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50章 和谐

从窑洞到省府 第150章 和谐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12年秋末的阳山,清晨的薄雾刚散,县委会办公楼前的香樟树就洒下了细碎的阳光。李泽岚抱着一个半尺厚的深蓝色文件夹,站在三楼楼梯口,指尖轻轻拂过封面——上面用钢笔写着“阳山县12乡镇调研台账(2012.10)”,字迹工整,却能看出几分仓促的痕迹,那是他昨晚熬夜整理到凌晨三点的成果。

这是他到阳山担任代县长的第二个月,也是他跑完全县12个乡镇的第一天。从七拱镇岩口村陈明家拥挤的鸡舍,到杜步镇大坪村田埂上插着的“拒绝征地”木牌;从秤架瑶族乡必坑瑶寨泥泞的山路,到杨梅镇半山腰村民背着的浑浊水桶,这一个月里,银色商务车的里程表增加了两千多公里,他的笔记本写满了三本,手机里存了两百多张现场照片,每一张都连着一个农户的“愁心事”。

深吸一口气,李泽岚抬手敲响了县委书记陈卫国办公室的门。“进来。”门内传来沉稳的声音,他推门进去时,陈卫国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里拿着一份《清远日报》,头版报道的正是阳山优质稻丰收的新闻。

“卫国书记,打扰您了。”李泽岚把文件夹轻轻放在办公桌一角,顺势坐在对面的沙发上,身体微微前倾,“这一个月我跑遍了12个乡镇,把发现的问题、解决的进展还有后续的计划,都整理成了台账,您抽空看看,也给我提提意见。”

陈卫国放下报纸,目光落在那个厚厚的文件夹上,笑着说:“泽岚,你这效率够高的。我还以为你得缓两天才来汇报,没想到刚跑完就整理好了。”他伸手拿起文件夹,没有急着翻开,而是先问了句,“这一个月跑下来,感觉阳山的基层情况怎么样?比你预想的复杂还是简单?”

“比预想的更具体,也更实在。”李泽岚想了想,语气诚恳,“来之前我看了不少资料,知道阳山是山区县,农业基础弱,但只有真正走进农户家里,才知道他们的难处不是‘资料里的文字’——比如七拱镇的养殖户陈明,家里520只阳山鸡出栏一个月没卖掉,饲料钱花了三万多,他蹲在鸡舍旁说‘再卖不出去就赔本了’的时候,那种焦虑,不是报表能体现的。”

陈卫国点点头,这才翻开台账。文件夹的第一页是“调研概况”,用表格清晰列着12个乡镇的名称、调研时间、核心问题、解决措施和完成进度。他的手指顺着表格往下滑,停在“七拱镇”那一行——核心问题写着“阳山鸡销路窄、收购商压价”,解决措施里列着“引进冷链物流企业(10月15日投入使用)”“组建养殖协会(10月20日完成登记)”“开设电商销售专区(10月18日上线)”,进度栏里打了个红色的对勾,旁边还附了张照片:冷链仓库里,工人正把打包好的阳山鸡搬进冷藏车,车身上印着“阳山特产直供珠三角”的字样。

“这个冷链仓库,我听农业农村局的同志提过,说你为了赶进度,连续三天泡在现场,跟企业一起改设计方案?”陈卫国抬头看向李泽岚,眼神里带着几分赞许。

“主要是企业一开始想建在县城周边,我觉得离七拱镇太远,养殖户送鸡不方便,就跟他们商量着把地址改到了七拱镇高速口附近,还协调镇里出了部分场地。”李泽岚笑了笑,“其实也没多复杂,就是多跑几趟、多沟通几次,企业也理解,毕竟咱们是为了帮他们拓宽销路,他们也能多赚钱。”

