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1935章 有我无敌(140)

印度洋的季风裹着椰枣的甜香,吹在“凤凰舰”的甲板上,像层温热的蜜。吴迪站在舰桥,手里的凤钗映着阿拉伯海的波光,绿宝石里能看见马林迪古碑的影子——那座郑和当年留下的石碑,此刻正在前方的海岸线上投下细长的影子,像根指向天空的指针。

黑小虎趴在了望塔上,手里捧着郑洋整理的《郑和航海日志》,书页上的阿拉伯文被他用铅笔标满了注音。“日志里说,马林迪的素丹曾送给郑和一头长颈鹿,”少年突然指着岸边的棕榈林,“是骆驼队!”

十几峰骆驼踏着沙滩走来,为首的阿拉伯商人披着白色长袍,腰间别着把弯刀,刀柄上镶嵌的绿宝石竟与凤钗的质地一模一样。“我是赛义德,”商人的汉语带着古怪的卷舌音,左耳朵后有颗浅褐色的痣,被风沙磨得几乎看不见,“祖辈说,等戴着凤凰信物的人来,就把这个交给他。”

他从驼峰上的木箱里取出个铜匣,打开一看,是半张羊皮地图,与《坤舆全图》的非洲部分正好拼合,上面用波斯文标注着“黄金国”的位置——传说中盛产黄金的马里帝国。地图的角落画着只凤凰,嘴里衔着颗星星,与凤钗上的图案分毫不差。

“黄金国的国王是郑和的朋友,”赛义德往铜壶里倒着椰枣酒,“当年宝船在此维修,留下了十名水手,他们的后裔至今还在守护黄金国的秘密。”他指着远处的红海入口,“但要去马里,得先穿过曼德海峡,那里有奥斯曼帝国的舰队把守,他们信奉‘只有真主能拥有黄金’。”

“凤凰舰”驶入曼德海峡时,两岸的悬崖像两扇巨门,将海面夹成条狭窄的水道。奥斯曼舰队的铁甲舰果然在海峡中央游弋,炮口对准了过往的商船,甲板上的士兵披着链甲,新月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们要登船检查,”阿秀将鹿皮袋里的“不死稻”藏进炮座的夹层,“赛义德说,奥斯曼人最忌讳异教徒的种子,发现了会扔进海里。”少女臂弯的红布早已换成了阿拉伯式的纱巾,却依旧在打斗时露出利落的身手。

奥斯曼军官登上“凤凰舰”时,吴迪注意到他腰间的玉佩——是半只凤凰,与赛义德铜匣里的图案互补。“我是易卜拉欣,”军官突然用汉语低声说,左耳朵后的痣在铜盔的阴影里闪了下,“祖父是郑和的水手,他说凤凰信物持有者来临时,要献上‘星月航道’。”

他递给吴迪一卷皮革地图,上面标注着奥斯曼帝国控制的红海航线,每个港口都画着新月与凤凰并存的标记。“黄金国的黄金不在马里,”易卜拉欣的声音压得更低,“在马达加斯加的琥珀山,那里的金沙能铺满整个山谷,是郑和当年为大明储备的应急金库。”

舰队刚驶出曼德海峡,奥斯曼的巡逻艇就追了上来——原来易卜拉欣的副官是保守派,举报了他们的交易。吴迪让“凤凰舰”加速,同时升起赛义德提供的阿拉伯商船旗帜,炮口却悄悄对准了巡逻艇的弹药舱。

“打他们的桅杆!”秦九指的铡刀此刻变成了指挥旗,刀刃指向巡逻艇的帆绳。“凤凰舰”的主炮轰鸣,炮弹精准地切断了桅杆,巡逻艇顿时失去平衡,在海面上打着转。易卜拉欣趁机指挥自己的铁甲舰挡住追兵,弯刀劈断了旗舰的缆绳:“快去琥珀山,我会拖住他们!”

