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1946章 有我无敌(151)

吴迪的指甲缝里还嵌着秦岭古墓的朱砂,指尖划过青铜镜背面的凤纹时,镜中突然渗出暗褐色的液体,顺着纹路蜿蜒成一条血蛇。他猛地后退半步,后腰的工兵铲硌在第三根脊椎的旧伤上——那是三年前在洛阳铲碰到流沙层时留下的纪念。镜中血蛇突然抬头,吐出的信子在镜面烙下七个歪扭的篆字:“入坤舆者,非尸即仙”。

“坤舆图?”吴迪摸出怀里的羊皮卷,卷首的北斗七星图正与青铜镜的边缘齿痕严丝合缝。三年前从盗墓贼手里截下这卷残图时,卖主说图中藏着明代皇陵的入口,此刻血蛇的信子却正点在北斗第七星的位置,羊皮卷上的墨迹突然洇开,浮现出一行小字:“镜映坤舆,棺镇七星”。他忽然想起祖父笔记里的话:“明孝陵地宫有镜阵,以坤舆图为引,照见者非死即疯”,当时只当是坊间传闻。

墓室东南角的长明灯突然噼啪作响,灯芯爆出的火星在青砖上烧出焦痕,拼凑成一只缺了趾的脚印。吴迪举着狼眼手电照过去,砖缝里渗出的不是积水,而是带着铁锈味的粘稠液体,在地面聚成小小的水洼。手电光掠过水洼的瞬间,他看见里面映出的不是自己的脸,而是个穿着明黄色龙袍的老者,正隔着水面与他对视,老者的左手缺了根小指,与地上的脚印完全吻合。

“定陵的万历棺椁里,皇帝左手小指确实是断的。”吴迪摸出祖父留下的青铜觚,这物件是当年参与定陵发掘的老教授送的,据说能镇住阴邪。觚口刚触到地面的液体,水洼里的龙袍老者突然咧嘴笑了,露出两排黑黄的牙齿,水洼瞬间沸腾起来,冒泡的液体中浮出半块玉佩,玉质通透,上面刻着“坤”字的一半。

他突然听见身后传来齿轮转动的声音,转身时手电光扫过墓室西墙,原本实心的青砖正在缓缓凹陷,露出后面的通道。通道两侧的石壁上刻满了星图,北斗七星的位置被朱砂填实,唯独第七星的位置是空的,形状恰好能容纳那半块“坤”字玉佩。吴迪将玉佩嵌进去的刹那,星图突然亮起,朱砂顺着刻痕流动,在地面组成一个巨大的罗盘,指针正指着通道深处。

通道尽头的石门上贴着两张泛黄的符纸,墨迹已经发黑,隐约能认出是“镇煞符”。吴迪用工兵铲挑开符纸的瞬间,一股混合着檀香和尸臭的气味扑面而来,石门上的铜环突然转动,露出两个黑洞洞的圆孔,像是某种机关的锁眼。他想起羊皮卷夹层里的铜钥匙,钥匙柄上的纹路与铜环的圆孔严丝合缝,插入的瞬间,石门发出沉重的呻吟,缓缓向两侧打开。

门后的墓室比外面大出三倍,正中央停放着一具悬在空中的棺椁,用四根铁链吊在穹顶。棺椁通体漆黑,上面用金粉绘制着二十八星宿图,北斗七星的位置同样用朱砂标记,只是第七星的位置画着一只衔着玉佩的凤鸟。吴迪注意到棺椁下方的地面刻着太极图,阴阳鱼的眼睛处各有一个凹槽,形状与那半块“坤”字玉佩完全匹配。

“还差另一半‘舆’字。”他用手电扫射四周,发现墓室北墙的壁画上画着一群宫女,其中一个宫女的腰间挂着半块玉佩,恰好能与手里的拼成完整的“坤舆”二字。壁画前的供桌上摆着三只青铜鼎,中间的鼎里插着三炷香,香灰竟然还保持着直立的形状,没有丝毫散落。吴迪伸手去碰香灰的瞬间,壁画上的宫女突然动了,手中的玉簪指向棺椁的铁链,其中一根铁链上刻着极小的“开”字。

