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104章 宇文士及降唐因人品受重用,封德彝八面玲珑遭冷落

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吐谷浑首领伏允为与多年未见的儿子慕容顺团聚,同意与唐朝结盟,率吐谷浑主力大军前往凉州攻击李轨凉国势力,并取得了初步胜利。

皇帝李渊心情大好,在朝堂之上对群臣说道:“吐谷浑与我大唐结盟,共讨李轨,此乃天助我也!凉州若平,河西可定,天下统一指日可待!”

群臣纷纷称贺,气氛热烈。此时,兼任尚书令的秦王李世民上奏道:“父皇,近日宇文士及和封德彝派来使臣,请求从济北前来投靠。此二人皆为隋朝旧臣,颇有才干,若能为我大唐所用,必能助我朝更添助力。”

李渊闻言,欣然点头道:“宇文士及在隋朝官员中颇有名望,与其兄宇文化及两人接人不同。宇文化及虽曾弑君篡位,暴虐无道,但宇文士及素有贤名,为人正直,若能真心归顺,实乃我朝之幸。至于封德彝此人,虽在隋朝为官时谄媚巧诈,不够忠诚,但其才具非凡,若能为我所用,或可助我大唐安定天下。世民,此事便交由你全权处理,务必谨慎行事。若其真心归顺,可酌情任用;若其心怀二意,则不可轻信,以免贻害朝廷。总之,需示我大唐宽厚仁德,亦不可失之过宽,损我朝威仪。”

据正史记载,宇文士及在隋朝末年确实以贤能着称,与其兄宇文化及的暴虐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从人品上看,宇文士及为人正直,待人宽厚,深得同僚和百姓的敬重;而宇文化及则残忍嗜杀,弑君篡位,名声狼藉。在德行方面,宇文士及恪守臣节,忠于职守,虽身处乱世却始终秉持仁义之心;宇文化及则野心勃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弑君自立,德行有亏。性格上,宇文士及沉稳谦和,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处事冷静;宇文化及则刚愎自用,性情暴烈,常因一时之怒而酿成大祸。在大局观上,宇文士及深知天下大势,顺应民心,归顺唐朝后为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尽心竭力;宇文化及则只顾一己私利,逆天而行,最终众叛亲离,身死名灭。兄弟二人虽同出一门,却因人品、德行、性格和大局观的巨大差异,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结局也天差地别。

而封德彝在隋朝时正如皇帝李渊所言,其以善于逢迎、巧言令色着称。前文中我们介绍过封德彝,是北齐太子太保封隆之之孙,隋朝通州刺史封子绣之子。他早年曾为杨素幕僚,后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在隋炀帝时期,封德彝受到内史侍郎虞世基倚重,他通过揣摩上意,专门捡皇帝爱听的说,如果有外臣上书犯颜进谏就一律扣押不给皇帝看到,导致贤能之人不能施展才华,使得朝政逐渐败坏。后来归顺唐朝后,其品行一直备受争议。

李渊在当时得知封德彝与宇文士及一起前来,既表现出对人才的重视,又对封德彝的过往有所警惕,体现了他在用人上的谨慎态度。同时,他将此事交给李世民处理,也显示了对李世民的信任和器重。

李世民领命,随即安排礼部与兵部协同,准备迎接宇文士及和封德彝的归顺事宜。

朝堂之上,群臣见皇帝如此重视人才,纷纷感慨大唐气象日盛,天下归心之势已成。在唐初,接待前来投降的人员主要由尚书省负责,具体事务则由尚书省下属的礼部和兵部协同处理。礼部负责接待、礼仪安排,兵部则负责投降人员的安置和军事相关事宜。

尚书省的最高长官是尚书令,但由于唐初尚书令一职常空缺,由秦王李世民代任,实际事务由尚书仆射主持。

唐初尚书令一职长期空缺并由秦王李世民代任,主要源于其特殊地位和政治考量。李世民作为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威望极高,李渊对其极为倚重,以其兼任尚书令既是对其功劳的肯定,也是对其权力的认可。尚书令作为尚书省最高长官,总揽全国政务,权力极大,为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唐朝初期有意不设此职,而由李世民以亲王身份代行其职,既保证政务运转,又防止权臣专权。

