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75章 初春冷

从窑洞到省府 第175章 初春冷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岭南的初春总裹着化不开的湿寒,江风卷着潮气往骨头缝里钻,阳山县政府办公楼没装暖气,瓷砖地面沁着冷意,连窗户玻璃都蒙着一层薄雾。县长办公室的灯亮得比往常早,李泽岚坐在靠窗的旧木桌后,身上套着件厚夹棉外套,指尖却还是冻得发僵——他盯着桌上的单据看了快一个小时,眼睛里布满红血丝,桌上搪瓷杯里的凉茶早就凉透,杯壁凝着一圈水珠。

桌上摊着三张被透明文件袋封装的交通局报销单据,纸张泛黄发脆,边角被岁月磨得卷边,显然存了有些年头。最上面是5万元的沥青采购单,中间叠着8万元的路缘石付款凭证,最底下压着6万元的混凝土运输费单据,三张单据的日期都钉在2009年12月——彼时陈卫国刚从青莲镇书记升任县委副书记,周志强也才接交通局局长没多久,正是两人权力交接、没人敢细查的“空窗期”。收款方一栏清一色印着“阳山县昌盛商贸有限公司”,字迹比其他栏目淡了半截,像是刻意用快耗尽的墨粉打印,生怕人看清。单据右侧“审批人”处,周志强的签名还带着几分生涩,却盖着鲜红的交通局公章,和他如今在常委会上跟在陈卫国身后、游刃有余的模样截然不同。

旁边散落着几张便签纸,是周凯熬夜整理的线索,字迹被潮气洇得有些模糊:“周建国,48岁,邻县清远清河镇人,周志强远房表哥,2009年10月迁来阳山,租住在城南沿江棚户区,2010年春节后突然失踪,昌盛商贸法人”。这些信息是周凯翻遍县公安局旧档案、跑了五趟清河镇才拼凑出来的,可查到了源头,却像攥着一把湿滑的河沙——周建国失踪时没带身份证,没留联系方式,租住房东阿婆只记得“他走那天拉着两个大行李箱,说去广州打工,再也没回来”;清河镇的亲戚更是摇头说“他出去后就断了联系,连他娘2011年过世都没露面”。

李泽岚拿起单据对着窗外的天光看,试图从纸张纹路里找出破绽。他想起上个月去七拱镇调研,岭南的冬天没积雪,却连日阴雨,2009年修的村路被雨水泡得坑坑洼洼,农户们推着装满桑蚕茧的板车,车轮陷在泥里,好几袋茧子都被泥水浸得发黑。老农王德胜拉着他的手,掌心满是磨出来的硬茧,声音发颤:“李县长,这路2009年修完没两年就坏了,当时说花了大价钱,怎么就这么不经用?开春要运桑苗、送化肥,路走不了,我们全家的收成就完了!”当时他以为是施工质量差,直到元宵节前,即将退休的县交通局老会计赵天成,在县城老酒馆偷偷塞给他这叠单据,他才惊觉,问题出在源头——所谓的“维修材料”,根本没用到路上,连施工队都是周建国找的临时工人,随便铺了层薄沥青就交差了。

“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思绪,周凯推门进来时,头发被外面的潮气打湿,贴在额头上,手里攥着一叠皱巴巴的银行流水单,纸页边缘被手指捏得发毛。“李县长,还是查不动!”周凯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急躁,他把流水单往桌上一摔,指着其中几页说,“我今天跑了三趟县工商银行,想调2009年昌盛商贸的对公账户流水,银行说‘超过两年的企业流水需市一级金融监管部门批文’;我亮了公安局的查询函,他们又说‘当年的档案存放在市分行库房,调阅需要时间’,这明摆着是故意拖我们!”

