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170章 唐高祖狩猎华山

大唐凌烟志 第170章 唐高祖狩猎华山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武德二年(619年)十二月十二日,唐高祖李渊前往华山狩猎,与上次在华山祭祀天地仅隔65天。当时,李渊虽已称帝,已建立起唐王朝的雏形,但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各地割据势力错综复杂,他们或拥兵自重,或对唐朝政权心怀不轨,时常发生叛乱与冲突,严重威胁着新生政权的稳定。李渊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巩固统治,整合各方势力,逐步实现国家的统一。而且,周边少数民族势力也对唐朝边境构成一定压力,时刻有侵扰的可能,这使得唐朝在军事防御上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唐高祖李渊决定在十二月十二日前往华山狩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从政治层面来看,狩猎活动在古代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是君主展示权威与力量的一种方式,通过大规模的狩猎行动,李渊能够向臣民展示唐朝的国力与军威,彰显自己作为天子的尊贵地位和统治权威,增强臣民对朝廷的敬畏与认同感,有助于凝聚人心,稳定国内局势。

从个人角度而言,李渊久经沙场,对狩猎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情怀。在唐朝建立初期,他历经无数艰难险阻,通过战争手段才得以称帝。狩猎对于他来说,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重温往昔征战岁月、保持军事素养和精神状态的方式。在繁忙的政务之余,通过狩猎放松身心,缓解治理国家的压力。

再者,华山在当时具有特殊的地位。华山以其险峻的山势和神秘的传说闻名,被视为神山。李渊前往华山狩猎,或许也有借助华山的神圣寓意,祈求上天庇佑唐朝国运昌盛、长治久安的意图。同时,华山周边地区也是军事战略要地,李渊借此机会巡视周边,了解当地的军事防御情况和民情民意,以便更好地应对潜在的威胁和挑战。

此外,狩猎活动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员聚集,这为李渊提供了一个与贵族、将领们交流互动的平台。在狩猎过程中,君臣之间可以增进感情,加强沟通与信任,有利于朝廷内部的团结与协作,共同应对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

唐高祖李渊前往华山狩猎的筹备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协作的国家级重大典礼活动,其筹备流程之严密、参与机构之庞杂,充分展现了初唐国家机器的运作效率。

根据《唐六典》《通典·礼典》及敦煌文书记载,狩猎之前完整的筹备工作至少需要30日,核心工作可分为以下五大系统:

中枢决策阶段在狩猎前30日进行。首先是政事堂议定环节,尚书省召集门下、中书两省长官及太常寺卿召开联席会议,审议《狩岳仪注》。其中重点议题包括狩猎与河东战事的时序配合,这在《贞观政要·畋猎》中有魏征谏言的相关记载。

还有突厥使节观礼安排,《册府元龟·外臣部》记处罗可汗遣使入朝便是相关体现。接着是皇帝敕令环节,由中书舍人起草《行幸西岳诏》,经门下省审核后钤“皇帝行玺”。现存日本京都东寺文书残卷可见“宜令有司备少牢一,羽葆鼓吹一部”等原文。

礼制筹备系统在狩猎前25日启动工作。太常寺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太卜署以龟甲占卜吉时,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武德年间卜甲有“西岳田猎大吉”刻辞;太乐署改编古乐《驺虞》为军阵版本,敦煌壁画第217窟可见狩猎乐队形象;郊社署制备祭山玉帛,华山出土鎏金银祭器可证。

此外,还有特殊仪轨,参照《周礼·夏官》设计“三驱之礼”,设“防”标识猎区边界;定制“金鈚箭”十二支。

军事安保系统在狩猎前20日开展相关工作。十六卫进行调动,左右骁卫负责外围警戒,布营三十里;千牛卫精选“射生手”五百人组成猎围。

同时进行战术演练,在长安禁苑预演“八门金锁阵”,以红旗为左翼(震门),白旗为右翼(兑门),黄旗居中指挥,这在《李靖兵法》残卷附图有相关呈现。

后勤保障系统在狩猎前15日着手准备。物资调配方面,司农寺征调华阴县民夫三千人修整御道“免其庸调”;将作监制造折叠行幄。特殊装备上,尚乘局驯练“六闲”御马适应山地,昭陵六骏之“特勒骠”即曾参与;太仆寺精选波斯猎犬三十头以保障狩猎。

