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2157章 尸易无限(62)

沈阳城郊的晚风带着野草的气息,吴贤和霍景年踩着余晖往村子走,锦盒被吴贤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揣着一团滚烫的火。路过村口的老井时,霍景年忽然停住脚,指着井边的石磨说:“当年日军占沈阳时,我曾在这村里躲了半个月,就住在石磨旁边的破屋里。那时候我就想,要是有一天能亲手把流失的文物都找回来,就算死也值了。”

吴贤拍了拍他的肩膀,没说话。他心里清楚,找到宝藏图只是开始,接下来的路只会更难——渤海国上京龙泉府远在牡丹江流域,如今那边还没完全太平,土匪、散兵随处可见,而且地宫发掘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手,仅凭他们两个人,根本不可能完成。

回到村里的住处,吴贤把锦盒里的古籍摊在桌上,就着油灯的光仔细翻看。古籍的纸页脆得像枯叶,每翻一页都得小心翼翼。里面除了宝藏图,还记载着渤海国的一些秘闻——原来大钦茂修建地宫时,不仅藏了珍宝,还把渤海国的国史刻在了地宫的石壁上,只是后来辽灭渤海,地宫入口被故意封死,国史也跟着成了谜。

“要是能找到国史,对研究渤海国的历史太重要了。”霍景年凑过来,手指在宝藏图上的“上京龙泉府”字样上摩挲,“只是咱们现在没人没设备,怎么去发掘?”

吴贤沉思片刻,忽然想起一个人:“我在沈阳故宫时有个同事,叫周明远,现在在东北文物管理局工作,他手里有考古队的资源。咱们可以去找他,把宝藏图和青铜器给他看,说不定能说服他组织发掘。”

霍景年眼睛一亮:“好主意!周明远我也听过,是个懂文物的人,不像那些只知道抢宝贝的军阀。明天咱们就去沈阳找他!”

第二天一早,两人揣着古籍和几件小青铜器,坐火车去了沈阳。东北文物管理局在一栋旧洋楼里,门口挂着褪色的木牌,里面的工作人员大多穿着中山装,忙得脚不沾地。周明远的办公室在二楼,门上贴着“考古研究室”的纸条。

吴贤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进。”推开门,只见一个戴眼镜的男人正趴在桌上看图纸,正是周明远。他看到吴贤,先是一愣,随即站起来笑着说:“吴贤?你怎么来了?当年你从沈阳故宫辞职后,我还找过你好几次呢。”

“周兄,这次来是有要事相求。”吴贤把古籍和青铜器放在桌上,“我们找到了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地宫的宝藏图,还有几件商代的青铜器,想请你组织考古队去发掘。”

周明远拿起青铜器,又翻了翻古籍,眼睛越睁越大:“这……这是真的?渤海国的地宫?”他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我研究渤海国历史这么多年,一直以为地宫早就被辽人毁了,没想到还在!”

“千真万确。”霍景年补充道,“我们还找到了耶律大石的地宫,这些东西就是从那里的暗格里发现的。只是现在上京龙泉府那边不太平,需要专业的队伍和设备才能开展工作。”

周明远点点头,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这事儿太大了,我得向上级汇报。不过你们放心,只要证据确凿,上级肯定会批准的。只是考古队组建需要时间,而且为了安全,还得联系当地的驻军帮忙护卫。”

接下来的半个月,吴贤和霍景年一直留在沈阳,帮周明远整理资料、撰写发掘申请。周明远也没闲着,天天往上级部门跑,还联系了东北军区的朋友,争取到了一个排的兵力负责护卫。终于,在月底的时候,发掘申请批下来了,考古队也组建完成——有二十多个考古队员,大多是从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还有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负责文物修复。

出发那天,沈阳火车站挤满了人。考古队的队员们背着行李,扛着设备,脸上满是期待。周明远站在队伍前面,手里拿着宝藏图:“同志们,这次咱们去发掘渤海国地宫,不仅是为了找回珍宝,更是为了揭开渤海国的历史之谜。大家一定要小心谨慎,保护好每一件文物,不能让它们受到任何损坏!”

