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310章 女子无才便是德

应天府皇宫的坤宁宫,今日与往日截然不同。往常里,殿内只余熏香袅袅,宫女们轻手轻脚走动,连说话都压着声线,透着股皇家规制下的清净雅致;可今日因着李贞一家的到来,殿外廊下多了侍从的身影,殿内更是飘着孩童的嬉闹声,连窗棂上挂着的玉饰,都似被这股热闹气熏得轻轻晃动,满殿都透着鲜活劲儿。

“小姑姑,等等我!等等我呀!”

稚嫩的呼喊声从殿内东侧传来,三岁的李景隆迈着短短胖胖的腿,一路跟着六岁的朱镜静跑。

他跑得急,小脸蛋涨得像熟透的苹果,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滑,却顾不上擦,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紧紧盯着前方朱镜静的背影,小手还时不时往前伸,生怕把人跟丢了。

朱镜静手里攥着一串红彤彤的糖葫芦,饱满的山楂裹着亮晶晶的糖壳,甜香顺着风飘了半殿。她脚步轻快得像只小蝴蝶,时不时还故意加快速度,听得身后李景隆的喘气声越来越急,才猛地停下脚步,转过身皱着小眉头,鼓着腮帮子道:“你离我远点!别总跟着我!”

她盯着李景隆,小脸上满是不喜欢 —— 这小屁孩身上总带着股奶腥气,袖口还沾着点不知道哪儿蹭来的灰,哪有自己的锦缎裙子干净;尤其是他那双眼睛,总直勾勾地盯着自己手里的糖葫芦,嘴角都要流出口水了,看得她心里别扭得慌,连手里的糖葫芦都好像没那么甜了。

李景隆被她一凶,脚步 “噔” 地顿住,小嘴微微噘起,像只受了委屈的小鸭子,眼里瞬间蒙上了一层水汽,却还是攥着小拳头,小声嘟囔:“小姑姑,我…… 我就想跟你玩,我不抢你的糖葫芦……”

朱镜静才不听他解释,转身就往内殿跑,径直扑进一个穿着素色布裙的女子怀里。

那女子正是马秀英,她刚端起茶盏,见朱镜静扑来,连忙放下杯子,双手稳稳接住她,轻轻拍了拍她的背,柔声道:“静儿,慢点跑,摔着可就疼了。”

“母后,母后!” 朱镜静把头埋在马秀英怀里,声音带着几分委屈的哭腔,小手还紧紧攥着糖葫芦,“这小屁孩总跟着我,还一直盯着我的糖葫芦看!这是二哥特意给我带回来的,他凭什么看!”

马秀英无奈地笑了笑,伸手摸了摸朱镜静柔软的头发,目光转向殿内西侧正襟危坐的李贞 —— 李贞双手放在膝盖上,腰背挺得笔直,连坐姿都透着几分拘谨。

马秀英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教育的意味:“静儿,九江是你表兄家的孩子,算起来是你的小侄子,你这个做小姑姑的,该多让着他些才是。有好吃的、好玩的,和他分一分,才是乖孩子,哪能这么凶他呢?”

这话看似是对朱镜静说,实则也是说给李贞听的 —— 既是让李贞放心,知道皇室不会亏待他的孙儿。

李贞坐在一旁,闻言连忙起身,双手抱拳躬身道:“娘娘言重了,小孩子家玩闹罢了,哪用得着娘娘特意叮嘱。九江年纪小,不懂事,给添麻烦了。” 他说话时微微低着头,语气里满是恭敬,连腰都弯得比平时更低了些。

马秀英见他这般拘谨,连忙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李大哥,你这就见外了。咱们都是一家人,你是重八的姐夫,在这坤宁宫里,不用这么拘谨客气,该怎么坐就怎么坐,别把自己当外人。”

她顿了顿,又想起什么,语气里多了几分关切:“说起来,保儿如今还在北方征战,辛苦得很。你在城外的庄子上过得怎么样?庄里的下人还听话吗?要是缺什么用的,或是有什么难处,尽管说,别自己扛着。”

李贞听她提起李文忠,眼眶微微一热,坐下后连忙回道:“劳娘娘挂心了。庄里一切都好,下人们都本分,吃穿用度也不缺。保儿能为上位效力,是他的福气,辛苦些也值得。只是我这做父亲的,总惦记着他,盼着他能早日打完仗,平安回来。”

