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祭大典的脚步声,伴随着长安城特有的肃穆钟声,越来越近了。
这天,礼部尚书那张向来严肃的脸上,此刻更是阴云密布,他颤巍巍地捧着奏折,仿佛捧着一块随时会爆炸的烫手山芋。
“协济灯使多布衣,混迹坊市,夜聚成群,有干禁令……”
奏折上的每一个字,都像是敲打在李二陛下心头的鼓点。
长孙无忌那老狐狸,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打击太子的机会,立刻跳出来附议:“请收灯归制,统由太医院辖!”
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李二陛下高坐龙椅之上,面色深沉,让人捉摸不透他的真实想法。
他没有当场做出决断,而是挥退群臣,只留下贴身太监,独自一人在御书房内踱步。
“去,宣高履行来见朕。”最终,李二陛下还是决定探探东宫的口风。
高履行战战兢兢地走进御书房,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这不仅仅是皇帝的问询,更是太子与皇权之间的一次微妙博弈。
“太子近日在做什么?”李二陛下开门见山地问道。
高履行略作思索,恭敬地回答道:“回陛下,太子殿下近日闭门谢客,潜心研读《贞观政要》,臣曾见殿下于书页上批注八字……”
“哪八字?”李二陛下追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民自为治,何须强绳?”高履行一字一句地说道。
李二陛下闻言,久久不语。
御书房内,只剩下他手中玉圭轻轻敲击案角的声音,一声,又一声,仿佛敲打在所有人的心头。
李承乾早就料到了这一天。
他太了解自己的父皇了,那是一个既渴望权力又害怕失控的矛盾体。
所谓的“协济灯使”,在父皇眼中,恐怕已经成了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雷。
东宫,书房。
李承乾负手而立,目光深邃地望着窗外。
徐惠站在他的身后,神情有些担忧。
“殿下,礼部和长孙无忌的奏请,恐怕来者不善。”徐惠轻声说道。
李承乾微微一笑,转过身来,走到徐惠的面前。
“惠儿,你觉得,这满长安城的灯火,是谁点亮的?”
徐惠一愣,有些不明白李承乾的意思。
“自然是殿下推行的‘民医灯’制度……”
“错!”李承乾摇了摇头,打断了徐惠的话。
“是百姓自己点亮的。火若只在宫里,早晚会熄灭。现在,要让它烧得像个‘意外’。”
他将徐惠拉到桌前,指着一张空白的宣纸说道:“惠儿,替我草拟一份《协济归政疏》,主动请求‘罢东宫灯政房,撤备案存档,一切协济事务归太常寺统理’。”
徐惠闻言,脸色骤变,惊呼道:“殿下,这万万不可!此非前功尽弃吗?”
李承乾摇了摇头,“放心,这只是以退为进。我们要的,不是一时的权力,而是长久的民心。”
接下来的三天,东宫上下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这份《协济归政疏》。
徐惠虽然心中不舍
疏文中,李承乾辞谦意恭,没有半句争功的话语,反而称“协济本为民自救之法,东宫代管已久,反成桎梏”。
三日后,李承乾将这份疏文呈给了李二陛下。
朝堂之上,当李二陛下缓缓展开那份《协济归政疏》时,整个朝堂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皇帝的反应。
李二陛下仔仔细细地看完了疏文,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色。
他没有想到,李承乾竟然会主动放弃这块肥肉。
“准奏。”最终,李二陛下还是批准了李承乾的请求。
诏书一下,长安城内顿时一片哗然。
“什么?官府要接管灯政?”
“以后看病也要听官老爷的了?”
“这不是明摆着要断我们的活路吗?”
百姓们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他们已经习惯了“民医灯”带来的便利和实惠,现在突然要被官府接管,自然是难以接受。
当夜,长安城七十二坊同时点亮了双灯。
一盏照旧,是“民医灯”;另一盏新书“民自点”三个大字,格外醒目。
西市,一位老翁颤颤巍巍地跪在灯前,对着身边的孙子说道:“孩子,记住,这不是皇上给的,是我们自己点的。”
与此同时,东宫内,徐惠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后的安排。
她依令撤销了灯政房的备案存档,但却将全部灯使名录、药方记录、纠纷判例暗刻了三套木版。
一套藏于慈恩庵的地窖之中,一套交给了孙思邈,让他随身携带,以便巡诊时使用,还有一套,则由王玄策秘密送往陇右旧部。
“制度可以收回,但记忆收不回。”徐惠对着柳如意说道,语气坚定而充满力量。
而在东宫废置的灯政房前,李承乾正静静地站在那里,亲手焚毁着最后一份《协济始录》手稿。
火焰映照着他平静的脸庞,看不出任何的情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请大家收藏:()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灰烬随风卷起,飘向了远处的宫墙之外,仿佛在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又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李承乾转过身,对身边的贴身太监说道:“去,备马,我要出宫一趟。”
“殿下,您要去哪里?”贴身太监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承乾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去看看,这长安城的夜,到底有多亮……”
他抬脚走出了东宫,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
夜幕低垂,武媚娘一袭素衣,悄然立于长安城南的一处高坡之上。
晚风拂过她的脸庞,吹动着她额前的碎发,带来一丝凉意。
她的目光,却如同猎豹般,紧紧锁定了远处的长安城。
城中灯火璀璨,宛如星河倒悬,将整个古都染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她看着这片灯火,嘴角忽然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法融,你看这满城灯火,可曾觉得像什么?”她轻声问道,声音如同夜莺般婉转动听。
法融是城南药园的老药师,亦是武媚娘暗中联络的“协济灯使”之一。
他眯着眼睛,顺着武媚娘的目光望去,有些疑惑地摇了摇头。
“老朽眼拙,只觉得灯火通明,驱散了黑暗。”
武媚娘伸出纤细的手指,指向天边一颗划过的流星。
“你看,那不是星,是灯的影子飞出去了!”
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转瞬即逝,仿佛带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
法融闻言,浑身一震,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稚嫩的诵读声,声音清脆而响亮,沿街回荡,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灯不拜官,病说了算;药不认名,效才为真……”
这声音如同春雷般,在沉寂的夜空中炸响,瞬间点燃了百姓们心中的希望。
武媚娘闭上眼睛,仔细倾听着这充满力量的诵读声,眼角不禁有些湿润。
而在太极宫深处,李二陛下同样立于窗前,望着那片不属于他的光芒。
他的脸色阴晴不定,目光深邃而复杂,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问题。
“朕掌天下,可有些东西……是管不住的。”他最终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一丝落寞。
他很清楚,他可以掌控整个帝国的权力,可以左右朝堂的局势,但却无法掌控百姓的心。
那些被“民医灯”点燃的希望,那些对“民自为治”的渴望,已经如同野火般,在他所统治的土地上蔓延开来。
灯已无主,火已成风。
长安城的夜,依旧灯火通明,但在这片光明之下,却涌动着一股暗流。
下一个黎明前的黑暗,正悄然学会,如何害怕光……
喜欢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请大家收藏:()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