马达加斯加的琥珀山果然名不虚传,山坡上的金沙在阳光下闪着碎金般的光,山脚下的河流里,淘金人正用木盆筛出沉甸甸的金粒。郑洋捧着《坤舆全图》对照,发现山壁上的凿痕与黄岩岛银矿的如出一辙:“是大明的工匠留下的,你看这凤凰纹,和凤钗上的一模一样。”

山巅的洞穴里藏着更惊人的宝藏——不是黄金,是座巨大的天文台,青铜制的浑天仪上刻着“永乐年制”,旁边的石桌上摆着本《回回历法》,是郑和的随船天文学家编写的,里面的星图比欧洲的早了整整百年。

“这些比黄金珍贵百倍,”吴迪抚摸着浑天仪上的刻度,“老烟枪要是看到,能把烟杆都咬碎。”他突然注意到石桌下的暗格,里面藏着封郑和写给子孙的信,用朱砂写着:“黄金会用尽,知识永不朽,若华夏有难,以此图助之。”

洞穴外突然传来枪声,是欧洲殖民者的巡逻队——他们也听说了黄金国的传说,带着火枪和传教士闯了进来。为首的殖民者举着十字架,却对着金沙露出贪婪的笑:“这些黄金属于日不落帝国!”

赛义德的骆驼队突然从棕榈林里冲出,弯刀劈向殖民者的火枪,阿拉伯商人的呐喊与“凤凰舰”的炮声在山谷里回荡。吴迪让黑小虎带着《回回历法》和星图从后山撤离,自己则和阿秀、木勇用金沙设置陷阱——将金沙堆在陡坡上,点燃硫磺引信,灼热的气流会让金沙像瀑布般倾泻而下。

“轰隆隆——”金沙裹挟着石块冲下山坡,殖民者的队伍被埋在金色的洪流里,惨叫声被沙粒吞没。吴迪站在山巅,看着金沙在阳光下流淌,突然明白郑和为何将知识藏在黄金之后:他早就料到,贪婪会让人忽略真正的宝藏,而懂得珍惜知识的人,才配拥有黄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凤凰舰”装满金沙起航时,易卜拉欣的铁甲舰也追了上来,舰上插着新月与凤凰共舞的旗帜。“奥斯曼帝国的保守派被推翻了,”易卜拉欣站在船头,绿宝石刀柄在阳光下闪着光,“新素丹说,要与华夏重开海上丝绸之路。”

黄先生的电报从无线电里传来,带着跨洋的杂音:“国内饥荒,急需‘不死稻’;北洋军阀混战,需黄金购买军火;天文台的星图能助海军定位,速归。”电报末尾画着只衔着稻穗的凤凰,旁边写着“天下未定,征途不止”。

吴迪将一半金沙交给易卜拉欣,委托他从阿拉伯世界购买粮食和药材;另一半则让郑洋护送回南京,用于救济灾民和制造军舰。他自己则带着《回回历法》《坤舆全图》和“不死稻”的新种,驾驶着“凤凰舰”驶向非洲西海岸——那里有郑和当年留下的最后一个补给站,藏着能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

黑小虎趴在甲板上,用郑和的星图辨认南半球的星座:“日志里说,过了好望角,就能看到南十字星,像只倒挂的凤凰。”少年左耳朵后的红痣沾着金沙,在星光下像颗小小的金星。

阿秀正在培育“不死稻”的新种,将稻种浸泡在含金沙的海水里:“赛义德说,非洲的盐碱地比北方更严重,要是能在这儿种活,国内就没问题了。”她的指尖沾着稻壳的绒毛,在月光下泛着银白的光。

吴迪站在舰艏,凤钗的绿宝石与南十字星的光芒在海面上交汇,形成道绿色的航道。他知道,这还远远不是结束。好望角的风暴,欧洲殖民者的舰队,国内的军阀混战,还有那些等待被唤醒的古老智慧,都在前方等着他们。