马秀英轻轻点头,顺着他的话聊了起来,从庄里的庄稼收成,说到李文忠小时候的趣事,气氛渐渐变得热络起来,连李贞脸上的拘谨,都消散了不少。

聊了片刻,马秀英转头看向一直站在朱镜静身后的玉儿 —— 玉儿穿着一身浅粉色宫女服,双手垂在身侧,眼神始终留意着朱镜静的动静,连站着都透着几分谨慎。

马秀英温声道:“玉儿,你今日也忙了许久,又是跟着静儿跑,又是伺候茶水,先下去忙自己的事情吧,这里有其他宫女看着就好。”

马秀英对玉儿向来宠爱,一来是因为玉儿办事妥帖,无论是照顾朱镜静,还是处理后宫的琐事,都深得她的心;二来也是知道玉儿在宫里过得不易,凡事都亲力亲为,从不敢懈怠,便多了几分心疼。

玉儿闻言,连忙躬身行礼,声音轻柔却恭敬:“奴婢遵旨,谢娘娘体恤。” 说罢,她又悄悄看了一眼朱镜静,见朱镜静没什么异议,才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连脚步声都压得极轻,生怕打扰了殿内的谈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马秀英刚打发走玉儿,又突然想起什么,对着殿外扬声道:“来人!”

守在殿外的宫女连忙应声进来,躬身等候吩咐。马秀英道:“你去尚食局说一声,今日中午多做些精致的吃食。另外,再弄一只烧鹅来 —— 槿儿今日回了宫,他素来爱吃烧鹅,可别忘了。”

殿外的宫女连忙应下:“是,娘娘,奴婢这就去尚食局传旨。” 说罢,便快步退了出去。

朱镜静靠在马秀英怀里,听着母亲惦记着哥哥朱槿,心里的小别扭也消了大半。她揪着马秀英的衣角,小声道:“母后,那…… 那我就分九江一颗糖葫芦好了,就一颗!”

马秀英闻言,眼底满是笑意,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她的鼻尖,柔声道:“这才是我的乖静儿。你看,分给他一颗,你还是有好多,还能多一个玩伴,多好呀。”

朱镜静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手攥着糖葫芦,心里想着:等下分给九江一颗,他可别再跟着自己了。

而不远处的李景隆,见朱镜静不再凶自己,眼里的水汽也渐渐散了,偷偷盯着那串糖葫芦,心里盼着小姑姑真的能分自己一颗。

................

“二哥,二哥!”

朱镜静正趴在马秀英膝头玩着衣角,眼角余光突然瞥见殿门口那抹熟悉的身影 —— 是她盼了好几个月的二哥!她瞬间从马秀英怀里挣脱出来,小短腿 “噔噔噔” 迈得飞快,裙摆都跟着飘了起来,像只被风吹起的小雀儿,一路跑到朱槿面前,仰着粉嘟嘟的小脸,伸出胖乎乎的双臂,声音脆生生的:“二哥抱!快抱静儿!”

朱槿笑着弯腰,双手稳稳托住她的腋下,轻轻往上一抬,将人抱在怀里,还故意掂了掂,逗得她咯咯笑:“哟,我们静儿这几个月没见,怎么又长沉了?再这么胖下去,二哥都快抱不动你这小胖妞了。说,想二哥了没?”

“静儿最最最想二哥了!” 朱镜静搂着朱槿的脖子,小脑袋在他肩头蹭来蹭去,软乎乎的头发扫得人发痒。她突然想起什么,小手从怀里掏出那串被攥得温热的糖葫芦,献宝似的举到朱槿嘴边,眼睛亮晶晶的:“二哥吃,这个甜!静儿特意给你留的!”

朱槿也没客气,张嘴咬下一颗,山楂的酸劲儿先漫开,紧接着糖衣的甜就裹了上来,酸甜在嘴里化开,满是家常的暖意。

朱镜静看着他吃完,非但没有半点不舍 —— 要知道刚才李景隆多看一眼她都不乐意 —— 反而笑得眼睛都眯成了月牙,小手还轻轻拍着朱槿的后背,满是 “二哥喜欢就好” 的欢喜。

马秀英这时缓步走到朱槿身旁,伸手理了理他肩头微皱的衣襟,语气带着几分嗔怪,却更像在疼惜儿子:“静儿,别闹了。你二哥从城外庄子赶回来,一路奔波累得很,快从你二哥怀里下来,让他歇会儿。”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不远处眼巴巴望着的李景隆 —— 那孩子正攥着衣角,眼神里满是羡慕 —— 又补充道:“带着九江去殿外的回廊上玩会儿,娘要和你二哥说说话。”

哪怕是这位日后被追谥为 “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以贤德勤俭闻名天下的女子,此刻也难免透着几分藏不住的重男轻女。

