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1934章 有我无敌(139)

“镇远”号铁甲舰的烟囱在南海的烈日下喷出灰柱,像支斜插在蓝天上的墨笔。吴迪站在舰桥,手里的凤钗映着粼粼波光,绿宝石里能看见自己的影子叠在海图上——黄岩岛的位置被红铅笔圈了个醒目的圈,旁边标注着“永乐年间,宝船在此”。

秦九指蹲在主炮的炮座上,用麂皮擦拭着炮管外的铜箍。“老烟枪的日记里写,郑和的宝船带着银矿回航时,在这儿遇了台风,”他往炮膛里塞了把晒干的海芙蓉,“说是能安神,让炮弹打得更准。”炮身上的“镇远”二字被他用红漆描过,在阳光下像淌着血。

黑小虎趴在船舷边,往海里撒着碎饼干,一群银鲳鱼追着船尾的浪花,鳞片在阳光下闪得像碎银。“黄先生说,郑家人守着的不只是银矿,”少年突然指着远处的海平面,“那是什么?”

海天相接处浮着片黑压压的帆影,不是蒸汽船,是挂着棕榈叶帆的渔船,船头上站着些**上身的汉子,腰间缠着红绸,绸子上绣着简化的罗盘图案。“是郑和船队的后裔,”吴迪举起望远镜,看到为首的汉子左耳朵后有颗红痣,被海风刮出的盐霜盖着,“他们在等我们。”

渔船渐渐靠近,为首的汉子跳上“镇远”号,脚刚落地就单膝跪地,手里举着块青铜令牌,上面刻着“静海侯府”四个篆字——是郑和的爵位。“属下郑海,奉家主之命在此迎候凤钗持有者,”他的皮肤被海风晒得黝黑,掌心却有层薄茧,是常年握罗盘磨出来的,“银矿在黄岩岛的环礁里,要等涨潮时才能进。”

郑海带来的海图比《海疆图志》更详细,用贝壳粉画在羊皮上,环礁的入口处标着个小小的凤凰图案,和凤钗的形状分毫不差。“入口被块千斤石堵着,”郑海指着图案,“传说是郑和亲手封的,说要等‘凤凰归海’才能打开。”

涨潮时,海水漫过环礁的浅滩,露出道仅容小船通过的水道。吴迪带着秦九指、黑小虎和郑海换乘小艇,凤钗的绿光在船头摇曳,像只引路的萤火虫。水道两侧的珊瑚礁上缠着些锈铁链,郑海说那是当年宝船的锚链,在海里泡了六百年,依旧坚硬。

环礁中央的泻湖里,块巨大的礁石像头伏着的海龟,石面上刻着幅星图,北斗七星的位置正好能放下凤钗。吴迪将凤钗嵌进去,礁石发出沉闷的响声,缓缓沉入水底,露出里面的洞口,黑得像口深井,能闻到里面传来的硫磺味——是银矿里的伴生硫磺。

洞口两侧的岩壁上凿着些佛龛,里面的佛像早已被海水蚀得模糊,却还能看出是郑和船队的水手打扮。“每尊佛像里都藏着油布包,”郑海抠开一尊佛像的底座,掏出个裹着三层油布的东西,打开一看,是张宝船的设计图,“是用银矿的钢料打造的,能载三千人,比英国的铁甲舰还大。”

银矿的矿道比丽江的更宽敞,岩壁上嵌着会发光的珊瑚,照亮了里面的矿脉——银白色的矿石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像凝固的月光。矿道尽头的石室中央,摆着个巨大的铜钟,钟身上刻着《航海图》,从中国的太仓一直画到东非的马林迪。

“这是‘静海钟’,”郑海敲响铜钟,钟声在矿道里回荡,震得银矿的粉尘簌簌落下,“郑和每次出航前都要敲三下,说能保平安。”他指着钟后的石壁,“银矿的主脉在那儿,储量够造十艘‘凤凰舰’。”

吴迪刚要走近,铜钟突然剧烈摇晃,是日本舰队的声呐在探测环礁。郑海的脸色变了:“他们怎么找到的?”他从矿道的缝隙里往外看,泻湖的入口处出现了日本军舰的炮口,“是木武的旧部叛逃了,把坐标卖给了日本人!”

