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10章 突厥之乱引出龙跃凤鸣的“天可汗”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隋炀帝杨广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帝王。当他收到李渊传来的捷报后,他并没有首先着手进行战后的安抚工作。身为国君,他却难以抑制平定农民起义这一小胜利带来的激动情绪,也不考虑继位后频繁征战已经导致国力衰退,兵微将寡的事实,竟然裂裳裹足、迫不及待地向北方的突厥势力秀起了肌肉。

公元615年,李渊刚刚平息母端儿起义军之后不久,隋炀帝杨广便做出了他人生中又一个错误的决定——开始北巡。此次北巡的主要目的是向突厥展示隋朝的军事实力,以确保北方边疆的安全。他试图通过类似当今世界大国之间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练,让突厥等北方民族感受到隋朝的军事力量,打消突厥军队时不时想要骚扰隋朝边境的意图,从而避免边境冲突带来的不良影响。

当时的东突厥首领是染干可汗,他是莫何可汗处罗侯之子,后被隋文帝封为启民可汗。莫何可汗处罗侯,即阿史那·处罗侯,是突厥汗国的一位重要首领,在隋文帝杨坚的支持下,成功击败了西突厥的阿波可汗。处罗侯在位仅一年,于588年在西征途中阵亡,他的死亡引发了东突厥内部的权力斗争。

处罗侯去世后,突厥分裂为三股势力并立的局面。染干被改封为突利可汗,居住在突厥国的北部,与当时实力较强的达头可汗和都蓝可其实力相当。为了离间突厥内部势力,隋文帝杨坚将安义公主嫁给染干,并赐予了他大量的财物。

安义公主是隋朝宗室之女,她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是封建社会皇室和亲政策的牺牲品,安义公主远嫁突厥后,因水土不服或其他原因,仅两年便病逝,她的命运反映了古代和亲政策下女性的悲惨境遇。

都蓝可汗因嫉妒染干可汗受到隋朝的厚待,于是联合西突厥达头可汗进攻染干,染干大败,家属遭杀,部落亡散。在长孙晟(长孙晟字季晟,河南洛阳人,隋朝时期着名的军事将领和外交家)的协助下,染干可汗逃入隋朝,被封为启民可汗。

公元599年,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联手击败染干后,尚未稳固立足之地,隋朝便抓住时机派遣军队对他们发动攻击。在这场战役中,都蓝可汗被隋朝军队所杀。随后,隋朝将染干立为启民可汗,并在隋文帝杨坚的支持下成功重新统一了突厥。

而此时,隋朝宗室的另一位公主又成为了和亲政策的牺牲品。隋文帝杨坚又将侄女义成公主嫁给了启民可汗,以稳固对突厥的掌控。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后,两人的婚姻经营的很好,启民可汗对隋炀帝怀有感激之情,真心实意地臣服于隋朝。

与安义公主不同的是,义成公主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一生都在努力维护隋朝与突厥的友好关系,她嫁给启民可汗后,又先后嫁给了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成为突厥可汗父子、叔侄四人的妻子。因此,她在突厥国内部积累了雄厚的政治势力,甚至能够左右突厥的国策。后来,隋朝灭亡后,她还在突厥内部致力于推动复隋运动。这是后话,我们下文再讲。

早在公元607年,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让突厥首领启民可汗像臣服于已故的父皇杨坚一样臣服于自己,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就曾北巡过一次。

当时的启民可汗在妻子的感化下,也考虑到稳定发展突厥的实力,便主动上贡并请求改换衣冠,以示对隋朝的尊敬。

突厥军队历经八年韬光养晦、潜心练兵,战斗力已经不容小觑,而且启民可汗于公元609年已经去世,其子始毕可汗继位后,东突厥与隋朝的关系逐渐恶化,这位可汗早就已经对摇摇欲坠的隋朝虎视眈眈,时常扰乱边境,不断扩大领地。始毕可汗也没有想到,已经后院起火的隋炀帝在这个时候会决定北巡,这位大哥不是要来自投罗网吗?