此外,唐朝初年朝廷内部存在权力斗争,尤其是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李渊通过这一安排既维持了政治平衡,也为李世民日后掌握朝政大权奠定了基础。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顺利继位为唐太宗,尚书令一职的空缺也为其集中权力提供了便利。在当时,这一安排既体现了对李世民功劳和地位的认可,也反映了唐朝初年复杂的政治局势和李渊的统治智慧。

尚书省下属的礼部的最高官员是礼部尚书,负责具体的接待礼仪。兵部的最高官员是兵部尚书,负责投降人员的安置和军事安排。

投降人员到达后,先由地方官员上报朝廷,随后由礼部安排初步接待。礼部会派遣官员迎接,并安排住宿和饮食。 礼部根据投降人员的身份和地位,安排相应的觐见礼仪。觐见皇帝时,投降人员需按照规定的礼仪程序进行,如行跪拜礼、献上降表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投降人员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进入皇宫觐见皇帝。皇帝会亲自接见,并询问相关情况,表达安抚和赏赐之意。

接见结束后,皇帝会根据投降人员的身份和贡献,决定封赏和安置。礼部负责拟定封号、赏赐物品,兵部则负责安排投降人员的职务或驻防地点。

投降人员安置后,朝廷会继续关注其动向,确保其忠诚。如有必要,还会派遣官员进行监督和管理。

唐初接待投降人员的程序严谨而规范,体现了唐朝对归顺者的重视和礼遇。通过这一系列程序,唐朝不仅能够有效吸纳各方势力,还能巩固自身的统治基础。

得知宇文士及来降,李渊不禁感慨万千。他放下手中的奏章,目光望向殿外,思绪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隋朝。

那时是七年前大业八年(612年),两人同在隋朝朝中为官,交情甚笃。宇文士及为人谦和,才华横溢,虽出身权贵之家,却从不恃宠而骄。李渊记得,自己当年时任隋朝殿内少监,宇文士及任尚辇奉御,两人在宫中值夜时,边对弈棋局边促膝长谈。

落子间,李渊忽而叹道:"士及啊,这天下棋局,你我皆是棋子。"

宇文士及执棋的手微微一顿,抬眼望向池中游鱼,低声道:"少监此言差矣,棋子亦可为棋手。"

论及天下大势,宇文士及每每言辞恳切,流露出对百姓疾苦的关切。然而,世事无常,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宇文士及随其兄宇文化及辗转各地,最终化及弑君自立,走上了不归路。

李渊自立帝位后,每念及旧情,也总是提起这位老友。后来,宇文化及弑君,宇文士及跟随其兄至魏县,后又驻扎济北。李渊得知后,轻叹一声,立即提起笔,在纸上写下几行字,命人快马秘密送往济北,召宇文士及前来归顺。他心中明白,宇文士及虽曾随其兄宇文化及流亡,但其本性纯良,与化及的暴虐截然不同。

年近五十的宇文士及当时接到唐朝皇帝李渊的密信后,展开只见八字:"士及速归,共谋大事。"他摩挲着信纸,想起当年隋宫与李渊对弈长谈,心中暗忖:"兄长刚愎自用,恐难成事。不如..."

果然,宇文士及接到手诏后,虽身处化及阵营,却早已心生归唐之意,他当即喊来封德彝。

夜深人静,时年五十一岁的封德彝与宇文士及对坐府中密室,封德彝看到皇帝李渊密信,轻叩案几,凑近低语:"蜀王(指宇文士及)何不早作打算?窦建德大军势在必得,你兄长残暴不得人心,不如我们以督粮为名,静观其变。蜀王您应当尽早决断,抓紧向唐朝皇帝回信。"

宇文士及望向帐外明月,想起长安旧事,终于点头。

当夜,他唤来心腹家僮:"你持此金环,星夜兼程赶往长安。"

家僮领命后,悄悄将金环送至长安,寓意“还归”。李渊见到金环,得知宇文士及心意,心中大慰。

据《资治通鉴·卷187》载,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宇文化及被河北起义军窦建德围困于聊城,最终城破被杀。此前宇文士及与封德彝已脱离宇文化及集团,屯驻济北(今山东茌平)。宇文化及败亡前,宇文士及与封德彝已暗中策划归唐。《旧唐书·宇文士及传》提到,封德彝在济北"潜劝士及反图化及",二人借督粮之名脱离主力,驻扎在济北,保存了部分兵力与粮草。

