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180章 唐高祖踏雪登岳巡幸华阴

大唐凌烟志 第180章 唐高祖踏雪登岳巡幸华阴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武德三年(619年)正月三十日,李世积与张孝恪率八百轻骑抵达长安春明门外,这场千里归唐的壮举背后,隐藏着隋末群雄角逐的惊心动魄。

二人实际是从窦建德都城洺州(今河北永年)秘密出逃,而非后世讹传的孟津渡口。彼时李世积虽表面臣服窦夏政权,却始终"阴结死士,密图南归",他们趁窦建德北征幽州罗艺之际,带着标注河北四十九处屯粮所、二十七座军械库的《河北山川险要图》,率亲信突破重重封锁西逃长安。

他们选择太行八陉中最险峻的轵关陉作为入关通道,这条连接河南济源与山西侯马的古道,冰封的悬崖上仍残留着窦军设置的鹿角栅栏。张孝恪亲率先锋"凿冰开道",士卒在零下十余度的严寒中"日行百二十里",史载"冻堕指者十之二三"。

为迷惑追兵,李世积故意在汲郡放出渡河的假消息,实则沿太行山东麓急行军,趁黄河冰封三尺之际从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州)突破王世充防线。

唐高祖李渊得到密报后,特派骠骑将军张万岁率两千精骑自蒲津渡东出接应,两军会师王屋山南麓时,这支疲惫之师已连续七日未卸甲胄。

正月三十日清晨,长安春明门外积雪未消,李世积命部众解甲列队,自己与张孝恪着素服入城。当那卷浸透血渍的绢帛地图在太极殿展开时,窦建德在河北的军事部署尽现唐廷眼前。

李渊当场加封李世积为黎州总管、右武候大将军,这场献图仪式实则是河北民心向背的缩影,正如司马光所评:"世积之归,不惟得一将,实收河北百万民望"。

此后不足百日,李世民便以这份地图为蓝本发动洛阳战役,而窦建德因失去太行山以东控制权,被迫将主力收缩至漳河流域,最终在虎牢关决战中陷入唐军南北夹击之势。历史长河在此刻悄然改道,那个雪夜穿越轵关陉的马队蹄印,竟成了隋末乱局终结的序曲。

武德三年二月六日,唐高祖李渊巡幸华阴。

唐朝朝廷的华阴之行,与不久前的华山祭祀和华山狩猎事件,实为宰相裴寂与太史令傅奕联袂策划的战略行动。这场持续月余的系列典礼背后,暗藏着初唐政权构建天命、震慑群雄、筹备东征的三重深意。

时任尚书右仆射的裴寂,在正月末接到潼关守将屈突通密报,称王世充已与突厥处罗可汗达成密约,欲借道河东袭扰关中。

裴寂于五日前上奏称:"华山乃西镇,祭之可固潼关之气",建议李渊再次借祭祀之名视察防务。

二月六日,唐高祖李渊的銮驾沿着渭水东行,最终驻跸于华阴境内。这座矗立在关中平原东缘的城池,如今是陕西华阴市所在,其南倚西岳华山千仞绝壁,北控渭、洛二水交汇处,向东三十里即是天下雄关潼关。

此地自汉武帝元光年间建集灵宫祭祀华山神只,至隋代已成帝王巡幸要地。李渊此行看似寻常祭岳,实则暗藏玄机。

黎明时分,华山朝阳峰顶紫气升腾,太史令傅奕观天象后奏称"太白经天,主陛下顺天应人"。

之后,朝廷銮驾行至集灵宫时,五千禁军沿官道列阵,玄甲映着残雪寒光,华山峪口忽然惊现奇观,三株百年古柏无风自动,枝叶间隐现"受命于天"的篆文。

随行的起居郎令狐德棻写道,当日祭祀华山神白帝少昊的青铜礼器甫一入土,地底竟传出钟磬之音,道士岐晖断言此为"唐祚永昌之兆"。

午后,李渊登临五凤楼检阅潼关驻军,当场擢升校尉秦琼为马军总管,并赐予其从窦建德军中缴获的虎纹明光铠。

当时,春日暖阳为五凤楼的飞檐镀上金边时,李渊扶着朱漆栏杆的目光突然凝住,他看到潼关校场中央,一骑黑马正冲破三重拒马桩,马上年轻将领反手抽出四支雕翎箭,弦响处竟将百步外的四面夏军旗射落旗杆。

"好个秦叔宝!"皇帝李渊的手指猛然扣紧栏杆,转头看向身后的裴寂:"当年美良川畔,便是此人单鞭救主?"