拉动刻着“开”字的铁链时,棺椁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侧面缓缓露出一道缝隙。吴迪用狼眼手电往里照,看见里面躺着的不是尸体,而是一堆整齐码放的竹简,竹简最上面放着一个锦盒,盒盖上的凤纹与青铜镜上的完全一致。他刚想伸手去拿,棺椁突然剧烈晃动,铁链发出即将绷断的声响,墓室穹顶开始往下掉土块。

“不好,机关启动了。”吴迪迅速将锦盒塞进背包,转身时发现石门已经开始闭合,通道两侧的星图正在褪色,朱砂顺着刻痕流成细小的血河。他猫腰冲出石门的瞬间,身后传来轰然巨响,回头时看见整个墓室已经塌陷,只有那面青铜镜还嵌在残垣断壁中,镜中的血蛇正对着他摇尾,仿佛在嘲笑他的侥幸。

跑出通道时,吴迪发现自己回到了最初的墓室,但长明灯已经熄灭,地面的水洼变成了暗红色,里面映出的龙袍老者正对着他举起缺指的左手。他摸出锦盒打开,里面装着的不是珠宝,而是半张残破的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一个位置,旁边写着“孝陵地宫,坤舆为钥”。祖父笔记里的那句话突然浮现在脑海:“坤舆图分阴阳,阳图指墓门,阴图藏杀机”,他低头看向手中的半块“坤”字玉佩,突然意识到自己拿到的可能只是阳图。

墓室的东南角传来一阵窸窣声,吴迪举着手电照过去,看见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正叼着另一半“舆”字玉佩,蹲在青砖上盯着他。狐狸的眼睛是诡异的红色,像是两团跳动的鬼火,它放下玉佩,转身钻进墙缝里,消失前回头看了一眼,那眼神让吴迪想起祖父临终前的表情——恐惧中带着一丝期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捡起玉佩拼合的瞬间,羊皮卷突然自动展开,上面的北斗七星图与两张残图重合,形成一幅完整的地宫布局图。图中用金线标出的路径蜿蜒曲折,终点处画着一个巨大的“井”字,旁边注着一行小字:“井中为天,井上为地”。吴迪忽然想起明十三陵的“井”字布局传说,据说每个陵寝的地宫都以“井”字为轴,而“井”字的中心,藏着通往主墓室的秘道。

背包里的竹简突然发出轻微的响动,吴迪拿出一根展开,上面的篆字晦涩难懂,但他认出其中反复出现的“镜”、“棺”、“星”三字,似乎在描述某种仪式。祖父的笔记里提到过明代的“镇星仪式”,用铜镜反射星光,照射在棺椁上,以保尸身不腐,难道这里的布置与仪式有关?

墓室的地面突然开始震动,青砖一块块翘起,露出下面的石阶。吴迪顺着石阶往下走,发现下面是一条潮湿的隧道,墙壁上渗出的水珠滴落在地,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某种计时的沙漏。隧道尽头的石壁上刻着一行大字:“入此道者,莫回头”,字迹苍劲有力,带着一股杀伐之气。

他刚走过石壁,身后就传来巨石滚动的声音,回头时发现入口已经被封死。隧道两侧的壁龛里摆放着陶俑,每个陶俑的脸上都带着诡异的笑容,眼睛的位置是空的,黑洞洞地盯着他。吴迪加快脚步,发现陶俑的数量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单个变成成对,最后排成两列,像是在夹道欢迎,又像是在布下某种阵仗。

隧道尽头的光线越来越亮,隐约能听见水流的声音。吴迪跑出隧道的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湖,湖水呈现出诡异的碧绿色,湖中央有座小岛,岛上矗立着一座石塔,塔尖的位置正对着穹顶的一个圆孔,月光透过圆孔洒在塔尖上,反射出银色的光芒。

