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74章 品茶

从窑洞到省府 第174章 品茶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清晨六点半,阳山县政府办公楼的走廊还浸在朦胧的晨光里,保洁员王阿姨推着清洁车刚擦完三楼的地砖,地面上还留着湿漉漉的水痕,李泽岚就已经站在了自己办公室的门前。他掏出钥匙开门时,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锁孔——昨晚他翻来覆去看了半宿赵天成给的那叠单据,直到后半夜才眯了会儿,脑子里全是那些模糊的收款方名称和周志强的签字,连做梦都在核对项目支出明细。

推开门,办公室里还留着昨天的茶香,李泽岚没急着坐下,先走到窗边拉开窗帘。外面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县政府大院里的老樟树在风里轻轻晃着枝丫,几个早起的保安正在广场上巡逻,脚步声隔着窗户隐约传来。他从抽屉深处摸出那个牛皮纸信封,信封边角被他反复摩挲得发脆,封口处的胶带还留着半截撕痕——这是上次在县城老酒馆里,赵天成趁着酒劲偷偷塞给他的,当时酒馆里满是啤酒和卤味的混合气味,赵天成喝得满脸通红,领带歪在脖子上,攥着信封的手都在抖,只敢凑在他耳边说“这些是交通局的老账,您看看就懂”,说完就借口去洗手间,躲了半天才敢回来,全程没敢多提一个字。

李泽岚把信封里的单据倒在办公桌上,一张张铺开——总共十一页复印件,全是去年交通局的“道路维修”报销凭证,纸页上还沾着淡淡的酒渍和指纹印。其中三张“材料费”单据格外扎眼:一张写着“购买沥青,5万元”,一张是“路缘石采购,8万元”,还有一张标注“混凝土运输费,6万元”,金额全是整数,连个零头都没有,更奇怪的是,每张单据的收款方名称都被人用铅笔反复涂抹,只留下“阳山县XX商贸公司”的模糊字样,连具体的公司名都说不清。

他拿起一张单据,对着晨光仔细看——纸张边缘有轻微的褶皱,像是被人攥过很久,审批栏里“周志强”三个字签得龙飞凤舞,却在日期处留了个细小的涂改痕迹,原本的“2021年9月15日”被改成了“9月25日”,正好错过了当月财政局的对账时间。李泽岚想起上周让陈默核对交通项目支出时,陈默说“去年9月交通局报了三笔维修款,合计19万,但全县没有任何一段路有对应的维修记录”,当时他还以为是陈默漏查了,现在看来,根本就是周志强借着“维修”的名义套钱。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周凯推门进来时,手里还拿着个热乎的肉包,“李县长,您怎么这么早?我刚在楼下买早餐,想着您可能没吃,给您带了一个。”

李泽岚抬头看他,指了指桌上的单据:“你先过来看看这个,赵天成上次给的材料,问题不小。”

周凯放下肉包,俯身细看,手指顺着单据上的字迹慢慢划,很快就停在了“周志强”的签名上:“这是交通局局长周志强的字,我见过他签的文件,一模一样。这些单据连维修路段、验收人都没写,就一个金额和模糊的收款方,完全是‘白条入账’啊!周志强跟陈卫国走得近,去年陈卫国力推的‘乡村道路拓宽’项目,就是他全程牵头的,当时就有施工队反映,周志强把材料采购交给了自己的远房亲戚,现在看来,这猫腻比咱们想的还大。”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不能打草惊蛇。”李泽岚把单据重新叠好,声音压得很低,“周志强在交通局待了八年,下面的人大多是他的老部下,咱们要是直接让县局的人去查,肯定走漏风声。你今天一早就联系市局,调两个经验足的侦查员过来,让他们伪装成‘市交通局核查乡村项目资金’的工作人员,拿着市交通厅的函去交通局档案室调原始凭证——重点查这三笔款的银行转账记录、收款方的工商注册信息,还有周志强审批时的签字底联,务必弄清钱到底流去了哪里。”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记住,让侦查员穿便服,别带县局的证件,跟交通局的人接触时少说话,只说是‘例行核查’,调完凭证就走,别跟周志强正面碰面。另外,让小吴盯着周志强的行踪,看看他今天会不会去陈卫国办公室,要是他们碰头,肯定会聊到核查的事,咱们也好提前应对。”

周凯点头应下,掏出手机就开始联系市局:“您放心,我让市局的老郑过来,他以前办过不少经济案子,经验足,肯定不会露馅。中午前侦查员就能到阳山,下午一上班就去交通局调凭证。”

送走周凯,李泽岚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七点四十分,离跟政法委书记张劲松约定的喝茶时间还有二十分钟。他抓起搭在椅背上的深灰色夹克,又对着镜子理了理衣领,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的纽扣,心里反复盘算着:张劲松在常委会上的态度一直很微妙,既不跟着陈卫国附和“交通项目要压缩预算”,也没明确支持过自己提的“道路质量抽查”。