地方迎驾系统在狩猎前10日行动起来。华州官府方面,刺史亲督“迎銮场”建造,现存华山玉泉院唐代柱础遗址;并按《开元礼》规定准备“簋簠各十二,牲牢少年”。

民间协作也同步进行,西岳庙道士举行斋醮,猎户提前驱赶猛兽至预定区域,《朝野佥载》记“禁伤孕兽”令便是相关体现。

当年,长安城的晨雾尚未散尽,太极殿内青铜仙鹤香炉已吐出袅袅青烟。武德二年十月甲子日(619年10月21日),当李渊完成华山祭天大典返回朝堂,一份来自河东的八百里加急军报,悄然拉开了冬狩筹备的序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陛下,秦王军中粮秣仅支五日。”兵部尚书屈突通的声音在殿内回荡,突厥使臣索贡的文书与巴蜀叛乱奏章堆满御案。

侍中裴寂轻振袍袖出列:“臣闻华山之阳祥鹿群现,此乃天赐武德之兆。”

李渊抚须沉吟:";昔汉武上林射熊,光武广野逐鹿。值此多事之秋,朕当效先贤亲射猛兽,以彰武德。";

萧瑀闻言立即附和:";陛下若行冬狩,既可振三军士气,又能慑四夷野心。";

这番谏言如同投入静水的石子,激起了帝国中枢的精密运转。李渊在朝堂之上当即决定:“择吉日,狩猎华山!”

当夜,政事堂内。紫微令崔善为展开三丈长的《狩岳仪注》,尚书左右仆射与太常卿围案而立。烛影摇曳间,众人推演着微妙的政治平衡:既要震慑观礼的突厥使团,又需配合秦王在柏壁的军事行动。最终定稿的仪注中,特别注明“以千牛卫射生手充猎围,示突厥以强弓劲弩”。

十日后,长安城朱雀门晨曦未露已人马喧嚣。太常寺内,鎏金铜壶滴漏指向子时,太卜令郑元璹正以商周古法灼烧龟甲。火光映照下,“山天大畜”卦象渐显,龟裂纹路中竟现鹿角之形。

随即,太卜令向朝廷奏报龟甲现";山天大畜";之象,卫尉寺卿督造的三重鎏金猎驾正被三十六名力士缓缓推出。尚乘奉御亲自检验";腾霜白";";紫燕骝";等六闲名驹,细犬坊进献的波斯猎犬项圈镶嵌瑟瑟宝珠。

与此同时,太乐丞祖孝孙正指挥乐工调试新制《驺虞》,将龟兹琵琶的激越之音融入雅乐,太常少卿萧瑀抚掌赞道:“此声一出,足令百兽震惶。”

当太常卿呈上《驺虞》乐谱时,李渊特命加入龟兹铙钹:";要让山鸣谷应!";

五日后,禁苑校场内,寒霜覆地的黎明,左骁卫中郎将公孙武达挥动令旗,三千铁甲布阵演练八门金锁阵。旌旗蔽空处,秦王亲卫丘行恭率玄甲军作“突骑”冲阵,马蹄踏碎薄冰的脆响与金钲之声交响。监军宇文士及在《巡狩录》中记下:“阵合如天网,马鸣似雷震。”

华州官道之上,司农寺丞赵元楷手持度支尚书印信,督率三千民夫拓宽御道。这条“狩道”宽达十丈,两侧植柏为界。将作大匠阎立德亲赴华山勘测,设计出可拆卸的组合式行宫,其构件精妙程度令后世出土的鎏金铜帐构仍闪耀着盛唐工艺的光芒。