湖面上漂浮着一艘小船,船头刻着凤纹,与青铜镜上的图案呼应。吴迪跳上船,发现船桨的把手是青铜制成的,上面刻着“坤舆”二字。划到湖心岛的过程中,他看见湖底沉着无数具白骨,有的还保持着游泳的姿势,像是在试图逃离什么。

石塔的大门是整块白玉雕成的,上面镶嵌着七颗夜明珠,组成北斗七星的形状,第七颗珠子的位置是空的,恰好能容纳那枚完整的“坤舆”玉佩。吴迪将玉佩嵌进去的瞬间,石门缓缓打开,里面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像是某种名贵的香料。

塔内的石阶盘旋而上,每个转角都有一尊石像,从文官到武将,表情各异,但都朝着塔顶的方向。吴迪爬到顶层,发现这里是一间石室,正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一面巨大的铜镜,比之前墓室里的那面大出三倍,镜面上刻着完整的坤舆图,图中用金线标出的位置,正是他现在所处的石塔。

铜镜前跪着一具白骨,看衣着像是明代的官员,白骨的手中握着一卷竹简,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但能辨认出“成祖密诏”四个字。吴迪拿起竹简展开,发现里面记载的不是什么惊天秘密,而是关于坤舆图的由来——原来这面铜镜是朱棣下令铸造的,用来镇压地下的“邪祟”,而坤舆图则是开启镇压仪式的钥匙。

他刚放下竹简,铜镜突然发出耀眼的光芒,照得他睁不开眼。等光芒散去,他发现镜中映出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穿着现代服装的年轻人,正举着相机对着铜镜拍照。年轻人的身后站着几个穿着制服的人,像是考古队员,其中一个老者的脸,竟然与祖父有七分相似。

“这是……未来?”吴迪喃喃自语,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触发了某种时空错乱。铜镜中的考古队员似乎也发现了他,纷纷露出震惊的表情,那个老者指着镜中的他,嘴唇动了动,像是在说什么,但吴迪听不见声音。

石塔突然剧烈摇晃,石阶传来断裂的声响。吴迪转身想跑,却发现石门已经紧闭,铜镜中的景象开始扭曲,考古队员的身影变成了模糊的色块,最后只剩下一片漆黑。他摸出背包里的工兵铲,试图撬开石门,却发现门板上的凤纹正在蠕动,像是活过来一般,渐渐组成一个巨大的“禁”字。

石室的地面开始下陷,露出下面的黑洞,吴迪能听见里面传来无数冤魂的哀嚎,像是有什么东西即将爬出来。他突然想起祖父笔记里的最后一句话:“坤舆现,阴阳乱,唯有镜中仙,能镇井中邪”,难道所谓的“镜中仙”,就是镜中那个与祖父相似的老者?

铜镜突然又亮了起来,这次映出的不是考古队员,而是一片星空,北斗七星清晰可见,第七颗星的位置闪烁着红光,与棺椁上的标记吻合。吴迪注意到星空中有一颗流星正在坠落,轨迹恰好指向石塔的位置,他忽然明白,所谓的“镇星仪式”,不是为了保尸身不腐,而是为了阻止某颗“灾星”的坠落。

地面下陷的速度越来越快,吴迪能感觉到脚下的石板正在碎裂。他抓起铜镜前的白骨,想看看有没有其他线索,却发现白骨的胸腔里藏着一把钥匙,钥匙柄上的纹路与之前的铜钥匙完全不同,像是某种机关的启动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石塔外传来湖水沸腾的声音,吴迪跑到窗边,看见碧绿色的湖水正在冒泡,湖底的白骨纷纷浮起,朝着石塔的方向聚集,像是被某种力量召唤。他突然想起羊皮卷上的“井”字布局,原来这个地下湖就是“井”的中心,而石塔,则是“井”字的交点。