上次讨论“七拱镇道路修缮项目资金”时,陈卫国说“县里财政紧张,项目得缓一缓”,几个跟陈卫国走得近的常委都跟着附和,张劲松却坐在角落里,半眯着眼睛喝茶,最后投了“弃权”;还有一次聊到“桑蚕试点的运输道路维护”,他提出让交通局定期抽查路况,周志强当场反对,说“维护成本太高,没必要”,张劲松也没说话,只在最后说“要考虑农户的实际需求”,没明确站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次约张劲松喝茶,表面是聊“交通项目的安全监管”,实则是试探他的立场——查周志强离不开政法系统的协助,后续要是需要固定证据、控制相关人员,甚至可能要查银行流水,都得政法委出面协调。要是张劲松站在陈卫国那边,肯定会从中作梗,让调查卡壳;可若是能争取到他的支持,至少能确保证据不被销毁,查起来也能少些阻碍。

李泽岚开车到县招待所时,八点刚到。招待所的“松鹤厅”在二楼西侧,临着后院的老银杏树,他刚走到楼梯口,就看见张劲松的司机站在门口等他:“李县长,张书记已经到了,在里面等您呢。”

推开门,张劲松正坐在靠窗的红木八仙桌旁,手里捏着个紫泥紫砂壶,指尖慢悠悠摩挲着壶身的包浆。他穿一件深灰色中山装,领口的两颗纽扣扣得严丝合缝,没留半点空隙,中山装的料子是洗得发白的纯棉,左胸口袋上绣着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字,线色虽淡却依旧清晰,袖口露出的上海牌机械表,表盘边缘磨出了细密的划痕,表带却擦得锃亮,连表扣的缝隙都没半点灰尘。

张劲松今年五十四岁,两鬓的白发没染,像撒了把碎霜顺着耳后垂下,额头上的抬头纹深得能夹进指尖,笑起来时眼角的皱纹会挤成两道深沟,却透着股让人猜不透的温和。鼻梁上架着副黑框老花镜,镜腿用透明胶带缠了圈——去年开全县政法工作会时,他不小心把眼镜摔在了地上,镜腿断了一截,秘书想给他换副新的,他却摆手说“还能用,缝缝补补不浪费”,一直戴到现在。

“泽岚,来了?快坐。”张劲松抬头看见他,声音带着北方人特有的浑厚,听不出明显情绪,他抬手示意对面的梨花木椅,又指了指桌上的白瓷盖碗,“刚泡的明前碧螺春,是我老家的亲戚寄来的,水温刚降下来,你尝尝。”

李泽岚在椅子上坐下,服务员正好端着一小碟瓜子和花生进来,轻轻放在桌上就退了出去。他没急着提正事,先端起盖碗,轻轻吹了吹茶汤——浅黄绿色的茶汤里飘着细细的茶毫,喝在嘴里带着淡淡的兰花香,确实是上好的碧螺春。

“张书记倒是会选地方,这松鹤厅临着后院,安静,还能看见老银杏树,环境真好。”李泽岚放下盖碗,目光落在窗外的银杏树上,树干粗壮,枝丫繁茂,叶子已经开始泛绿,“这树看着得有几十年了吧?”

“有五十年了。”张劲松拿起紫砂壶,给李泽岚续了杯茶,“我刚到阳山政法委的时候,这树就这么粗,那时候招待所还没翻新,松鹤厅还是个小木屋,我常跟老书记来这儿下棋。那时候阳山的路难走,从县城到青莲镇得绕三个小时山路,老百姓赶集都得半夜出门,现在路修得多了,高速也通了,可问题也跟着来。”

李泽岚心里微微一动,知道张劲松是在引他聊交通,顺着话头往下接:“确实,最近接到不少农户反映,去年修的几段村路,才过了个冬天就裂了缝,有的地方还坑坑洼洼,骑车都容易摔跤。我想着让交通局组织一次质量抽查,看看是不是施工的时候偷工减料了,可周志强说‘冬天冻融是正常现象,过了春天就好了’,一直拖着没办。”

他顿了顿,眼神落在张劲松脸上,观察着他的反应:“张书记您管政法,平时接触的民生问题多,老百姓常说‘要想富,先修路’,这路要是质量不过关,不仅影响出行,还会影响农户的收成——您觉得这路的质量问题,该不该较真?”

这话问得很轻,却藏着试探——他没提查账,也没说周志强的不是,只客观陈述问题,看张劲松会不会顺着周志强的话头打圆场,或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说话,以此判断他的立场。

张劲松端着盖碗的手顿了顿,老花镜滑到鼻尖,眼底露出几分锐利,不再像平时那样半眯着眼睛:“路是给老百姓走的,是用来拉货、赶集、送孩子上学的,冻融能裂这么大的缝,说明当初施工的时候就没达标,混凝土的标号不够,或者沥青铺得太薄,这不是‘正常现象’,是不负责任。”

他放下盖碗,指尖在桌面轻轻敲了敲,声音比刚才沉了几分:“我老家也是农村的,知道路对老百姓有多重要。去年冬天,青莲镇有个农户,拉着一车桑蚕茧去县城卖,结果在路上掉进了坑里,茧子全湿了,损失了好几千块,那可是他半年的收入。后来农户找交通局,周志强让他找施工队,施工队又推给交通局,最后不了了之。”