火车缓缓开动,吴贤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沈阳城,心里既紧张又期待。霍景年坐在他旁边,手里把玩着那个青铜印,忽然说:“你说,地宫里会不会有更多的商代青铜器?要是能凑齐一整套,那可就太好了。”

吴贤笑了笑:“说不定会有。不过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国史,那可比青铜器更有价值。”

经过三天的颠簸,火车终于到达了牡丹江站。当地文物部门的人已经在车站等候,还安排了马车把他们送到上京龙泉府遗址附近的村子。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村民们听说考古队要来,都围过来看热闹。

“听说你们要挖老祖宗的宝贝?”一个留着长胡子的老人凑过来,手里拿着烟袋锅,“我年轻的时候,在山里见过一个大石门,上面刻着奇怪的花纹,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地方。”

吴贤心里一动,赶紧问:“老人家,您还记得石门在哪里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老人想了想,指着村子后面的大山:“就在那座山的半山腰,不过路很难走,还有很多野兽。”

第二天一早,吴贤、霍景年和几个考古队员跟着老人,往山里走去。山路果然难走,到处都是荆棘和碎石,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到了老人说的地方。只见半山腰上,果然有一道巨大的石门,石门上刻着渤海国特有的云纹,中间还有一个凹槽,形状和吴贤从耶律大石地宫带出来的玉牌一模一样。

“就是这里!”吴贤激动地喊道,赶紧拿出玉牌,放进凹槽里。只听“轰隆”一声,石门缓缓打开,里面黑漆漆的,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

周明远让人点亮火把,率先走了进去。里面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的墙壁上刻满了壁画,画的是渤海国的百姓耕种、捕鱼、祭祀的场景,色彩虽然有些褪色,但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繁华。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甬道尽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地宫。地宫的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石椁,石椁的周围,摆放着几十件青铜器、玉器和金器——有唐代的三彩马、宋代的青瓷瓶,还有渤海国自己铸造的铜钱。最让人惊喜的是,地宫的四面墙壁上,都刻满了文字,正是渤海国的国史!

“太好了!终于找到了!”周明远激动得热泪盈眶,赶紧让人拿出相机,给壁画和文字拍照。考古队员们也各司其职,有的记录文物的位置,有的小心翼翼地清理文物上的灰尘,还有的在拓印墙壁上的文字。

吴贤走到石椁前,轻轻推开椁盖,里面放着一具尸骨,尸骨的旁边,放着一个锦盒。他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枚金印,印上刻着“渤海国王印”四个大字,还有几块玉佩,上面刻着精美的龙纹。

“这应该是大钦茂的棺椁。”霍景年凑过来说,“你看这金印,肯定是渤海国的国宝。”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一阵枪声,紧接着,一个队员跑进来大喊:“不好了!有土匪来了!他们拿着枪,已经把地宫入口包围了!”

周明远脸色一变,赶紧让人把文物装进箱子,又让人联系外面的驻军。吴贤则和几个年轻的队员,拿着铁锹和木棍,守在甬道入口。

很快,一群土匪冲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个满脸横肉的男人,手里拿着一把步枪:“把里面的宝贝都交出来!不然别怪老子不客气!”

“你们是什么人?知道这是国家的文物吗?”周明远上前一步,厉声说道。

土匪头子冷笑一声:“国家的文物?在这山里,老子说的就是规矩!赶紧把宝贝交出来,不然我就把这里炸了!”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和枪声,土匪头子脸色一变:“不好,是当兵的!撤!”说完,带着土匪们狼狈地跑了出去。

