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251章 寿宴(5)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第251章 寿宴(5)

作者:兽兽欧巴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00:15:2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朱槿立于厅中,目光缓缓扫过满座官员,最终定格在李善长与刘基身上。

他双手微拢,语气带着几分温和的征询,又藏着不容置疑的立场,朗声道:“李丞相,刘夫子,晚辈曾听闻,《大明律》由父王亲自主持制定,立法方向皆出自父王之意,您二位牵头统筹,联合刑部、大理寺一众精通律法的官员,参照唐律的严谨体例与《至正条格》的实务经验,反复修订才得以成型。

后来父王更是将其定为‘万世不变之祖制’,严令‘后世子孙若敢妄议更改,便以变乱祖制之罪论处’。

而‘孝’作为治国根本,早已写入律条,成为万民遵循的准则。

晚辈今日为娘亲生辰送上贺礼,即便这份礼物价值不菲,可从头到尾分文未动国库,全是晚辈的私产。

敢问二位,这般尽孝之举,有何不妥之处?”

他话音落下,李善长当即起身。这位淮西一脉的领头人,此刻拱手行礼时,衣袍下摆轻轻晃动,尽显老成持重。

“二公子所言极是!”他声音洪亮,清晰地传遍大厅,“《大明律》以‘孝’为纲,子女为父母尽孝,赠以厚礼,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人伦之事。更何况二公子用的是自己的私产,未曾耗费国库一分一毫,既符合律法规定,又顺应人伦情理。

章大人与诸位御史大人,何必在此事上紧抓不放,反倒扫了王妃寿宴的喜庆兴致,岂非得不偿失?”

他每一句话都紧扣“律法”与“孝道”,既给足了朱槿面子,又不动声色地暗指御史台官员小题大做,言语间尽显老谋深算。

众人本以为刘基会秉持中立态度,甚至可能站在章溢一边提出质疑——毕竟刘基素来以刚正不阿、不偏不倚闻名,此前在诸多朝堂争议中,都坚持以法理与人情权衡。

可此时,刘基却缓缓从座位上站起身,花白的胡须随动作轻轻颤动,他先是对着朱元璋微微躬身,而后转向朱槿,缓缓点头道:“李丞相所言有理。‘孝’为百善之首,是为人子女的根本。二公子为母亲贺寿,这份孝心本就难得,且私产的用度属于家族私事范畴,只要钱财来源正当,便无需过度苛责。

眼下江南刚刚平定,百姓尚未完全安定,当以‘孝’道教化万民,引导百姓重视人伦亲情,而非纠结于寿礼的厚薄,本末倒置。”

这番话一出,厅内瞬间陷入寂静,官员们纷纷交换眼神——连刘基都明确站在朱槿这边,章溢的弹劾瞬间失去了大半支撑,显得有些孤立无援。

章溢却依旧没有退让之意。他身材清瘦,此刻上前一步,青色的御史官袍在身侧摆动,目光如炬,锐利地盯着朱槿,语气带着几分急切与坚定:“即便二公子此举确实出于孝道,可私产来源不明,终究难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今日若不把此事说清楚,日后难免有人效仿,借‘尽孝’之名行贪腐之实,届时朝堂风气败坏,如何向百姓交代?”

朱槿闻言,嘴角微微上扬,勾起一抹不屑的弧度,眼神中带着几分张扬与坦荡,声音清亮:“章大人!十万多两银子在您眼中或许是巨款,可在晚辈看来,送给我娘亲的寿礼,理当配得上她的身份!晚辈还嫌这凤冠霞帔不够华贵,不足以彰显她日后母仪天下的风范呢!”

“你——”章溢被朱槿的态度激怒,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厉声反驳的意味,“朱二公子!卫指挥使月俸为三十五石米,按照当今银米兑换的比例,一石米折银五钱,三十五石米换算下来,每月俸禄仅十七两五钱!满朝文武皆知您一直在军营任职,从未踏入官场担任实职,没有其他俸禄来源。

若您没有在战场上强取豪夺百姓财物,也没有收受贿赂,仅凭这微薄的月俸,即便不吃不喝,攒上一百年也凑不齐十万两银子!您今日必须说清楚,这笔银子到底是从何而来!”