李泽岚心里一松,知道张劲松不是站在周志强那边的,却没露出来,只叹了口气:“我也知道该查,可周志强是交通局局长,下面的人都听他的,咱们要是直接查,怕是会引起抵触,还可能影响县里的工作氛围。”

“该查的就得查,不然才是真的影响工作氛围。”张劲松拿起一颗瓜子,慢慢剥着壳,“当年刘县长在的时候,就常说‘干部不自在,老百姓才能自在’。那时候他推乡村道路提质,发现有段路的施工质量有问题,直接让交通局返工,还撤了当时的项目负责人,哪怕有人说‘会影响招商引资’,他也没松口。后来那段路成了全县的样板路,老百姓都念他的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抬眼看向李泽岚,眼神里多了几分坦诚:“泽岚,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陈卫国在县里待的时间长,下面有不少人跟着他,查周志强,相当于打他的脸,肯定会有人出来阻挠。但你放心,政法系统这边,在合规范围内,能给的支持都给——要是需要查银行流水,我让经侦大队的人出面;要是需要固定证据,派出所可以配合;就算最后要移交纪委,我也能帮你协调。”

李泽岚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端起盖碗,跟张劲松碰了碰:“有张书记这话,我心里就有底了。其实我不是怕麻烦,是怕查深了,牵扯到太多无辜的人,影响阳山的发展。”

“不会的。”张劲松摇摇头,“真正想发展的人,只会支持查问题,只有那些心里有鬼的人,才会怕。你看七拱镇的道路修缮项目,老百姓多支持,施工队加班加点干活,就是想早点把路修好。只要咱们查得公正、查得透明,老百姓会理解的。”

两人又聊了近一个小时,从交通项目的监管聊到民生问题的解决,张劲松还跟李泽岚说了不少周志强的旧事——比如周志强当年靠陈卫国的关系当上交通局局长,上任后就把自己的亲戚安排进了项目办,还把材料采购交给了自家开的公司;又比如去年有施工队举报周志强索贿,最后却被“证据不足”压了下来。

李泽岚听得很认真,时不时记在笔记本上,心里对周志强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离开的时候,张劲松送他到招待所门口,拍了拍他的肩膀:“泽岚,查的时候注意安全,陈卫国这人手段多,别让他反过来给你设套。有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白天晚上都能打。”

李泽岚点点头,看着张劲松转身走进招待所——他的背影在晨光里格外挺拔,中山装的衣角被风吹得轻轻晃,却像座稳当的山。坐进车里,他立刻给周凯打了电话,声音里带着难掩的轻快:“市局的侦查员到了之后,让他们直接联系张书记的秘书,张书记已经打过招呼,让政法委协助咱们查。下午去交通局调凭证的时候,让经侦大队的人跟着去,万一遇到阻碍,也好有个照应。”

挂了电话,李泽岚发动车子,往县政府的方向开。车窗外的街道渐渐热闹起来,卖豆浆的摊贩推着小车吆喝,穿校服的孩子背着书包跑过,热气腾腾的包子笼里飘出白雾,路边的早餐店坐满了人,到处都是烟火气。

他看着这一切,心里格外踏实——试探的第一步已经落地,张劲松的立场很明确,接下来只要查清交通局的账,抓住周志强的把柄,就能一步步揭开陈卫国的盖子。阳山的路,不仅要修得平坦,更要让老百姓走得安心,让那些藏在暗处、借着“修路”谋私的人,终于能受到应有的惩罚。

车子路过七拱镇的施工点时,李泽岚放慢了速度——挖土机正在平整路基,施工队的工人戴着安全帽在忙碌,几个农户拿着水壶给工人送水,脸上满是笑容。他想起昨天农户说“等路修好了,就能早点把桑蚕茧运到县城,卖个好价钱”,心里更坚定了查下去的决心。

回到县政府,陈默已经在办公室等他,手里拿着一份《桑蚕试点运输路线规划》:“李县长,这是我跟交通局的人对接的运输路线,他们说下周就能开始维护,保证桑蚕茧运输的时候不会堵车。”

李泽岚接过规划,翻了几页,抬头看向陈默:“交通局那边是谁跟你对接的?态度怎么样?”

“是项目办的王主任,态度挺好的,就是提到周局长的时候,有点紧张,好像怕说错话。”陈默想了想,又补充道,“我昨天去交通局的时候,看见周局长的秘书拿着一叠文件去了陈书记的办公室,不知道是不是在说咱们查路的事。”

“没事,咱们按原计划来。”李泽岚把规划放在桌上,“你今天跟市丝绸厂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提前签收购协议,让农户放心。另外,盯着交通局的王主任,要是他有什么异常,及时跟我说。”

陈默点头应下,转身离开了办公室。李泽岚坐在椅子上,拿起赵天成给的单据,又看了一遍——模糊的收款方名称、周志强的签字、涂改的日期,每一个细节都在提醒他,这场调查不会轻松,但他必须坚持下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