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2311章 尸易无限(216)

千佛洞的崖壁在夕阳下泛着赭红色,洞窟间的栈道上积着薄薄一层沙尘,风一吹就卷成细小的漩涡。我们跟着敦煌研究院的李院长,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栈道往深处走,手里攥着国际刑警提供的地图——标注的佛窟在最西侧的崖壁上,编号“西千佛洞17窟”,洞口被厚厚的流沙和碎石掩盖,只有一道狭窄的缝隙能看到里面的壁画残片。

“这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普查时发现的,当时因为壁画剥落严重,暂时做了封存处理。”李院长用手电筒照向缝隙,光束里浮动的尘埃中,隐约能看到一尊唐代彩塑的衣袂,“没想到境外组织会盯上这里,说不定里面藏着未被发现的经卷或造像。”

父亲从背包里拿出那四把拼接的钥匙,放在掌心比对崖壁上的纹路——17窟洞口上方的岩石上,刻着一个模糊的太极图案,和钥匙拼合的形状完全吻合。“看来这窟和之前的四朝秘藏有关联,”他用手指拂过岩石上的凹槽,“钥匙应该能打开洞口的机关,不过得小心,唐代的崖窟机关大多和流沙、落石有关。”

胖子从背包里掏出洛阳铲,小心翼翼地清理洞口的碎石,突然“叮”的一声,铲头碰到了金属物件。我们赶紧拨开流沙,露出一块嵌在岩石里的青铜盘,盘上刻着和钥匙对应的太极纹路。父亲将四把钥匙逐一嵌入纹路,青铜盘“咔嗒”一声转动,洞口的碎石和流沙开始缓缓滑落,露出一个一人宽的入口。

刚走进洞窟,一股混合着霉味和泥土气息的冷风扑面而来。洞窟不大,中央立着一尊残损的释迦牟尼彩塑,左右两侧的壁画已经斑驳,只能辨认出飞天的飘带和供养人的衣饰。胖子用手电筒照向地面,突然停住脚步:“这里有新挖的痕迹!”

地面上有一个半米深的土坑,坑边散落着几枚现代的铁钉和一把洛阳铲——境外组织的人已经来过了。父亲蹲下身,摸了摸坑壁的泥土:“土还没干,他们应该刚离开没多久,说不定还在附近。”

就在这时,洞窟外传来脚步声,伴随着生硬的中文:“把里面的东西交出来,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我们赶紧躲到彩塑后面,透过缝隙看到五个高鼻梁、深眼窝的外国人,手里拿着手枪和撬棍,为首的是个留着络腮胡的男人,胸前挂着一枚银色的徽章——正是国际刑警通报的境外组织头目,代号“秃鹫”。

“你们怎么找到这里的?”秃鹫的目光扫过洞窟,最终落在青铜盘上的钥匙上,“原来四朝秘藏的钥匙在你们手里,正好,省得我们再找了。”他挥了挥手,身后的人立刻举枪对准我们:“把钥匙和洞窟里的文物都交出来,我可以放你们一条生路。”

胖子突然从背包里拿出烟雾弹,拉开保险扔在地上:“谁要你放生路!有本事就来抢!”白色的烟雾瞬间弥漫开来,我们趁机冲向洞窟深处。父亲发现彩塑后面有一道暗门,推开门是一条狭窄的通道,通道尽头的石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梵文。

“这是唐代的‘藏经洞’!”李院长激动地说,用手电筒照向石壁——上面有几个方形的凹槽,像是用来存放经卷的。我们仔细清理凹槽里的灰尘,果然发现了几卷用丝绸包裹的经卷,还有一尊巴掌大的鎏金铜佛,佛座上刻着“开元十七年造”的字样。

“这些经卷可能是唐代的写本,比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部分经卷还要早!”李院长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卷经卷,上面的楷书工整秀丽,“太珍贵了,要是落入境外组织手里,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刚把经卷和铜佛装进特制的箱子,通道外就传来脚步声——秃鹫的人追来了!“快找出口!”父亲四处查看,发现通道尽头的石壁上有一个圆形的机关,上面刻着和青铜盘一样的太极图案。他赶紧将四把钥匙嵌入机关,石壁“轰隆”一声移开,露出一个通向崖壁外侧的洞口,外面是一条狭窄的悬空栈道。