秦九指往矿道的支撑柱上绑炸药:“炸了入口,让他们进不来!”黑小虎则在佛龛里翻找,突然举起个油布包:“是信号弹!能让‘镇远’号的弟兄看到!”

信号弹在泻湖里炸开,像朵红色的花。“镇远”号的主炮立刻轰鸣,炮弹落在日本军舰的甲板上,燃起大火。但日本舰队的数量太多,“镇远”号很快被包围,炮声震得环礁都在颤抖。

“从密道走,”郑海指着铜钟下的暗门,“通到黄岩岛的另一侧,那里有郑和留下的备用宝船,能出海。”他将青铜令牌塞进吴迪手里,“这是调令,能召集所有郑和后裔的渔船,组成船队支援‘镇远’号。”

暗门里的密道比想象中长,两侧的岩壁上画着郑和下西洋的壁画,最后一幅是宝船在黄岩岛卸货,船员们正往银矿里搬运书籍和瓷器——原来郑和不仅藏了银矿,还藏了无数珍贵的典籍,怕在战乱中失传。

密道尽头的沙滩上,果然停着艘宝船,船体用银矿钢加固过,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吴迪跳上船,发现船舱里堆满了木箱,打开一看,全是线装书,《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甚至还有宋刻本的《武经总要》。

“这些比银矿还珍贵,”秦九指抚摸着泛黄的纸页,“老烟枪要是看到,能笑活过来。”他突然指向远处的海面,“‘镇远’号在撤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镇远”号冒着浓烟驶离环礁,日本舰队紧追不舍。吴迪立刻下令升帆,宝船的棕榈叶帆在海风里展开,像只巨大的白鸟。“把典籍搬到‘镇远’号,”他对郑海说,“银矿带不走,但这些书必须保住。”

宝船追上“镇远”号时,吴迪才发现铁甲舰的甲板上站满了郑和的后裔,他们驾驶着数百艘渔船,用鱼叉和炸药包围攻日本军舰,像群愤怒的海鸟。郑海敲响了“静海钟”的复制品,钟声在海面上回荡,渔船们突然变换阵型,组成个巨大的凤凰图案,将日本舰队围在中央。

“是‘凤凰阵’,”郑海的声音带着激动,“郑和当年用这阵法击退过海盗,没想到今天还能用上。”

吴迪站在宝船的桅杆上,举起凤钗。绿宝石的光芒在海面上铺开,与渔船组成的凤凰图案重叠,竟真的像只凤凰在海面上展翅。日本舰队的指挥官显然慌了,下令炮击阵型的中心,却被渔船们用炸药包拦截,爆炸声在凤凰阵里炸开,像给凤凰添了层火焰。

激战中,吴迪注意到日本旗舰的烟囱上绑着个人,左耳朵后有颗红痣——是木武的儿子,木勇,被日本人当做人质。“我去救他,”黑小虎突然抓住根绳索,“我的弹弓能打断绑他的绳子!”

少年像只猴子荡到日本旗舰的甲板上,弹弓的石子精准地打中绳索,木勇掉进海里,被郑海的渔船救起。“我爹说,靖南王的后人不能当叛徒,”木勇的声音带着哭腔,手里举着半块玉佩,和吴迪的凤钗正好相配,“这是他留给我的,说能找到真正的航向。”

夕阳西下时,日本舰队终于撤退,拖着冒烟的船体消失在海平面上。“镇远”号和宝船并排放航,渔船们的铜铃在暮色里叮当作响,像在唱首古老的歌谣。吴迪站在两船之间的跳板上,凤钗的绿光与“静海钟”的铜辉交织,在海面上投下片奇异的光影。

黄先生的电报从无线电里传来,带着电流的杂音:“南京光复,需银矿支援新政府,速运钢料至上海。”电报末尾画着个凤凰与宝船并列的图案,旁边写着“合则无敌”。

吴迪将青铜令牌交给郑海:“你带宝船和典籍回南京,这些书该进国家图书馆。”他又把凤钗递给秦九指,“你带‘镇远’号回上海,监督‘凤凰舰’的建造。”

“那你呢?”秦九指的铡刀在暮色里泛着光。

吴迪指着南海的深处,那里的星空格外明亮,像张铺展开的海图:“郑和能走到东非,我们也能。”他从宝船的船舱里搬出个罗盘,盘面刻着凤钗的图案,“我要去看看《海疆图志》最后画的那座仙岛,看看祖宗们留下的最后种子。”