但他心中充满了笃定,因为“凤凰舰”的龙骨里藏着郑和的信念,甲板上载着跨越种族的友谊,船头的凤凰雕塑正迎着风浪展翅。这场由一枚凤钗开始的环球之旅,正在将知识与希望播撒向每个角落,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显然还有更遥远的彼岸,更厚重的篇章,在等着用勇气与智慧去抵达、去书写。

好望角的风浪像无数把钝刀,反复切割着“凤凰舰”的甲板。吴迪扶着船舷的青铜护栏,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凤钗在掌心硌出浅浅的印子——绿宝石里映着翻涌的灰云,像要把整艘船吞进肚子里。

黑小虎把自己绑在桅杆上,手里的《郑和航海日志》被浪花打湿了大半,墨迹在纸页上晕开,倒像是海图里新增的暗礁。“日志说,绕过这道角,就能看到‘火地岛’,”少年的声音被风撕得零碎,“那里的土着会用鲸骨做船,还藏着治疗疟疾的药草!”

阿秀蹲在船舱里,正用金沙混合的海水浇灌“不死稻”。培育皿里的稻种已经抽出新芽,嫩绿的叶片在颠簸中微微摇晃,却透着股韧劲。“赛义德的骆驼队传来消息,”她往稻根上撒了把碾碎的金鸡纳霜,“国内军阀在长江流域开战,黄先生被困在武汉,急需药品和粮食。”

木勇抱着易卜拉欣送来的阿拉伯星盘,盘面上的刻度与郑和的浑天仪完美契合。“过了南纬35度,指南针会失灵,”少年用鹿骨笔在海图上标注着,“但星盘能算出纬度,就像老祖宗们当年做的那样。”他左耳朵后的红痣沾着海盐,在油灯下亮得像颗红豆。

“凤凰舰”冲出风暴圈时,海面上突然浮起群白鲸,喷出的水柱在阳光下化作彩虹。郑洋指着远处的陆地:“是火地岛!”海岸线像条被冻住的蓝丝带,岸边的岩石上站着些穿兽皮的土着,手里举着鲸骨制成的长矛,矛尖刻着凤凰的图案。

土着首领跳上“凤凰舰”时,吴迪认出他脖子上的项链——是用凤钗碎片串成的,绿宝石在兽皮映衬下闪着冷光。“我是卡鲁,”首领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喉音,左耳朵后同样有颗红痣,只是被颜料涂成了蓝色,“祖父说,穿丝绸的人会带来‘生命草’。”

他带着众人走进岛上的洞穴,岩壁上的壁画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画的是郑和的宝船停靠火地岛,水手们与土着交换药草,最后一幅画里,十名水手留在岛上,与土着通婚,他们的后代左耳朵后都点着红痣。

“生命草在冰原深处,”卡鲁指着壁画尽头的冰川,“只有在月全食时才会开花,能治所有热病。”他从洞穴深处拖出个木箱,里面装着本桦树皮书,记载着火地岛的草药图谱,其中“生命草”的绘图旁,用汉字写着“青蒿”。

月全食那晚,冰原上的青蒿果然开出了淡紫色的花,香气在冷空气中漫开,像掺了薄荷的酒。吴迪让阿秀采集花籽,自己则跟着卡鲁检查土着的储藏室——里面堆满了鲸油和兽皮,还有十几箱密封的铁盒,打开一看,全是明代的瓷器和丝绸,上面的凤凰纹与凤钗如出一辙。

“是郑和留下的应急物资,”郑洋抚摸着瓷瓶上的釉彩,“他早就想到,后世子孙可能会需要这些。”储藏室的角落里,藏着更惊人的东西——三尊青铜炮,炮身上刻着“大明水师”,炮口缠着红布,布上绣着“保家卫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这时,冰原上传来引擎声。卡鲁的儿子——个梳着小辫的少年——跑进来喊道:“是欧洲人的巡逻艇!他们在岛上插了国旗!”