朱镜静脸上的笑容瞬间垮了下来,小嘴噘得能挂住油瓶儿,眼眶还微微泛红,却不敢违逆母亲的话,极不甘心地从朱槿怀里滑下来,小手攥着他的衣角晃了晃,才不情不愿地拉起李景隆的手,一步三回头地往外走,嘴里还小声嘟囔:“知道了…… 那二哥你一会儿要来找我玩啊……”

马秀英看着女儿的背影无奈摇头,转身走到窗边的八仙桌边,亲自给朱槿倒了一杯茶。她将茶杯递到朱槿手中,柔声说:“槿儿一路回来渴了吧?这是刚温好的雨前茶,不烫,先喝口润润嗓子。”

朱槿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心里。

他好几月没见母亲,此刻看着马秀英眼角细微的纹路,满心都是想念,连忙问道:“娘,刚才我让玉儿姐先带回宫的糖葫芦,您尝了没?我特意让多放了些糖,比宫里的点心好吃么?”

“尝了尝了,” 马秀英在他身旁的椅子上坐下,拿起桌上的帕子擦了擦手,语气里带着几分笑意,“这糖葫芦酸甜适中,糖衣也裹得匀,可比尚食局做的点心好吃多了。”

“那是,也不看是谁做的!” 朱槿得意地扬了扬眉,话里满是小骄傲。

马秀英却话锋一转,语气里多了几分埋怨,眼神里却藏着担忧:“你这孩子,也不说一声,就自己去城外的庄子住了那么久。刚开始那几天,娘天天派人去问,还以为你出了什么事,夜里都睡不安稳。”

她端起自己的茶盏抿了一口,目光飘向窗外,又轻声说道:“你大哥标儿最近在北方也没回来,听说天天忙到半夜,也不知道累不累,有没有按时吃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槿哪能不明白母亲的意思 —— 她嘴上说着惦记自己和大哥,实则是在暗指他和朱标之间那点没说开的 “矛盾”,希望他们兄弟俩能像小时候一样和睦,别总隔着一层。

他连忙放下茶盏,身体微微前倾,语气放软:“娘,您别担心。我去庄子就是因为去给庄子上的人看病,没别的意思。”

马秀英听出了他话里的安抚,知道儿子不愿提兄弟间的隔阂,便也不再多问,只是点了点头,眼神里的担忧却淡了些。

这时,一直坐在一旁静静听着的李贞也开口打圆场。他放下手里的茶盏,笑着说:“槿儿做事向来有分寸,我前几日还听庄里的人说,槿儿在庄子上帮着乡亲们看病,治好了好几个常年咳嗽的老人,都是实打实的好事。标儿在北方也是为了百姓,你们兄弟俩,都是好孩子,都懂事儿。”

马秀英笑着附和,拿起桌上的点心碟推到朱槿面前:“尝尝这个绿豆糕,是尚食局新做的,你小时候最爱吃。”

朱槿指尖捏着一块绿豆糕,目光却越过殿内的熏香轻烟,落在窗外 ——

朱镜静举着那串红彤彤的糖葫芦在前头跑,她跑起来时,裙摆像只展翅的粉蝶;三岁的李景隆迈着短短胖胖的腿在后头追,时不时还趔趄一下,却不肯停下。两人的笑声顺着风飘进殿内,脆生生的,满是孩童特有的鲜活,把坤宁宫的午后都衬得暖融融的。

他收回目光,转头看向身旁坐着的李贞,语气诚恳得不含半分虚浮:“姑父,前几个月我就跟您提过,让九江来宫里读书启蒙。如今算着日子,九江来年开春就满四岁了,正是开蒙的好时候,这次不如就把他留在宫里,别再送回庄子了。”

李贞闻言,端着茶盏的手顿了顿,脸上瞬间露出几分犹豫。

他轻轻放下茶盏,随后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顾虑:“槿儿,你的心意姑父懂,也记着你的好。只是咱琢磨着,庄子上也有学堂,虽说屋子简陋些,夫子也只是个老秀才,但教孩子认认方块字、背背《三字经》,也够用了。九江在庄子上长大,熟门熟路的,留在那儿也自在,这样挺好。”

他没说的是,之前朱槿提这事时,他嘴上应了,心里却一直犯嘀咕 —— 皇宫规矩多,处处讲究礼仪,九江性子跳脱,万一在宫里闯了祸,岂不是给皇室添麻烦?再说,他也舍不得孙子离自己太远,在庄子上,好歹每天能看着孩子跑跳。

朱槿听出了他话里的顾虑,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也沉了几分,多了几分认真:“姑父,话可不能这么说。庄子上的夫子,最多是个考不上举人的老秀才,一辈子没出过乡,他教孩子,无非是照着书本念,让孩子死记硬背,哪能跟皇宫里的夫子比?”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外廊下挂着的宫灯,继续说道:“皇宫里的夫子,要么是翰林院的学士,要么是我爹请来的饱读诗书的大儒,他们不仅能教九江识文断字,还能讲《论语》《孟子》,说古今兴衰,连前朝的兵法战例都能随口道来。更重要的是,在宫里读书,九江能常跟着我那些弟弟们一起,见的是皇家的气度,听的是朝堂的议论,这些是庄子学堂里的夫子连想都想不到的,怎么教给孩子?”