原来是驻军赶来了,很快就把土匪们一网打尽。吴贤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幸好驻军来得及时,不然文物就危险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考古队一直在地宫进行发掘工作。他们清理出了三百多件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金器、瓷器等,还有大量的壁画和文字拓片。这些文物不仅填补了渤海国历史研究的空白,还为研究唐代东北边疆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发掘工作结束后,文物被运往沈阳博物馆保存。吴贤和霍景年也跟着去了沈阳,参与文物的修复和整理工作。在修复一件唐代的三彩马时,吴贤发现马的肚子里有一个暗格,里面藏着一张纸,纸上写着几行字,是关于另外几件商代青铜器的下落——原来这几件青铜器被大钦茂的后人带到了朝鲜半岛,藏在一个叫“金刚山”的地方。

“看来咱们还得去一趟朝鲜半岛。”霍景年拿着纸条,笑着说,“不过这次得先和朝鲜方面沟通,不能像上次一样冒冒失失的。”

吴贤点点头:“我已经让周明远向上级汇报了,希望能和朝鲜文物部门合作,一起寻找剩下的青铜器。毕竟这些文物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在哪里,都应该得到妥善的保护。”

接下来的几个月,吴贤一直在忙着和朝鲜文物部门沟通,还整理了大量关于商代青铜器的资料,为合作寻找文物做准备。霍景年则在沈阳博物馆里,忙着修复从地宫出土的文物,他修复的那件唐代三彩马,成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天,吴贤收到了朝鲜文物部门的回信,说他们同意合作,并已经派出了专家,在金刚山附近进行勘察,找到了一些疑似青铜器的线索。吴贤拿着回信,激动地跑到博物馆,找到正在修复文物的霍景年:“霍掌柜,好消息!朝鲜方面同意合作了,他们在金刚山找到了线索!”

霍景年放下手里的工具,接过回信,脸上露出了笑容:“太好了!咱们终于能找到剩下的青铜器了。只是金刚山那边地形复杂,又有很多原始森林,寻找起来肯定不容易。”

“没关系,只要有线索,咱们就不能放弃。”吴贤坚定地说,“而且这次有朝鲜专家的帮助,还有专业的考古队,肯定能找到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几天后,吴贤和霍景年跟着中国的考古队,踏上了前往朝鲜半岛的火车。火车穿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朝鲜文物部门的专家已经在车站等候。双方寒暄过后,立刻前往金刚山,开始了寻找青铜器的工作。

金刚山果然名不虚传,山峰险峻,森林茂密,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和湍急的河流。考古队分成几个小组,在山里进行地毯式搜索。吴贤和霍景年跟着一个小组,在山里走了整整一个星期,却什么也没找到。

“会不会是线索错了?”一个年轻的队员有些沮丧地说。

吴贤摇摇头:“不会的,纸条上写得很清楚,肯定就在这附近。咱们再仔细找找,说不定藏在山洞里。”

又走了两天,他们来到一个偏僻的山谷,山谷里有一个巨大的山洞。吴贤让队员们点亮火把,走进山洞里。山洞里很宽敞,墙壁上刻着一些模糊的图案,像是渤海国的纹饰。走到山洞的尽头,他们发现了一个石门,石门上刻着和上京龙泉府地宫一样的云纹。

“就是这里!”吴贤兴奋地喊道,赶紧拿出从耶律大石地宫带出来的青铜爵,放在石门的凹槽里。只听“咔嚓”一声,石门打开了,里面放着几个木箱。

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箱,里面果然是几件商代的青铜器——有青铜鼎、青铜簋、青铜尊,还有一把青铜剑,上面刻着精美的饕餮纹,和之前找到的青铜爵、青铜镜、青铜鼎正好凑成一整套!

“太好了!终于凑齐了!”霍景年激动得热泪盈眶,手里拿着青铜鼎,仔细地看着上面的纹饰,“这可是完整的商代青铜器套装,太珍贵了!”

