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118章 隋朝旧吏郑善果投奔唐朝

大唐凌烟志 第118章 隋朝旧吏郑善果投奔唐朝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初七,隋朝旧臣郑善果到达长安投靠唐朝朝廷。

郑善果(571年-628年),字智戴,郑州荥泽县(今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人,出身自荥阳世代显赫的荥阳郑氏家族,为郑氏北祖第三房之后。其父郑诚,官至北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在北周灭北齐的战争中壮烈牺牲。

郑善果因父亲功绩,七岁时便袭封开封县公。年幼的他随母立于荥阳祖宅前,接过朝廷追封的“开封县公”金印。母亲崔氏攥紧他的手,指尖发白:“你父以命殉国,你须如他一般——宁碎骨,不折节!”

懵懂之年的郑善果仰头看见母亲眼中泪光闪烁,立即跪倒,重重颔首,自此成为隋末唐初的重要官员。

隋文帝开皇初年,十岁的郑善果便以才学闻名隋朝故都长安城。

开皇元年(581年),长安太极殿前槐影婆娑。隋文帝杨坚抚须大笑,将一卷《尚书》掷于案上,说道:“郑善果,你年方十岁,竟能论‘民为邦本’如老儒,莫非荥阳郑氏藏书通神?”

郑善果伏地叩首,袖中掌心微汗。父亲战死的画面在脑中一闪而过,他朗声道:“陛下,书可读,而民不可欺。家父常言,治吏如治水,疏则通,堵则溃。”

杨坚目光灼灼,欣赏之态溢于言表,命令道:“传朕口诏,任命郑善果太子通事舍人,明日便去东宫,辅佐太子!”

郑善果进入宫中后,凭借其聪慧机敏和出众才干,深得隋文帝杨坚的赏识,很快便升任太子舍人,随后又转任尚书郎。此后,他调任吏部侍郎,在选拔官员方面表现出色,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誉。

到了隋炀帝杨广大业年间,郑善果出任鲁郡(今山东兖州)太守。时值隋末天下大乱,瓦岗军李密等人起兵反隋,进攻鲁郡,鲁郡城外瓦岗寨旌旗蔽日。

鲁郡城头,郑善果一剑劈断云梯,厉喝:“李密!尔等口称救民,却纵兵屠城,与盗匪何异!”

城下李密策马冷笑:“郑太守,隋炀帝凿运河、征高丽,天下饿殍遍野,你守的究竟是国,还是暴君?”

郑善果挥剑斩落攀城敌兵,血溅白袍,怒喝道:“某守的是鲁郡三万百姓!”

郑善果率领城中军民顽强抵抗,三日后,粮尽援绝,最终城池失陷,但他在战斗中表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对隋朝的忠诚。

眼见城破,郑善果立于府衙古槐下,试图自杀殉国。只见他横剑颈侧,大声道:“臣力竭矣!”

剑锋将落,忽被亲兵夺下。李密破门而入,抚掌讥讽:道:“好个忠臣!你若真为百姓,何不降我?我许你瓦岗军师之位!”

郑善果闭目冷笑道:“休得胡言,你可斩我郑善果头颅,却斩不断荥阳郑氏百年清名!”

李密欣赏郑善果的才华和忠义,便命人将其俘虏囚于营中。后又多次劝其投降,但郑善果坚决不从,后几经辗转,郑善果终于回到隋朝阵营。

隋炀帝杨广被杀后,宇文化及篡夺大权,任命时任隋朝大理卿的郑善果为民部尚书。郑善果虽心中愤懑,却因时局动荡,不得不暂时屈从。不久,他随宇文化及前往聊城督战。战场上,郑善果身先士卒,却不幸中箭负伤,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袍。他咬牙坚持,心中却充满了对时局的无奈与对自身的谴责。

聊城陷落后,郑善果被夏王窦建德的部将王琮俘虏。王琮手持长矛,冷冷注视着他,语气中带着讥讽与责备:“你出身名门,世代为隋朝重臣,为何要为弑君的逆贼卖命?以至于拼死作战,落得如此狼狈下场!”

郑善果闻言,脸色苍白,心中羞愧难当。他低头看着自己染血的衣襟,想起父亲郑诚的忠烈事迹,不禁悲从中来,喃喃道:“我郑氏一门忠烈,今日却为逆贼所驱,实在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说罢,他猛然拔出腰间短剑,欲自尽以谢天下。

千钧一发之际,窦建德的谋臣宋正本快步上前,一把夺下他手中的剑,厉声喝道:“郑公!天下未定,岂可轻生?你若就此了断,岂非让奸佞之徒更加猖狂!”