李泽岚拿起流水单翻看,上面只有2010年之后的几笔零散小额支出,最大一笔不过两千块,标注着“水电费”,完全看不到2009年与交通局的转账痕迹。“银行那边有没有透话?”他抬头追问,指尖在“水电费”三个字上划了圈——昌盛商贸2010年就没再营业,哪来的后续水电费?显然是有人故意留的“幌子”。

“柜台的小刘偷偷跟我说,昨天王行长特意开了全员会,强调‘近期严格把控2009年交通项目相关账户查询’,还特意点了昌盛商贸的名。”周凯抹了把脸上的潮气,语气带着愤懑,“王行长是陈书记2004年刚上任县委书记时提拔的,这些年跟着陈书记一路升迁,县银行上上下下早就成了他的‘自留地’,没人敢得罪。”

李泽岚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放下流水单,又拿起工商站出具的查询回执,上面“因2010年库房搬迁,昌盛商贸2009年注册档案遗失”的字样格外刺眼。“2010年工商站只是换了个办公室,档案都是专人搬运的,怎么就偏偏遗失了这一家的?”他冷笑一声,指尖划过“档案遗失”四个字,“这借口编得也太不走心了。”

“可不是嘛!”周凯一拍大腿,声音提高了几分,“我找工商站的老林打听,他说昨天下午陈书记的秘书小孙去了趟工商站,跟站长关着门聊了半个多小时,走的时候塞了条硬中华,还说‘陈书记交代的事,务必办妥当’。工商站长本身就是陈书记2010年调整干部时提上来的,哪敢不听他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泽岚捏了捏发胀的眉心,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陈卫国在阳山当了八年县委书记,早已把这里打造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人事上,他手握县管干部的任免实权,这些年通过几次干部调整,把银行、工商、交通、医院等要害部门的负责人全换成了自己人,连私人诊所的张大夫都靠着他的关系拿到了医保定点资格;财权上,县里大额资金的使用看似要过常委会,实则最后全凭他一支笔拍板,工程项目更是想包给谁就包给谁 。

自从元宵节前拿到单据,他让周凯暗中调查,可短短十天,调查就像撞上了一堵铜墙铁壁:除了周建国失踪、银行和工商站不配合,当年负责交通项目档案的王科长也突然“生病”请假——上周还好好的,跟周凯聊过2009年项目的“大致流程”,这周突然说“得了急性肠胃炎,住院输液”,周凯去县人民医院查就诊记录,却发现根本没有他的挂号信息;连他常去的私人诊所张大夫都改口说“最近没见过王先生,不知道他病了”。更棘手的是,市局派来的老郑,昨天去交通局调取2009年的项目档案,结果档案科的人说“2009年的部分档案在2011年的梅雨季节受潮霉变,已经销毁了”——所有与2009年相关的线索,仿佛被人刻意抹去,连一点痕迹都没留下。

“陈卫国在县委书记的位置上坐了八年,早就把阳山的要害部门都织成了自己的关系网。”李泽岚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湿冷的江风夹着远处菜市场的喧闹声灌进来,吹得他一哆嗦。他望着斜对面的县委办公楼,陈卫国办公室的灯亮得刺眼,窗户里映出一个模糊的身影,偶尔抬手端起茶杯,姿态从容得像没事人一样。“他2009年刚掌权就敢伸手,这八年怕是早就把这里的规矩摸透了,什么‘灵活变通’‘打擦边球’的手段都用得炉火纯青,连三年前的尾巴都扫得干干净净。”李泽岚的声音透着疲惫,“现在县一级的部门全听他的,我们再硬查下去,不仅抓不到实锤,还会打草惊蛇。他要是把剩下的零星证据一毁,这三年前的案子就真成了‘死案’。”

周凯急得直搓手,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厚皮鞋踩在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那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把三年前的烂账糊弄过去吧?这19万可是2009年县财政挤出来的修路钱,农户们盼了大半年,结果路没修好,钱还被贪了!咱们刚到阳山,要是连这事都解决不了,老百姓该怎么看我们?”

李泽岚沉默了,他靠在窗边,望着院子里那棵老榕树。枝丫上还挂着过年时挂的红灯笼,被风吹得晃来晃去,灯笼纸被雨水泡得发白。他想起刚到阳山时,市委林书记跟他说的话:“陈卫国在阳山待了八年,根基太深,你去了要敢碰硬,也要会碰硬——实在不行,就找张劲松搭把手,他是省管干部里少数没跟陈卫国抱团的,心里装着老百姓。”当时他还没在意,现在想来,林书记的提醒,是早就知道陈卫国在阳山的权力有多稳固。