黑小虎突然跳上跳板:“我跟你去!”阿秀也从“镇远”号上跑过来,鹿皮袋里的《海疆图志》露出半角,“鄂伦春的猎人从不走回头路。”木勇、郑海的儿子郑洋……越来越多年轻的身影站到吴迪身后,左耳朵后的红痣在星光下像串燃烧的星子。

宝船和“镇远”号渐渐远去,吴迪他们驾驶着艘小帆船,朝着南海深处驶去。凤钗的绿光在罗盘上跳动,指引着未知的航向。他知道,这还远远不是结束。仙岛的秘密,海外的种子,新生国家的海疆,还有那些等待被发现的、属于华夏的荣光,都在前方等着他们。

但他心里充满了力量,因为船帆上印着凤凰与宝船的图案,身后是无数年轻的面孔,手里的罗盘指向星辰大海。这场由一枚凤钗开始的征途,正在驶向更辽阔的世界,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显然还有更漫长的航程,更璀璨的篇章,在等着用青春与热血去书写。

南海的星子像撒在蓝丝绒上的碎钻,小帆船的甲板被月光镀上层银霜。吴迪蹲在船尾,用凤钗的绿宝石打磨罗盘的铜针,针尖在绿光里微微发颤,始终指向东南方——《海疆图志》最后那页标注的“仙岛”,就在那个方向。

黑小虎趴在船头,啃着烤海鱼,鱼骨被他雕成只小凤凰,翅膀上还刻着“凤还巢”三个字。“郑洋说,仙岛的珊瑚会发光,”少年突然指着船舷,“阿秀姐,你看!”

阿秀正用鄂伦春语教木勇辨认星座,闻言低头望去,海水里浮着片淡紫色的光带,像条流动的绸带。“是夜光虫,”她摸出鹿皮袋里的《海疆图志》,泛黄的纸页上果然画着这种生物,旁边注着“引航虫,聚则有岛”。

木勇把鱼骨凤凰别在帆布上,小脸上沾着海盐。“我爹说,靖南王的船队当年到过仙岛,”他的小手按在左耳朵后的红痣上,“那里的山是银矿堆的,水是甜的,还有会说汉语的原住民。”

船行七日,海面上突然出现群信天翁,绕着桅杆盘旋不去。郑洋——郑海的儿子,个皮肤黝黑的少年——突然站起来,手里的渔叉指向远方:“是‘望夫礁’!”

远处的海平面上,座礁石如妇人远眺,礁顶的灯塔早已锈蚀,却仍有微光闪烁。“仙岛就在礁后,”郑洋解开帆布上的贝壳串,“这是祖辈传的‘岛语’,摇三下能唤来向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贝壳串的脆响在海面上荡开时,望夫礁后驶出艘独木舟,舟上的老者披着棕榈叶蓑衣,脸上画着红色的图腾,左耳朵后竟也有颗红痣,只是被皱纹挤成了团。“我是阿贵,”老者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口音,“等你们三百年了。”

独木舟引着小帆船穿过片珊瑚礁,眼前豁然开朗——仙岛像块浮在海上的绿翡翠,中央的山峰闪着银光,果然是座巨大的银矿,山脚下的村落里,竹楼的屋顶盖着海贝,在阳光下亮得晃眼。

“这是‘万安岛’,”阿贵指着村落中央的祭坛,“郑和的船队当年在此休整,留下二十七个水手,与原住民通婚,才有了我们。”祭坛上的石碑刻着“华夏故地”四个大字,被香火熏得发黑。

村落的长老们捧着陶罐出来,里面盛着发酵的椰酒。吴迪接过陶罐时,看到长老腰间的玉佩——是半只凤凰,与凤钗的形状正好互补。“这是当年郑和留下的,”长老抚摸着玉佩,“说等凤钗合璧,就打开‘祖祠’。”

祖祠藏在银矿的山腰,石门上的凤凰浮雕与黄岩岛的如出一辙。吴迪将凤钗与玉佩同时嵌进去,石门缓缓开启,里面的石台上摆着个巨大的铜匣,打开一看,没有金银,只有三卷羊皮——是郑和绘制的《坤舆全图》,比利玛窦的版本更详细,连美洲西海岸的航线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还有这个,”阿贵从铜匣底层摸出个小盒,里面装着粒稻种,外壳泛着银光,“是郑和从非洲带回来的‘不死稻’,一年三熟,能在盐碱地生长。”

吴迪突然明白,所谓的“最后种子”,不是金银,也不是军火,是能让百姓饱腹的稻种,是能让华夏开拓海疆的地图。老烟枪日记里的“凤还巢”,最终要“还”的,是民生与疆土。

就在这时,村落里突然传来惊呼。郑洋跑进来喊道:“日本舰队!他们跟着我们的船尾浪来了!”

