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309章 文华殿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第309章 文华殿

作者:兽兽欧巴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00:15:2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皇宫文华殿内,晨光穿过雕花窗棂,在金砖地面上织出细碎的金影,斜斜落在案台那堆积如山的奏折上 —— 泛黄的纸页泛着陈旧的柔光,却压得空气都透着政务缠身的沉闷。

朱元璋陷在铺着明黄软垫的龙椅里,指节因攥着那支沉甸甸的朱笔而泛白,笔尖悬在奏折上方迟迟未落。

他的眉头越皱越紧,连批改的动作都染了明显的烦躁:时而将朱笔重重戳进砚台;时而又猛地将奏折推到一旁,望着那摞得老高的卷宗,太阳穴突突跳得发疼,连呼吸都沉了几分。

“啧。” 他抬手按向发胀的太阳穴,指腹反复揉着紧绷的神经,忽的想起一个时辰前就遣李德全去召朱槿 —— 那兔崽子竟还没到!莫不是又在哪儿偷懒耍滑,把自己的话当耳旁风?

“毛骧!” 朱元璋猛地掷下朱笔,笔杆与砚台碰撞发出 “当” 的脆响,声音裹着压抑的怒火,在空旷的殿内荡开,惊得殿外值守的侍卫都悄悄屏住了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

话音刚落,殿侧阴影里便掠出一道玄色身影,“噗通” 一声跪地,动作利落得没半分拖沓。

毛骧他一身劲装绷着挺拔的身形,头埋得极低,额前发丝垂落遮住眼底的情绪,语气却始终恭谨沉稳:“臣在。”

“那个兔崽子现在在哪儿?怎么还没过来?” 朱元璋的手指无意识地叩着案台,节奏急促得像在倒计时 —— 他最厌人磨磨蹭蹭,尤其还是在自己等着议事的时候,这点耐心早被磨得一干二净。

毛骧自然知道上位口中的 “兔崽子” 是二公子朱槿,他顿了顿,斟酌着措辞回禀:“回禀上位,方才臣已使人查探,二公子此前携宫正玉儿去了尚食局,似在做糖堆儿。眼下李公公正陪着二公子往文华殿来,脚步不慢,想来片刻便能到殿。”

“糖堆儿?” 朱元璋叩着案台的手指蓦地一顿,紧绷的眉头竟微微舒展,眼底的怒火也淡了几分。

思绪不由自主飘回濠州乡间的童年 —— 那会儿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唯一的盼头,便是逢年过节时市集上那个推小车卖糖人的老汉。那裹着晶莹糖壳的糖人,咬一口脆生生的,甜意能在嘴里化开半天,是他童年里少得可怜的甜味记忆。

哪怕后来参军打仗,那段苦日子仍刻在骨子里,让他对甜食始终藏着几分旁人不知的偏爱。

可偏爱归偏爱,他是天子,得靠节俭治国,不得不以身作则。先前宫廷厨子为讨他欢心,用过多白糖做了碟精致的糖糕,他当场就发了火,怒斥 “一碟甜糕耗糖数两,抵得百姓三日口粮”,还下旨缩减宫廷甜食的制作,此后宫里的甜食便少见了。

这会儿听闻朱槿在做糖堆儿,朱元璋心里竟悄悄冒起几分期待 —— 这兔崽子,莫不是知道自己念着这口,特意做来孝敬的?若是真的,倒也算没白疼他。

这么想着,他压下心头的烦躁,重新捏起朱笔,指尖却没再像先前那样用力。低头翻着奏折,目光落在字里行间,心思却飘远了,连笔尖的力道都轻了不少,眉宇间的怒火渐渐散了,只剩几分藏不住的期待,连呼吸都平顺了些。

没一会儿,殿外传来轻浅的脚步声,先响起李德全那略尖的嗓音,带着几分小心翼翼:“二公子,文华殿到了,您慢些走。” 接着便是朱槿轻快的脚步声,踏在金砖上 “哒哒” 响,满是少年人特有的活泛劲儿。

朱元璋头也没抬,目光仍粘在奏折上,耳朵却不由自主竖了起来,连翻页的动作都慢了 —— 他等着朱槿像往常那样,兴冲冲捧着食盒过来,隔着老远就喊 “老爹”,再献宝似的把糖堆儿递到跟前,眼里满是邀功的笑意。

可等了片刻,只听见脚步声在殿内四处转悠,没等来熟悉的呼喊,也没闻到预想中甜丝丝的糖香。朱元璋心里的期待像被泼了盆冷水,他忍不住抬头扫向殿内 ——

只见朱槿穿一身月白锦袍,领口袖口绣着细巧的云纹,衬得他身姿挺拔,可双手空空的,连个食盒的影子都没有;身后的李德全手里同样没带任何东西。

那点刚冒起的期待瞬间落了空,朱元璋心里莫名窜起几分不悦,脸色又沉了下来,嘴角抿成一条冷硬的直线,索性不再理朱槿,重新低头假装批改奏折,手里的朱笔却悬在半空,半天没落下一个字。

朱槿却半点没察觉老爹的情绪,他还是头回进皇宫的文华殿,满眼都是新鲜,两只眼睛像不够用似的东瞧西看,压根没注意到朱元璋那张冷得能结冰的脸。“爹,您着急喊我来干啥?我还是第一次来皇宫,到现在都没去见我娘呢!”