朝鲜专家也激动地说:“没想到能在这里找到这么珍贵的文物,这对研究中朝两国的历史文化交流太重要了。”

接下来的几天,考古队把青铜器小心翼翼地包装好,运往朝鲜的博物馆进行临时保存。吴贤和霍景年则和朝鲜专家一起,整理寻找过程中发现的资料,撰写考古报告。他们还达成协议,这些青铜器将在中朝两国的博物馆轮流展出,让两国的百姓都能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

在朝鲜待了一个月后,吴贤和霍景年带着考古报告,回到了中国。周明远亲自到车站迎接他们,看到他们平安回来,高兴地说:“太好了!你们不仅找到了剩下的青铜器,还促进了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立了大功啊!”

吴贤笑着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青铜器凑齐了,咱们可以在沈阳博物馆办一个特展,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了解咱们的历史文化。”

周明远点点头:“好主意!我这就安排,争取下个月就开展。”

接下来的一个月,吴贤、霍景年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忙着筹备特展。他们把从沈阳、上京龙泉府地宫、金刚山找到的文物都整理出来,按照年代和用途分类,还制作了详细的解说牌,介绍每件文物的历史背景和背后的故事。

特展开展那天,沈阳博物馆挤满了人。有文物专家、历史学者,还有很多普通百姓。大家围着展柜,仔细欣赏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听着讲解员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当看到那套完整的商代青铜器时,人群中响起了阵阵惊叹声。

“没想到咱们东北还有这么珍贵的文物!”一个老人感慨地说,“这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一定要好好保护。”

吴贤和霍景年站在人群后面,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他们知道,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的精神财富。只要这些文物能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传承,咱们的历史文化就永远不会消失。

特展结束后,吴贤和霍景年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又开始忙着整理从渤海国地宫出土的国史拓片,希望能尽快翻译成现代汉语,出版成书,让更多的人了解渤海国的历史。同时,他们还在筹备一个“东北文物保护基金”,希望能筹集资金,用于东北各地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这天,吴贤和霍景年一起去了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遗址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了保护站,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的保护和管理。他们站在遗址的石灯塔前,看着远处的群山,心里满是感慨。

“还记得咱们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吗?”霍景年笑着说,“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已经成了文物保护单位,真是不容易。”

吴贤点点头:“是啊,这几年咱们经历了太多,从北平到天津,从沈阳到朝鲜半岛,终于把流失的文物找回来了,也把渤海国的历史揭开了。只是还有很多文物散落在世界各地,还有很多遗址需要修复,咱们的路还很长。”

霍景年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关系,只要咱们还能动,就会一直做下去。而且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文物保护的队伍中来,咱们的事业一定会传承下去的。”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遗址上,给石灯塔镀上了一层金色。吴贤和霍景年站在灯塔下,看着远处的考古队员们正在进行新的发掘工作,心里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只要有人愿意为文物保护付出,只要有人还记得咱们的历史文化,这些珍贵的文物就会永远闪耀,咱们的民族精神就会永远传承下去。而他们,也会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沈阳博物馆的“渤海国与商代青铜器特展”闭幕后,吴贤收到了一封来自西安的信。信封是牛皮纸做的,边角磨得有些毛糙,落款处只写着“秦岭考古队 秦振邦”。拆开信纸,里面的字迹苍劲有力,字里行间透着焦急——秦振邦是吴贤在洛阳修复石窟时认识的老友,如今在秦岭带队进行考古发掘,信中说他们在秦岭深处的一座唐代古墓里,发现了一批刻有商代纹饰的青铜器,其中一件青铜尊的底部,竟刻着与渤海国地宫出土的“子庚”玉牌相同的铭文,怀疑这批青铜器与之前找到的商代套装有关,更奇怪的是,古墓的壁画上还画着一条通往“青铜秘境”的路线,似乎在暗示秦岭深处藏着更大的秘密,希望吴贤能立刻前往西安,共商对策。