张劲松在阳山待了十五年,从派出所民警一步步做到政法委书记,为人低调得近乎沉默。常委会上,他很少发言,却总在关键时候投出“弃权票”——既不跟陈卫国的人抱团附和“交通项目先缓一缓,保党政机关开支”,也不主动支持他提的“开春优先修乡村路”。上次讨论七拱镇道路维修资金时,陈卫国拍着桌子说“县里财政紧张,哪有闲钱修村路”,几个常委立刻跟着附和,张劲松却捧着搪瓷杯喝着凉茶,最后轻轻说了句“春耕不等人,农户的事耽误不起”,没明确站队。李泽岚知道,张劲松是省管干部,不归陈卫国直接任免,这也是他敢不站队的底气,可他愿不愿意蹚这趟浑水,还是个未知数——陈卫国在县里经营八年,人脉盘根错节,张劲松要是帮了他,往后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被穿小鞋。

“走,去找张劲松。”李泽岚突然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夹棉外套,拉链拉到顶,语气坚定。他知道,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要是连张劲松都不肯帮忙,这案子恐怕真的要黄了。

县政法委办公楼在县政府大院西侧,比县政府更冷清,楼道里的声控灯坏了好几盏,走进去黑漆漆的,只有三楼最里面的办公室亮着灯。张劲松的门虚掩着,能听到里面传来钢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偶尔夹杂着几声咳嗽——岭南的湿寒最易犯支气管炎,他大概是旧疾犯了。

李泽岚敲了敲门,里面传来张劲松的声音:“进来。”

推开门,张劲松正坐在办公桌前,批改一份“平安建设”工作报告,桌上的搪瓷杯里泡着浓茶,茶叶梗子浮在水面,杯壁凝着厚厚的茶渍。他穿着一件深灰色中山装,领口扣得严丝合缝,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只是两鬓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明显,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点未干的茶水——大概是刚才咳嗽时溅上的。看到李泽岚和周凯进来,他放下笔,摘下老花镜,指了指对面的两把木椅:“这么冷的天,你们俩跑过来,准是查交通局的事遇到坎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泽岚心里一暖,张劲松果然是个通透人。他没绕圈子,把单据、流水单和查询回执都推到张劲松面前,从元宵节前赵天成塞单据说起,到周建国失踪、王科长“生病”、银行工商不配合、档案“霉变”,把调查受阻的情况一五一十说了遍,最后补充道:“陈卫国在县委书记的位置上坐了八年,县里的要害部门全是他的人,连私人诊所都不敢说实话。张书记,您在阳山待得久,又是省管干部,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

张劲松拿起单据,戴上老花镜,手指捏着单据边缘,仔细看着。他的目光在“昌盛商贸”的地址上顿了顿,又翻过来看周志强的签名,眉头渐渐拧成了“川”字。“陈卫国这是把阳山当成自己的后花园了。”张劲松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几分压不住的怒气,“他在这儿待了八年,仗着能决定干部任免,拉帮结派,贪赃枉法,早就该查了。只是没想到,他胆子这么大,连2009年的乡村道路项目都敢动手脚——那可是农户的命根子,开春运不出桑蚕茧,一年的指望就没了!”

他放下单据,起身走到文件柜前,打开最下面一层的柜门,从里面拿出一部红色的保密电话。这部电话是政法委专用的,直接对接清远市检察院和政法委,不经过县电信局,不用担心被监听。张劲松回头对李泽岚说:“我给市检察院的老吴打个电话,他是我当兵时的战友,现在分管反贪局,为人正直,敢碰硬。让他派几个人下来,以‘市检察院专项督查乡村道路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名义查,这样陈卫国就算想拦,也不敢明目张胆——毕竟是市一级的督查,他还没那么大的胆子跟市里对着干。”

李泽岚和周凯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希望。周凯刚想说话,被李泽岚用眼神制止了——他知道,现在最好别打断张劲松,让他专心打电话。

张劲松拨通了电话,忙音响了三声,那边就接了起来,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老张?这么早打电话,是不是阳山又出什么事了?”

“老吴,是我。”张劲松的语气比刚才柔和了些,却依旧带着坚定,“阳山交通局出了点事,有人涉嫌借着2009年乡村道路维修的名义贪钱,金额不小,还牵扯到我们县的县委书记陈卫国。我们想查,可县一级的部门都不配合,银行不给流水,工商不给档案,连当年的项目档案都‘霉变’了,你得派几个人下来帮帮忙。”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老吴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牵扯到县委书记?老张,这可不是小事,他在任八年,根基肯定不浅,你们有初步证据吗?”