《新唐书·高祖本纪》又记载:"(武德二年)四月,宇文士及自济北来降"。结合《资治通鉴》对窦建德闰二月破聊城的记载,二人应是在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杀死后立即行动,从济北西行月余抵达长安。

济北(今山东)至长安直线距离约800里,需穿越王世充控制的河南地区。因此二人选择绕道河北,经李神通控制的黎阳(窦建德势力边缘)进入关中。时值李渊与王世充、窦建德三足鼎立,宇文士及携带的宇文化及残部情报(如江都兵变细节、山东军事部署)极具战略价值,故李渊特批唐朝属地州县,护卫宇文士及及其随众部众快速通行。

数日后,当宇文士及、封德彝等人进入长安城,皇帝李渊亲自出宫迎接。见到宇文士及风尘仆仆却神色坦然,李渊心中感慨,握着他的手说道:“士及,多年未见,今日重逢,实乃天意。”

宇文士及躬身行礼,语气诚恳:“陛下宽厚仁德,臣愿竭尽所能,为大唐效力。”

然而,当李渊见到封德彝时,眉头却微微皱起。封德彝曾是隋朝重臣,却以谄媚巧诈闻名。李渊深知其为人不忠,心中不免生出一丝厌恶。他冷冷地看着封德彝,语气严厉的说道:“德彝,你身为隋室旧臣,却屡屡背主求荣,今日来降,又有何诚意?”

封德彝闻言,面色苍白,连忙跪地叩首:“陛下明鉴,臣虽有过错,但愿以余生报效大唐,绝无二心!”

李渊冷哼一声,挥手命人将其带下,暂时安置于别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宇文士及因其妹为宫中昭仪,加之其本人德行才干出众,被授予上仪同之职。李渊对他极为信任,常召其入宫议事。

宇文士及的妹妹是宇文昭仪。她是唐高祖李渊的妃嫔之一,因其家族背景和自身才貌,深得李渊宠爱。宇文昭仪在宫中地位较高,这也为宇文士及归顺唐朝后获得重用提供了一定的助力。宇文士及本人德行才干出众,加之其妹在宫中的地位,使得他在唐朝初年得以迅速融入朝廷,并被授予上仪同之职,成为李渊信任的重臣之一。

一次,李渊问及天下治理之道,宇文士及从容答道:“陛下,治国之道,在于宽仁与严法并施。宽仁以安民心,严法以正纲纪。如此,天下可定,百姓可安。”

李渊听后,连连点头,心中对宇文士及的器重更添几分。

过了几日,封德彝通过内侍向李渊献上一份秘策,详细分析了天下局势,并提出了一系列治国良策。

当夜,中书省烛火通明,李渊翻阅后,见秘策上写“罪臣请献平东都十策!”

后又写道“囚王世充于别馆,散其部众!"

李渊对着密奏沉吟良久,心中略感惊讶,发现此人虽品行有亏,却颇有才干。他沉吟片刻,决定再给封德彝一次机会,遂召其入宫,任命为内史舍人,参议军机。封德彝感激涕零,连连叩首谢恩。

然而,封德彝虽得重用,却始终未能完全赢得李渊的信任。一次朝会上,李渊当着众臣的面,再次敲打封德彝:“德彝,朕用你,是看中你的才干,但望你莫要再行谄媚之事,否则朕绝不轻饶!”

封德彝闻言,冷汗涔涔,连忙躬身答道:“臣定当谨记陛下教诲,竭尽全力,报效朝廷。”

朝会结束后,李渊独自站在殿前,望着远处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天下初定,用人需慎,既要广纳贤才,又要防范小人。宇文士及的忠诚与才干让他欣慰,而封德彝的谄媚与机变则让他警惕。他轻声自语:“治国如驭马,需张弛有度,方能行稳致远。”

夜深人静,李渊独坐御书房,把玩着当时宇文士及献上的金环,喃喃自语:"棋子...棋手..."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照亮了这座新生的长安城。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