“从这走!”我们依次爬出洞口,沿着栈道往山下跑。秃鹫的人在后面追,子弹擦着栈道的木梁飞过,木屑飞溅。胖子突然停下脚步,将登山包扔在栈道中间:“给他们留个礼物!”包里的烟雾弹和闪光弹瞬间爆炸,挡住了追兵的视线。

我们趁机跑下栈道,钻进山下的胡杨林。刚跑没多远,就看到远处的沙丘上有几辆越野车,正是国际刑警和当地警方的支援队伍。“在那里!”我们挥舞着手臂大喊,警方立刻开车冲过来,将我们护在中间。

秃鹫的人见势不妙,赶紧开车逃跑,警方立刻展开追捕。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追逐,终于在一处沙丘后面将他们的车截停。秃鹫试图反抗,被警方当场制服,他怀里掉出一张地图,上面标注着十几个中国古墓和遗址的位置,包括新疆的尼雅遗址、西藏的古格王朝遗址等。

“这些混蛋,竟然想盗遍中国的古迹!”胖子看着地图,气得咬牙切齿。国际刑警的负责人拿起地图,脸色凝重:“这只是他们计划的一部分,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他们还在和其他国家的走私组织勾结,试图将盗掘的文物通过海上走私到国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们将从17窟里发现的经卷和铜佛交给李院长,他激动地说:“这些文物填补了唐代佛教艺术研究的空白,尤其是那几卷经卷,上面记载的佛教教义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史料上没有的,太有价值了!”

回到敦煌研究院,我们在文物修复室里看着专家们小心翼翼地修复经卷。父亲拿着那四把钥匙,若有所思地说:“从南宋的西湖石匮,到元代的元上都铁函,再到明代的天寿山秘藏和唐代的千佛洞经卷,这四朝秘藏似乎都和‘守护’有关,或许还有更多的文物藏在其他地方,等着我们去发现和保护。”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是之前协助过我们的荆州文物局专家发来的:“湖北随州发现一座战国时期的曾国古墓,墓里有大量青铜器,疑似有盗掘痕迹,速来支援。”

我们立刻收拾行李,准备前往随州。李院长送我们到研究院门口,递给我们一本厚厚的《敦煌石窟全集》:“带着这个,说不定里面的壁画或经卷记载,能帮你们解开更多关于文物保护的谜团。”

火车驶离敦煌时,窗外的戈壁滩已经被夜色笼罩,远处的沙丘在月光下泛着银白色的光。我翻开《敦煌石窟全集》,里面的一幅壁画吸引了我的目光——画的是一群工匠在修复洞窟,旁边的题记写着“匠人营窟,以护圣像,世代相传,永不相负”。

“世代相传,永不相负。”父亲轻声念着题记,眼神坚定,“这就是我们文物守护者的使命,不管遇到多少危险,都要把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给后代。”

胖子靠在座位上,手里拿着随州古墓的资料:“听说曾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但墓葬里的青铜器却非常精美,有‘曾侯乙编钟’那样的国宝级文物。这次的古墓要是能保护好,说不定能发现比编钟更珍贵的东西。”

火车朝着湖北的方向驶去,我的手里握着那四把钥匙,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坚定。虽然境外组织的残余势力还在逍遥法外,还有更多的古墓和遗址面临被盗掘的危险,但我知道,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保护好每一件文物,不让它们落入坏人手里。

抵达随州后,我们立刻联系了当地文物局的张局长。他告诉我们,发现的曾国古墓位于随州郊区的擂鼓墩附近,和着名的曾侯乙墓相距不到十公里。“古墓的封土堆已经被人挖开了一个盗坑,深度大概五米,已经接近墓室的顶板。”张局长拿着勘探图,眉头紧锁,“我们已经安排了警力在周边布控,但盗墓贼非常狡猾,可能还会趁夜行动。”

我们跟着张局长来到擂鼓墩,古墓的封土堆上围着警戒线,几个考古队员正在用洛阳铲进行勘探。胖子接过洛阳铲,往盗坑里探了探,拔出后脸色凝重:“下面有木质结构的信号,应该是墓室的顶板,而且有被撬动的痕迹,盗墓贼可能已经打开了一个小口。”