吴迪爬上冰川了望,果然看到五艘英国炮艇正在靠近,甲板上的士兵举着米字旗,正往火地岛的沙滩上搬运木桩,准备设立殖民据点。“他们想要青蒿,”卡鲁握紧鲸骨矛,“去年就来过,抢走了半船药草,还杀了我们的人。”

“把青蒿籽藏进丝绸箱,”吴迪对阿秀说,“炮艇的吃水深,进不了浅滩,我们用青铜炮守住峡口。”他让郑洋和木勇调整炮位,黑小虎则带着土着往冰原上埋鲸油桶——遇火会爆炸,能形成火墙。

英国炮艇的炮弹落在冰原上,炸开的冰碴像碎玻璃一样飞溅。吴迪点燃青铜炮的引信,三发炮弹同时击中为首的炮艇,船身立刻倾斜,船员们跳海时,被卡鲁的族人用渔网捞起,像提溜着一串鱼。

“他们的旗舰在放信鸽!”黑小虎指着空中的灰影,“肯定是向美洲的舰队求援!”

卡鲁吹了声呼哨,十几只海鸟突然从冰原的洞穴里飞出,精准地啄落了信鸽。“是我们养的‘导航鸟’,”首领笑着说,“祖先从穿丝绸的人那里学的本事。”

激战中,吴迪注意到英国旗舰的桅杆上挂着个铁笼,里面关着个穿长衫的中国人,左耳朵后有颗红痣。“是黄先生的学生!”木勇突然喊道,“他在上海的医学院留学,被英国人抓来当向导!”

郑洋架起青铜炮,炮弹擦着铁笼飞过,打断了悬挂的铁链。中国人掉进海里,被卡鲁的独木舟救起,他手里紧紧攥着个药箱:“黄先生让我把‘不死稻’的新种带到美洲,那里的华侨能培育出抗寒品种!”

英国炮艇撤退时,吴迪让“凤凰舰”升起了中华民国的国旗。卡鲁把青蒿籽和桦树皮书塞进吴迪怀里:“去美洲吧,那里有很多穿丝绸的人,他们会帮你们的。”他指着火地岛与美洲之间的海峡,“祖先说,那是‘凤展翅’的地方,能通到加利福尼亚。”

“凤凰舰”驶离火地岛时,卡鲁带着族人在岸边点燃了鲸油灯,火光在冰原上连成凤凰的形状,像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吴迪站在船头,看着凤钗的绿光与火光交融,突然明白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红痣,从来不是巧合——是郑和布下的血脉网,无论相隔多远,总能在关键时刻彼此呼应。

船行半月,美洲西海岸的华侨商会派来的接应船终于出现在海平面上。商会会长是个穿西装的老者,见到吴迪的凤钗,突然老泪纵横:“家父是老烟枪的学生,说有朝一日,持凤钗者会带来华夏的新种子。”他左耳朵后的红痣被白发遮住,却在抬手时露了出来。

加利福尼亚的华侨农场里,“不死稻”的新种在黑土地上扎了根。阿秀看着稻苗在阳光下舒展叶片,突然想起鄂伦春的草原:“等这些稻种成熟,就能运回国内,让长江流域的灾民有饭吃了。”

吴迪将青蒿籽和桦树皮书交给商会,委托他们通过太平洋航线送往武汉。自己则带着《回回历法》和青铜炮的图纸,准备驾驶“凤凰舰”穿越巴拿马运河——易卜拉欣的奥斯曼商队传来消息,那里有欧洲殖民者把守,却有个华侨工程师藏着条秘密水道。

“过了运河就是大西洋,”郑洋在海图上画出航线,“能直达欧洲,那里有很多博物馆藏着中国的文物,都是当年被抢走的。”他指着海图上的伦敦,“大英博物馆有《永乐大典》的副本,据说扉页上盖着靖南王的印。”

黑小虎突然举着望远镜大喊:“是欧洲舰队!”远处的海面上,十几艘铁甲舰正列队驶来,桅杆上的旗帜混杂着英、法、西三国的标志,炮口齐刷刷地对准了“凤凰舰”。

吴迪握紧凤钗,绿宝石的光芒在海图上流淌,照亮了巴拿马运河旁的条支流——正是华侨工程师说的秘密水道。“进支流!”他下令转舵,“郑洋,准备炸掉入口的礁石,让他们进不来!”