"陛下圣鉴。"裴寂趋前半步低声道:"去岁浅水原之战,秦琼率二百轻骑夜袭薛举粮道,焚粟米十万石。今春破窦建德汜水关,又是他第一个登上城头。"

李渊闻言,命人将秦琼召至近前。不多时,楼下的马蹄声已近在咫尺,秦琼翻身下马的动作带起甲叶铮鸣。当他摘下兜鍪跪拜时,额角一道箭疤在夕阳下泛着暗红:"末将秦琼,叩见陛下!"

李渊却将目光投向那副残破的铠甲,护心镜上三道刀痕交错,吞肩兽的铜首竟被削去半截。

"抬起头来。"皇帝的声音忽然抬高问道:"这副甲,跟了卿多少年?"

秦琼抬头答道:"回陛下,武德元年从张须陀将军征瓦岗时所赐,至今三载有余。"

"三载?"李渊解下腰间玉具剑,剑鞘轻轻点在秦琼肩头,说道:"可知窦建德的虎纹明光铠,需要多少匠人打造?"

不待对方回答,皇帝已自问自答:"良匠十二人,耗时九十九日。护心镜嵌西域精钢,吞肩兽镶于阗美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突然将佩剑掷给侍从,亲手捧起那副金光璀璨的新甲:"今日朕把它赐予你,但要换你身上这副旧甲,你可能猜出其中深意?"

校场忽然掠过一阵疾风,秦琼的嗓音混着甲叶震动:"旧甲是臣的命,新甲是陛下的恩。命可舍,恩当以死报!"

"好个命可舍!"李渊突然大笑,指着东方暮色中的群山说道:"洛阳城中王世充也藏着一副金甲。待秋高马肥时,朕要看你带着这副明光铠,把它从郑国皇宫里拖出来!"

当秦琼单膝跪地受甲时,列阵的玄甲军突然齐声喝彩,声浪震得五凤楼檐角铜铃乱响。

暮色降临后,华阴行宫烛火通明。李渊密召秦王李世民与宰相裴寂,在华山玉泉院连夜筹划东征方略。

玉泉院的青铜鹤灯吐出摇曳烛光,将三道人影投射在殿内地板上。李渊的玉圭忽然重重敲在洛阳方位,震得茶汤泛起涟漪,李渊问道:"二郎去年浅水原之败,可知薛举父子临终前如何咒我李唐?"

李世民指尖沿着黄河故道划过,停在虎牢关的墨迹上,答道:"儿臣听闻,那西秦霸王说'李氏当兴于崤函之险,亡于河洛之野'。"年轻的秦王突然折断手中竹签,继续说道:"所以儿臣要亲手打破这个诅咒。"

裴寂的白眉微微颤动,枯枝般的手指捏起三枚铜钱:"老臣昨夜卜得离卦,主'畜牝牛吉'。陛下可效法光武帝收编赤眉旧部,将王世充的骁果军..."

话音未落,李世民已冷笑截断:"裴相莫非想让本王学刘秀?可惜王世充不是盆子,本王更非畏首畏尾的铜马帝!"

"二郎!"李渊的呵斥声让烛火骤暗,皇帝的身影如泰山压顶,再次问道:"你可知为何定要东征?"不待回答,他已自袖中甩出截断箭:"这是今晨华阴城头发现的,突厥狼牙箭。处罗可汗的使者在洛阳,开价十万匹绢买你项上人头。"

李世民突然抓起案上镇纸,在代表洛阳的绢帛上重重按下血印,道:"那儿臣就用十万郑军首级筑京观,给突厥人当路标!"

子时的更鼓传来时,李渊忽然割下袍角:"二郎可还记得太原起兵时的'割袍盟'?"

接着,他将残帛分成三块:"这块裹传国玺去招降河北豪族,这块浸火油烧王世充的粮仓,最后这块,"皇帝的手按在幼子肩头,顿了顿,说道:"裹着窦建德的首级回来。"

当李世民系上残帛踏出殿门,华山忽然掠过一声鹖啼。裴寂望着秦王没入夜色的背影,喃喃道:"陛下就不怕秦王功高威胁太子之位?"

李渊摩挲着箭簇上的狼图腾,答非所问:"当年杨广在雁门关被围,是朕带着这副铁胎弓救驾。"烛光倏然跃起,照亮了皇帝眼底的寒芒:"能射狼的,从来不只是箭。"

此次巡幸持续三日,这场巡幸中,唐朝朝廷仪仗首次启用新制的十二辰旗,每至驿站便更换对应时辰的旌旗,仅驮运礼器的骆驼就有三百峰。民间更流传着神话,说是有樵夫见华山苍龙岭云雾中隐现金甲神将,恰与潼关唐军布阵方位暗合。这场耗费二十万贯的巡幸,不仅震慑了关东群雄,更通过祭祀华山重构了李唐王朝的天命叙事,将唐高祖踏雪登岳的身影永远定格在初唐的历史长卷中。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