父亲拿出“岳府”玉佩,放在盗坑边,玉佩突然发出微弱的光芒,指向盗坑的东侧:“那里有机关,应该是曾国古墓常用的‘积石积沙’陷阱,一旦触动,沙子和石头就会填满盗坑,掩埋墓室。”

我们决定当晚进行抢救性发掘。考古队员用起重机吊起盗坑里的碎石,父亲和胖子则小心翼翼地清理周围的沙土,防止触动陷阱。当清理到五米深时,终于看到了墓室的顶板——一块巨大的楠木板,上面有一个半米宽的洞口,显然是盗墓贼用炸药炸开的。

“快下去看看!”我和父亲穿上防护装备,顺着梯子下到墓室里。墓室不大,分为主室和侧室,主室的棺椁已经被打开,里面的尸骨散落一地,周围的随葬品被翻得乱七八糟,地上散落着几个空的文物箱——盗墓贼已经偷走了一部分文物。

“太可惜了!”我看着眼前的景象,心疼地说,“这么好的古墓,竟然被他们破坏成这样。”父亲蹲下身,摸了摸地上的青铜碎片:“这是曾国特有的‘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碎片上的纹饰是‘龙纹’,应该是一件礼器,说不定还有其他的碎片散落在附近。”

我们在墓室里仔细搜寻,终于在侧室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暗格,里面放着一件完整的青铜尊,尊身上刻着“曾侯丙作宝尊彝”的铭文。“曾侯丙!”张局长激动地说,“这是继曾侯乙之后,发现的又一位曾国国君的墓葬,这件青铜尊的历史价值极高!”

就在我们准备将青铜尊运出墓室的时候,墓道口突然传来枪声——是盗墓贼!他们趁着夜色,试图再次进入墓室,抢夺剩下的文物。“快把青铜尊运出去!”我和父亲扛起青铜尊,顺着梯子往上爬,胖子则在后面用登山杖阻拦盗墓贼。

警方立刻展开反击,双方在墓道口展开了激烈的交火。盗墓贼见势不妙,赶紧开车逃跑,警方在后面追了上去。我们将青铜尊安全运到文物保护车里,送往随州市博物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里,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清理青铜尊上的泥土,尊身上的龙纹逐渐清晰起来,每一条纹路都栩栩如生。张局长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铭文:“这上面记载了曾侯丙和楚国的交往历史,填补了曾国历史研究的空白,太珍贵了!”

我们在随州待了几天,协助考古队进行发掘,又发现了几件珍贵的青铜器和玉器。这些文物都被送往随州市博物馆,经过修复后,将举办专门的“曾国文物特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曾国的历史和文化。

离开随州前,张局长给我们送了一件礼物——一本《曾国青铜器图录》,他笑着说:“你们为保护曾国文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本书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继续关注和保护更多的文物。”

火车驶离随州,朝着下一个目的地驶去。我的手里握着那本《曾国青铜器图录》,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虽然保护文物的道路还很漫长,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危险,但我知道,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保护好每一件文物,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新的冒险还在继续,而我们,会带着对文物的敬畏和守护的决心,一直走下去,直到所有的文物都得到安全的保护,直到盗墓贼和境外走私组织被彻底消灭。

火车在江汉平原上穿行,窗外的稻田翻着金浪,远处的村落炊烟袅袅。我翻着手中的《曾国青铜器图录》,目光停留在一张曾侯丙青铜尊的拓片上——尊底的铭文除了记载与楚国的交往,还隐晦提到“随枣走廊有金道,通于南国”。父亲凑过来看了一眼,手指点在“金道”二字上:“随枣走廊是战国时期曾国通往南方的重要商道,说不定‘金道’指的是藏有黄金或青铜原料的秘道,里面可能还有未被发现的文物。”

胖子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一份报纸,指着角落里的一则新闻:“你们看!随枣走廊附近的安陆市,有村民在山上挖野菜时,发现了一个战国时期的青铜剑鞘,上面刻着曾国的龙纹,现在已经被当地文物局收走了。”这则新闻让我们立刻改变了行程——安陆市离随州不远,或许能找到“金道”的线索。