“凤凰舰”钻进支流时,欧洲舰队的炮弹擦着桅杆飞过,激起的水柱打湿了甲板上的稻种。吴迪回头望去,欧洲人的旗帜在阳光下晃得刺眼,突然想起郑和壁画里的那句话:“海疆无界,民心有界。”

他知道,这还远远不是结束。巴拿马运河的秘密水道,欧洲博物馆里的华夏文物,国内军阀混战的硝烟,还有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等待被唤醒的血脉,都在前方等着他们。但他心里燃着团火,因为凤钗在握,身后是无数双手传递的信念,船头的凤凰雕塑正劈开浪花,驶向更辽阔的远方。

“凤凰舰”在支流里破浪前行,两岸的热带雨林里,美洲豹的吼声与凤钗的绿光交织,像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场由一枚凤钗开始的征程,正在将华夏的种子撒向世界的每个角落,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显然还有更遥远的大陆,更波澜壮阔的传奇,在等着用热血与信念去开拓、去书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巴拿马运河的支流像条被雨林包裹的绿丝带,“凤凰舰”的螺旋桨搅碎水面的浮萍,惊起成群的鹦鹉,翅膀在阳光下闪着红黄绿的光。吴迪站在舰桥,手里的凤钗映着岸边的红木林,绿宝石里突然浮现出幅幻象——十几个穿明代服饰的水手正在砍伐树木,为首的人举着凤钗,侧脸与自己重叠。

“是郑和的船队!”郑洋扒着船舷大喊,手里的《郑和航海日志》哗啦作响,“日志里说,他们在这里开辟过备用航道,藏了艘补给船!”

黑小虎突然指向水下,透过清澈的河水,能看到艘木船的轮廓,桅杆上还缠着半截红绸,在暗流里轻轻摆动。“是补给船!”少年解下腰间的绳镖,甩向沉船的桅杆,“里面肯定有好东西!”

秦九指带着水兵潜下水,半个时辰后浮出水面,手里举着个铜制罗盘,盘面刻着“静海侯府”四个字,指针竟还是准的。“船里有粮仓,”他抹了把脸上的水,“装着没发霉的糙米,还有几十箱瓷器,底款是‘永乐年制’。”

最惊人的发现藏在船长室的暗格里——张绘制在羊皮上的《美洲金矿图》,标注着加利福尼亚到安第斯山脉的金矿分布,旁边用朱砂写着行小字:“此金非为私藏,待华夏有需,可取之济民。”

“是郑和留下的!”吴迪摸着图上的朱砂,指尖传来微微的暖意,“他早就想到,后世子孙可能会需要这些。”

支流尽头的悬崖上,突然出现个穿工装的中国人,手里举着面绣着凤凰的手帕。“是华侨工程师!”木勇认出他胸前的徽章——是南京机械局的标记,“他来接我们了!”

工程师叫陈铁,左耳朵后有颗红痣,被安全帽的带子勒得发红。“秘密水道在瀑布后面,”他引着“凤凰舰”穿过道水帘,眼前豁然开朗——条人工开凿的运河藏在山腹里,岩壁上的凿痕还很清晰,“是我祖父和当地华侨偷偷挖的,用的是郑和补给船里的工具。”

运河的尽头连着大西洋,英国舰队的桅杆正在海平面上移动。陈铁指着岸边的仓库:“里面有我们造的鱼雷,用的是黄岩岛的银矿钢,能打穿铁甲舰的甲板。”他打开仓库的门,里面的鱼雷上都画着小小的凤凰图案。

“凤凰舰”刚驶出运河,英国舰队就围了上来。旗舰的炮口对准了他们的船身,舰长用喇叭喊着:“交出金矿图,否则炸沉你们!”

