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17章 隋末枭雄李密的强势崛起

大唐凌烟志 第17章 隋末枭雄李密的强势崛起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上文咱们讲到刘文静因李密叛乱一事,身陷囹圄。

李密我们并不陌生,前章提到过杨玄感兵败后,他被隋军生擒,准备押往高阳(今河北省保定市的高阳县)监斩。但在押送途中,他通过贿赂监军成功逃脱。逃脱后,李密在乡间隐姓埋名,过上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

公元616年十二月,李密通过他人介绍,加入了瓦岗军,凭借其才智和谋略,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瓦岗军此时由翟让领导,起初在河南滑县东南的瓦岗寨聚众起义。同年10月,李密建议瓦岗军首领翟让攻取荥阳,以争夺天下。荥阳位于中原,是连接东西的交通要道,控制荥阳对于瓦岗军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张须陀是隋朝名将,时任荥阳通守。身经百战,威名远扬。其一生经历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尤其是在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方面,更是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作战经验。

李密深知张须陀勇猛善战,于是精心策划了一次伏击行动。他巧妙地选择了荥阳大海寺北面那片茂密的树林作为埋伏地点,并秘密部署好了兵力。

当双方交战正酣之时,李密故意佯装不敌,命令瓦岗军有序地向后撤退。这一假象成功地迷惑了张须陀,让他误以为瓦岗军已经溃败,胜利在望。立功心切的张须陀毫不犹豫地下令全速追击,妄图一举击溃敌军。

然而,就在张须陀率军追到大海寺附近时,突然间杀声四起,喊叫声震耳欲聋。原来,他们已落入了李密事先设好的包围圈之中,四周冲出大量的瓦岗军伏兵,如潮水般向他们涌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张须陀临危不惧,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迅速组织手下士兵进行抵抗,奋勇杀敌。但无奈敌众我寡,瓦岗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张须陀所部逐渐陷入绝境。

尽管他奋力拼杀,左冲右突,撕开了一条生路,但为了救出被围的隋朝将士,张须陀又四次冲进敌阵营救部下,但终究难以抵挡瓦岗军的猛烈攻势。这位曾经战功彪炳的隋朝名将在经过一番苦战之后,最终因力竭被擒,壮烈牺牲。

到了公元617年2月,李密再次向翟让献计,认为兴洛仓(洛口仓)粮食数量巨大,容易攻取,建议翟让不失时机尽快出兵夺取。

李密对翟让说道:“大哥,如今东都洛阳空虚,士兵没有经过训练;留守的越王杨侗(杨广之孙)年幼,辅佐他的官员政令不统一,城中士人和百姓离心离德。尤其是留守官段达、元文都愚钝而无谋略,依我看来,他们不是将军的对手。如果将军能采纳我的计策,天下便可轻易平定。”

翟让听后,分析时局,认为李密说的很符合目前实际,采纳了李密的意见。于是李密立即派他的党羽裴叔方去侦察东都的虚实。但不巧的是,洛阳的留守官员发觉了他们的侦查行动,开始做防御准备,并且快马向江都告急,请求支援。

裴叔方赶忙返回向李密汇报了这一突发情况,李密听后,马上找到翟让,说道:“形势如此,我们要立即采取行动。兵法上有云‘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如今百姓饥饿,洛口仓库存粮食很多,距离东都洛阳有一百多里,将军如果亲自率领大军,轻装前进,突然袭击,隋军远在千里之外,必定无法及时救援,又没有防备,我们夺取洛口仓就像路上拾物一样容易。”

李密看到翟让有些迟疑和顾虑,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突发奇兵,等到他们(隋军)得知消息,我们已经占领了洛口仓。咱们先打开粮仓让百姓们任意取食,这样一来,周边的百姓必定会归附我们!百万之众,一朝可集,我们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纵使隋军前来攻打,我们已有防备。然后我们发布檄文,召集四方豪杰,引荐贤士豪杰并借助他们的力量,选拔勇猛强悍的英雄志士并授予他们兵权。对作战英勇有立功表现的将士,咱们论功封赏,大家齐心,我们的阵地必将固若金汤,何患隋军前来?!”

翟让听后,思虑半晌,回应道:“你的提议确实是英雄豪杰才有的宏伟谋略,我翟让自愧不如,难以胜任。然而,既然您有如此信心,我听从你的吩咐。请您先行出发,我必紧随其后,担任后援,竭尽全力相助!”

翟让,字子谦,出生于东郡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他在隋朝时原为东郡法曹(负责司法事务的官员),因犯罪被判入狱。狱吏黄君汉认为翟让有英雄气概,于是在夜里悄悄对翟让说:“翟法司,天时人事,也许是可以预料的,哪能在监狱里等死呢?”