我们讲过,宋正本出身于清河郡清河县(今河北省清河县),同样是隋末世家大族,自幼饱读诗书,博学多才,尤其精通经史典籍 。他早就听说过郑善果与自己一样满腹经纶和才华,此刻见到宋正本要自我了断,便立即起了惺惺相惜之意,出手进行阻止。

郑善果怔怔地望着宋正本,眼中泪水滚落,心中百感交集。

然而,由于郑善果曾跟随宇文化及,并全力抵抗窦建德的夏**队,夏王窦建德对他并无礼遇,甚至冷眼相待。

郑善果心知此处非久留之地,遂趁夜逃离聊城,历经艰险,辗转逃至相州。最终,在淮安王神通的帮助下,他得以安全抵达长安。一路上,郑善果心中反复思索着自己的选择与未来,暗自发誓:“此生定当竭尽全力,匡扶正义,以赎前愆。”

三月初七,时年四十八岁的郑善果到达长安投靠唐朝朝廷,受到唐高祖李渊的礼遇,被任命为左庶子、检校内史侍郎。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郑善果被任命为岐州刺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任期间,郑善果勤政爱民,政绩卓着,深受百姓爱戴。后因母亲去世,郑善果离职守孝。守孝期满后,复职担任江州刺史,又转任汴州刺史。无论身处何地,郑善果都以清廉正直、治理有方着称,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贞观十二年(638年),郑善果去世,终年六十七岁。朝廷追赠他为定州刺史,谥号为“忠”,以表彰其一生忠于职守、为国为民的功绩。

郑善果虽身处乱世,但始终以忠贞和才干着称。他不仅在隋朝担任要职,为朝廷选拔贤能,还在唐朝历任地方要职,为百姓谋福祉。其事迹被后世传颂,成为隋唐之际忠臣能吏的典范。

郑善果的一生贯穿了北周、隋朝和唐朝三个历史时期,他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起伏,更是隋末唐初历史变迁的缩影。他出身名门,深受儒家忠君思想影响,在乱世中展现了士人的艰难选择与坚守。隋朝灭亡后,他虽曾被迫效力于宇文化及,但内心始终忠于正统。在窦建德面前,他因曾为宇文化及效力而深感羞愧,甚至欲自尽以谢天下,幸得宋正本及时相救。最终,他选择归顺唐朝,这一决定既体现了他的务实态度,也反映了他对“民为邦本”理念的践行。郑善果的经历,正是士人在乱世中对道义的坚守与对天下大势的判断的生动写照。

郑善果的经历也深刻体现了忠君思想与实用主义之间的冲突。他曾在隋朝担任要职,对隋朝有深厚的感情,但在隋朝灭亡后,他并未盲目殉国,而是选择归顺唐朝,为百姓谋福祉。这种选择不仅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他对天下苍生的责任感。他的经历表明,在乱世中,士人不仅要坚守道义,还需审时度势,以务实的态度应对时局的变化。

郑善果的经历也是隋末唐初人才流动的一个缩影。在乱世中,许多士人像他一样辗转于各方势力之间,最终选择归顺唐朝。这种人才流动为唐朝的统一和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体现了唐朝在政治整合中的包容性与开放性。郑善果的归顺,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当时士人群体对唐朝正统地位的认可。他的经历反映了唐朝在统一过程中,如何通过吸纳各方人才来巩固政权,并为贞观之治的盛世奠定基础。 在唐朝任职期间,郑善果的表现堪称贞观时期官员的典范。他先后担任岐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勤政爱民,政绩卓着。他在地方治理中清廉正直,深受百姓爱戴。无论是开仓赈灾,还是整顿吏治,他都以民为本,展现了卓越的治理才能。他的事迹不仅反映了唐初政治清明、注重吏治的时代特点,也为后世树立了官员的典范。

郑善果的一生,是隋末唐初历史变迁的缩影。他的选择与坚守,体现了士人在乱世中对道义的追求和对天下大势的洞察。同时,他的清廉与才干,也为贞观之治的盛世贡献了力量。郑善果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传奇,更是那个时代忠臣能吏的集体写照。他的经历反映了隋唐之际历史的复杂性与时代的进步性,展现了士人在乱世中的智慧与担当,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