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16章 太原公子虚怀若谷纳贤良

大唐凌烟志 第16章 太原公子虚怀若谷纳贤良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公元617年,作为太原留守的李渊,目睹了隋朝天下的混乱局面,心中难免感到烦躁不安。尽管史书并未明确表述李渊当时内心的想法,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他所采取的行动,来推测他的内心活动。

首先,李渊的心烦意乱主要源于他所面临的隋朝统治危机。身为太原留守,他深刻意识到隋炀帝杨广南巡其实是为了逃避天下乱局,京城洛阳、故都长安虽有重臣留守,但已陷入濒临瘫痪状态。朝廷空虚之际,各地豪强竞相起兵反抗隋朝,这对他镇守的太原构成了直接且紧迫的威胁。随着农民起义军的势力不断壮大,起义军再次兵临城下不过是时间问题。作为地方军政长官,李渊虽然拥有一定的兵权,但在如此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他很可能对自己的地位和未来感到忧虑,担心无法确保自己和家族的安全。

其次,李渊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他已看出隋朝统治大势已去。他在密切关注各地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机会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目前,只是对是否起兵反隋这一重大决策犹豫不决,他担心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事成则万事大吉,若事不成,定会招来满门抄斩、诛灭九族之祸。

所以,综合考虑李渊当时所处的生存环境,他正处于前怕狼后怕虎、进退维谷的关键时刻。

不起兵,这天下迟早要归于他人;如若起兵,不但要背负“叛贼”这个千古骂名,甚至还会招来祸端,步刘玄感起兵叛乱的后尘。

与李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享有“太原公子”美誉的李世民反到是表现的信心满满,他不论三教九流,不分贫富贵贱,只要具备一技之长,都会收纳到自己门下。这位年仅十九岁的太原公子“倾财赈施,卑身下士”,凭借慷慨解囊和谦逊的态度在太原广结朋友义士。与此同时,他还在积极联络各方势力,为起兵反隋做好充分准备。

年岁已老的李世民后来曾回忆说,自己年青时代在太原喜欢群聚博戏,就在这群聚博戏之中,他凭借着自身尊贵的皇族身份以及出类拔萃、超乎常人的个人魅力,成功地吸引并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之人。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了晋阳起兵时的中坚力量和骨干成员。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位在李渊父子决定起兵反隋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重要人物——刘文静。

刘文静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出身彭城刘氏家族,其父乃是隋朝的高级将领。他凭借家族的恩荫,步入仕途。公元615年,隋炀帝杨广任命他为晋阳令。到了公元617年,他已是晋阳地区颇具声望的官员。他姿仪俊伟,才干突出,生性倜傥而有权谋。与时任晋阳宫监的裴寂结为好友。

刚步入而立之年的刘文静凭借其出众的才能和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力,引起了在太原广纳贤士的李世民的注意。两人通过交往,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信任,他们不仅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密友,刘文静更是成为了李世民身边重要的谋士。两人共同策划了多起关键的军事行动,为唐朝的建立和日后李世民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日,刘文静前来拜访李世民。李世民热情相迎,二人坐定后,刘文静率先开口:“公子胸怀大志,如今隋朝无道,民不聊生,此乃天赐良机。我观公子暗中招纳贤才,必有所图。”

李世民也不藏着掖着,说道:“先生慧眼,如今天下大乱,我时常想要劝说父亲大人举兵而起,推翻暴隋,救百姓于水火。只是此事需谨慎谋划,还要多方筹备。”

刘文静点头称是,接着道:“公子仁厚且礼贤下士,所缺者不过兵力与时机耳。我知晓太原城还有多位能人志士,志同道合,若能共谋,可为助力。”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抹惊喜,赞道:“先生此计甚好,然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以免打草惊蛇。”此后,二人便常常秘密会面。

过了几日,刘文静在和时任晋阳宫副监的裴寂闲聊时,刘文静对李世民的才能和潜力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李世民具有非凡的气质和前途,预言这小伙子日后必会成为圣君。

刘文静对裴寂说道:“李世民绝非庸碌之辈,他豁达大度,神武雄豪,是相当于汉高帝、魏太祖一流的人物,年纪虽轻,却是天纵之才。”

裴寂听闻却不以为然,未置可否,只是微微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不以为意的神情,既没有表示赞同也没有明确反对。要知道,此时此刻的裴寂跟李渊之间的关系那可是非同一般的亲密!他们一同在太原担任留守,常常不分昼夜地聚在一起开怀畅饮、尽情欢宴。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们就会凑到一块儿,一边品尝着美酒佳肴,一边畅谈天下大事或者聊聊家长里短,相处得极为融洽和谐。

正因为有着如此深厚的交情打底,所以当涉及到李世民的问题时,裴寂心中难免会有所偏向。对于李世民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强烈的政治野心以及非凡的才能,裴寂始终保持着一种谨慎而又保留的态度。毕竟在他看来,李渊才是自己真正应该依靠和支持的对象,至于李世民嘛,在他看来目前还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还需要再观察观察才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裴寂出身河东裴氏,自幼丧父,由兄长抚养成人。他十四岁时便补任为并州主簿,后历任多个职位,包括左亲卫、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等。裴寂在李渊起兵反隋的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晋阳宫副监的他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还在李渊称帝的过程中发挥了无人能比的作用,这些都和他的职务有着紧密的联系。

此时的晋阳令刘文静和宫监裴寂都与李世民有着交往,但他们对李世民的态度却大相径庭。刘文静与李世民关系密切,裴寂与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如影相随,这也就为唐朝建立后,两人深陷李家王朝宫廷权力斗争埋下了伏笔,最后一死一流放,未得善终。具体曲折起伏的情节,惊心动魄的缘由,我们后章再讲。

过了几日,刘文静和裴寂受命登上城楼,巡视守城布防情况。裴寂看到因义军战乱背井离乡,逃亡至城下的众多衣衫褴褛的难民后,不仅长叹一声,扭过头对身边的晋阳令说道:“文静兄,你说我们作为朝廷命官,却生逢乱世,若反叛贼寇攻下太原郡,你我该如何生存啊?”

刘文静听后,微微一笑,答道:“我觉得,兄台大可不必悲观无助,只要我们二人同心协力,日后必将飞黄腾达,还患绳床瓦灶,敝衣枵腹吗?”

裴寂听闻,赶忙问道:“刘大令(对县官的尊称)有什么高见?快快讲来听听!”

刘文静不慌不忙地说道:“你可记得前几日我曾给你提到过的李家二公子李世民?”

裴寂又摇头说“他虽然才华出众,但终究只是个十多岁的孩子,能成得什么大事?”

刘文静说:“这个孩子虽然年纪轻轻,却具备济世的非凡才能,你可千万别小瞧了他!”

裴寂听完刘文静的话,轻轻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未再言语。

又过了一段时间,不务正业的隋炀帝杨广从江都派使臣来到太原,向李渊下了一道圣旨。李渊不敢怠慢,赶忙率众跪地接旨。

使臣宣旨道:“李渊接旨。因李密叛乱,扰乱朝纲,晋阳令刘文静与贼首李密结为亲家,根据大隋律法应予以连坐之责。现决定立即革去刘文静职务,并将其收监候审。”

李渊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下令将刘文静拘捕入狱。刘文静经此一劫,是福是祸,我们下章再讲。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