随后便为翟让打开枷锁,放他逃走。

翟让逃亡后,前往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聚众起兵,以韦城为根据地,成为瓦岗军的首领。他带领瓦岗军采取了有效的战略,如占领运河沿岸的城池,控制漕运要道,采取“劫富济贫”的策略,赢得了民心,使瓦岗军迅速壮大成为隋末最强大的起义军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密加入瓦岗军后,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迅速提升了瓦岗军的实力。随着李密地位的提升,他与翟让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

此时,翟让命令李密率先出击,这就好比在说:“前面有危险,兄弟你先上!”在这种情况下,李密心里能舒服吗?这便为后来李密迫使翟让“退居二线”埋下了伏笔。

李密立即率领精兵七千,袭击兴洛仓。兴洛仓位于今河南省郑州市巩义河洛镇七里铺村以东的黄土岭上,地处丘陵,形势险要,土层坚硬、干燥,又有水路运输之便,是隋朝最大的粮仓之一。

瓦岗军成功攻克兴洛仓,立即开仓放粮,赈济饥民。只见老弱病残的百姓们,背着粮食走在道路上络绎不绝,甚是热闹。如李密所言,周边穷苦百姓、难民以及豪杰之士,看到瓦岗军不但强悍,还很亲民,于是纷纷加入瓦岗军的队伍,使得瓦岗军迅速发展,短时间内猛增至几十万人。

朝散大夫(正四品文散官)时德睿以尉氏县(今开封尉氏一代)响应李密,时德睿是汴州陈留(今开封市陈留镇)人,他在隋末担任尉州刺史。

同时前宿城令祖君彦则从昌平郡前往投奔李密。祖君彦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因祖君彦的父亲祖珽是北齐的丞相,参与了“歌杀斛律光”阴谋。炀帝即位后,尤其厌恶祖君彦父亲的名声,受父亲的牵连,祖君彦未得到重用,杨广调他担任东平的书佐,检校宿城令,没有真正的职位。

祖君彦常常自负自己的才能,心情郁闷,听说李密占据了洛口,就远道而来投奔了李密。李密早就听闻过祖君彦的才能,因此得到他后非常高兴,立刻将他奉为上宾。军中的书信和檄文等重要文书,李密全都交由祖君彦来撰写。

祖君彦成为李密的记室参军后,负责起草军书羽檄。不久就起草了着名的《为李密檄洛州文》,文中列举了隋炀帝的十大罪状,其中“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名句就是出自他之手,用来声讨隋炀帝,表达了起义军强烈的反抗精神,为瓦岗军提供了强有力的宣传和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除了《为李密檄洛州文》外,还有《为李密与袁子干书》、《为李密与李渊书》等。祖君彦的文笔被史籍描述为博学强记,属辞赡速,他的文章义正辞严,淋漓尽致,尤其擅长撰写檄文,他所作檄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尤其是《为李密檄洛州文》,展现了他的政治立场和文学才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留守东都洛阳的杨侗及辅佐他的大臣听说李密占领了洛口仓,遂派遣虎贲郎将刘长恭、光禄少卿房崱率领步骑兵三万五千人前往讨伐李密。

当时,东都洛阳的百姓都认为李密是饥饿的贼寇,抢夺米粮,不过是乌合之众,容易攻破,因此争相报名应募隋军。国子三馆的学士以及贵族子弟也都来参军,武器装备齐全,衣着华丽,旗帜和战鼓非常壮观。

刘长恭等人在前面领兵,派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等人率领所部士兵从汜水进入,以包抄李密的后路,约定在仓城南会合。但他们的计策和行军路线早已被李密和翟让掌握。

东都的军队先到达,士兵们还没有吃早饭,刘长恭等人就驱赶他们渡过洛水,在石子河西布阵,南北绵延十余里。李密和翟让挑选出精锐的士兵,分成十队,命令四队埋伏在横岭下等待伏击裴仁基,另外六队在石子河东布阵。

刘长恭等人看到李密的兵力较少,非常轻视瓦岗军,未等到裴仁基后军到达战场,便主动和瓦岗军交战。翟让首先出战,但失利,李密随即率领部下横冲敌阵。隋军饥饿疲惫,无力硬战,最终大败。刘长恭等人脱下衣服跳入水中潜逃,才得以幸免,逃回东都,经此一战,隋军士兵死伤过半。越王侗赦免了刘长恭等人的罪过,并对他们进行了安抚。

李密率领瓦岗军缴获了隋军的所有辎重、武器和盔甲,声威大振。之后,翟让推举李密为瓦岗寨首领,号称魏公。

大业十三年二月(公元617年二月)李密在巩县南设坛即位,自立为魏公,改元永平,随后李密宣布大赦天下。大赦令颁布之后,相关文书迅速传至各地,宣告李密行军元帅府正式成立。于魏府设立三司、六卫,元帅府亦下设长史等官员。

翟让获封上柱国、司徒、东郡公,且依元帅府之制设立长史等官员,然其规模仅为元帅府之半。单雄信任命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积则为右武候大将军,二人分别统领所属军队。房彦藻出任元帅府左长史,东郡邴元真为右长史,杨德方任左司马,郑德韬为右司马,祖君彦为记室,其余官员之任命亦各不相同。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魏以南(黄河以南的地区),江、淮以北地区(淮河以北及其邻近地区)的义军豪杰纷纷响应。孟让、郝孝德、王德仁以及济阴房献伯、上谷王君廓、长平李士才、淮阳魏六儿、李德谦、谯郡张迁、魏郡李文相、谯郡黑社、白社、济北张青特、上洛周比洮、胡驴贼等人都归附了李密。李密对他们一一授予官职和爵位,让他们各自统领部众,并设立百营簿进行管理。前来投降的人络绎不绝,军队人数迅速增至数十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随后,李密命令护军田茂广修筑洛口城,城池周长四十里,作为他们的居所。他还派遣房彦藻率军向东扩张领土,攻占了安陆、汝南、淮安、济阳等地,河南郡县的许多地区也落入李密之手。

