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209章 背景

从窑洞到省府 第209章 背景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市委办公楼三楼的“常委议事厅”,是这座地级市里藏着最多决策密码的地方。午后的阳光透过厚重的百叶窗,在暗红色的红木会议桌上投下一道道规整的光影,像极了这里的规矩与秩序。桌上的青瓷茶具冒着袅袅热气,氤氲出淡淡的龙井茶香,市委书记赵振邦端着茶盏,指尖摩挲着杯壁上的缠枝莲纹,目光却落在桌角那份《张北县“三年大变样”工作方案》上——方案首页“李泽岚”三个字的签名,笔锋刚劲,透着一股年轻人的锐气,却又在收笔处藏着几分沉稳。

“振邦书记,高伟刚从张北回来,一路跟我念叨,说这李泽岚是个‘沉得住气的主’。”市长董建军坐在对面的皮椅上,放下手中的文件,语气里带着几分意外,“昨天的班子会,他从头至尾没抢过话,就坐在主位上听陈明、王强他们谈思路,偶尔插一两句,都是问‘这个数据准不准’‘农户有没有意见’,最后只拍板定了‘摸实情、找路子、抓落地’的总方向。陈明私下跟我说,原以为新来的书记会急于烧‘三把火’,没想到这么懂分寸。”

话音刚落,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市委组织部部长高伟拿着一个文件夹走进来,顺手拉过靠墙的一把椅子坐下,接过董建军的话头:“何止是懂分寸,简直是把‘统揽不包揽’刻进了骨子里。昨天在张北留饭,他特意把陈明拉到主位,跟我说‘张北的情况,陈县长摸了五年,比我清楚,接下来不管是调研还是对接企业,都得让他牵头,我就跟着学学,把好方向就行’。这话一出口,桌上的几个老常委都暗暗点头——这年轻人,知道把舞台让给做事的人。”

赵振邦放下茶盏,杯底与桌面碰撞出一声轻响,他嘴角勾起一抹深意的笑:“你们以为我为什么力排众议,把他从广东阳山调过来?这小子的履历我翻了三遍,不是个简单角色。阳山三年,从一个没人愿意去的贫困县,搞出‘补偿 就业 入股’的产业模式,带动两千多农户脱贫,靠的不是冲在前面当‘包工头’,而是把副手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自己抓政策、筹资源,这才是当‘班长’的料。”

董建军愣了愣,放下手中的钢笔,身体微微前倾:“振邦书记,这里面是不是还有别的门道?我听说副处级干部跨省调任,尤其是从经济发达省份调到咱们这边,手续格外复杂,没有上面点头,根本办不成。”

高伟也坐直了身体,指尖在文件夹上轻轻敲着——当初接到李泽岚的调任通知时,他就觉得反常。一个县级市的县长,跨越大半个中国调到本市任县委书记,这在近十年的干部任免记录里都极为罕见,背后必然有不一般的考量。

“省里确实给了建议,但最终拍板让他去张北,是我的意思。”赵振邦指尖在《张北县“三年大变样”工作方案》上轻轻点了点,“你们想,一个副处级干部,能实现跨省调任,而且是从珠三角调到冀北,没有上面的明确意向,根本不可能。这说明什么?李泽岚是被上面重点培养的‘苗子’,张北就是给他的‘试炼场’——考验的不是他会不会种蔬菜、养羊,而是能不能统筹全局、带好班子、对接资源。”

董建军眉头微挑:“您是说,他有硬背景?”

“背景是有,但更重要的是他自己能扛事。”赵振邦摆了摆手,语气严肃了几分,“我托人打听了,李泽岚的岳父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苏明远。老苏在部委深耕二十多年,现在一手抓着县域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审批,是实打实的实权派。但这人有个特点,一辈子爱惜羽毛,从不在私下为亲属递一句话、打一个招呼。李泽岚能在阳山做出成绩,靠的是自己跑政策、找资金,没沾过老苏半点光。”

高伟忽然想起什么,压低声音道:“我也听部里的老领导提过苏明远,说他虽然不帮亲属走后门,但只要是符合政策的项目,他都会格外关注。张北要是报农业产业化项目,只要材料扎实,苏主任那边肯定会认真审核,这可比托关系、找门路管用多了——这层关系,就是张北最大的‘隐形资源’。”