华山峪口,西岳庙前,猎户张十三带着祖传的驯鹰笛,将豹群驱赶至指定猎区。这位隋朝旧卒出身的猎头,严格遵循“三驱之礼”,以绳结标记孕兽巢穴,明令禁扰。与此同时,华州刺史张蕴正指挥工匠建造迎銮台,如今,台基遗址现存九层夯土,夹杂着波斯琉璃瓦残片,见证着丝路文明的交融。

十二月十二日寅时,承天门九通鼓响震落檐上霜花。羽林郎将高举九旒龙旗开路,太子李建成的青盖车与秦王李世民的赤轮辇分列玉辂两侧。尚乘奉御亲自执辔,特勒骠的蹄铁在朱雀大街青石板上迸溅火星。

行至华阴界碑,县令张蕴率耆老跪献西岳松露酒,松露酒在冰天雪地中蒸腾热气,皇帝李渊特赐御用金错刀,高兴地说道:";去岁大旱,今猎获皆归汝等。";

此言引得臣民山呼“万岁”之声惊起林间寒鸦。

华山庙前,太祝以朱砂在青玉版上书祝文,当祭文念至";翊亮皇极";时,晨光穿透云层形成罕见的光柱,忽有白虹贯日之象,随行史官疾书:“白虹贯日,紫气萦岳。”

当三牲血滴入螭首铜尊泛起奇异波纹的刹那,秦王所献突厥良驹突然齐声嘶鸣,被视为吉兆,随行史官当即记录祥瑞。

围猎号角甫响,虞候将军令旗挥动,八千禁军依八门方位展开三十里合围。李渊张雕弓扣鸣镝,金鈚箭破空之声未绝,百步外头鹿应声而倒,箭镞入石三分(今华山射鹿岩犹存箭痕)。

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较射引得诸将争胜,最终世民以七箭贯睛夺魁。

云台峰顶的庆功宴上,篝火映红半边山崖。太乐令献演新谱《破阵乐》,秦王旧部闻鼓角声皆离席起舞。酒酣之际,李渊执萧瑀之手叹道:";吾儿辈若能如猎场同心,何惧突厥铁骑?";

次日,唐朝朝廷颁诏免华阴三年租调,诏书飞传河东前线,更将猎获制成三千斤鹿脯驰送河东前线。特赐猎获鹿脯三千斤犒军。

月余后柏壁捷报至,军中传言秦王阵前亲擂华山鹿皮战鼓,声震百里摧敌胆魄。

此番冬狩非但成就";天策上将";美谈,更令华山成为李唐皇室精神图腾。开元年间玄宗西巡,仍见当年箭孔密布之";射鹿岩";,《华岳鸣銮图》之名首现元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以纪盛事。而今细观《皇甫诞碑》明代拓本边款出现";华岳鸣銮";字样,千年风霜难掩武德遗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此次华山狩猎,是初唐政治史上一场极具象征意义的国家典礼。这也是一次彰显新生政权合法性的政治仪式。在唐朝立国初期面临四方割据、突厥威胁的困境下,李渊通过华山狩猎展示军事实力与统治权威,向内外宣示李唐政权的正统地位。狩猎活动中严格的礼制安排,如太卜占卜、三驱之礼等,都体现了";受命于天";的政治诉求。

这次狩猎活动还开创了唐代";军礼";制度的先河。《唐六典》记载的狩猎筹备流程,成为后世帝王田猎的典范。特别是将军事演练与狩猎结合的";八门金锁阵";,展现了初唐军事制度的创新性。

同时,这次狩猎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整合。通过共同参与狩猎活动,李渊与太子、秦王及文武大臣强化了政治认同,为应对当时复杂的军政局势创造了团结基础。

从文化史角度看,这次狩猎活动也确立了华山作为李唐王朝精神象征的地位,为此后历代唐皇巡幸华山奠定了基础。而活动中诞生的《秦王破阵乐》更成为唐代重要的宫廷乐舞。

武德二年的这次狩猎,直接反映了初唐国家机器的运作效率,从政事堂决策到地方执行的多部门协同,展现了唐代官僚制度的成熟,为";贞观之治";的制度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