吴迪让水兵们将瓷器搬到甲板上,突然下令将箱子推下海。青花瓷在英**舰的甲板上炸开,碎片溅起的水花里,藏着陈铁研制的烟雾弹,瞬间将舰队笼罩在白雾中。

“放鱼雷!”秦九指的铡刀劈断固定装置,三枚鱼雷拖着白浪冲向英国旗舰,爆炸声响起时,吴迪仿佛看到绿宝石里的郑和露出了笑容。

舰队撤退后,“凤凰舰”驶向加勒比海。沿岸的华侨商会纷纷派船来接应,香蕉船上堆满了支援国内的药品和粮食,船工们都是黄皮肤黑头发,左耳朵后或多或少都有颗红痣,只是被晒得不太明显。

在古巴的华侨糖厂里,吴迪见到了位白发老者,他正用《回回历法》计算甘蔗的收割时间。“我是赵影子的堂兄,”老者从糖缸里摸出块琥珀,里面嵌着半枚凤钗,“当年老烟枪让我在美洲保管这个,说能在关键时刻打开‘唐人街的宝库’。”

唐人街的宝库藏在教堂的地下室,里面堆满了华侨多年的积蓄——金条、银元,还有从欧洲拍卖行赎回的中国文物,其中幅《千里江山图》的残卷,正是靖南王家丢失的藏品。

“这些够买十艘‘凤凰舰’,”老者抚摸着金条上的凤凰纹,“但我们更想让你把‘不死稻’的种子带来,这里的土地太适合种水稻了。”

阿秀立刻在糖厂的空地上试种,“不死稻”在热带的阳光下长得飞快,三个月就结出了饱满的谷粒。华侨们用甘蔗汁浇灌稻苗,竟培育出甜香的新品种,黑小虎给它起名“凤糖稻”,说能当粮食也能制糖。

黄先生的电报终于从国内传来,字迹因激动而颤抖:“武汉解围,革命军已控制长江流域,急需黄金购买军火,‘不死稻’在南方试种成功,救活无数灾民。”电报末尾画着个凤凰衔稻的图案,旁边写着“欧洲有靖南王的最后批宝藏,在巴黎的卢浮宫”。

“凤凰舰”横渡大西洋时,遇到了艘法国商船,船长是个穿燕尾服的中国人,说着流利的法语。“我是端郡王的外孙,”他递给吴迪张卢浮宫的门票,背面画着凤钗的凹槽,“我在博物馆当翻译,能帮你们拿到‘拿破仑偷走的中国地图’。”

卢浮宫的深夜,吴迪和秦九指扮成游客,跟着穿燕尾服的翻译走进东方馆。在幅《康熙皇舆全览图》的复制品后面,果然有个凤钗形状的暗格,里面藏着卷羊皮——是靖南王绘制的《华夏矿产全图》,标注着全国的煤铁金银矿,比清廷的官方地图详细十倍。

“拿破仑当年从圆明园抢走的,”翻译的声音压得很低,左耳朵后的红痣在廊灯下发亮,“他不知道这图的价值,随手扔在了仓库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他们要离开时,博物馆的警报突然响起。法国警察举着枪冲进来,为首的警官竟也有颗红痣,只是用络腮胡遮住了。“我是木家在欧洲的后裔,”他悄悄塞给吴迪把钥匙,“地下室有艘飞艇,能飞出法国。”

飞艇在巴黎的夜空中盘旋,吴迪看着脚下的万家灯火,突然明白靖南王的真正用意——让子孙散布世界各地,不是为了复辟,是为了学习各国的长处,终有一天能将这些知识带回华夏。

“下一站去英国,”秦九指嚼着古巴雪茄,“大英博物馆里有《永乐大典》,得把它赎回来。”

黑小虎趴在飞艇的舷窗上,手里的《坤舆全图》被风吹得哗哗响:“日志里说,英国有个华侨造船厂,能造出比‘凤凰舰’更厉害的铁甲舰。”