铜镜中的星空突然旋转起来,北斗七星连成一线,射出一道红光,击中石塔的顶部。吴迪感觉整个石塔都在上升,透过穹顶的圆孔,他看见外面的夜空正在变化,原本漆黑的天空出现了无数星辰,组成一幅巨大的星图,与铜镜中的坤舆图完全重合。

“原来如此……”吴迪恍然大悟,坤舆图不仅是地宫的钥匙,更是一幅星图,而石塔,则是用来校准星象的仪器。朱棣铸造这面铜镜,不是为了镇压邪祟,而是为了观测某种天象,或许与他迁都北京的决定有关。

石塔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吴迪能听见塔身与周围岩石摩擦的声音。他摸出背包里的锦盒,打开后发现里面除了半张地图,还有一块小小的磁石,磁石的一面刻着“北”字,另一面刻着“南”字。他忽然想起罗盘的指针,难道这块磁石是用来校准方向的?

铜镜中的红光突然增强,照得他浑身发烫。吴迪感觉自己的意识开始模糊,眼前出现了幻觉——他看见朱棣站在石塔上,手持坤舆图,对着星空喃喃自语;看见祖父年轻时在定陵发掘现场,小心翼翼地清理着万历皇帝的棺椁;看见镜中的考古队员正在研究一面破碎的铜镜,而那面铜镜,正是他现在所处的这面。

石塔猛地一顿,停止了上升。吴迪冲到窗边,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地面之上,周围是茂密的树林,远处隐约能看见明孝陵的牌坊。天空中的星图渐渐消失,只剩下北斗七星还在闪烁,第七颗星的红光格外明亮。

他摸出怀里的青铜镜,发现镜中的血蛇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行新的篆字:“坤舆归位,北斗指途”。羊皮卷突然自动卷起,变成一个小小的卷轴,上面的地图只剩下“井”字中心的位置,旁边多了一行小字:“下一站,长陵”。

吴迪知道,这不是结束。长陵地宫的秘密,祖父笔记里的留白,镜中那个与祖父相似的老者,还有坤舆图真正的用途,都在等着他去揭开。他将青铜镜和羊皮卷收好,转身走进树林,身后的石塔缓缓沉入地下,湖面恢复平静,仿佛从未有人来过。只有那枚“坤舆”玉佩,还在他的口袋里微微发烫,像是在指引着下一段旅程的方向。

吴迪钻进长陵地宫入口时,裤脚还沾着孝陵地下湖的绿藻。入口藏在祾恩殿基座的裂缝里,裂缝两侧的墙砖用糯米浆混着朱砂砌成,指尖抠上去能摸到细密的纹路——这是明代“金刚墙”的特征,据说刀劈不进、水浸不透。他用洛阳铲撬开第三块砖,墙后露出的不是泥土,而是一段锈蚀的铁链,链环上刻着“永乐十八年造”的字样。

拽动铁链的瞬间,整面墙发出沉闷的声响,像有巨物在地下翻身。吴迪往后退了两步,看着墙砖一块块向内凹陷,露出的通道里飘出细碎的金箔,落在地上簌簌作响。通道顶的砖缝里嵌着无数琉璃珠,在狼眼手电的照射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照亮了墙壁上的浮雕——不是常见的车马仪仗,而是一群披甲的士兵举着锄头耕地,田埂上的作物长着人的面孔,正对着士兵们流泪。

“这是‘屯垦图’?”吴迪摸出祖父笔记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处用铅笔描过类似的图案,旁边注着“靖难之役,尸填沟壑,成祖以阴兵屯陵”。他突然想起孝陵石塔里的白骨,那些保持着游泳姿势的遗骸,会不会就是所谓的“阴兵”?通道深处传来铁器碰撞的声音,像是有人在挥舞锄头,伴随着隐约的号子声,听得人头皮发麻。