吴迪跑到山腰的了望台,果然看到十艘日本军舰正在靠近,炮口对准了村落。“他们想要稻种和海图,”阿贵的棕榈叶蓑衣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二十年前,就有日本人来抢,被我们用银矿里的硫磺炸沉了三艘船。”

村落里的青壮年迅速集结,手里拿着渔叉和自制的火药枪,妇女们则往竹楼的夹层里搬运稻种。吴迪让黑小虎带着《坤舆全图》和稻种从后山的密道撤离,自己和阿秀、木勇、郑洋留在祖祠,用银矿的硫磺制作炸药。

“祖祠的柱子是空心的,”阿贵敲了敲石柱,“填了硫磺和银矿粉,点燃能炸塌半个山头。”他的孙子——个梳着冲天辫的小童,正用贝壳铲往陶罐里装硫磺,小脸被熏得灰扑扑的。

日本舰队的炮击开始了,竹楼在爆炸声中坍塌,海贝屋顶飞散开来,像场银色的雨。吴迪他们躲在祖祠的石门后,看着日军的登陆艇靠近沙滩,士兵们举着太阳旗,靴底踩在郑和石碑上,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等他们进祖祠,”秦九指的声音突然从密道里传来,他竟带着“镇远”号的水兵赶来了,铡刀上还沾着海草,“就炸!”

原来“镇远”号一直跟在后面,秦九指怕打扰吴迪寻找仙岛,没敢靠近,直到看到日本舰队,才全速赶来支援。水兵们迅速在银矿的山道上布下地雷,引线连着祖祠的硫磺柱。

日军果然冲进了祖祠,为首的军官看到铜匣里的海图,突然狂笑:“大日本帝国的舰队,终将统治这片海域!”他的军刀劈向《坤舆全图》,却被吴迪的凤钗挡住,绿宝石的光芒刺得他睁不开眼。

“动手!”吴迪大喊。阿贵点燃引线,硫磺柱在爆炸声中冲天而起,银矿的山体开始滑坡,巨大的银矿石像雪崩般滚向沙滩,将日军的登陆艇砸得粉碎。

“镇远”号的主炮同时轰鸣,炮弹落在日本舰队的旗舰上,火光映红了半个海面。吴迪站在祖祠的废墟上,看着日军的军舰在滑坡和炮击的双重打击下溃逃,突然发现银矿的山体滑坡后,露出了片巨大的岩壁,上面刻着幅更完整的海图,从万安岛一直画到南极。

“是郑和的终极航线,”长老抚摸着岩壁上的刻痕,“他本想完成环球航行,却因朝廷禁海而搁置。”

吴迪将《坤舆全图》和稻种交给秦九指:“你带水兵护送村民回黄岩岛,这些稻种要尽快送去南京,让农学家培育。”他指着岩壁上的南极航线,“我要去完成郑和未竟的事。”

黑小虎突然举起手:“我跟你去!《海疆图志》的最后一页画着南极的冰山,说那里有能治愈百病的冰泉!”阿秀也握紧猎刀:“鄂伦春的传说里,极北之地有长生草,或许就在南极。”

木勇、郑洋、阿贵的孙子……越来越多年轻的身影围过来,眼睛里闪着对未知的向往。他们的左耳朵后,都有颗或深或浅的红痣,在夕阳下连成串,像条跨越时空的血脉之链。

“镇远”号载着村民和稻种起航时,吴迪他们换乘了艘更大的帆船,阿贵送给他们的“不死稻”已经在船尾的花盆里发了芽,嫩绿的叶片在海风中摇曳。吴迪站在船头,凤钗的绿光与《坤舆全图》上的航线重叠,指向遥远的南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知道,这还远远不是结束。南极的冰原,环球的航线,新生国家的未来,还有那些藏在地球尽头的秘密,都在前方等着他们。但他心里充满了力量,因为船帆上绣着凤凰与稻穗的图案,身后是群年轻的同伴,手里的凤钗正指引着前所未有的航向。