章溢的话字字诛心,直指要害,厅内再次陷入死一般的沉寂,连官员们的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朱元璋坐在主位上,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轻微的声响。

他目光饶有兴致地看向朱槿,眼神中带着几分探究与审视,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威严:“槿儿,咱也很好奇,你的这笔银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朱槿心中暗自腹诽:老爹这分明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就是自己私下和沈家合作做生意,赚了些银子,没想着给他分一杯羹,惹得这位天下第一小心眼的父王故意在寿宴上拆台,想看自己的笑话么!

可面上依旧不动声色,神色从容,拱手行礼后缓缓解释道:“章大人有所不知,晚辈与江南沈家的嫡女沈珍珠情投意合,早已在私下定下终身之约。此次打造凤冠霞帔的银钱,有一部分是沈家赠予的聘礼,还有一部分是晚辈用自己的积蓄与沈家合作经营所得。这点银钱,对富甲江南、产业遍布苏杭的沈家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根本算不得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什么?二公子竟然与沈家的嫡女有婚约?”

“沈家可是商贾之家啊!在士农工商的等级里,商贾地位最低微,二公子怎么会和商贾之女私定终身?”

“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有损未来皇室颜面?”

朱槿的话音刚落,厅内瞬间爆发出一阵激烈的议论声,官员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有震惊、有质疑,也有不满。

要知道,在当时的世道,商贾之人的地位极低——朱元璋虽未明确颁布法令禁止商贾与权贵通婚,却在制度上处处对商贾加以压制:规定商贾不得穿着丝绸衣物,只能穿粗布衣裳;不得乘坐马车,出行只能步行或乘坐牛车;商贾的子孙后代不得参加科举考试,永远无法踏入仕途;即便在社交场合,商贾也必须排在士、农、工之后,没有资格与官员平起平坐。

在士大夫眼中,商贾是“唯利是图的逐利之徒”,与他们联姻简直是“辱没门楣”的事情,因此知晓朱槿与沈珍珠之事的人寥寥无几,此刻消息一出,自然引发轩然大波。

也正因如此,朱槿才刻意将打造凤冠霞帔的银两归于沈家赠与——他心里清楚,商人地位低下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在世人心中,想要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若是坦诚告知这些银子是自己经商所得,只会引来更多麻烦。在那些儒酸文臣眼中,“经商”本就是“逐利”的末流之举,与他们所推崇的“重义轻利”儒家思想背道而驰。

这些文臣大多出身士绅之家,自幼饱读诗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将“义”看得比什么都重,而商贾以“赚钱”为根本,在他们看来就是“唯利是图”,是对儒家伦理的亵渎。

他们坚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经商之事有损风骨,即便皇子参与其中,也会被视为“自甘堕落”。

更何况,朱槿身为未来的皇子,本应以身作则,践行儒家倡导的“礼义廉耻”,若他亲自经商,在文臣眼中便是“失了皇子本分”,会被指责“沉迷财利,不顾皇室颜面”。

他们还会联想到,皇子经商可能会利用皇室身份垄断行业,挤压普通商贾与百姓的生计,进而扣上“与民争利”的帽子,到时候不仅朱槿会被口诛笔伐,连朱元璋也会被指责“治家不严”。