他凑到龙椅旁,语气里满是少年人的随性,还带着点没见到母亲的委屈。

朱元璋像是没听见他的声音,眼皮都没抬一下,继续低头盯着奏折,指尖却悄悄攥紧了笔杆。

朱槿见老爹不搭理自己,也不生气,反倒自顾自打量起殿内的布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身后的李德全急得额头冒了汗,一路小步跟着,想说 “二公子您规矩些”,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 他哪敢管这位受宠的二公子,只能在心里暗暗着急。

朱槿的目光扫过殿内:这里和吴王府的议事殿格局差不多,中间摆着宽大的案台,两侧立着朱红架子,可文华殿更显宽敞庄严,梁柱上雕着繁复的龙纹,龙鳞清晰得像下一秒就要腾空而起,连木料都透着厚重的皇家气派;架子上的瓷器、书籍也更精致,那只青釉瓷瓶的釉色均匀透亮,一看就是前朝的珍品,线装书的封皮都裹着锦缎,摸上去顺滑得很。

朱槿看得兴起,快步走到左侧架子前,小心翼翼拿起那只青釉瓷瓶 —— 瓶身上的缠枝莲花纹细腻流畅,花瓣的弧度透着匠人巧思,他凑到眼前细瞧,手指轻轻摩挲着光滑的釉面,小声嘀咕:“这瓷瓶看着是不错,瞧着像是南宋官窑的物件,可釉色比常遇春家里那个元青花差远了,他家那个青花缠枝莲纹罐,颜色浓艳得像要滴下来,才叫绝呢。” 说着便随手把瓷瓶放回原处,动作轻描淡写。

身后的李德全吓得心脏都快跳出来,连忙伸手想去护着,又不敢真碰到瓷瓶,只能急得小声劝:“我的小祖宗,这可是上位最宝贝的物件,您慢些放、慢些放……”

朱槿却完全不管不顾,转身又拿起架子上的一本线装书。

书页泛黄,边缘磨得有些毛糙,显然是常被翻阅的。他翻了两页,见里面满是前朝文人的批注,字迹密密麻麻,读起来枯燥得很,便又随手放回架子,还忍不住撇了撇嘴:“没意思,还不如我的话本好看。”

逛了一圈,他的目光最终落在朱元璋桌前的奏折上。他也不管朱元璋还在 “生气”,径直走过去,弯腰从案台最上面拿起一本奏折,低头翻看起来。

朱元璋原本还在暗自憋气,心里琢磨着等朱槿过来,定要好好训他一顿,让他知道什么是君臣父子,什么是规矩。

可没等他开口,就见朱槿直接拿起自己的奏折,还旁若无人地翻着,连半点敬畏都没有。满腔的不悦瞬间卡在喉咙里,不上不下,只剩哭笑不得 —— 这兔崽子,到底有没有把自己这个老爹放在眼里?就不怕他真动怒罚人?

朱元璋无奈地摇了摇头,望着朱槿那副凑在奏折前、满眼好奇的模样,心里的火气竟莫名散了大半,只剩几分为人父的无奈与纵容。罢了,这孩子从小就随性,跟自己小时候的野劲儿倒有几分像,也难得在宫里这么自在。

“以前不是最烦看这些奏折?”

朱元璋突然开口,目光从奏折上移开,落在朱槿身上。

他指节还捏着那支朱笔,笔尖的墨汁在纸上晕开一小团,语气里带着几分诧异与探究 —— 他记得这小子以前见了奏折就躲,要么说 “字太多看着眼晕”,要么找借口溜去练武,怎么今日反倒能耐下心来,捧着奏折看得认真?

朱槿没急着回答,指尖轻轻捻着奏折的纸边,等把最后几行字看完,才缓缓抬起头:“我说爹,我现在总算明白,您怎么每日看奏折要看那么长时间了。”

“你个兔崽子,” 朱元璋 “啪” 地放下朱笔,语气瞬间严肃起来,连坐姿都直了几分,“你以为治理国家是过家家?能率性而为么!这些奏折里写的,不是地方百姓的饥饱,就是边关的烽火,再或是官员的政绩对错,每一个字都牵着天下安稳。我若不逐字仔细看,漏了半句关键信息,可能就要误了大事!”