吴贤拿着信,心里泛起波澜。他和霍景年刚把渤海国国史拓片的整理工作推进到尾声,本想歇口气,可秦岭的发现实在太过重要——若这批青铜器真与商代套装有关,说不定能填补商代青铜器传播路线的空白,而“青铜秘境”的说法,更让他想起《沈州杂记》里提到的“商代青铜藏于秦岭,通古今之变”的记载。他立刻找到霍景年,把信递了过去。

霍景年看完信,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秦振邦这人我信得过,他不会无的放矢。秦岭那地方自古就神秘,商周时期又是重要的青铜器产地,说不定真藏着咱们不知道的秘密。只是现在天气转凉,秦岭山里容易起雾,路况不好,咱们得提前准备些御寒的衣物和野外生存的工具。”

两人当天就开始收拾行李,把之前找到的商代青铜器照片、《沈州杂记》抄本和渤海国国史拓片都装进牛皮箱,又去沈阳的旧货市场买了指南针、手电筒、绳索和几双防滑的布鞋。周明远听说他们要去秦岭,特意派了两个年轻的考古队员随行,还联系了西安文物局,让他们提前安排好接待事宜。

出发那天,沈阳飘着小雨,周明远亲自到车站送行:“秦岭不比平原,山里有不少野兽,还有没开发的原始森林,你们一定要小心。要是遇到困难,随时给我发电报,我会想办法支援你们。”

吴贤点点头,接过周明远递来的电报密码本:“周兄放心,我们会注意安全,有消息第一时间通知你。”

火车一路向西,穿过东北平原,越过黄河,五天后终于抵达西安。西安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早已在车站等候,把他们接到了考古队的临时驻地——一处位于西安城郊的四合院,院里堆着不少从秦岭出土的陶片和青铜器残件,秦振邦正蹲在院子里,拿着放大镜仔细查看一块刻有纹饰的陶片。

“吴贤!霍掌柜!你们可来了!”秦振邦看到他们,赶紧放下手里的陶片,快步迎上来,握着两人的手,“我这几天天天盼着你们,再不来,我都要亲自去沈阳找你们了。”

吴贤笑着说:“秦兄的信我们收到后,立刻就赶来了。快说说,秦岭的古墓里到底发现了什么?”

秦振邦把他们领进里屋,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木箱,打开后里面是几件青铜器残件和一张壁画拓片。“你们看,这几件残件上的饕餮纹,和你们找到的商代青铜器一模一样,尤其是这件青铜尊的残片,底部的‘子庚’铭文,跟渤海国的玉牌铭文完全一致。”他又展开壁画拓片,“这是古墓墓道墙壁上的拓片,画的是一群人抬着青铜器,朝着秦岭深处走,尽头有一座山,山上刻着‘青铜秘境’四个字。我们顺着壁画上的路线找了几天,在秦岭深处的一座山谷里,发现了一个被藤蔓掩盖的石门,石门上的纹饰和古墓里的青铜器纹饰相同,可我们试了很多方法,都没能打开石门。”

吴贤拿起青铜尊残片,用放大镜仔细看着铭文,又对比了带来的“子庚”玉牌照片,心里越发确定:“没错,这铭文和玉牌上的一模一样,这批青铜器肯定和商代套装有关。至于石门,说不定需要特定的青铜器才能打开,就像渤海国地宫的石门需要玉牌一样。”

霍景年凑过来,看着壁画拓片:“你们有没有在石门附近发现其他线索?比如凹槽或者刻痕之类的?”

秦振邦点点头:“石门中间有一个方形的凹槽,大小和你们找到的青铜印差不多,我们试着用其他青铜器去比对,都不合适。我怀疑,打开石门的钥匙,就是你们从渤海国地宫找到的‘渤海国王印’。”

吴贤心里一动——“渤海国王印”是金质的,上面刻着渤海国的国徽,若真能打开秦岭的石门,说不定能证明渤海国与商代青铜器之间存在某种传承关系。他立刻从牛皮箱里拿出一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枚金光闪闪的印章,正是“渤海国王印”。