走到通道尽头,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间圆形的耳室,穹顶镶嵌着夜明珠,组成二十八星宿的图案,珠光照亮了中央的石台上——摆着一具青铜犁,犁铧上沾着暗红色的锈迹,凑近了闻能嗅到淡淡的血腥味。石台四周刻着凹槽,形状与孝陵地宫找到的“坤舆”玉佩完全吻合,吴迪将玉佩嵌进去的刹那,青铜犁突然震动起来,犁铧翻转,露出下面的暗格,里面躺着一卷皮质地图,边缘用金丝绣着“长陵秘道”四个字。

展开地图的瞬间,耳室的地面突然下沉,露出螺旋状的石阶。石阶两侧的壁龛里放着陶制的农具,锄头、镰刀、耒耜一应俱全,但每件农具的刃口都磨得锋利无比,不像用来耕地,反倒像某种刑具。吴迪数着台阶往下走,数到第三十六级时,脚下的石板突然翻转,他下意识地抓住旁边的陶锄,却发现锄柄是空的,里面滚出一把青铜钥匙,钥匙头上铸着谷穗的图案。

“三十六级台阶,对应着永乐年间的三十六个卫所。”吴迪将钥匙塞进背包,想起史书记载朱棣迁都北京后,曾让卫所士兵在皇陵周边屯田。他低头看向刚刚翻转的石板,背面刻着一行小字:“食人之谷,当殉人之葬”,字迹深得像是用指甲刻上去的,边缘还残留着暗红色的痕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石阶尽头的甬道两侧立着文官俑,每个俑的手里都捧着一个陶碗,碗里盛着灰白色的粉末。吴迪用手指蘸了一点捻开,粉末细腻如面粉,却带着淡淡的土腥味。祖父笔记里提到过明代的“饭含”习俗,死者口中要含着谷物,但这些陶碗里的粉末,怎么看都不像粮食。他突然注意到文官俑的腹部是空的,碗底有个小孔,粉末正顺着孔往下漏,在地面堆成小小的锥形。

甬道尽头的石门上画着一幅巨大的“耕牛图”,牛的眼睛是用红宝石镶嵌的,正对着吴迪的方向。他试着用青铜钥匙去捅石门上的锁孔,却发现锁孔的形状与钥匙完全不符,反倒是牛鼻环的位置有个凹槽,大小恰好能容纳那把谷穗钥匙。插入钥匙的瞬间,红宝石眼睛突然亮起,石门缓缓打开,里面传出风吹稻浪的声音,夹杂着模糊的人语。

门后的主墓室比孝陵的地宫大出一倍,正中央的棺椁不是悬在空中,而是架在十二根石柱上,每根柱子都雕成牛的形状,牛蹄深陷在地面的凹槽里,槽中积着暗绿色的液体,散发着甜腻的气味。棺椁通体用紫檀木制成,上面镶嵌着无数玉石,组成一幅完整的“井田制”图案,田埂的线条用金线勾勒,在珠光照耀下闪闪发亮。

吴迪绕着棺椁走了一圈,发现石柱的牛头上都刻着字,连起来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棺椁底部的缝隙里渗出与凹槽中相同的绿色液体,滴落在地的声音规律得像滴水的钟摆。他蹲下身细看,发现液体在地面蚀出了细密的纹路,组成一张微型的星图,北斗七星的位置被蚀得最深,第七星的位置恰好对着棺椁的锁扣。

“锁扣需要坤舆玉佩才能打开。”吴迪刚要去拿背包,却发现周围的文官俑不知何时转了方向,所有陶碗都对着他,碗里的粉末已经空了,碗底的小孔正往外冒着青烟。烟雾弥漫开来,他突然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和孝陵石塔里的香气一模一样,只是更加浓郁。

恍惚中,吴迪看见棺椁的盖子缓缓打开,里面躺着的不是尸体,而是一片金色的稻田,稻穗上结着的不是谷粒,而是一颗颗小小的人头,正在对着他微笑。他猛地晃了晃脑袋,烟雾中的景象消失了,但棺椁确实在震动,十二根牛形柱发出哞哞的叫声,地面的绿色液体开始沸腾,蚀出的星图纹路里冒出气泡。

