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唐储君 > 第70章 乐舞入宫 梵音绕梁

大唐储君 第70章 乐舞入宫 梵音绕梁

作者:自在飞花1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6 17:38:28 来源:全本小说网

“孔雀衣翻月殿春,琵琶声透紫宸尘。唐音梵调交融处,一曲惊鸿动帝阍。”上元节前的长安,寒意未消,乐府的排练厅却已暖意融融。三十名身着孔雀纹纱衣的天竺舞者正随着琵琶声旋转,纱衣上缀着的金箔片在烛火下翻飞,如无数流萤绕身,引得围观的宫人啧啧称奇。这便是天竺州都督那陵提婆特意选派的“大竺乐”舞团,专为庆贺大唐上元节而来,舞团中不仅有舞者,更有携着七弦琴、箜篌、铜钹的乐师,行囊里还装着那陵提婆亲笔所书的乐舞图谱——据说其中《天中天》一曲,是模仿佛陀说法时的庄严气象,《梵竺引》则演绎着恒河两岸的风土人情。

舞团抵达长安的消息早已传入宫中,李承乾特意下旨,让舞团先在乐府排练三日,待上元节当日入宫献艺。这日午后,他按捺不住好奇,带着太子李象与礼部官员微服来到乐府,正撞见舞者们排练《天中天》:领舞的女子名唤罗睺罗,是天竺着名舞师的弟子,她双臂如柳枝轻摇,足尖点地时如莲花绽放,旋转间纱衣展开,竟如孔雀开屏般璀璨,而乐师们奏出的旋律更是奇特——不同于大唐乐舞的五声音阶,这曲调中多了几分起伏的转音,似恒河的浪涛般时而平缓、时而激荡。

“这便是天竺的‘七声音阶’?”李承乾轻声问身旁的乐府令。乐府令躬身回道:“正是,陛下。天竺乐师说,他们的音阶分‘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比我朝多了‘变徵’‘变宫’两音,故而听起来更显婉转。”李象望着舞者的旋转舞姿,眼中闪烁着兴奋:“你看她们的‘胡旋’,比西域的旋转更快,足尖几乎不离原地,却能转出十二圈,真是绝技!”

上元节当晚,大明宫含元殿前搭起三层高的舞台,台下灯火如星,文武百官与各国使者分列两侧。当“大竺乐”舞团登场时,台下瞬间安静——罗睺罗身着缀满珍珠的孔雀衣,手持嵌宝琵琶,身后的舞者们各持乐器,随着铜钹一声轻响,《天中天》的旋律如流水般漫出。罗睺罗轻启朱唇,用梵语唱和,虽无人能懂歌词,却从那庄严的语调中听出敬意;她的舞姿更是精妙,时而单腿独立如菩提立雪,时而俯身旋转如莲开见佛,当唱至**处,三十名舞者同时展开纱衣,金箔片反射着宫灯的光芒,竟在夜空拼出一尊巨大的佛像剪影,引得台下惊呼连连。

“好!”李承乾抚掌赞叹,“这乐舞既有宗教的庄严,又有艺术的灵动,当真是妙绝。”他转向身旁的天竺使者,“朕欲将‘大竺乐’纳入大唐‘十部乐’,与龟兹、西凉等乐并列,让后世子孙都能领略天竺风采,不知都督意下如何?”使者忙躬身回道:“陛下圣明!我家都督常说,乐舞是心之声,能让唐竺百姓心意相通,若能入列十部乐,实乃天竺之幸。”

演出结束后,李承乾特意留下天竺乐师,命大唐乐师与之交流。乐府的首席乐师裴神符捧着乐谱,向天竺乐师请教《梵竺引》中的“般遮调”:“此调的转音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不知可有规律可循?”天竺乐师取出贝叶谱写的乐谱,指着上面的符号解释:“此调以‘喉音’为基,转音时需提气过腭,如恒河水流过礁石,看似杂乱,实则暗合自然之律。”两人一唱一和,竟在殿内即兴合奏起来,唐式的横笛与天竺的七弦琴交织,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

此后一月,乐府成了长安最热闹的地方。大唐乐师们围着天竺乐师学习“般遮调”“梵呗腔”,天竺舞者则跟着唐宫舞姬学《霓裳羽衣舞》的水袖技法。罗睺罗将天竺的旋转舞姿与唐舞的舒展身段结合,创作出《莲台舞》,舞至尾声时,她以单腿站立的姿势缓缓俯身,水袖垂落如莲瓣,看得众人如痴如醉。裴神符更是灵感迸发,以“般遮调”为基础,融入《秦王破阵乐》的雄浑节奏,改编出《梵唐合璧》舞曲,用七声音阶演绎大唐军威,竟比原曲多了几分荡气回肠。

