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汉芳华 > 第310章 招贤令

大汉芳华 第310章 招贤令

作者:玉面仙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9 07:19:26 来源:抖音小说网

桑弘羊震惊于太子的“出格”言论,而太子接下来说的话更加让他惶恐万分。

“大汉是天下人的大汉,每一个大汉人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大汉民族的一份子。”

“大汉民族……”

桑弘羊被他这番奇谈怪论轰得外焦里嫩,眼中尽是迷茫之色。

而刘据也总算明白了,他试图说服桑弘羊接受自己改革旧政的想法根本就不现实。

有时候,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是最为艰难的事。

既然已知事不可为,他就再没有留下去的必要,所以也不管桑弘羊父子如何挽留,径直带人离开。

连他心中一直敬佩的桑弘羊都无法说服,其他人就更不用想了。

短暂的气馁之后,他决定把这件事提到朝会上去讨论,没准有哪个喜欢揣度上位心思的人会出来提出支持他的意见。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错的。

若说真才实学,不见得有多少人具备,可是察言观色的本事,会的人还是很多。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

盐铁政策的主要推行者桑弘羊是在位官员,他背后的大老板虽然不在朝堂,但是人还在健在,谁敢提出不同意见?

所以,他的提议直接被忽视,根本就没有人敢接话。

刘据有些气馁,在回博望苑的路上脚步慢了几分,经过一户宅院时停了下来。

那是杜延年的府邸。

他经过时,正巧看到杜周匆匆的背影离去。

难不成……这父子两个冰弃前嫌了?

八卦的心思人人都有,刘据也不例外。

他让人把车马停在一旁,来到府门前,一眼就看到眉头紧锁的杜延年。

太子来访,杜延年喜出望外,把他迎进房中,一边奉座一边命人备茶。

他奉上来的仍然是旧茶。

刘据奇道,“家父大人来访,你连杯茶都没备?”

杜延年略显尴尬,回道,“殿下说笑了,我和他……还没到那个情分。”

刘据知道自己猜错了,歉意道,“本宫还以为你们父子和好,故来恭贺。”

杜延年苦笑道,“若非他关心自己的前程官禄,断不会登我的门。”

刘据道,“人皆如此,他能想到你,说明他心里有你。”

杜延年点点头,却不知说什么。

两人相对无言,杜延年怎能看不出来太子有心事,问道,“殿下何以忧色甚重?”

刘据叹了口气,把朝堂上提议被冷落的事说了,杜延年道,“殿下找错人了。”

刘据一愣,“何解?”

杜延年道,“殿下心怀万民,可是真能体民之苦的,怎么可能是朝堂上那些人?”

“政纲自上而下,最终结果如何,布政者并不完全知晓。”

刘据对此深有同感,但他身为太子,接触民间的机会少得可怜,实情究竟怎样,除了听下级官员上报之外,就只能靠猜。杜延年继续说道,“殿下若想真正了解民意,何不从民间召才学之士到京城来,一问便知。”

刘据眼睛一亮,“幼公此言甚合我意!问民间疾苦……就以问民间疾苦为名,由各地推举贤德文学之士入京!你来为本宫操办此事。”

杜延年俯首道,“臣领命!应该按什么规条选人,请殿下示下。”

刘据想了想,“代表面要广一些,要那些真有才学,又心怀家国,明事理,通人事,知始终,敢说话的人,不在乎多。”

杜延年提笔把他说的要求一一记下,“殿下稍坐,臣草拟一个章程呈给殿下。”

他的效率极高,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篇近千字的诏文草稿便写完了。

刘据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赞道,“幼公真乃大才,就按你写的办。”

杜延年写的比刘据想的还要完整清晰,诏令民间举荐贤良饱学之士入京,太子要亲自问查民间疾苦,同时要问策于民。

选人的标准有两个,所谓贤良,要求是那种明国家之大体,通人事之始末,通正言直谏的人,他又加上一条“豪庶民”,也就是有钱的商贾;至于文学之士,则必须要精通经史,肯读书,会读书的人。

因为是要问策,他没有把底层庶民加入。

见太子没有反对,杜延年松了一口气,“殿下若无异议,臣便重新行文,撰写正式诏告。”

朝廷上发生的事,地方和民间不可能第一时间获知内情,但是武帝重病,太子监国的事却没人不知道。

所以,太子诏令一下发到各地方官府,立即便引来各级官员高度重视。

太子虽然还没正式加冕,但是谁都知道那只是时间问题。

很快,六十人的举荐名单便到了刘据桉前。

他其中赫然看到郑灿和卓王孙的名字,有过一面之缘的蜀中泰斗王平也在其中,而且他还看到了司马愚的名字。

金不焕和田千秋的目光却落在另一个人的名字上。

“魏相何许人也?”

刘据感到很奇怪,他们两个很少同时看重一个人。

田千秋道,“殿下有所不知,这魏相年纪虽轻,却对《易经颇有心得,在当地是有名的卜算大家,传言他每卜必中,从未失手。”

他的话勾起了刘据的兴趣,既然他懂得易理,擅长卜卦,说不得也要向他求一卦,测一测自己的将来。

“这些人何时可抵达?”

杜延年道,“以蜀地最为遥远,快也要在一月之后。”

一个月……?!

他忽然意识到,交通问题恐怕要好好地通盘考虑一下了。

动不动就要以月计,出行成本实在太高,将来政令下达也难以保证时效性……

“先到的人先安排进来,你们接见一下。”

太子的意思很明白,是不是人才先由他们过一下,如果真是有想法,有见识的可用之人,再推荐给太子当面考校。

对于刘据来说,这是他发现和提拔可用人才的大好机会。

而对于那些被举为贤良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次草鸡变凤凰的绝佳机会呢?

刘据找到御使大夫倪宽和桑弘羊,告诉他们一个月之后会有一场政策大辩论,让他们二人做好准备。

桑弘羊得知和他们辩论的是各地举荐上来的平民百姓时,虽然心中不喜,但表面上也不敢有所表示。

毕竟不久之前因为桑迁的一句“天下事天下人议”惹得太子不喜,他就是再有一百个不愿意,也不能一个错误犯两次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