“明天咱们就去秦岭,试试用这枚印能不能打开石门。”吴贤把印章放回锦盒,“秦兄,山里的情况复杂,咱们得多带些人手和工具,再联系当地的猎户做向导,确保安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秦振邦早就做好了准备:“我已经联系了当地的两个老猎户,他们对秦岭的地形很熟悉,还准备了猎枪以防野兽。考古队的队员也都准备好了,明天一早咱们就出发。”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吴贤、霍景年、秦振邦就带着五个考古队员和两个老猎户,背着行李和工具,朝着秦岭深处出发。老猎户一个叫李老栓,一个叫王二柱,两人都背着猎枪,腰间挂着砍刀,脚步轻快地走在前面。

“各位先生,前面就是黑松林了,那地方常年不见太阳,地面湿滑,还有不少毒蛇,你们可得跟紧我,别走错路。”李老栓边走边说,手里拿着一根长棍,时不时拨开路边的杂草。

吴贤点点头,拿出指南针确认方向:“咱们按照壁画拓片上的路线走,应该不会错。大家注意脚下,要是发现什么可疑的痕迹,及时说出来。”

队伍在山里走了整整一天,傍晚时分才到达秦振邦所说的山谷。山谷里长满了高大的树木,藤蔓缠绕在树干上,几乎遮住了天空。李老栓用砍刀砍断藤蔓,露出了一道巨大的石门——石门高约三米,宽约两米,上面刻满了商代的饕餮纹,中间果然有一个方形的凹槽,大小和“渤海国王印”正好吻合。

吴贤深吸一口气,从锦盒里拿出“渤海国王印”,小心翼翼地放进凹槽里。只听“咔嚓”一声,石门缓缓向两侧打开,里面黑漆漆的,一股冰冷的气息扑面而来,夹杂着淡淡的霉味。

“大家点亮火把,小心前进。”秦振邦率先走进石门,手里举着一把火把,照亮了前方的路。石门后面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的墙壁上刻满了壁画,画的是商代人铸造青铜器的场景——有的工匠在熔炉前添柴,有的在打磨青铜器,还有的在青铜器上刻铭文,生动逼真,仿佛能看到当年的繁华景象。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甬道尽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地宫。地宫的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青铜鼎,鼎身刻着精美的龙纹,鼎的周围摆放着几十件青铜器,有青铜爵、青铜簋、青铜尊,还有一些从未见过的青铜乐器,件件都保存完好,在火把的照耀下泛着绿光。

“太好了!这么多商代青铜器!”秦振邦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赶紧让人拿出相机,给青铜器拍照。

吴贤走到青铜鼎前,仔细看着鼎身上的铭文,突然眼睛一亮:“你们看,这鼎身上的铭文,记载的是商代晚期的一次祭祀活动,里面提到了‘子庚’奉命将一批青铜器运往秦岭,藏于‘青铜秘境’,以保商代文明不灭。”

霍景年凑过来,看着铭文:“这么说,咱们找到的商代套装,只是‘青铜秘境’里的一部分?这里的青铜器,才是完整的商代青铜宝藏?”

秦振邦点点头:“很有可能。秦岭在商代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很多贵族都会把珍贵的物品藏在这里。只是没想到,这些青铜器能保存得这么完好,简直是考古史上的奇迹。”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一阵“沙沙”的声音,从地宫的角落里爬出了几条碗口粗的毒蛇,吐着信子,朝着人群游来。王二柱反应最快,立刻举起猎枪,“砰”的一声,打死了最前面的一条毒蛇。其他毒蛇受到惊吓,纷纷缩了回去,躲进了角落里的洞穴里。

“大家小心,这地方阴暗潮湿,肯定还有不少毒蛇和毒虫,咱们尽快把文物整理好,离开这里。”李老栓举着猎枪,警惕地看着四周。

队员们赶紧拿出木箱,小心翼翼地把青铜器装进箱子里。吴贤则和秦振邦一起,用拓片纸拓印鼎身上的铭文,霍景年负责记录文物的位置和数量,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

就在文物快要整理完的时候,吴贤突然发现地宫的墙壁上有一个暗格——暗格隐藏在壁画后面,若不是他刚才不小心撞到墙壁,根本发现不了。他用砍刀撬开暗格,里面放着一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本用兽皮做封面的古籍,上面写着“青铜秘录”四个字。

“这是……商代的古籍?”秦振邦凑过来,眼睛瞪得大大的,“没想到这里还藏着古籍!这可比青铜器还珍贵!”