吴迪握紧凤钗,绿宝石里映出地球的轮廓——从烟台港到巴拿马,从美洲到欧洲,他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在续写着郑和未竟的航海梦。他知道,这还远远不是结束。大英博物馆的典籍,华侨造船厂的图纸,国内等待统一的土地,还有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都在前方等着他们。

但他心里充满了力量,因为飞艇的燃料里混着“不死稻”榨出的酒精,导航用的是郑和的星图,身边的每个人左耳朵后都有颗红痣,像串连在一起的星辰。这场由一枚凤钗开始的环球征程,正在将分散的血脉与智慧重新凝聚,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显然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更辉煌的篇章,在等着用信念与行动去丈量、去书写。

大英博物馆的穹顶在晨雾里像座倒扣的银碗,吴迪站在馆外的台阶上,手里攥着半枚从巴黎带回的凤钗碎片——与博物馆馆藏的《永乐大典》扉页上的凹槽正好吻合。雾水打湿了他的袖口,露出里面绣着的凤凰暗纹,是阿秀用“凤糖稻”的纤维染的绿线,在晨光里泛着微光。

秦九指叼着古巴雪茄,烟圈在雾里散成淡白的云。“华侨造船厂的老杨说,英国海军部今天有批报废的铁甲舰零件要处理,”他往博物馆的石柱上磕了磕烟灰,“里面有门阿姆斯特朗炮,炮栓上刻着凤凰纹,是当年靖南王从英国人手里买的。”

黑小虎背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从巴黎飞艇上拆下来的望远镜,正对着博物馆的窗户比划。“《永乐大典》在东馆的玻璃柜里,”少年突然压低声音,“我看到守卫换岗的间隙有三分钟空档,够我们撬开柜子了。”他左耳朵后的红痣沾着雾水,像颗晶莹的露珠。

木勇抱着本从法国带来的《拿破仑法典》,书页里夹着张华侨绘制的博物馆平面图。“地道入口在埃及馆的狮身人面像后面,”他用铅笔在图上圈出个红点,“是二战时华侨躲空袭挖的,直通东馆的地基。”

雾散时,博物馆的大门准时打开。吴迪他们混在游客里走进埃及馆,狮身人面像的基座上果然有块松动的石板,掀开后露出黑黢黢的地道,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像陈年的书卷气息。

地道尽头的出口正对着《永乐大典》的展柜。黑小虎用特制的黄铜钥匙撬开玻璃锁,吴迪迅速将典籍装进防水袋——书页上的朱红印章“永乐御制”在手电筒光下格外清晰,其中一卷《考工记》里夹着张泛黄的纸,是靖南王批注的军舰改良图,旁边写着“以夷制夷,方为上策”。

“警报!”木勇突然拽了拽吴迪的衣角。展柜的红外感应发出刺耳的尖叫,警卫的皮鞋声从走廊尽头传来。秦九指掏出烟雾弹,拉环的脆响在空荡的展厅里格外清晰,白色的烟雾中,他们抱着典籍钻进地道,身后传来警卫的怒吼。

地道里的岔路突然传来脚步声,是个穿西装的中国人,手里举着盏瓦斯灯,灯芯上的凤凰纹在黑暗里跳动。“我是老烟枪在伦敦的学生,”男人左耳朵后的红痣在灯光下闪着光,“造船厂的阿姆斯特朗炮已经备好,就等你们的军舰图。”

华侨造船厂藏在泰晤士河的支流旁,厂房的烟囱上画着个巨大的凤凰剪影,与“凤凰舰”的舰艏图案如出一辙。老杨——个头发花白的工程师——正蹲在炮栓前,手里的扳手转得飞快:“这炮能打穿十寸厚的铁甲,当年靖南王买它时,特意让英国工匠在炮栓里藏了火药配方。”

炮栓拆开后,里面果然藏着卷羊皮,是用秘文写的火药配方,黑小虎对照《永乐大典》里的《武经总要》,很快破译出来:“比欧洲的火药威力大三成,还不容易受潮!”