公元615年八月,隋炀帝杨广车驾到达雁门关(今山西代县)时,突厥军队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计划偷袭隋炀帝的车驾。

义成公主得知此事后,事先派使者通知了隋炀帝杨广这一变故。隋炀帝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急忙驾车进入雁门城,命令齐王杨暕(杨广次子)率领后军驻守崞县(今山西原平市崞阳镇)以保卫后方。突厥军队迅速包围了雁门郡。没多久,雁门关四十一座城池中的三十九座已被突厥军队攻占,仅剩雁门和崞县未被攻下。

隋军上下陷入恐慌,纷纷拆毁民房以作为守城的工具。当时雁门郡守军有十五万人,粮食仅够支撑二十天。突厥军队的攻势十分猛烈,箭矢甚至射到了隋炀帝面前,使得他极为恐惧,面对眼前的生死存亡和失望,在抱着七岁的赵王杨杲哭泣时,眼眶都哭肿了。杨杲是隋炀帝杨广的庶子,生于607年,卒于618年,年仅11岁,至于其死因,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提到。

危难时刻,裴矩与虞世基一同面见隋炀帝,提出了转变战局的建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裴矩(548年-627年),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是隋唐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地理学家。他在隋炀帝时期担任重要职务,对隋朝的西域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在隋朝灭亡后归降唐朝,继续为唐朝效力。

虞世基(出生不详—亡于618年),字懋世,吴郡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隋朝末年的重臣和佞臣。佞臣是指那些善于逢迎、谄媚君主,以谋取个人私利的官员,也算是奸臣中的一种。虞世基在隋炀帝时期担任过内史侍郎、黄门侍郎等要职,参与朝政决策。他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意,经常为隋炀帝出谋划策,但因其建议往往过于迎合隋炀帝的心意,缺乏实际可行性,因此被后人批评为佞臣。

“陛下,臣等有良策献上,可解被围之困。”两人双双跪下,伏地而拜。

隋炀帝一听,立马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忙道:“爱卿快快请起,有何良策,速速道来!”

两人起身,凑到隋炀帝近前,轻声汇报解围之策。隋炀帝听后,点头认可。

第二日,隋炀帝一扫几日来的狼狈之态,梳理打扮整齐,身披战袍,在裴矩与虞世基的陪同下,来到城楼亲自督战,慰问守城将士。同时做出重要指示,命令众将领只能死守城池,不得迈出城门一步,就是被突厥贼兵骂死也不得打开城门迎战,必须坚守待援。并鼓励士兵奋勇击杀攻城之敌,承诺对守城有功的将士给予重赏。

守城将士看到这么大的一位国君亲临一线作战指挥,而且精神抖擞,信心十足,一点都没有笼中困兽的颓败像,自是士气大振,战力十足,再加上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将士们更是铆足了劲准备狠揍来袭之敌。

下了城池,隋炀帝按照裴、虞二人之计,立即书写密诏檄文,安排得力之人将诏文绑在木头上抛入汾水,希望借此吸引附近的隋朝官兵前来救援。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漂流瓶,只不过杨广在里面装的不是交友信,而是救命信。

巧的是,最先发现诏文的是云定兴。云定兴,是隋废太子杨勇的妾侍云昭训的父亲。云昭训原为皇太子杨勇的昭训妃子,后因杨勇被废,云昭训也被除名,配给皇室后勤官家为奴。

云定兴正是因沾了这么一丁点皇亲的关系,通过贿赂和巴结隋朝权臣宇文述,逐渐获得提拔,最终担任左屯卫大将军。作为十六卫之一,左屯卫大将军不仅负责军事指挥,还参与国家的安全保卫和重要决策。

云定兴是一个在复杂政局中善于钻营的人物,他的经历在史学界充满了争议。在史书中,云定兴也经常被描述为一个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之人,他利用与皇室的关系,以及贿赂和巴结权臣的手段,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云定兴的亲兵卫队在河边发现了诏书后,立即呈给云定兴看,看到诏书内容后,他内心甚是欣喜若狂。前面咱们介绍过,他是善于投机钻营之人,史料中虽然没有记录过此诏书的内容,但结合当时杨广的危急处境,诏书不乏写有对“救驾有功者”的承诺,要么加官进爵,要么奖励可观的金银财物,要么升官、发财兼有之。

当时,云定兴带了两万人马驻扎在五台山脚下。面对突厥兵多将广的局势,云定兴再三衡量,感觉自己兵力不足,于是决定招兵买马,扩充兵力后再行动。他这一次扩编,可谓扩来了天大的荣华富贵。

云定兴此次扩编,竟然引来了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前来应募,这个人物我们可以用这么几个词语来概括描述:英明神武,文韬武略,雄才大略,励精图治,海晏河清!我们伟大的**也曾对他给予极高的评价:“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此外,众多史书对他的赞誉也不绝于耳,史载:“太宗文皇帝,天纵之才,神武之略”“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等。

这位英雄才俊就是后来成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正因他的英明神武,使北方少数民族对唐朝产生了极大的敬畏和敬佩,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在灵州(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会盟中,被西北各游牧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李世民此时初次登上历史舞台,他接下来会有多大的作为呢,我们且看下章。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