吴贤小心翼翼地翻开古籍,里面用甲骨文记载着商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祭祀仪式,还有关于“青铜秘境”的由来——原来商代晚期,纣王无道,天下大乱,“子庚”担心商代文明毁于战火,便带领工匠将一批珍贵的青铜器和古籍运往秦岭,建立了“青铜秘境”,希望能为商代文明留下一线生机。古籍的最后,还记载着另外几处“青铜秘境”的位置,分别在河南安阳、湖北荆州和四川广汉。

“太好了!有了这本古籍,咱们就能找到更多的商代青铜器,还原商代文明的全貌!”吴贤激动得手都在发抖,赶紧把古籍放进锦盒里,“这是咱们这次最大的收获,一定要妥善保管。”

队员们把文物和古籍都装上车后,天色已经蒙蒙亮。队伍沿着原路返回,一路上还算顺利,没有再遇到毒蛇和野兽。回到西安的临时驻地后,秦振邦立刻联系了西安文物局,把文物和古籍送到博物馆的恒温库房里保存,还向上级汇报了“青铜秘录”的发现,请求组织考古队前往其他“青铜秘境”进行发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接下来的几天,吴贤、霍景年和秦振邦一起,整理从秦岭地宫出土的文物资料和古籍内容。他们发现,“青铜秘录”里记载的铸造工艺,比现在已知的商代工艺还要先进,尤其是在青铜合金的配比和纹饰的雕刻技巧上,有很多地方是现代技术都无法复制的。而古籍中提到的其他“青铜秘境”,也为下一步的考古工作指明了方向。

西安文物局的领导看完汇报后,非常重视,立刻向上级申请资金和人手,准备组织多支考古队,分别前往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寻找“青铜秘录”中记载的“青铜秘境”。吴贤被任命为总顾问,负责指导各支考古队的工作;霍景年则负责文物的修复和整理,确保出土的文物能得到妥善保护;秦振邦则继续留在秦岭,对地宫进行进一步的发掘,寻找更多的线索。

出发前往河南安阳的前一天,吴贤、霍景年、秦振邦在西安的一家小酒馆里喝酒话别。酒馆里很热闹,店小二穿梭在桌之间,吆喝着上菜。秦振邦举起酒杯:“吴贤、霍掌柜,咱们这次在秦岭的合作很成功,希望接下来的考古工作能一帆风顺,找到更多的商代青铜器。”

吴贤也举起酒杯:“秦兄放心,咱们分工明确,一定能完成任务。等所有‘青铜秘境’都发掘完,咱们再一起在西安好好喝一杯,庆祝咱们的成果。”

霍景年笑着说:“你们俩都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在野外发掘的时候,别光顾着文物,忘了自己的身体。我在西安等着你们的好消息,把文物修复好,等着你们回来办特展。”

三人碰了碰酒杯,一饮而尽。窗外的月亮挂在天空,洒下柔和的光芒,照亮了西安的街道。吴贤看着窗外,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接下来的考古工作会更加艰难,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他也相信,只要他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商代青铜器,还原商代文明的辉煌,让这些沉睡了几千年的文物,重新闪耀出光芒。

第二天一早,吴贤就带着一支考古队,背着行李和工具,登上了前往河南安阳的火车。火车缓缓开动,西安的城墙渐渐远去,吴贤望着窗外,心里默默想着:“秦岭的‘青铜秘境’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揭开。商代的青铜器,一定会在我们的努力下,重见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