三月初三上巳节,长安曲江池畔举办盛大庆典,《梵唐合璧》舞曲首次公开演出。当裴神符的横笛吹响第一个音符,罗睺罗率领舞者们登场,她们身着融合唐式襦裙与天竺纱衣的舞服,既束着大唐的玉带,又披着孔雀纹披帛,旋转时如唐风与梵韵共舞。曲至中段,大唐鼓手加入,咚咚鼓声中,舞者们的动作由柔转刚,既有胡旋的急促,又有唐舞的大气,引得曲江池畔的百姓争相喝彩,连西域商人都跟着节奏拍手,口中喊着“大唐好!天竺妙!”

庆典结束后,长安西市很快冒出一家“梵坊”,门楣上挂着“教授胡旋、梵呗”的木牌,罗睺罗的弟子成了坊主,每日来学舞的人络绎不绝——有富家小姐带着丫鬟来学《莲台舞》,说要在生辰宴上表演;有青楼歌姬来学“般遮调”,想让唱词更添异域风情;甚至连宫中的小太监都偷偷跑来,学几个旋转动作逗乐主子。坊主笑着说:“最多时一日要教三十人,连教鞭都磨秃了,可见大家多爱天竺乐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储君请大家收藏:()大唐储君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股“梵乐热”也传到了后宫。皇后苏氏本就擅长音律,她请罗睺罗入宫,两人合作将《诗经》中的《关雎》谱成梵唐合调,用七弦琴伴奏,汉语唱词,结尾处加入梵语的“娑婆诃”(意为“吉祥”),在宫中宴会上演唱时,引得李承乾击节赞叹:“昔日孔夫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今日朕听此曲,竟也有同感。”

乐府令趁机上奏,请求将天竺乐器纳入宫廷乐部:“七弦琴音色比琵琶更清越,铜钹节奏比编钟更灵动,若能批量制作,分派各州乐府,定能丰富民间乐舞。”李承乾准奏,并命工部协助天竺乐师在长安开设乐器坊,教授唐人制作七弦琴与箜篌。不出半年,长安的乐器铺里便摆满了唐式工艺打造的天竺乐器,连街头卖唱的艺人都背着小巧的七弦琴,弹唱着改编过的《梵竺引》。

秋分时,那陵提婆派遣的第二批乐舞团抵达长安,带来了更复杂的《佛国乐》,其中融入了天竺的“狮子舞”——舞者身披狮皮,随着鼓点跳跃,象征佛陀降伏狮子的智慧。李承乾命人将此舞与大唐的“五方狮子舞”结合,创作出《万国狮子舞》,在重阳节的大朝会上演出,各国使者见狮子舞中既有唐式的威风,又有天竺的灵动,纷纷称赞大唐“海纳百川,气度非凡”。

这日,李承乾在御书房翻看乐府呈上来的《唐梵乐律合编》,书中收录了两国乐师合作的三十首新曲,每首曲子都标注着汉梵双语的歌词与音阶。李象进来请安时,见父亲看得入神,笑道:“父皇,如今长安的孩童都会唱‘梵唐调’了,连街头的货郎都用‘般遮调’吆喝,可见乐舞的感染力,比诏书还厉害。”

李承乾合上书,望向窗外——太液池畔的亭子里,几名宫女正随着七弦琴的声音起舞,她们的舞姿里,既有唐舞的端庄,又有天竺的灵动。“是啊,”他感慨道,“刀剑能定邦,却不能安民心;乐舞虽柔,却能让人心意相通。你看这乐律,唐梵虽异,却能合奏一曲,这便是天下大同的道理。”

夜色渐深,大明宫的角楼传来更鼓声,与远处西市“梵坊”隐约飘来的琵琶声交织。李承乾知道,这梵音绕梁的夜晚,不过是唐竺文化交融的开始。当《梵唐合璧》的旋律越过宫墙,融入长安的市井喧嚣,当天竺的旋转舞姿与大唐的水袖在月光下共舞,一种新的文明图景正在悄然绘就——它不属于大唐,也不属于天竺,却属于这片土地上所有向往美好的人。而那回荡在长安夜空的乐声,正是这图景中最动人的音符。

喜欢大唐储君请大家收藏:()大唐储君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