再者,这些文臣素来注重“等级秩序”,认为“士农工商”的划分是天经地义,若皇子打破这种秩序,参与商贾之事,会被他们视为“动摇国本”。

他们会联名上书,痛陈经商的弊端,甚至搬出“商乱则国乱”的古训,要求朱元璋严惩朱槿,以正风气。

届时,事情只会闹得更大,不仅寿宴的喜庆氛围会荡然无存,朱槿自己也会陷入两难境地。

相比之下,将银两归于沈家赠与,性质便完全不同——这既可以解释银子的来源,又不会牵扯出皇子经商的问题,还能将矛盾转移到“婚约”上。

即便文臣不满,也顶多指责婚约“门不当户不对”,不会上升到“失德”“乱制”的高度,处理起来也更容易收场。

朱槿正是算准了这一点,才会如此说辞,试图平息这场因银子引发的风波。

朱元璋见状,缓缓抬起手,掌心朝下轻轻压了压。仅仅一个动作,厅内的议论声便瞬间平息,官员们纷纷低下头,大气不敢喘一口。

这时,坐在朱元璋身旁的马秀英笑着开口,语气满是温和与慈爱:“珍珠这丫头,我曾见过几次。她生得模样周正,眉清目秀,性子也温顺柔和,待人接物十分大方得体,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前几日她还亲手做了一方绣着牡丹的锦帕送来,那针脚细密工整,图案栩栩如生,一看就是个心思细腻、心灵手巧的好姑娘。”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朱槿,眼中满是疼惜与包容,“虽说她是商贾出身,身份确实比不上世家小姐,可槿儿喜欢,这比什么都重要。等槿儿年纪到了,便让他们正式完婚,我已经答应珍珠,给她一个侧室的位子。”

这话一出,厅内官员们纷纷点头附和,脸上露出赞同的神色。

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商贾之家的女儿能嫁给未来的皇子当侧室,已是天大的恩典与荣耀。

要知道,寻常商贾女子,别说嫁入皇室,即便想与士绅之家通婚,都会被对方嫌弃身份低微而拒绝。

如今沈珍珠能得到侧室之位,对沈家而言,简直是祖上冒青烟的福气,足以让整个家族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

厅内议论声稍歇,章溢却像是被朱槿的辩解彻底激怒,情绪愈发激动。

他猛地向前踏出一步,青色官袍因动作幅度过大而剧烈摆动,双手握拳,指节泛白,声音因急切而微微颤抖,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质问:“即便银两是沈家所赠,可如今江南刚历战乱,又遭水灾,田间颗粒无收的农户数不胜数,城外流民更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的老人孩子为了活下去,甚至要去挖野菜、啃树皮,稍有不慎便会中毒身亡!朝廷正四处筹措粮草赈灾,吴王更是为了此事寝食难安,号召百官捐银捐粮。朱二公子手握如此巨额银钱,为何不用来赈济百姓、解民倒悬,反而花在凤冠霞帔这种奢华之物上?这难道不是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只顾自己尽‘私孝’,而忘‘公义’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番话字字恳切,句句戳中 “民生” 痛点,厅内官员们纷纷点头,看向朱槿的眼神又多了几分审视 —— 毕竟在百姓流离失所之际,斥巨资打造寿礼,确实容易落下 “不顾民生” 的话柄。

朱槿却依旧神色从容,他没有直接反驳,而是缓缓转头,目光落在了角落里一直沉默的户部尚书杨思义身上,语气平和:“杨大人,章大人的疑问,想必您能为我解释清楚。”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杨思义身上。只见杨思义缓缓撑着桌沿站起身,动作依旧迟缓,他先是对着朱元璋躬身行了一礼,而后转向章溢,声音虽虚弱却清晰:“章大人,您有所不知。朱二公子昨日已以王妃之名,向户部捐赠了百万银两,专门用于江南灾民的赈济之事。这笔银两已入库登记,今日一早,户部便已安排官员前往灾区筹备放粮,预计三日内便可让流民领到救命的粮食。”

“什么?百万银两?”

“二公子竟早已捐银赈灾?”

杨思义的话音一落,厅内瞬间炸开了锅,官员们的惊呼声此起彼伏。

章溢则像被施了定身术般僵在原地,脸上的激动与愤怒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的错愕 —— 他方才还义正词严地指责朱槿 “置百姓于不顾”,可事实却是朱槿早已默默捐出远超凤冠霞帔数倍的银两赈灾,自己方才的弹劾,此刻想来竟像个天大的笑话。

他张了张嘴,想再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一般,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能怔怔地站着,满脸通红,窘迫不已。

朱槿看着章溢的模样,没有丝毫嘲讽,只是平静地开口:“章大人心系百姓,本是好事。可在指责他人之前,不妨先查清事实,免得错怪了真心做事之人。我虽为娘亲打造寿礼,却也从未忘记江南百姓的苦难。尽孝与济民,本就不冲突,不是吗?”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