抵达安陆后,我们直奔当地文物局。局长王磊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见到我们格外热情,立刻拿出那个青铜剑鞘:“这剑鞘是在孛畈镇的太平山上发现的,村民说附近还有不少碎陶片,我们派了勘探队去,还没来得及深入探查。”剑鞘上的龙纹与曾侯丙青铜尊上的如出一辙,鞘口还有明显的拖拽痕迹,像是被人从某个地方拖出来的。

第二天清晨,我们跟着勘探队前往太平山。车子在盘山公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山脚下的村子。村民刘大爷是发现剑鞘的人,他带着我们往山上走:“就在前面的乱石坡,我上次挖野菜时,脚踢到个硬东西,扒开土一看,就是这个铜玩意儿。”

乱石坡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块,缝隙里长着低矮的灌木。胖子拿出金属探测仪,刚走几步,仪器就发出“滴滴”的警报声。我们顺着信号方向挖下去,很快挖出一块青铜残片,上面刻着“金道之钥”四个字。“看来这就是‘金道’的线索!”父亲兴奋地说,“‘金道之钥’应该是打开秘道的关键,说不定还有其他残片散落在附近。”

我们在乱石坡上搜寻了整整一天,又找到三块青铜残片,拼在一起刚好是一个完整的青铜圆盘,盘中央有一个方形的凹槽,像是用来插钥匙的。王磊拿着圆盘,若有所思:“太平山在战国时期是曾国的军事要塞,‘金道’很可能是曾国用来运输青铜原料的秘密通道,通道入口说不定就在附近的山洞里。”

当天晚上,我们在村里借宿。半夜时分,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汽车的轰鸣声。我们赶紧起床,透过窗户看到三辆黑色越野车停在村口,几个穿着黑色夹克的人正往山上走,手里拿着洛阳铲和探照灯。“是盗墓贼!”胖子抓起登山杖就往外冲,“他们肯定也盯上了‘金道’!”

我们悄悄跟在盗墓贼后面,看着他们往乱石坡方向走。领头的是个留着寸头的男人,手里拿着一张地图,正是我们白天勘探过的区域。走到乱石坡中央,寸头男停下脚步,从背包里拿出一个青铜物件——竟然也是一块“金道之钥”的残片!

“他们怎么会有残片?”我低声问。父亲皱了皱眉:“说不定之前有盗墓贼来过这里,偷走了一部分残片,现在又回来找剩下的。”只见寸头男将残片放在地上,又拿出几个仪器,似乎在定位什么。没过多久,他突然大喊:“就在这!往下挖!”

盗墓贼们立刻拿出铁锹,开始往下挖。我们趁机绕到他们身后,胖子突然大喊:“住手!你们是干什么的?”盗墓贼们吓了一跳,回头看到我们,立刻掏出匕首和铁棍。寸头男冷笑一声:“多管闲事!不想死的就赶紧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双方很快扭打在一起。我和父亲对付两个盗墓贼,胖子力气大,一个人缠住三个,王磊则趁机拿出对讲机,呼叫山下的警力。寸头男见势不妙,想要逃跑,却被父亲甩出的绳索缠住脚踝,重重摔在地上。

就在这时,盗墓贼挖的坑里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地面塌陷出一个洞口,里面黑漆漆的,隐约能看到台阶。“是‘金道’的入口!”王磊兴奋地说,“咱们赶紧下去看看!”

我们拿着手电筒,顺着台阶往下走。通道里很宽敞,墙壁上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壁龛,里面摆放着陶灯,灯油早已干涸。走了大概一百米,通道突然变窄,前面出现一扇石门,门上刻着曾国的龙纹,中央有一个方形的凹槽,正好能放进青铜圆盘。

父亲将青铜圆盘嵌入凹槽,石门“咔嗒”一声打开,里面是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空间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青铜原料,还有几辆木质的运输车,显然是曾国用来运输青铜的。空间的尽头还有一扇石门,门上刻着“金道中枢”四个字。

“这里就是‘金道’的中枢!”王磊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里面说不定还有更多的文物和史料!”我们刚要打开石门,突然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是之前逃跑的几个盗墓贼,他们手里拿着枪,正朝着我们走来。

“把文物留下!不然别怪我们开枪!”寸头男恶狠狠地说,枪口对着我们。胖子突然举起青铜圆盘:“你们想要这个?先问问它答不答应!”他将圆盘往地上一摔,圆盘“哐当”一声裂开,里面竟然藏着一把青铜剑!

