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92章 新书记

从窑洞到省府 第192章 新书记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李泽岚站在阳城镇生态米种植基地的田埂上,裤脚早被泥水溅得斑斑点点,手里攥着张手绘的基地边界图,正跟农户们确认最后一块田的归属。风里飘着泥土的腥气,混着远处溪水的清甜,农户老周递来个刚煮好的玉米,热气腾腾的:“李县长,您尝尝,这是去年的老品种,甜得很!”

李泽岚接过玉米,刚咬下一口,手机就响了——是清远市委组织部的电话,语速急促却清晰,说新任县委书记当天下午到任,让他代表县政府去高速路口迎接。挂了电话,他把没吃完的玉米塞进兜里,对着农户们笑了笑:“边界的事就按咱们刚才定的来,我先回县城,过两天再来看你们。”老周连忙跟上:“李县长,烘干房的事……”“放心,新书记来了,咱们一起想办法!”李泽岚挥挥手,转身往停车的地方走,脚步比来时更急了些。

回到县城,陈默早已在县政府门口等着,手里捧着厚厚的一叠文件,是刚统计好的《阳山县一季度经济数据报表》。两人往办公室走,陈默的声音里满是振奋:“县长,您推动的‘生态经济双轮驱动’总算见了成效!规范后的砂石市场一季度税收达120万,同比增长35%;清水村、坦洲镇的乡村旅游试运营首月,接待游客超8000人次;新注册的农产品合作社已有12家,高山茶、生态米的订单排到了夏收。”他翻到报表最后一页,指着“砂石 环保”转型的专项报告:“清远市的媒体都来采访过两次了,说咱们阳山是‘绿色转型的样板’。”

李泽岚坐在办公桌前,指尖在“生态米种植基地签约面积1200亩”的数字上反复摩挲,眉头却没完全舒展。他拿起笔,在报表空白处画了个问号:“成绩是暂时的,现在基地缺专业种植技术,去年收的谷子因为没烘干房,霉了将近一成;清水村的民宿连热水供应都不稳定,上周接到三次游客投诉;还有砂石产业园,虽然大部分企业愿意转型,但环保设备升级需要钱,几家小厂还在观望。”他抬头看向陈默,语气郑重:“正好新书记来,咱们得把这些问题摆到台面上,不藏着不掖着,一起想办法解决。”

陈默点点头,又递来一份《阳山县干部名册》:“新任书记叫赵东来,之前在清远市发改委分管产业规划,听说特别懂经济,还很接地气,去年在清远市搞的‘企业帮扶计划’,帮十多家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李泽岚接过名册,目光停在赵东来的简历上——从基层乡镇办事员做起,在发改委待了八年,主管过农业、工业多个领域,备注栏里还写着“多次获评市级优秀公务员”。他心里稍稍松了口气,能从基层走上来的干部,大抵是懂老百姓难处的。

下午两点,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洒在阳山高速口的牌坊上。李泽岚站在牌坊下,看着远处驶来的黑色轿车,心里竟有些紧张。车子缓缓停下,车窗降下,先露出的是一只握着方向盘的手,指节分明,手腕上戴着块表盘泛黄的机械表,表带磨得发亮,一看就是戴了多年的旧物。接着,车门打开,一个身影走了下来——五十岁上下,鬓角染着几缕浅灰,却丝毫不显老态,脊背挺得笔直。他穿着件半旧的藏青色夹克,领口有些起球,袖口随意卷起,露出小臂上淡淡的疤痕,像是早年干活留下的。最醒目的是鼻梁上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却温和,扫过李泽岚时,先落在他沾着泥点的裤脚上,随即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泽岚县长,久仰大名,”赵东来快步上前,伸出手,掌心带着常年握笔和翻文件的薄茧,力道沉稳却不张扬,没有官场常见的虚浮。他另一只手里攥着本《阳山县志》,封皮被翻得卷了边,边角处还沾着些墨迹,显然是反复看过的。“来之前把县志翻了三遍,”他晃了晃手里的书,扉页上露出密密麻麻的批注,红笔圈着“资源禀赋”“民生沿革”几个章节,“阳山的山好水好,就是发展的步子还能再稳些,得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李泽岚侧身引他上车,递过一份《阳山县二季度经济重点项目清单》:“赵书记,这是我们梳理的急需推进的项目——生态米基地要建烘干厂房,清水村得修污水处理站,还有砂石产业园的环保设备升级,都等着政策和资金支持。”赵东来接过清单,指尖在“砂石产业园”几个字上反复划动,钢笔立刻在页边空白处写下批注:“需核实企业转型痛点,对接市环保补贴政策(下周落实)”,字迹遒劲有力,带着长期伏案工作的规整。他抬头追问,眼镜滑到鼻尖,随手往上推了推,动作自然得像做过千百遍:“现在砂石企业的转型意愿怎么样?有没有抵触情绪?有没有企业反映资金困难?”