赵振邦抬眼看向他,微微点头:“你说到点子上了。张北是咱们市的农业‘压舱石’,但这些年一直没发展起来,缺的就是国家级项目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有苏明远这层关系在,咱们按正规流程申报的项目,能更顺畅地进入发改委的审核视野,甚至能提前摸到政策风向。比如今年发改委要推的‘国家级农产品优势区’,张北的供京蔬菜就很符合条件,只要李泽岚能把材料做扎实,申报成功的概率比其他县高得多。”

董建军恍然大悟:“原来您是想让他当‘幕后指挥’——让陈明他们在前面干具体事,他在后面抓方向、筹资源,既锻炼了统筹能力,又能借苏主任这层关系为咱们市争取国家级资源。这步棋,走得真是长远。”

“张北的问题,不是缺干活的人,是缺能把大家拧成一股绳、能对接上层资源的人。”赵振邦靠在椅背上,目光望向窗外——办公楼前的梧桐树已经染上秋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曳,“陈明是个好县长,懂农业、接地气,但他的短板是眼界和资源。李泽岚正好能补上这个缺口:他在广东待过,见过规模化农业怎么搞;有苏明远这层关系,能对接国家级政策;更重要的是,他懂怎么带班子,不会跟下属抢功,能让陈明他们放开手脚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高伟连忙接话:“您放心,我后续会多跟李泽岚对接。班子建设方面,只要他有想法,组织部一定全力配合;干部调配方面,他想提拔谁、调整谁,只要符合程序,我们都支持。绝不给他添乱,让他能集中精力抓大事。”

“政府这边也会跟上。”董建军补充道,“张北的产业路、农产品集散中心,还有供京蔬菜的分拣包装车间,我已经跟市发改委打过招呼了,让他们优先对接、优先立项。资金上,今年市财政会给张北倾斜2000万,专门用于农业产业升级。我们要做的,就是给李泽岚搭好台子,让他能放开手脚干。”

赵振邦满意地点点头,拿起桌上的方案,在首页“李泽岚”的签名旁画了个圈:“行,咱们就等着看这年轻人的表现。记住,既要支持,也要放手。别总想着‘扶着走’,要让他自己在张北的土地上扎根——真正的好苗子,得经得住风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张北的具体工作,高伟和董建军才起身离开。议事厅里只剩下赵振邦一人,他端着茶盏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城市天际线,轻轻叹了口气:“张北的供京蔬菜,能不能从‘散装菜’变成‘品牌菜’,就看这小子的了。”

与此同时,张北县委书记办公室里,气氛却显得格外轻松。阳光透过窗棂,在木质地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桌上的一盆绿萝长得郁郁葱葱,透着生机。李泽岚从堆积如山的文件里抬起头,揉了揉眉心,指了指对面的沙发:“陈县长,坐吧,不用站着汇报。我刚到任,对张北的情况还不熟,今天不聊工作安排,就想听你说说张北的‘家底’——不用拘着,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就当咱们俩聊家常。”

陈明拉过沙发坐下,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磨得有些发白的笔记本,却没翻开,只是看着李泽岚笑了笑:“那我就跟李书记掏心窝子说了。咱们张北,说起来是个县,其实就是个‘大农村’——全县42万人口,38万在农村;总面积3860平方公里,耕地120万亩,草原80万亩,看着家底盘大,实则造血能力弱。总结下来就是三句话: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

“具体说说农业吧,这是咱们的基本盘。”李泽岚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茶——杯子是他从阳山带过来的,杯身上印着“阳山农业示范县”的字样,边缘已经有些磕碰,却透着一股踏实劲儿。他目光专注地看着陈明,“我来之前翻了资料,说咱们张北是‘北京的菜篮子’,供京蔬菜占了半壁江山?”

“没错,供京换季蔬菜就是咱们张北的‘命脉产业’。”陈明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也郑重了些,“咱们张北海拔1300多米,夏天平均气温才22度,比北京低七八度,正好赶上北京的‘蔬菜空档期’——每年6月到9月,北京本地的叶菜因为高温长得差,咱们的生菜、油麦菜、菠菜就批量供过去;9月到11月,北京的秋菜还没熟,咱们的番茄、黄瓜、彩椒又接上了。就这五个月,全县3万多菜农,一半以上的收入都靠供京蔬菜。”

李泽岚点点头,从桌上拿起一支笔,在一张空白纸上写下“供京蔬菜”四个字,又画了个括号:“那这里面的问题,肯定也不少吧?”