“有。”张劲松指了指桌上的单据,“有三张2009年的报销单据,收款方是个空壳公司,法人是交通局局长的远房表哥,现在人跑了,资金去向不明。县银行和工商都被打招呼了,我们根本查不动。”

“行,我知道了。”老吴的声音透着果决,“我明天派反贪局的李科长带队,一共三个人,都是我们局里最得力的,办案经验丰富,还能直接对接市局的金融数据库和工商系统,不用依赖县一级的部门。他们对外就说是‘督查粤北乡村道路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暗地里查那个空壳公司的账户流水、工商注册信息,还有周志强和陈卫国的关系网。你跟县里的人打好招呼,让他们配合好,千万别走漏消息。”

“太好了!”张劲松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眼角的皱纹舒展开些,“老吴,谢谢你。你跟李科长说,让他们路上注意安全,到了阳山直接联系我,我安排人对接,食宿都从政法委走,别跟县政府那边打招呼,免得被陈卫国的人盯上。”

“放心,我会交代清楚的。”老吴说,“另外,让你们县的同志注意安全,陈卫国这种在任八年的地方官,手段多着呢,别让他反过来给你们设套。有什么需要市局协调的,随时给我打电话,24小时开机。”

挂了电话,张劲松把保密电话放回文件柜,锁好柜门,然后对李泽岚和周凯说:“老吴答应明天派三个人过来,由李科长牵头,周凯配合。对外就说是‘督查乡村道路项目资金’,这是省厅今年重点推进的工作,没人会怀疑。暗地里,他们会查昌盛商贸的账户流水——不用县银行配合,市局直接从省工行调;工商注册信息也从市局系统里查,绕开县工商站;另外,他们还会查周志强的社会关系,包括他的家人、亲戚,看看能不能找到周建国的下落,或者其他突破口。”

他顿了顿,又着重强调:“记住,这事只能我们五个人知道——我、你、周凯,还有市检察院的李科长和两个办案人员。千万别跟其他人提,包括县纪委的人。县纪委书记是陈卫国五年前一手提拔起来的,靠不住,万一走漏了消息,陈卫国肯定会提前销毁证据,甚至对周建国下手,到时候我们就前功尽弃了。”

李泽岚心里松了口气,他站起身,紧紧握着张劲松的手——张劲松的手粗糙而温暖,掌心满是老茧,那是常年握笔和基层走访磨出来的。“张书记,这次真得谢谢你。要是没有你,这案子恐怕真就查不下去了。你放心,我们一定会配合好市检察院的人,尽快把证据找齐,还阳山老百姓一个公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劲松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真诚的笑容:“我不是帮你,是帮阳山的老百姓。你刚来阳山,可能还不知道,七拱镇有个养蚕专业村,2010年春天因为路不好,二十多户农户的桑蚕茧运不出去,最后只能低价卖给贩子,每户少赚了好几千块——那可是他们全年的积蓄。我们当干部的,要是连老百姓的路都管不好,连贪墨修路钱的人都查不了,还有什么脸待在这个位置上?”

他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凉茶,又说:“你们查的时候注意安全,陈卫国这人表面和气,背地里手段阴。前年有个记者想调查他手下的人贪腐,结果刚到阳山就‘意外’摔断了腿,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你们出去办案,多带两个人,晚上别单独行动,有什么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白天晚上都能打。”

李泽岚点点头,心里一阵暖流。他知道,张劲松说这些,不是在吓唬他,而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的安全。“张书记,您放心,我们会注意的。”他说,“明天市检察院的人到了,我让周凯直接跟您对接,有什么需要协调的,您随时吩咐。”

“好。”张劲松点点头,又坐回办公桌前,拿起钢笔,在“平安建设”报告上圈画起来,“时间不早了,你们也赶紧回去吧,外面风大,别冻着。明天等市检察院的人到了,我们再碰个头,把细节敲定。”

李泽岚和周凯起身告辞,走出政法委办公楼时,湿冷的江风迎面吹来,却没那么刺骨了。远处的天际泛起一丝微光,像是破晓前的征兆——李泽岚望着那抹微光,握紧了拳头,他知道,这场和八年县委书记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