父亲一把捡起青铜剑,剑身虽然生锈,但依然锋利。盗墓贼们见状,纷纷开枪。我们赶紧躲到运输车后面,子弹打在青铜原料上,发出“当当”的响声。就在这时,山下的警力赶到,冲进通道,很快将盗墓贼制服。

我们打开“金道中枢”的石门,里面果然藏着大量的文物:有曾国的青铜礼器、兵器,还有几卷竹简,上面记载着曾国的军事部署和青铜冶炼技术。王磊拿着竹简,激动地说:“这些竹简填补了曾**事史的空白,太珍贵了!”

我们在“金道”里忙碌了整整三天,才将所有文物清点完毕,运到安陆市文物局。看着这些珍贵的文物,王磊感慨地说:“要是没有你们,这些文物很可能就被盗墓贼偷走了,谢谢你们为保护文物做出的贡献。”

离开安陆前,我们收到了国际刑警的消息:之前抓获的境外组织头目“秃鹫”,在审讯中供出他们还有一个据点在云南的大理,那里藏着一批从西藏盗掘的佛教文物,准备通过缅甸走私到国外。“咱们得赶紧去大理!”胖子收拾好背包,“绝不能让他们把文物运出国外!”

父亲点了点头,看着手里的青铜剑:“这些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管在哪里,我们都要把它们保护好。”我们立刻买了前往大理的火车票,踏上了新的征程。

火车在云贵高原上行驶,窗外的景色从稻田变成了连绵的山脉。我看着手里的竹简照片,心里充满了坚定的信念。虽然保护文物的道路充满了危险和挑战,但我知道,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保护好每一件文物,让它们永远留在祖国的土地上。

抵达大理后,我们立刻联系了当地文物局和警方。根据国际刑警提供的线索,境外组织的据点在大理古城附近的一个废弃工厂里。我们跟着警方,悄悄来到工厂外围。工厂的大门紧闭,墙上拉着铁丝网,里面隐约能看到人影晃动。

“里面大概有十个人,手里有武器,还有两辆货车,可能准备今晚就把文物运走。”警方负责人低声说,“我们已经包围了工厂,等天黑后就行动。”

天黑后,警方发起了突袭。我们跟着警察冲进工厂,里面的盗墓贼猝不及防,很快就被制服。在工厂的仓库里,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佛教文物:有唐代的鎏金铜佛、元代的佛经,还有几尊西藏的擦擦佛,都是非常珍贵的国宝。

“太好了!文物都在!”我激动地说,看着这些历经沧桑的文物,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警方负责人拿着清单,逐一核对:“这些文物都是从西藏的古格王朝遗址和敦煌莫高窟盗掘的,幸好我们及时赶到,不然就被他们运出国外了。”

我们在大理待了几天,协助文物局将文物分类整理,运往云南省博物馆。离开大理前,当地文物局的局长给我们颁发了“文物保护先进个人”的证书,还邀请我们参加即将举办的“云南佛教文物特展”。

火车驶离大理,朝着北京的方向驶去。我的手里握着证书,心里充满了自豪。虽然保护文物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但我知道,只要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文物的行列中来,就一定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永远流传下去。

回到北京后,我们把那四把“四朝秘藏”的钥匙交给了故宫博物院,希望能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更多的线索。父亲看着窗外的故宫,轻声说:“这些钥匙见证了我们保护文物的历程,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辉煌。未来,还有更多的文物需要我们去保护,我们的使命还没有结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胖子拍了拍我的肩膀:“接下来咱们去哪?要不要去西藏看看古格王朝遗址?听说那里还有很多未被发掘的文物。”我笑着点点头:“好啊,只要有文物需要保护,咱们就去!”