“大部分愿意改,”李泽岚叹了口气,“去年咱们查了几家超标排放的砂场,罚了款,也帮他们联系了环保设备厂家,但还是有少数企业想走老路——上周有家砂场偷偷把废水排进河里,被环保部门查了,老板还找过我求情,说升级设备要花几十万,实在拿不出钱。”赵东来点点头,在清单上又添了一行:“周三带队去企业调研,不搞汇报会,直接跟老板、工人聊,摸清真实情况。”他顿了顿,转头看向窗外掠过的农田,语气坚定:“不能只靠罚,得帮他们找出路,转型才能长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车子没往县政府开,赵东来突然说:“先去基层看看,会议室里听来的不如实地走一圈。”李泽岚立刻让司机掉头,先去阳城镇的生态米种植基地。再次回到田埂上,农户们看到李泽岚带着新书记来,都围了上来。老周手里攥着把刚拔的杂草,急着开口:“赵书记,李县长,您俩来得正好!现在秧苗长势好,就是缺个烘干房——去年收的谷子没地方烘,霉了不少,损失了好几万。”

赵东来没等老周说完,就径直走进田里,皮鞋踩进泥里也毫不在意,裤脚瞬间沾了大片泥点。他蹲下身,指尖插进湿润的泥土里,捏了捏土块凑到鼻尖闻了闻,又抓起一把秧苗,小心翼翼地查看根系:“这土是弱酸性红壤,适合种优质籼米,但保水性差,光建烘干房不够,还得配套建小型灌溉站,不然遇到干旱,秧苗就保不住了。”他转头对李泽岚说,眼镜片上沾了细密的水珠,却丝毫不影响目光的专注:“烘干房的事,我回去就跟市里的农业农村局对接,争取把补贴批下来,至少能覆盖一半成本;灌溉站的规划,让县农业局明天出方案,我联系省里的农业技术专家,下周就来指导土壤改良。”说罢,他从夹克口袋里掏出个磨掉漆的笔记本,封面印着“清远市发改委”的旧字样,快速记下“红壤改良(专家下周到)”“灌溉站选址(优先靠近水源地)”“烘干房补贴(周三前对接市农业局)”,连老周说的“谷子霉变率15%”都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一位,生怕漏了关键信息。

离开种植基地,下一站是清水村的乡村旅游点。刚到村口,就听到争吵声——几位游客围着民宿老板,脸色不满:“我们花了两百多住一晚,洗澡没热水,厕所还堵了,这钱花得太冤枉了!”老板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叫王小强,急得满头汗,手里还拿着没洗的碗,围裙上沾着面粉:“实在对不住,村里的水管是十年前铺的,太老了,一到晚上用水高峰就跟不上,我已经让人去修了,可一直没修好……”

赵东来快步走过去,先安抚游客:“各位老乡,实在抱歉,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到位。今天先给大家换家有热水的民宿,住宿费我们承担,明天一定解决水管问题。”游客们见他态度诚恳,又亮了县委书记的身份,情绪渐渐平复下来。赵东来转头对王小强说,语气没有责备,反而带着关切:“小伙子,民宿的特色餐饮做得不错,我刚才在门口闻到香味了,这是咱们的优势,得保留住。但基础设施跟不上,再好的餐饮也留不住客人。”他走到村口的蓄水池边,弯腰用手掬起一捧水,查看水质,又摸了摸裸露在外的水管,冰凉的触感让他眉头皱得更紧:“水管老化严重,得全部换掉,还得建个小型污水处理站,不然污水排进小溪,污染了环境,旅游就搞不下去了。”