“是迷烟。”吴迪摸出腰间的雄黄粉撒在地上,烟雾遇到雄黄立刻变成黑色,像活物一样蜷缩起来。他趁机冲到棺椁前,将坤舆玉佩扣在锁扣上,玉佩与棺椁接触的瞬间,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紫檀木盖子顺着金线的纹路裂开,露出里面的景象——没有稻田,也没有人头,只有一堆整齐码放的竹简,最上面放着一个青铜盒子,盒子上的图案与青铜犁上的谷穗完全相同。

打开盒子的刹那,主墓室突然剧烈晃动,十二根牛形柱的眼睛同时亮起红光,地面的绿色液体顺着星图的纹路流动,在棺椁周围形成一个巨大的圆圈。吴迪抓起竹简翻看,上面的文字比孝陵的更加晦涩,但反复出现的“屯”、“垦”、“殉”三个字让他心头一紧。祖父笔记里夹着的一张旧报纸突然浮现在脑海,标题是“1956年定陵发掘现场发现大量谷物,疑似明代军粮”,当时他只当是普通的随葬品。

“这些竹简记录的不是殉葬制度,是屯田的账目。”吴迪突然明白,所谓的“阴兵屯陵”不是传说,朱棣很可能真的让战死的士兵“继续”屯田,而这些谷物,恐怕就是用某种邪术催生的。他刚想将竹简塞进背包,却发现青铜盒子里还有一张羊皮纸,上面画着一个地下粮仓的剖面图,位置标注在长陵西侧的“哑巴院”。

主墓室的穹顶开始往下掉碎石,吴迪抬头看见夜明珠组成的星宿图案正在扭曲,北斗七星的第七颗珠子突然炸裂,溅出的碎片在地上烧出小洞。他知道机关已经启动,抓起青铜盒子就往石门跑,身后传来棺椁盖合上的巨响,回头时看见十二根牛形柱正在往回收缩,地面的绿色液体像潮水般退去,露出下面密密麻麻的白骨,每个骨头上都戴着生锈的农具。

跑出甬道时,文官俑的陶碗已经重新装满了粉末,这次吴迪看清了,粉末里混着细小的骨渣。他不敢停留,顺着螺旋石阶往上冲,跑到第三十六级时,石板再次翻转,这次他早有准备,一跃而过,却听见身后传来锄头落地的声音,像是有什么东西从台阶下爬了上来。

回到耳室时,青铜犁已经回到原位,犁铧上的血腥味变得异常浓郁。吴迪将坤舆玉佩从凹槽里拔出来,耳室的地面开始上升,他趁机冲出金刚墙,刚把墙砖复位,就听见身后传来整齐的号子声,伴随着锄头翻土的声音,仿佛有无数人在地下开始了耕作。

钻出裂缝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吴迪躲在祾恩殿的柱子后面,看着晨练的老人从面前经过,没人知道就在他们脚下,藏着如此恐怖的秘密。他摸出羊皮纸,上面的地下粮仓剖面图标注着三个入口,其中一个就在“哑巴院”的影壁后面。所谓“哑巴院”,是明代皇陵的特殊构造,传说是因为修建时用了聋哑人,防止泄密,但祖父笔记里却说,那里的“哑巴”不是天生聋哑,而是被割了舌头的屯田士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吴迪绕到哑巴院时,影壁前正有几个游客在拍照。他假装系鞋带,蹲下身观察影壁的基座,发现第三块砖的颜色比其他的深,用手一推,砖竟然往里陷了进去。影壁后面传来齿轮转动的声音,他趁着游客转身的瞬间,迅速钻进砖后露出的通道,身后的砖自动复位,将阳光隔绝在外。