“问题可太多了,说出来都是泪。”陈明叹了口气,伸手挠了挠头,“第一个问题,就是‘散’。3万多菜农,大多是几亩地的小种植户,最大的也就种个二三十亩。没有规模,就没有议价权。每年收菜的时候,北京的收购商一来,就往村口一蹲,菜农们提着菜筐围着抢着卖,人家给多少就是多少,根本没得谈。去年生菜行情好,收购商给1.2元一斤,今年行情差,直接压到0.6元,菜农们哭都没地方哭。”

“第二个问题,品种老、品质杂。”陈明继续说道,“菜农们种的都是十几年前的老品种,比如‘圆叶生菜’‘大番茄’,虽然好种,但口感一般,卖不上价。北京现在流行的‘奶油生菜’‘樱桃番茄’,咱们这边没几个人种——一是怕种不好,二是怕没人收。而且种植标准不统一,有的菜农打农药多,有的少,收购商来了还要挑挑拣拣,最后好的坏的混在一起卖,价格自然上不去。”

李泽岚在纸上写下“散、老、杂”三个字,抬头问道:“那分拣包装和运输呢?我听说咱们离北京近,这是优势啊。”

“优势是有,但没利用好。”陈明无奈地笑了笑,“咱们的蔬菜都是散装运过去的——菜农们把菜装在蛇皮袋里,拉到收购点,收购商再装进大货车,直接拉到北京新发地。到了新发地,人家还要雇人二次分拣,把好的挑出来供超市,差的拉去菜市场,这中间的分拣费、损耗费,都得从咱们的菜价里扣。你想,咱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最后因为包装跟不上,利润被压薄了一半,多可惜。”

“除了蔬菜,其他农业板块怎么样?”李泽岚放下笔,身体往后靠了靠,“总不能就靠这一季蔬菜过日子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粮食种植占了30%,主要是玉米、莜麦、马铃薯,够全县人吃,没什么经济效益。”陈明说,“畜牧业就是养羊,有23个合作社,存栏量2万多只,但都是散户凑起来的,没形成规模,每年也就卖个羊苗、羊肉,比蔬菜产业差远了。工业就更不用提了,全县就一个工业园区,入驻的企业不到30家,还都是蔬菜保鲜库、农具维修点、饲料加工厂,最大的企业年产值也就5000万,根本带动不了就业和税收。”

“财政情况呢?”李泽岚追问,语气里带着一丝关切。

“财政是咱们最大的‘痛点’。”陈明的声音低了些,“去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才3.2亿,其中蔬菜产业贡献了1.1亿,占了三分之一还多。但支出呢?教育、医疗、养老,这三项就占了40%,剩下的钱想搞点产业项目,比如建个分拣中心、修条产业路,根本不够。每年都得靠上级转移支付过日子,说是‘吃饭财政’,一点都不夸张。”

李泽岚没说话,手指在桌沿轻轻摩挲着,过了一会儿才开口:“既然蔬菜产业是命脉,那咱们就把它做透、做精。你觉得,咱们的供京蔬菜,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为什么北京偏偏认张北的菜?”

“优势当然有,而且是别人抢不走的。”提到优势,陈明的眼睛亮了些,语气也轻快了些,“第一个优势,就是‘供京’招牌硬。咱们张北是2008年就认证的‘北京奥运会蔬菜供应基地’,后来又成了‘首都保障性蔬菜基地’,有官方认证,北京的超市、菜市场都认这个牌子。只要咱们的蔬菜品质达标,人家优先收咱们的,价格也能比其他产区高个一两毛钱。”

“第二个优势,是气候独特。”陈明继续说道,“咱们这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蔬菜的糖分积累多,口感比平原地区的好。就拿生菜来说,咱们的生菜脆嫩多汁,北京本地夏天种的生菜发苦,根本比不了。而且咱们这边病虫害少,农药用得少,蔬菜的安全系数高,这也是北京消费者认咱们的原因。”

“第三个优势,是地理位置近。”陈明伸出手,比划了一下,“咱们离北京新发地180公里,走京藏高速,货车3个小时就能到。比河北南部的邯郸、邢台,还有山东的聊城那些产区,快了整整2个小时。蔬菜这东西,新鲜度就是生命线,咱们的菜早上摘,中午就能到北京的菜市场,这是别人比不了的。”

李泽岚点点头,在纸上写下“招牌硬、气候特、距离近”三个短语,又画了个箭头,指向“供京蔬菜”四个字:“既然优势这么明显,那接下来的工作方向就明确了——围绕供京蔬菜,做产业化升级。你觉得,咱们第一步该从哪儿下手?”