帆船驶离万安岛时,银矿的山体仍在发光,像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吴迪望着越来越远的仙岛,突然明白“凤还巢”从来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带着先辈的信念走向未来。这场由一枚凤钗开始的传奇,正在驶向更浩瀚的星辰大海,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显然还有更漫长的航程,更壮丽的发现,在等着用勇气与智慧去书写。

南极的冰山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像无数块悬浮在海面的水晶。吴迪的帆船“新凤凰号”正小心翼翼地穿过浮冰区,船身裹着层薄冰,甲板上的铜栏杆冻得发脆,碰一下就能掉下冰碴。凤钗被他揣在贴身的鹿皮袋里,绿宝石的暖意透过布料渗出来,成了这冰天雪地里唯一的热源。

黑小虎趴在了望塔上,呼出的白气在镜片上凝成霜花。“阿秀姐,你看那座冰山!”少年用冻得通红的手指着左前方,一座巨大的平顶冰山像块被切开的奶油蛋糕,冰面上有片奇异的绿色——是苔藓,在南极的酷寒里竟能存活。

阿秀正用鄂伦春的鹿骨针修补帆布,针脚细密得像蜘蛛网。“我爹说过,有苔藓的地方就有地热,”她往冻僵的手指上哈了口气,“说不定《海疆图志》里说的冰泉就在那儿。”帆布上绣着的凤凰图案被冰雾打湿,绿线勾勒的尾羽在风中微微颤动,像真的要展翅飞走。

木勇蹲在船尾的花盆旁,小心翼翼地给“不死稻”盖上保温的海豹皮。稻种在南极的日光下长得飞快,已经抽出了三寸高的稻穗,银绿色的谷粒在冰光里闪着珍珠般的光泽。“郑洋哥说,这种稻子能在冰水里发芽,”少年左耳朵后的红痣冻得发紫,却难掩兴奋,“等带回南京,就能让北方的冬天也有粮食吃了。”

郑洋站在舵旁,手里的罗盘指针被地磁干扰得乱转,只能靠冰山的形状辨认方向。“祖祠的岩壁图上说,穿过‘魔鬼西风带’就能看到冰泉,”他用冻裂的手抹了把脸上的雪,“但那里的浪能掀翻三层楼高的船。”

“新凤凰号”刚驶入西风带,就遭遇了暴风雪。巨浪像白色的巨兽,一次次将船身抬起又狠狠砸下,甲板上的冰被震得粉碎,像撒了一地的碎玻璃。吴迪死死抱住桅杆,凤钗的绿宝石突然发出强光,在浪尖上劈开一道通路——浪涛中竟浮现出艘古船的幻影,船头站着个穿明代官服的身影,正举着望远镜眺望,侧脸像极了郑和。

“是先辈在引路!”郑洋大喊,猛地转舵,“新凤凰号”顺着幻影开辟的水道冲过浪峰,甲板上的人都被冻成了雪人,却没一个人松手。

暴风雪过后,天空突然放晴。一座冒着热气的冰谷出现在眼前,谷中央的冰泉咕嘟咕嘟地翻着水花,蒸汽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在阳光下化作一道道彩虹。泉边的岩石上,果然长着《海疆图志》里记载的“长生草”,叶片肥厚,泛着琥珀色的光。

“真的有冰泉!”黑小虎第一个跳上冰岸,刚要去摘长生草,脚下的冰层突然裂开,露出里面的暗洞,黑得像头张开的巨口。吴迪用绳索将他拉上来,自己则举着凤钗往下看——暗洞里竟藏着艘完整的古船,船身覆盖着冰层,桅杆上还挂着“静海侯府”的旗帜。

“是郑和的备用船!”郑洋的声音带着颤抖,“祖上说,当年有艘宝船在此遇难,没想到是藏在冰洞里。”

众人凿开冰层,古船的甲板上堆满了木箱,打开一看,全是明代的典籍和瓷器,其中一箱装着《坤舆全图》的手稿,上面有郑和的亲笔批注:“南极之地,冰下有暖海,可通环球。”

冰泉的水温突然升高,蒸汽变得滚烫。吴迪发现泉眼的石壁上有凤钗形状的凹槽,嵌进去后,冰谷开始剧烈震动,暗洞的底部裂开,露出片深蓝色的海水——正是郑和说的“暖海”,水温竟有二十多度,与周围的冰原形成诡异的对比。

“暖海的水流向北极!”阿秀指着海水中的浮标,“能通到白令海峡!”