通道里漆黑一片,弥漫着谷物受潮的霉味。吴迪打开狼眼手电,发现两侧的墙壁上嵌着无数陶瓮,每个瓮口都用红布封着,布上画着与文官俑陶碗相同的符号。他往前走了没几步,就听见身后传来陶瓮破碎的声音,回头时手电光扫过,看见一只枯瘦的手从瓮里伸了出来,指甲缝里还沾着谷壳。

“看来‘屯垦’的不止是地下。”吴迪握紧工兵铲,加快脚步往前冲。通道尽头的光线越来越亮,隐约能看见堆积如山的谷物,金灿灿的谷粒在黑暗中泛着诡异的光泽。他跑出通道的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地下粮仓,粮堆高得触到穹顶,每个粮堆上都插着木牌,写着“永乐元年”、“永乐二年”……一直到“永乐二十二年”,恰好是朱棣在位的年份。

粮仓的角落里有个石台,上面放着一个青铜秤,秤砣是用铅铸成的,形状像个小小的棺材。吴迪走过去拿起秤砣,发现底面刻着“一斤抵三命”的字样,突然想起史书记载朱棣曾强征农民的粮食,莫非这秤是用来称量“人命”的?他刚把秤砣放下,就听见粮堆后面传来窸窣声,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谷粒里蠕动。

手电光扫过去的瞬间,吴迪看见无数只手从粮堆里伸了出来,指甲泛着青黑色,正拼命地往外爬。他转身就跑,却发现通道的入口已经被陶瓮碎片堵死,那些从瓮里爬出来的“东西”正一步步逼近,它们的嘴里塞满了谷粒,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声响。

粮仓的另一侧有扇小门,吴迪冲过去发现门是虚掩的。推开门的瞬间,他闻到了熟悉的檀香——和孝陵石塔、长陵主墓室里的香味一模一样。门后的石室里没有粮堆,只有一个巨大的神龛,供奉着一个从未见过的神像,神像手里捧着的不是法器,而是一把青铜犁。

神龛前的供桌上摆着一个锦盒,与孝陵地宫找到的那个一模一样。吴迪打开锦盒,里面放着半张地图,与之前的半张拼合后,露出的竟是明十三陵的整体布局,每个陵寝的位置都用朱砂标了点,唯有思陵的位置画着一个问号,旁边注着“谷之尽头”。

他刚想将地图收好,神像的眼睛突然亮起红光,整个石室开始震动,供桌下的地面裂开一道缝,露出下面的黑洞,里面传出无数人咀嚼的声音。吴迪知道这里不能久留,抓起锦盒就往外冲,身后的神像轰然倒塌,碎块中滚出无数谷粒,每个谷粒里都裹着一点暗红色的东西,像是凝固的血。

跑出地下粮仓时,外面的天已经大亮。吴迪混在游客中走出长陵,回头望了一眼那片宏伟的建筑群,突然觉得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下面,埋藏的不是帝王的尸骨,而是无数冤魂的哀嚎。他摸出背包里的青铜盒子,里面的竹简记载着一个更恐怖的秘密——这些用“阴兵”种出的谷物,最终都被运到了思陵,而思陵,正是崇祯皇帝的陵寝。

“谷之尽头……”吴迪喃喃自语,想起史书上记载崇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前,曾命人在思陵囤积了大量粮食。难道这些“人谷”,最终都成了崇祯的“储备粮”?祖父笔记里夹着的一张老照片突然浮现在脑海,照片上是一群穿着民**装的人,正在思陵的封土堆前挖掘,照片背面写着“1937年,谷未熟”。

吴迪知道,下一站必须去思陵。那里藏着的,或许不仅是明代最后一个皇帝的秘密,更是整个“阴兵屯垦”的终极答案。他将拼合完整的地图收好,转身朝着公交站走去,背包里的青铜犁钥匙微微发烫,像是在催促他快点出发。远处的山风吹过,带来一阵淡淡的谷香,吴迪突然觉得那香味里,藏着无数双眼睛,正在黑暗中静静地注视着他。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