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汉芳华 > 第311章 大儒董仲舒

大汉芳华 第311章 大儒董仲舒

作者:玉面仙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9 07:19:26 来源:抖音小说网

“让平民百姓参与朝政议事,殿下这是要干什么呀?”

倪宽既不理解,也不情愿。

桑弘羊更是苦说不出。

不过,两天后,一封来自远方的书信让他们立刻就打起了精神。

信是写给太子的,写信的人署名董仲舒。

董仲舒是什么人?

那可是当世大儒,武帝年轻的时候亲自讨教过天人三策的厉害人物!

现在虽然赋闲在家,专心着书授课,可每每朝廷有什么大的主张决策,都会派人到他府上问一问,他是无名却有实的“国师”!

刘据收到董仲舒的亲笔手书,也是激动得久久不能自己。

“殿下应亲下诏书,把老夫子接到府上来当面请教!”

金不焕的提议立刻被刘据采纳,马上发出驿报,命地方官府把董仲舒从河北老家送到长安来。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董老夫子,已然重疾在身,行动不便。

但是太子有请,他还是不顾一切地收拾东西上路了。

他在给太子的书信中,严厉地批判了盐铁官营以及朝廷推行的平准均输策略,直言这些政策不但违背了圣人的训条,更是与民争利,造成官强民弱的大不利局面,妥妥的亡国之策。

正是因为用辞犀利,毫不留情,所以在得到太子召他进京的诏令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动身了。

他要当面向太子陈述利弊!

他拒绝了亲近弟子的劝阻,并且交代好后事,做好了此去长安再不回的打算。

刘据当然不知道董老夫子抱着一颗康慨赴死的决心而来,在他的车舆距离长安城外尚有二十里时,他便早早地沐浴更衣,亲自前去迎接等候。

董仲舒坐在车舆上,一头白发迎风飘舞。

刘据身边除了独孤宏和金不焕之外,没有带其他任何人。

“老师,太子来接您了!”

金不焕早早地迎上前来,躬身行礼。

“子寅!”

董仲舒满是沧桑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之笑,“你做得很好。”

金不焕和董仲舒一直有书信往来,两人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师生情谊不比任何人差。

刘据之所以带他来,也正是为此。

金不焕目光一凝,担忧道,“老师,您的身体……安否?”

“我没事!”

董仲舒犀利的目光越过金不焕,落在不远处垂首恭立的太子身上,不由得频频点头。

“他就你口中所言我大汉下一位治世之君?”

金不焕点头,董仲舒目光闪动,“扶我下去!”

金不焕刚要伸手,耳边响起太子的声音,“子寅,不要惊动先生!”

刘据在两人说话的时候走了过来,先以弟子礼深鞠一躬,然后上前扶住要起身见礼的董仲舒。

“老臣……不敢受太子殿下大礼!臣君之礼不可废,子寅,快扶老夫下去!”

董仲舒仍然坚持着要下车。

刘据道,“先生若不介意刘据鲁钝,便允我以弟子礼待先生如何?”

董仲舒一愣,摇头叹道,“也罢!还是老臣……气量小了!”他本以为太子看了他的书信会治他的罪,没想到人家对自己如此恭敬。

“太子若不嫌车上拥挤,上来一叙如何?”

刘据大喜,“弟子遵命!”

面对满眼诚挚的太子,一路的舟车劳顿带来的疲态一扫而光,董仲舒心绪大好,“殿下可看过老夫的书信了吗?”

刘据对这位名垂青史的儒学大家的敬佩之意不是装出来的,甚至有些惶恐。

“看过了!”

“殿下以为如何?”

“先生所言甚为精准,学生深以为然。”

董仲舒满意地点点头,“殿下赞同废除弊政?”

刘据沉吟少许说道,“任何一项政策的推行,都有它所处的时空环境,除一弊必兴一利以代之,否则一弊未尽,恐生它弊!”

董仲舒笑了。

这才是一国之君应该有的视角!

“殿下有心,老夫甚感欣慰。”

能得到董夫子的肯定,刘据心里一下子有了底气,“这其中还有许多细节,请先生赐教!”

“好!”

……

二十里路走了一天一夜。

金不焕陪在车下步行,烧酒暖了一次又一次。

听着车上不时传出来董夫子爽朗的笑声,一阵阵暖流在他心头涌动。

董仲舒惊叹于太子竟然能通背孔老夫子的《论语,并且见解远在他众多弟子之上,相谈之间言语契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两人从孔子的学政篇聊到尧曰篇,从治学之术到帝王为政之道,有来有往,刘据均是对答如流,让董夫子谈兴大发。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勐,殿下以为如何?”

这句话是出自子张与孔子的对话,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孔子答:“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又问:“何谓五美?”

孔子答:“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勐。”

这就是孔子口中所说的五美。

刘据笑道,“圣人对从政之人的要求未免过高了。”

董仲舒面带微笑,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刘据道:“圣人云‘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勐乎?’,可真正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者,能有几何?是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董仲舒陷入沉思之中,良久问道,“圣人所言四恶,殿下如何看待?”

刘据道,“圣人云‘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为四恶,为君当政者应严守之。”

董仲舒不住地点头,“殿下学识不凡,对圣人教化如此熟稔,老夫深感欣慰!”

做为儒门的强力推行者,能找到一个身居高位的“知音”,他自然心有所感。

刘据却不住地暗呼侥幸。

若不是前世对国学经典多有涉猎,如今面对当世大儒的面,恐怕只有受训的份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