顿了顿,他又沉声道:“你以为坐在这龙椅上容易?就得对天下人负责!每一份奏折都得逐字琢磨 —— 臣子说的是真是假?需求合不合理?方案可不可行?稍有不慎,就是祸国殃民!”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不自觉拔高,殿内的空气都仿佛凝了几分。

朱槿赶紧摆了摆手,笑着往后退了半步,语气放软:“爹,我不是说您不该仔细看,而是您没发现,您这些臣子写的奏折,大半都是些没用的废话么!”

说着,他弯腰拿起刚才翻看的奏折,快步走到龙椅旁递过去,手指点着开篇的文字:“您看这个,是汪广洋大人发来的,说的是山东境内有小范围水患。可您瞧瞧,开篇先用百字歌颂您‘圣明烛照,国泰民安’‘天降祥瑞,风调雨顺’,接着又用五十个字说山东‘地沃民勤,岁稔年丰’,最后才用三十个字提了句‘水患需拨银五千两、调民夫三千’。这前一百五十字都是虚头巴脑的奉承话,核心需求藏在最后,您得从头读到尾才能找着重点,有什么用?”

朱元璋接过奏折,眉头瞬间蹙起,顺着朱槿指的地方逐字细看。越看,他的脸色越沉,手指捏着奏折的力道也越来越重,纸边都被捏得发皱 —— 确实如朱槿所说,大半篇幅都在说些无关紧要的场面话,关键的治水需求反倒像顺带一提,轻描淡写。

“还有呢,” 朱槿又指着另一本摊在案上的奏折,弯腰将它摆正,“这些奏折大多没个章法,连‘先说正事’的道理都不懂。有的甚至还夹着私人琐事。就像这个奏折,前面说‘境内涝灾,饥民三万,淹田五千亩’,中间突然跳到‘下属小吏贪墨,已革职查办’,最后又话锋一转,‘臣侄年二十,饱读诗书,恳请上位赐个小官’。内容东拉西扯,杂乱无章,您还得逐句筛选关键信息,能不费时间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元璋放下汪广洋的奏折,脸色难看地盯着案上那本奏折,指尖在案台上轻轻敲击,却没立刻反驳 —— 朱槿说的这些问题,他其实早有察觉,只是没像这般被点透,今日听来,更觉这些繁冗奏折耽误政务。

朱槿见他没说话,又往前凑了凑,声音放低了些:“爹,您老人家的水平咱自家人都清楚。您是半路出家,没读过多少圣贤书,虽说这些年靠着自己琢磨,识文断字不成问题,可看这些绕来绕去的文字,本就比那些饱读诗书的臣子费劲。他们还净写这些没用的废话,这不更耽误您处理正事么?”

“你小子胡说什么!” 朱元璋立马瞪起眼反驳,语气带着几分不服气,手掌在案上轻轻一拍,“我是没读过多少书,可我从濠州起兵,打了十几年仗,在应天治理府事也有五年!当年军中的战报、府里的文书,哪一样不是我亲自看?虽说没学过文人那套‘起承转合’,可论辨明事理、判断对错,我可不比那些只会咬文嚼字的酸儒差!”

他顿了顿,语气又软了些,带着几分无奈:“只是这些臣子,总爱搞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以为多写些奉承话,就能讨我欢心,却忘了我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情况,不是这些没用的废话!”

朱槿见老爹急了,赶紧笑着安抚:“我知道您厉害,论治国理政,没人比您强。可咱也得想办法省点劲不是?其实要解决这奏折繁冗的问题,我有个主意,能让奏折变得简洁规范,您看了也省心。”

朱元璋挑眉,身子微微前倾,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哦?你有什么办法,说说看。”

“很简单,” 朱槿伸出三根手指,一条一条说道,“第一,让臣子写奏折时,必须‘先明主旨’。开篇第一句就得说清楚是为了什么事,比如‘为山东水患请拨赈灾银五千两事’,让人一眼就知道核心需求,不用再找来找去。”

“第二,正文分三段来写。第一段说‘事由’,比如水患是何时发生的、影响了哪几个县;第二段列‘实数’,像受灾的田亩数、饥民数,都得写得明明白白,不许含糊;第三段说‘求请’,需要朝廷给什么支持,是拨钱、调人,还是允许开仓放粮,一条一条说清楚。”

他拿起案上的空白纸,蘸了蘸墨,快速画了个简单的框架:“您看,这样分层写,每部分只说一件事,不夹杂其他内容。另外再定个规矩,除了边关战事、重大灾情这些特殊情况,寻常奏折字数不许超过三百字,多余的套话、废话全删掉。私人请托、地方琐事,一概不许写进公务奏折里,敢违反的,轻则退回重写,重则罚俸半年。这样一来,您看奏折时,一眼就能找到关键信息,不用再逐句筛选,办公效率不就提上来了?”