李密封官固地之后,擢升孟让为总管,并封其为齐郡公。命令孟让统率两千步骑,突入东都外郭,纵火焚掠丰都市,直至破晓方始撤离。至此,东京城百姓尽皆徙入宫城,朝廷诸署及官寺皆满。

巩县县长柴孝和、监察御史郑颋见到大势已去,举城而降,李密遂任柴孝和为护军,郑颋为右长史。

再隋将裴仁基,他受命前往汜水,准备配合刘长恭从瓦岗军后方进行偷袭,结果还没到达指定地点,刘长恭已经兵败逃回东都。于是裴仁基领兵驻扎在百花谷中,加固营垒自守。裴仁基在自守期间,每次击败贼寇获得军资,都会全部用来奖赏士兵,但监军御史萧怀静不允许这样,还屡次搜集裴仁基的过失写信向朝廷弹劾他。

裴仁基因未能按期到达指定地点与刘长恭会和,再加上萧怀静不停地向朝廷诉说他的坏话,最终获罪于朝廷。

李密了解到裴仁基的困境后,便派人劝说他投靠瓦岗军,并用丰厚的利益诱惑他。贾务本(贾务本原为张须陀的副将,后成为裴仁基的部将,最终在隋朝末年加入了瓦岗军)的儿子贾闰甫正好在裴仁基军中,他暗中劝说裴仁基投降李密。

裴仁基问道:“那萧御史该怎么办?”

贾闰甫回答:“萧君就像栖息在树上的鸡,如果不知变通,对他来说,不过是明公您一刀的事。”

裴仁基听从了他的建议,派贾闰甫去见李密请求投降。李密非常高兴,任命贾闰甫为元帅府司兵参军,兼直记室事,并让他回去复命,同时写信给裴仁基表示慰问并接纳他的投降。

裴仁基率军返回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区西北十六公里的汜水镇内虎牢关驻扎。萧怀静得知裴仁基想要投诚瓦岗军,便想要秘密上表朝廷奏报此事。裴仁基得知后,便杀了萧怀静,立即率领部下向李密投降。李密封裴仁基为上柱国、河东公;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因勇猛善战,李密也封他为上柱国、绛郡公。

因隋朝名将秦叔宝先后效力于张须陀、裴仁基等将领,此时又跟随裴仁基来到李密帐下,李密大喜过望,他知晓秦叔宝威名远扬,战场上以勇猛着称,亲自站起身来迎接秦叔宝。

李密拉着秦叔宝的手说道:“得将军相助,如虎添翼,大业可期。”

秦叔宝抱拳行礼,神色淡然:“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李密随后任命秦叔宝为骠骑将军。李密败亡后,秦叔宝转投王世充,但不久后因看不惯王世允的为人,便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参与平定各地割据势力,如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等,是李世民的重要将领,因长期征战导致身体不堪重负,病逝于贞观十二年(638年),图画与凌烟阁,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秦叔宝与尉迟敬德被后人尊为门神,象征着忠诚和勇敢,这一形象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后,李密又听说出身官宦世家的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南)人程咬金聚集数百人保卫乡里,此人自幼舞枪弄棒,骁勇好斗,行侠仗义,善待身边之人,很有名望。通过李密的招揽,程咬金加入了瓦岗军,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并在李密的麾下取得了显着的军事成就。

后因李密战败,程咬金被俘。尽管如此,王世充对程咬金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希望他能为自己效力。归附王世充后,程咬金不满王世充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归顺李世民,成为李世民的重要将领。他追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参与玄武门之变,历任多个重要军事职位。因卓着的战功,后图画与凌烟阁,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程咬金的故事和形象在后世的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尤其在《隋唐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被塑造成忠诚、勇敢且机智的英雄,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传奇人物。

自秦叔宝和程咬金加入瓦岗军后,李密从军队中挑选出特别骁勇的八千人,分别隶属于四个骠骑部队以加强自身的防卫,号称“内军”,李密时常对外炫耀说:“这八千人足以抵挡百万大军。”

不久后,罗士信、赵仁基也都率领部众归附李密,李密任命他们为总管,让他们各自统领所属部队。

考虑到回洛仓是隋朝东都洛阳附近的重要粮仓(回洛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小李村、马坡村以西,回洛仓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极具价值的大型粮仓遗址。作为隋朝的国家粮仓,回洛仓的主要功能是为洛阳城内的皇室和百姓供应粮食,是隋唐大运河沿线重要的粮仓之一),对维持洛阳的粮食供应至关重要。李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果断地派遣了麾下猛将裴仁基以及悍将孟让,统率着多达两万余人的精锐之师,气势汹汹地向着回洛仓进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