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245章 唐将李大亮攻克沮华二州

大唐凌烟志 第245章 唐将李大亮攻克沮华二州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前面章节我们讲到金州司马李大亮奉唐朝朝廷调令,、率军进抵汉水流域,攻破樊城后对襄阳形成合围之势,迫使王世充之侄王弘烈退守襄阳城。

武德三年(620年)十一月冬初的荆襄战场上,唐朝将领李大亮正以凌厉的攻势改写着汉水流域的战略格局。当唐军铁骑踏破樊城要塞,汉水北岸的襄阳城顿时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困守孤城的王弘烈被迫龟缩城内。至十二月十一日,李大亮又乘胜攻占了王世充势力控制的沮州、华州二地。

这场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背后,隐藏着对汉水中游地理要塞的精准把控,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境内的沮州,与荆门市沙洋县(古汉南县区域)所在的华州,恰如两把铁钳扼守着汉水航运与南阳盆地南出口。

沮州故地所在的南漳河谷,自北周时期便是联通汉江平原与鄂西山地的重要关隘。王世充在此复设州治,实为控制汉水上游的粮道;而华州所在的汉南平原则是荆襄地区最大的粮仓,其地控汉水与长江交汇处,既可溯江转运巴蜀物资,又能顺流直下江陵。

李大亮敏锐捕捉到这两处战略支点的军事价值,攻取沮州可切断襄阳守军来自汉水上游的援兵与粮草,夺取华州则能阻断王世充势力通过汉南平原获取长江流域补给的通道。

夜幕笼罩着唐军大营,汉水拍岸声隐约传来。李大亮将牛皮地图重重压在青石案上,油灯火苗被震得猛然一跳,映出帐中五名校尉紧绷的面庞。

"王弘烈那小儿缩在襄阳当乌龟。"右军郎将赵虔通扯着粗嗓门嚷嚷着,他身上甲胄的鳞片在火光下簌簌作响,"咱们明日就该架起云梯强攻,末将愿带敢死队第一个登城!"

李大亮骨节分明的手指突然叩响沮州方位,微微一笑,道:"襄阳虽成孤城,王弘烈仍握有七千江淮劲卒。拿下十座襄阳城,不及夺此弹丸之地。沮州华州互为犄角,郑贼在此处屯粮三载,若待开春冰消,王世充援军必会顺汉水而下。"

众将愕然间,他已将三支令箭拍在沙盘边缘,继续说道:"赵将军,你部连夜拔营,沿蛮河故道西进三十里,记住,每灶增修五倍,多树旌旗。"

参军司马疾步上前,蓑衣上的雨水在沙盘上溅起细小的泥点,问道"这...这是要佯攻沮州?可王弘烈主力尚在襄阳..."

"正是要让他们以为我军分兵。"李大亮突然抓起代表华州的木楔,在汉水南岸重重一插:"今夜子时,苏定方带两百轻骑绕过鹿门山,把华州粮仓烧成火把!"

帐中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那位以骁勇着称的骑都尉却已会意的狞笑道:"将军是要逼着沮州守军出城救火?"

烛光将李大亮的身影拉长在营帐上,宛如展翼苍鹰,说道:"正是!待华州火起,王弘烈必令沮州分兵东援。此时赵将军的疑兵变作真龙!本帅亲率中军截杀援军,三日之内,两州俱下!"

冬日汉水流域的寒雾裹挟着战争的硝烟,唐军已在襄州至南阳的五百里山川间织就了一张杀机密网。李大亮站在樊城残破的城楼上,目光穿透江面浓雾望向襄阳城头摇曳的灯火,甲胄上凝结的冰晶折射出冷冽锋芒。这位唐朝初年的勇将此刻正以剑尖在地砖上勾画致命弧线,自樊城至沮州一百二十里丘陵地,经华州直插汉南平原的三叉戟形进军路线逐渐成型。

次日夜,唐军左虞候营三百锐卒口衔木枚,背负浸油革囊潜渡蛮河。这支由猎户子弟组成的奇兵沿南漳河谷迂回西进,羊皮靴踩过结霜的页岩竟不闻声响。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他们已攀上沮州城西十里的鹰嘴崖,这座形似猛禽喙部的石灰岩绝壁,正是王世充部将崔义玄布防的致命盲区。