新的旅程又将开始,我们会带着对文物的敬畏和守护的决心,继续前行,直到所有的文物都得到安全的保护,直到盗墓贼和境外走私组织被彻底消灭。因为我们知道,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

西藏的阳光格外刺眼,越野车行驶在海拔四千米的土路上,远处的雪山像巨大的银色屏障,一直延伸到天边。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古格王朝遗址,那里曾是吐蕃王朝崩溃后,贵族后裔建立的王国都城,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却藏着无数未被发掘的文物秘密。

之前在大理查获的佛教文物中,有一卷元代的《古格王统记》残卷,上面记载着“王朝末年,将国之重器藏于红庙地宫,以铁锁封之,唯‘日光之钥’可开”。文物局的专家推测,“日光之钥”可能是一件与太阳崇拜有关的器物,而红庙正是古格王朝遗址中保存相对完好的建筑之一。

抵达扎达县后,我们在当地文物保护所见到了所长洛桑。他是个皮肤黝黑的藏族汉子,说起古格王朝的历史如数家珍:“红庙的墙体在2018年的地震中出现了裂缝,我们一直在进行加固修复,还没来得及深入探查地宫。不过最近总有人在遗址附近徘徊,形迹可疑,你们得多加小心。”

第二天清晨,我们跟着洛桑前往古格王朝遗址。遗址坐落在一座土林山上,残存的宫殿和寺庙沿着山势分布,红庙位于遗址的半山腰,红色的墙体在土林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洛桑用钥匙打开红庙的大门,里面弥漫着灰尘和酥油混合的气息,墙壁上的壁画虽然有些褪色,但依然能看清飞天、菩萨的形象。

“地宫的入口应该在主佛殿的佛像后面。”洛桑指着一尊残破的释迦牟尼佛像,“我们之前在佛像底座发现过一个方形的凹槽,像是钥匙孔,但一直没找到对应的钥匙。”父亲走到佛像前,仔细观察凹槽的形状,突然拿出之前在大理得到的一枚鎏金铜片——铜片上的太阳纹路与凹槽完全吻合,正是“日光之钥”!

将铜片嵌入凹槽,佛像底座缓缓移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里面传来潮湿的气息。我们打开手电筒,顺着陡峭的石阶往下走,地宫不大,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铁箱,箱子上刻着古格王朝的图腾——一只展翅的金鹏。

铁箱的锁是特制的,上面刻着复杂的太阳图案。父亲尝试着转动“日光之钥”,铁箱“咔嗒”一声打开,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古格王朝的文物:有纯金打造的王冠、镶嵌着宝石的权杖、还有几卷用藏文书写的经卷,最珍贵的是一幅唐代的《金刚经》绢画,画面色彩鲜艳,保存得格外完好。

“这些文物太珍贵了!”洛桑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它们不仅能填补古格王朝历史研究的空白,还能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小心翼翼地将文物装进特制的箱子里,准备运出地宫。

就在这时,地宫的入口突然传来脚步声,伴随着陌生的交谈声。“是盗墓贼!”胖子立刻拿起登山杖,警惕地盯着入口。很快,几个穿着冲锋衣的男人出现在石阶顶端,手里拿着手枪和撬棍,为首的正是之前在安陆逃脱的盗墓贼头目——寸头男!

“没想到你们还挺能追!”寸头男冷笑一声,“古格王朝的宝藏是我的,识相的就赶紧把箱子交出来,不然别怪我不客气!”他身后的人立刻举枪对准我们,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洛桑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哨子,用力吹响——这是我们之前约定的信号,文物保护所的工作人员和当地派出所的警力就在遗址附近待命。听到哨声,外面立刻传来警笛声,寸头男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该死!你们竟然设了埋伏!”

他不甘心地看了一眼铁箱里的文物,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手雷,想要炸毁地宫:“我得不到的东西,你们也别想得到!”父亲眼疾手快,一把夺过手雷,扔到地宫的角落,手雷“砰”的一声爆炸,幸好威力不大,只是震落了一些灰尘。

警方很快冲进地宫,将寸头男和他的同伙全部制服。看着被押走的盗墓贼,洛桑松了口气:“幸好有你们,不然这些珍贵的文物就毁了。”我们将文物交给洛桑,他承诺会尽快将文物运往拉萨的西藏博物馆,进行专业的修复和保护。

在扎达县待了几天,我们跟着洛桑对古格王朝遗址进行了全面探查,又在白庙和度母殿发现了几处文物遗存,包括一些明代的瓷器和藏文经卷。这些发现让古格王朝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也为研究西藏的宗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离开扎达县前,洛桑给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你们是古格王朝文物的守护者,也是藏族人民的朋友。希望你们以后还能来西藏,继续帮助我们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接过哈达,心里充满了感动——保护文物不分民族、不分地域,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