古船的船舱里,藏着更惊人的秘密——一张绘制在羊皮上的《环球航线图》,标注着从南极暖海到北极冰原的航道,旁边还画着个小小的凤钗图案,写着“凤钗合璧,四海通航”。

就在这时,冰谷外传来引擎声。郑洋爬上冰崖一看,脸色瞬间煞白:“是日本的破冰船!他们跟着我们的航迹来了!”

吴迪立刻让众人将典籍和稻种搬到古船——郑和的宝船用料竟是银矿钢,在冰水里泡了六百年,依旧坚固如新。黑小虎和木勇往“新凤凰号”上绑炸药,阿秀则在暖海的入口处布下冰雷——用冰泉的水冻结的炸药,遇热就会爆炸。

日本破冰船的炮口对准了冰谷,炮弹炸碎的冰块像流星雨般落下。吴迪驾驶着古船驶入暖海,郑洋则点燃“新凤凰号”的炸药,爆炸声引动了冰雷,暖海的入口被崩塌的冰谷彻底封死,只留下日本船员在冰原上绝望的呼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暖海的水流果然通向北极,古船在深蓝色的海水中航行,两侧的冰层越来越薄,渐渐出现了绿色的苔藓和游动的鱼群。吴迪站在船头,看着凤钗的绿光在海水中延伸,突然明白郑和的真正愿景:不是征服,是联通,用航线将世界织成一张网,让文明在交流中延续。

一个月后,古船驶出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岸边的渔村升起了中华民国的国旗——是黄先生派出的接应船队,为首的“凤凰舰”已经完工,舰艏的凤凰雕塑在阳光下闪着银光,用的正是黄岩岛的银矿钢。

黄先生拄着拐杖登上古船,手里的电报在海风中猎猎作响:“全国光复,新政府成立,需《坤舆全图》规划海疆,需不死稻救济灾民。”他的左耳朵后,那颗红痣在白发间若隐若现,“九痣聚齐,凤已还巢,但天下未定,仍需远航。”

吴迪望着“凤凰舰”上欢呼的士兵,看着古船里的典籍和稻种,突然明白“凤还巢”的终极意义:所谓的“巢”,从来不是某座岛屿或某个朝代,是每个华夏儿女心中的家国。凤钗串联起的,不仅是血脉与宝藏,更是一个民族在风雨中始终向前的脚步。

“凤凰舰”拖着古船驶向上海,甲板上的“不死稻”已经结出饱满的谷粒,银绿色的稻穗在风中起伏,像片流动的星河。吴迪站在两船之间的跳板上,凤钗的绿宝石映出地球的轮廓——从烟台港到黄岩岛,从南极冰泉到北极暖海,他们走过的航线,正像凤凰展开的翅膀,覆盖了整个世界。

黄先生将新绘制的《中华民国海疆图》递给吴迪,上面用红线标出了所有他们发现的航线和宝藏,最后一笔停在南海的万安岛,旁边写着:“此为起点,非终点。”

吴迪握紧凤钗,看着甲板上年轻的面孔——黑小虎正用古船的木料雕刻新的罗盘,阿秀在教木勇辨认暖海的鱼类,郑洋则在整理郑和的手稿,准备出版成书。他们的红痣在阳光下连成一线,像条跨越时空的血脉长河。

“下一站,”吴迪指向非洲的方向,那里是郑和当年到达的最远之地,“去看看马林迪的古碑,告诉那里的人,我们回来了。”

“凤凰舰”鸣响汽笛,声浪在太平洋上回荡,惊起无数海鸟。吴迪知道,这还远远不是结束。世界的另一端还有未被探索的航线,新生的国家还有待建设的海疆,那些藏在历史尘埃里的文明密码,那些等待被书写的华夏传奇,都在前方等着他们。

但他心中充满了力量,因为凤钗在握,信念在胸,身后是无数双手接过的接力棒,前方是属于整个民族的浩瀚征途。这场由一枚凤钗开始的远航,正在驶向更辽阔的天地,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显然还有更漫长的航程,更壮丽的风景,在等着用生命与热忱去丈量、去描绘。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