唐政权对地理战略的考量:随县作为州治,依托?水与涢水交汇的水陆枢纽地位,维系南北商道;唐城县据守桐柏山隘,防范来自汝南方向的威胁;枣阳县则与南阳盆地形成联动,成为经略荆襄的前沿基地。

武德三年徐毅举随州降唐后,李孝恭、李靖正是以枣阳为据点,沿涢水南下平定萧铣,而随县则成为转运汉江粮饷的中枢。尽管光化县在贞观年间划归襄州,顺义县最终并入随县,但随州"三县鼎立"的格局直至唐末未有大变,其行政边界的稳定性恰恰印证了隋唐之际对此地战略价值的长期重视。

隋唐之际,随州既是荆襄与中原的陆路枢纽,又是汉水航运的关键节点,向西经襄阳可抵汉中,向东顺涢水而下可达武昌,向北经方城隘口直通洛阳。王世充称帝洛阳后,随州作为其势力范围最南端的要冲,承担着三重战略职能:一是屏障南阳盆地,防止唐军从荆州(今湖北江陵)北上截断洛阳与江淮的联系;二是监控汉水航道,保障来自竟陵(今天门)、沔阳(今仙桃)等江汉粮仓的漕运;三是维系与南方萧铣(割据江陵的梁帝)的脆弱同盟。

徐毅举随州降唐,不仅使王世充丧失了汉水东岸重要据点,更令唐军得以在汉水中游建立起桥头堡,李孝恭部唐军次年(621年)正是以随州为跳板,配合李靖顺汉水南下平定萧铣势力。

随州降唐事件还引发了连锁反应,相邻的安陆(今湖北安陆)、沔阳等地守军相继动摇,导致王世充江淮粮道暴露,迫使其再次收缩防线,间接促成次年李世民围困洛阳时王世充陷入"城内粮尽,绢一匹直粟三升"的绝境。现代考古在随州擂鼓墩发现的战国曾侯乙墓遗址,恰印证了该地自古扼守南北要冲的历史地位。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