造船厂的仓库里,堆着小山似的铁甲舰零件,华侨工人们正用黄岩岛的银矿钢重新锻造,熔炉里的火焰映红了他们的脸,每个人左耳朵后都有颗或深或浅的红痣,像熔炉里溅出的火星。“再有三个月,”老杨擦了把汗,“新的‘凤凰舰’就能下水,用的是郑和的船体结构,加了英国的蒸汽引擎。”

黄先生的电报从无线电里传来,带着跨洋的电流声:“北伐军攻克北京,军阀混战暂歇,需军火巩固防线;‘不死稻’在全国推广,饥荒缓解;欧洲各国承认新政府,可派使团访华。”电报末尾画着九只凤凰围着地球,旁边写着“凤已还巢,环球同此凉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吴迪将《永乐大典》和火药配方交给老杨,委托他通过华侨商队运回国内。自己则带着军舰改良图,跟着穿西装的中国人前往利物浦——那里有艘准备开往上海的邮轮,船上的华侨要在甲板上举行“凤凰会”,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周年。

邮轮的宴会厅里,挂着从世界各地收集的凤凰信物:漳州凤来客栈的铜铃、丽江木府的玉佩、火地岛的鲸骨矛、巴黎卢浮宫的地图……华侨们捧着各自的信物,左耳朵后的红痣在水晶灯下连成片,像条跨越山海的血脉之链。

“我们在美洲种出了‘凤糖稻’,”古巴糖厂的代表举起瓶稻壳酿的酒,“在非洲找到了金鸡纳霜,在欧洲赎回了《千里江山图》……”

“还有这个!”伦敦大学的留学生举起份报纸,头版是“凤凰舰”穿越巴拿马运河的照片,标题写着“华夏舰队重游郑和航线”。

吴迪站在宴会厅中央,将凤钗举过头顶,绿宝石的光芒在所有信物上流转,仿佛有只无形的凤凰在众人头顶盘旋。他突然明白,所谓“凤还巢”,从来不是某个人或某件信物的回归,而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终于在共同的信念下重新聚首。

邮轮驶离利物浦时,英国舰队的水兵在岸边敬礼——老杨改造的阿姆斯特朗炮已经通过测试,英国海军部想与新政府合作,用银矿钢制造军舰。吴迪站在甲板上,看着凤钗的绿光与大西洋的波涛交融,远处的海平面上,新的“凤凰舰”正在试航,烟囱里的黑烟在蓝天上画着圈,像个未完的句号。

黑小虎趴在栏杆上,用郑和的星图对照现代航海图:“日志里说,过了马六甲,就能看到‘万邦来朝’的景象,现在真的实现了。”少年手里的《坤舆全图》上,已经用红笔添满了新的航线,从伦敦到上海,从纽约到悉尼。

阿秀正在培育“不死稻”的全球变种,将从各地带回的稻种进行杂交:“卡鲁说火地岛的稻种抗寒,非洲的耐盐碱,美洲的高产……杂交后,说不定能在全世界的土地上生长。”她的鹿皮袋里,青蒿籽已经发了芽,用湿润的棉花裹着,像群沉睡的绿精灵。

吴迪望着越来越近的马六甲海峡,那里的灯塔正在闪烁,像颗指引归途的星。他知道,这还远远不是结束。国内新政府的建设,全球华侨的联合,“凤凰舰”舰队的组建,还有那些等待被续写的航海日志,都在前方等着他们。

但他心里充满了安宁,因为邮轮的货舱里装满了世界各地的种子与图纸,甲板上站着群准备回家的华夏儿女,手里的凤钗正映着越来越近的亚洲海岸线。这场由一枚凤钗开始的百年征途,终于要回到起点,却又在新的起点上,向着更辽阔的未来启航。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显然还有更漫长的航程,更宏大的愿景,在等着用几代人的热血与智慧,去继续书写,去亲手实现。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