他看着李贞的眼睛,一字一句道:“九江是保儿哥的儿子,是李家唯一的嫡孙,是李家未来的希望。您总不能让他一辈子困在庄子那片小天地里,只知道庄稼收成、邻里琐事,将来连朝堂上的规矩都不懂吧?”

朱槿的话句句戳在要害上,全是为了李景隆的未来考虑。李贞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心里的天平渐渐开始倾斜 —— 他确实盼着孙子有出息,别辱没了李文忠的名声。

这时,一直坐在一旁静静听着的马秀英也开口劝道:“姐夫,槿儿说得在理。你看这皇宫这么大,下人又多,平日里有宫女嬷嬷照看,还能缺了九江的吃穿用度?让他留在宫里,既能跟着好夫子读书,静儿也能有个伴,不用天天缠着我要哥哥姐姐,多好啊。你就别再犹豫了。”

李贞抬起头,再次望向殿外。李景隆正被朱镜静拉着,小手指着廊下挂着的宫灯,叽叽喳喳地问 “这灯上画的是什么”,朱镜静则踮着脚给他解释,两人凑在一起,小脸上满是好奇。

李贞看着孙子的模样,想起儿子李文忠此刻还在北方征战,风餐露宿,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帮不上忙,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孙子培养成才,不让李家的名声在他这代蒙尘。

他沉默了片刻,终于缓缓点了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释然:“好,那就听你们的,把九江留在宫里读书。只是这孩子性子野,不懂规矩,以后在宫里,还要劳烦娘娘和槿儿多费心管教,别让他闯了祸。”

朱槿见他答应,脸上瞬间露出笑容,眼底都亮了几分:“姑父放心,我会照看好九江的,不仅会盯着他读书,还会教他习武,绝不会让他学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低头端起茶盏,温热的茶水漫过舌尖,却掩去了眼底一闪而过的思绪。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历史上李景隆的模样 —— 那个顶着 “曹国公” 爵位,却被后世戏称为 “大明战神” 的纨绔子弟,实则是个只会纸上谈兵、屡战屡败的草包。

他想起史书上的记载:李景隆凭借父亲李文忠的功勋,轻轻松松承袭了曹国公之位,却无半点真才实学。建文帝时期,朝廷派他统领五十万大军北伐燕王朱棣,结果在郑村坝之战中,被朱棣的三万兵力打得丢盔弃甲,仓皇逃窜;后来的白沟河之战,他手握六十万大军,占尽优势,却因为指挥失误、军心涣散,被朱棣打得全军覆没,粮草器械全成了敌军的战利品,堪称明朝军事史上最大的耻辱。

朱棣曾在军帐中评价他:“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 张廷玉在《明史》中也毫不客气地写道:“景隆贵公子,不知兵,惟自尊大,诸宿将多怏怏不为用。”

更可笑的是,这个手握重兵、深受建文帝信任的大将军,最后竟然在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打开金川门献城投降,背叛了对他寄予厚望的建文帝,最终落得个被削爵圈禁、身败名裂的下场。

可如今,殿外那个追着糖葫芦跑的李景隆,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孩童,眼里只有零食和玩伴,还没沾染上半点纨绔之气。一切都还来得及。

朱槿握着茶盏的手紧了紧,心里暗暗想道:李景隆是自己这一世为数不多的亲人,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历史重演,看着这个孩子重蹈覆辙,沦为后世的笑柄。

这一世,他要亲自教导李景隆,教他读书识字,让他明白家国大义;教他骑马射箭,让他练就一身真本事;还要教他识人辨事,让他远离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

他要把李景隆从那个 “纸上谈兵” 的草包,变成真正能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的大明战神,改写那个屈辱的历史结局。

李贞点头应下让李景隆留宫读书的瞬间,朱槿悬着的一颗心终于稍稍落地,目光却不自觉飘向殿外,廊下的阳光正好,朱镜静的粉裙在光影里晃得人眼热。

他收回目光,转向身旁的马秀英,斟酌着语气,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试探:“娘,九江才四岁,都能留在宫里开蒙,静儿今年都六岁了,怎么没送她去大本堂一同学习?”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