"放鹞子!"随着校尉低喝,三十具竹制滑翔翼从百丈高崖俯冲而下。这些借鉴诸葛亮"木牛流马"设计的飞行器载着硫磺火罐,借着北风直扑城头戍楼。当郑军守军惊觉天际异响时,五座望楼已化作冲天火柱,浓烟四起,其城防体系瞬间崩裂。与此同时,唐军校尉赵虔通率领的八千疑兵在沮州东门擂响三百面夔皮战鼓,声浪震得护城河冰面几近迸裂。

郑将崔义玄在浓烟中仓促分兵之际,唐军真正的杀招正从地底袭来,三百唐军工兵,凭借南漳地区特有的喀斯特溶洞体系,用了三天三夜凿通直达城西粮仓的地下甬道。当第一袋粟米从地穴喷涌而出时,唐军死士已顺着粮流突入城中。崔义玄目瞪口呆的看着从粮囤钻出的血甲武士,一时还未来得及反应,便被唐军弩箭穿喉,至死其手中令旗犹自指向完全相反的东门战场。

沮州陷落的消息传到华州时,王世充的刺史杨公卿正站在汉津渡口的木塔上清点漕船。这个掌控汉水航运命脉的巨贾出身的守将,却不知江面漂浮的芦苇丛里,唐将苏定方亲率的五十艘艨艟已借着晨雾抵近水门。这些特制战船吃水仅三尺,船首包铁处暗藏三张连发弩机,船底夹层更是满载猛火油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放龙鳞!"随着苏定方令旗挥动,三百支带着倒钩的火箭掠过水面,精准钉入敌军漕船的帆索中。几乎同时,唐军火船乘风顺流直冲汉津浮桥,浮桥上浸透鱼脂的缆绳遇火即燃,十里江面顷刻间便化作火龙翻滚的炼狱。杨公卿惊恐地发现,那些燃烧的漕船正被唐军水鬼用铁索串联,形成移动火墙逼向其水军营寨。

唐军在陆地上的突袭更为致命。李大亮亲率两千玄甲铁骑横穿鹿门山隘口,战马四蹄包裹的毛毡让这支铁骑如同幽灵般掠过结冰的汉南平原。当华州守军被江面大火吸引时,这支唐军重骑兵已踏碎西门冰封的壕沟撞向城门。更精妙的是,提前混入城中的细作立即点燃了六处草料场,冲天浓烟完美掩盖了骑兵突袭的轨迹。

十二月十一日辰时,当沮州城头的郑字大旗换成唐幡时,李大亮已在华州府衙展开江防图。这位深谙"因粮于敌"的将领,正指令士卒将缴获的三百艘漕船改装为连环炮舰,每船均架设五具改良型投石机,石弹以华州特产的桐油浸泡。这些漂浮的攻城平台沿汉水列阵,将襄阳彻底笼罩在三百步的死亡射程内。

王弘烈在襄阳城头目睹了最绝望的景象,上游漂下的唐军战船竟在沮州险滩如履平地,船底特制的逆齿铁轮咬住暗礁稳固船身;下游华州方向飘来的不只是焦糊味,还有装满麦粒的麻袋,那是唐军故意泄入江中的军粮,随波逐流的麦浪击垮了守军最后的斗志。

此役唐军折损不过八百,却斩获战船四百、粮秣三十万斛,更关键的是打通了汉水航运的大动脉。当洛阳城里的王世充再也听不到汉江漕船的号子声时,李世民的主力大军已踏着冰封的洛水,完成了对东都的合围之势。

李大亮双剑锁江的战术,亦成为后世兵家研究水陆协同作战的经典范本,那些燃烧在汉水的智慧之火,映照出大唐将星们超越时代的战争艺术。

这场看似局部性的州郡争夺战,实为唐王朝经略中原的关键落子。当唐军旗帜插上两州城头时,不仅意味着襄阳彻底沦为孤城,更标志着唐军成功在江汉平原建立起稳固的北进基地。唐军从沮州北出可直趋南阳盆地,与李世民在洛阳战场的主力形成夹击之势;且唐军可自华州东进可直接威胁随枣走廊,将王世充势力压缩在洛阳周边。

这种对地理枢纽的精准把控,再次展现出初唐将领深谙"控扼要冲,制敌命脉"的战争智慧,为不久后的洛阳决战奠定了决定性优势。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