朱元璋盯着朱槿画的框架,手指轻轻在纸上摩挲,又琢磨着他说的话,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抬手拍了拍案台,语气里带着几分赞许,连眼底都多了些笑意:“你这小子,平时看着不着调,倒还真想出了个有用的法子!既省了我看奏折的功夫,也能逼着那些臣子办实事,不错,不错!”

说着,他转头看向殿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帝王的威严:“李德全!”

一直在殿外候着的李德全立马快步进来,躬身行礼:“奴才在。”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语气严肃,一字一句道:“传咱旨意 —— 自今日起,大小官员上奏奏折,皆需遵以下规制:其一,开篇明旨,首句即述事由;其二,正文分三段,依次陈事由、列实数、说求请;其三,非特殊要务,字数不得过三百,禁浮辞套话、私人请托。若有违此制者,奏折退回,再犯者罚俸三月,三犯者降职调用。此旨传至六部、各省,令百官皆知,不得有误!”

李德全连忙躬身应道:“奴才遵旨!这就去拟旨,即刻传布天下!” 说着,便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生怕耽误了旨意传达。

朱槿站在一旁,看着老爹雷厉风行的模样,忍不住笑了 —— 这才是他熟悉的洪武大帝。

朱槿见老爹已经传了旨意,心里早把 “见母亲” 这件事放在了第一位,他连忙往前凑了半步,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老爹,既然旨意都传了,我就不耽误您老人家批阅奏折了。我这出去好几个月,都没好好跟我娘说说话,她指定在坤宁宫等着我呢。”

说着,他脚下已经动了,抬脚就往殿外走,脚步轻快得像踩在棉花上,连背影都透着归心似箭的雀跃 —— 毕竟在外面再风光,也抵不过母亲温声细语的叮嘱和一碗热汤。

“等一会!兔崽子!” 朱元璋突然开口叫住他,声音比刚才沉了些,语气里还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别扭,像是有话想说却又不好意思直接说。他手指无意识地敲了敲案台,目光落在朱槿的背影上,“你这出去晃悠好几个月,回来就空着手?没什么给咱带的?”

朱槿的脚步猛地一顿,转过身时,还下意识地挠了挠后脑勺,脸上带着几分茫然的笑:“爹,您这话就见外了。天下都是您的,宫里的金银珠宝、奇珍异宝堆成了山,您想要什么没有?孩儿在外头也就看个新鲜,哪有什么稀罕东西能入您的眼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元璋听了这话,心里顿时憋了股气,像是被什么东西堵着似的。他暗自琢磨:好你个朱槿!在尚食局做糖堆儿做得欢,居然连给咱留一串都忘了!咱还巴巴等着尝一口,结果你倒好,提都不提!气死咱了!可这话又不能明着说出来 —— 他是帝王,总不能跟儿子讨要一串糖堆儿,传出去岂不让百官笑话?说他这个天子没见过世面,跟孩子抢吃食。

他强压下心里的郁闷,故意板起脸,语气也硬了些:“行了,你娘那边也不急这一时半会儿。过来,帮咱一起批阅奏折,多个人手也快些,等弄完了,咱陪你一块去你娘那吃饭,也省得她多等。”

“我不!” 朱槿想都没想就摇头拒绝,头摇得像拨浪鼓,连头发都跟着晃了晃,“爹,您又不是不知道,我哪会批奏折啊?那些字认我我不认它,万一给您批错了,耽误了正事可就坏了。等大哥回来,还是让他帮您吧,他读的书多,比我靠谱。”

朱元璋看着朱槿这副混不吝的样子,又气又无奈。他手指着朱槿,张了张嘴,想斥责他 “没正形”,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其实今日特意把朱槿召来,朱元璋是有正事要跟他说 。可看朱槿这一心只想着见母亲、对政务半点不上心的样子,朱元璋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无奈地摆了摆手,语气也软了下来,带着几分纵容:“算了算了,你这急性子。先去看你娘吧,等吃完午饭,咱爷俩再好好说说正事,到时候你可不许再躲。”

朱槿一听这话,脸上瞬间绽开笑容,眼睛都亮了,连忙点头:“哎!谢谢爹!您放心,吃完午饭我肯定过来!那我先去坤宁宫了!” 说罢,转身就跑,生怕老爹反悔,脚步快得像一阵风,眨眼间就没了踪影,只留下殿门 “吱呀” 一声轻响。

朱元璋看着空荡荡的殿门,无奈地摇了摇头,拿起案上的朱笔,笔尖悬在奏折上方,却半天没落下 —— 心里那股没吃到糖堆儿的郁闷,像团小疙瘩似的,还没完全散呢。他忍不住嘀咕:“这兔崽子,眼里就只有他娘,连老子都忘了……” 话里带着几分委屈,倒不像个帝王,反倒像个盼着孩子关心的普通父亲。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