他转头对李泽岚说,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泽岚,你明天安排县水务公司的人来现场勘测,三天内出改造方案;我去跟市里申请民生工程专项资金,争取下个月就动工。另外,旅游服务得跟上,我联系了清远市的旅游协会,下周派专家来给村里的民宿老板做培训,教他们怎么搞服务、怎么做营销,怎么把‘清水村’的品牌打出去。”说罢,他拍了拍王小强的肩膀:“小伙子别慌,有问题咱们一起解决,只要把服务做好,客人肯定会越来越多。”王小强红了眼眶,连连点头:“谢谢赵书记,谢谢李县长,我一定好好学,把民宿做好!”

调研完回到县政府,已是傍晚,夕阳把办公楼的影子拉得很长。赵东来的办公室还没收拾,只有一张旧办公桌和两把椅子,他却毫不在意,从车里拿出个搪瓷杯,是早年单位发的,杯身印着“求真务实”四个字,边缘磕掉了块瓷。他泡了杯浓茶,又给李泽岚泡了杯阳山高山茶,两人坐在椅子上,聊着接下来的工作。

“今天看下来,阳山的底子不错,”赵东来呷了口茶,镜片后的目光变得深邃,“生态资源丰富,老百姓有干劲,就是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接下来咱们分工:我负责对接市里的政策和资金,帮你们争取资源,比如砂石产业园的环保补贴、生态米基地的农业扶持资金、清水村的旅游专项拨款,这些我来跑;你负责抓项目落地,盯紧工程质量和进度,比如烘干房的建设、水管的改造、砂石企业的设备升级,这些你比我熟,得靠你把关。”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干部队伍建设也得跟上,之前的贪腐案给大家敲了警钟,下周咱们开个全县干部大会,强调一下廉政纪律,再把绩效考核和民生项目、经济指标挂钩,让想干事的人有劲头,让不干事的人有压力。”

李泽岚接过茶杯,茶香在嘴里散开,看着眼前这位刚到任就沉下基层的书记,心里的踏实感愈发强烈。他想起下午在种植基地,赵东来蹲在田里查看土壤的样子;想起在清水村,他耐心安抚游客的样子;想起他手里那本翻烂的《阳山县志》和磨掉漆的笔记本——这不是个只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的书记,是个真正懂基层、办实事的领路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赵书记,我还有个想法,”李泽岚放下茶杯,语气兴奋,“能不能把砂石产业园和农产品深加工结合起来?砂石企业转型后,多余的厂房可以租给农产品加工企业,比如咱们的高山茶可以搞深加工,做成茶饮料、茶食品;生态米可以做成真空包装的礼品米,提高附加值。这样既能解决砂石企业的转型出路,又能带动农产品产业发展,一举两得。”

赵东来眼睛一亮,猛地一拍桌子:“这个想法好!我在发改委的时候,就推动过‘产业融合’项目,效果很好。下周咱们就组织砂石企业和农产品合作社开个对接会,再联系清远市的食品加工企业,邀请他们来阳山考察,争取引进几家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他拿起笔记本,快速记下“产业融合方案(下周制定)”“企业对接会(月底前召开)”“引进食品加工企业(联系市招商局)”,字迹越来越快,却依旧工整。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办公室里的灯光亮了起来,暖黄色的光线洒在两人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陈默端来刚煮好的饺子,是阳山的特色玉米饺子,热气腾腾的:“赵书记,李县长,快尝尝,这是农户们早上送来的玉米做的,甜得很。”赵东来拿起筷子,咬了一口饺子,香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笑着说:“好吃!这就是阳山的味道,咱们得把这份味道留住,让更多人知道阳山,来阳山。”

李泽岚看着赵东来,心里突然觉得,阳山的春天,不仅有杜鹃的艳、秧苗的绿,还有了新的希望。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