“我觉得,得先从‘整合散户’入手。”陈明语气肯定,“把小种植户拉进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这样一来,咱们就有了议价权,能跟收购商谈价格;二来能保证品质,按统一标准种植;三来能降低成本,种子、农药、化肥统一采购,比散户自己买便宜20%。去年小二台乡搞了个试点合作社,200多户菜农加入,年底每户比散户多赚了3000多块,效果很明显。”

“然后呢?”李泽岚追问。

“然后就是建分拣包装中心。”陈明说,“咱们自己搞分拣、包装,把散装菜变成净菜、精品菜。比如生菜,摘下来后清洗、切根、装盒,贴上‘张北供京菜’的标签,直接供北京的超市和社区便利店。这样一来,咱们的菜能卖上高价,还能跳过中间商,利润能提高一半以上。”

“最后一步,就是打响‘张北供京菜’的品牌。”陈明的眼睛里闪着光,“现在人家只知道是‘河北供京菜’,不知道是‘张北供京菜’。咱们要做品牌宣传,在北京的超市、地铁站打广告,让北京消费者知道,夏天吃的新鲜蔬菜,大多是张北种的。品牌响了,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想法很实在,也很接地气。”李泽岚笑了笑,“那目前最大的阻力是什么?资金?技术?还是干部?”

“这三样都缺。”陈明掰着手指说,“资金上,建一个分拣包装中心需要500万,给合作社补贴种子、农药需要300万,咱们财政拿不出这么多钱;技术上,缺农科人员,没人教菜农种高端品种、搞绿色种植,去年想从农科院请个专家来指导,人家要的咨询费咱们都付不起;干部上,有些村干部怕担责,觉得搞合作社风险大,万一亏了,村民要找他们麻烦,所以不敢牵头干,都是‘推着走’,不是‘主动干’。”

李泽岚收起笑容,语气严肃了些:“干部作风是关键。张莉部长正在搞干部作风调研,后续咱们要重点培养一批敢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把那些‘躺平式干部’调整下来。不能让干部的‘怕担责’,耽误了菜农的‘好日子’。”

他顿了顿,又道:“资金和技术的事,咱们一起想办法。我在阳山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后来通过申报‘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争取到了省里的资金支持,还跟农科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请专家来免费指导。咱们张北的供京蔬菜,比阳山的农产品有优势,肯定能争取到更多资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明眼睛一亮:“那李书记,您觉得咱们能争取到国家级的项目吗?比如发改委的‘农产品优势区’?”

“只要咱们把底子摸实了,材料做扎实了,就有希望。”李泽岚说,“前几天跟家里通电话,我岳父苏明远提了一嘴,今年发改委要推‘国家级农产品优势区’申报,重点支持供京、供沪的农产品基地。咱们张北的供京蔬菜,正好符合条件。后续你牵头把底数摸清楚:全县有多少菜农、多少种植面积、主要品种是什么、合作社的试点情况怎么样,都列个详细清单出来。材料做好了,我来对接上面的资源。”

“好!有李书记这句话,我心里就有底了。”陈明站起身,把笔记本合上,“那我回去就安排人做摸底,争取一周内给您报上来。我这就去小二台乡,跟那边的合作社聊聊,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先把试点的经验总结出来,为后续推广做准备。”

“不急,把底子摸实了比什么都强。”李泽岚也站起来,送陈明到门口,“辛苦陈县长了。记住,不管是摸底还是试点,都要多听菜农的意见,他们的想法最实在。后续有什么问题,随时来我办公室聊。”

陈明走后,李泽岚重新坐回办公桌前,翻开陈明留下的一份《张北县供京蔬菜产业报告》,目光落在“小二台乡蔬菜合作社试点”这一节上,拿起笔在旁边画了个圈。窗外的风轻轻吹进来,带着淡淡的蔬菜清香——那是从县委大院外的菜地里飘来的,透着生机与希望。

他拿起手机,给岳父苏明远打了个电话。听筒里,苏明远的声音沉稳有力:“泽岚,到了新岗位,要沉下心来做事,别想着靠关系。发改委的‘农产品优势区’申报,有严格的标准和流程,你们把材料做细做实,突出供京蔬菜的保障作用和带动农户增收的实效,按正规流程报上来。符合条件,我自然会支持;不符合,找任何人都没用。”

“爸,您放心,我知道分寸。”李泽岚笑着说,“我没打算走捷径,陈明他们正在摸底,材料会做得详实规范,该走的流程一步都不会少。您那边要是有申报细则的最新动向,让苏晴跟我说一声就行,我好让下面人提前准备。”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