陈卫国继续往后翻,台账的第二部分是“问题分类汇总”,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矛盾纠纷”“政策落实”分成了四类,每一类下面都附着具体案例和现场照片。翻到“基础设施”那一页,他看到了大塘镇灌溉渠的对比图:左边的照片里,渠壁开裂、淤泥堆积,几个农户正拿着水桶往田里舀水;右边的照片里,渠壁重新抹了水泥,水流顺畅,稻田里的稻穗沉甸甸的,旁边站着的农户脸上带着笑。

“大塘镇这35公里灌溉渠,花了280万,财政那边有没有压力?”陈卫国放下照片,语气里带着一丝关切。他在阳山待了八年,最清楚县财政的情况——每年的收入大部分要用来保障工资和基本运转,能挤出来搞民生项目的钱不多。

“我跟财政局张局长算了笔账,这笔钱分两批拨的,第一批150万已经用在最急需的新塘村、古楼村段,第二批130万明年春天再拨。”李泽岚解释道,“而且我们算过,灌溉渠修好后,大塘镇优质稻每亩能增产100斤,按每斤1.8元算,全镇每年能多收入378万,一年就能把修渠的钱赚回来,还能让农户多赚钱,这笔账是划算的。”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我们还跟县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在大塘镇搞了优质稻种植培训,教农户选种、施肥的技术,明年打算再引进一个稻米深加工项目,把大米做成米糕、米酒,提高附加值,这样农户的收入还能再涨一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卫国听着,慢慢点了点头,手指在台账上轻轻敲了敲:“你考虑得很周全,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还想到了‘长远的发展’。有些干部搞调研,只盯着‘解决问题’,却忘了‘举一反三’,你能做到这一点,很难得。”

两人就着台账,又聊了一个多小时。从黄坌镇林权纠纷的调解过程,到黎埠镇临时集市的运营情况;从秤架瑶族乡通村公路的施工计划,到江英镇秋收互助队的后续安排,李泽岚把每个乡镇的情况都讲得细致,连农户的名字、家庭情况都记得清清楚楚——比如必坑瑶寨的盘阿婆,家里有两个孙子在县城上小学,通村公路修好后,她每周能背着山货去县城看孙子;比如江英镇的张大山,家里五亩梯田,互助队帮他收割只用了一天,比往年自己收割快了两天。

聊着聊着,窗外的阳光渐渐移到了办公桌中间,墙上的挂钟指向了11点40分。陈卫国看了看表,合上台账,站起身说:“走,泽岚,去食堂吃饭,咱们边吃边聊。你这一个月跑下来,肯定没好好吃几顿饭,今天咱们简单吃点,就当补一补。”

县委小食堂的饭菜很简单:一盘炒青菜、一份红烧肉、一碗豆腐汤,还有两碗糙米饭。两人坐在靠窗的桌前,没谈工作,先聊起了家常。陈卫国夹了块红烧肉给李泽岚,感慨道:“我在阳山待了八年,最对不住的就是家里——以前孩子小的时候,总盼着我陪他去公园,结果我要么在乡镇调研,要么在办公室加班,现在孩子上高中了,跟我都没那么亲了。你呢?家里人都在市里,平时能顾得上吗?”

李泽岚接过肉,笑着摇了摇头:“我跟爱人还没要孩子,倒也少了些牵挂。她在市里的中学当老师,课多,平时我俩也都是各自忙各自的,就周末能通个长电话,聊聊彼此的工作。有时候她也会抱怨,说我来阳山后,连视频的时间都少了,但她也理解,知道基层工作忙,尤其是刚开始接手,得尽快把情况摸透。”

“没孩子确实能少些分心,但也别总顾着工作,有空多回市里看看。”陈卫国叹了口气,“基层工作是忙,但家庭也很重要,别等以后想弥补了,却没机会了。我就是个例子,现在想跟孩子多说说话,他都忙着写作业,没时间理我。”

“您说得对,我打算下个月抽个周末回去一趟,跟她一起去逛逛超市,做顿家常菜,也算是弥补一下。”李泽岚点点头,心里泛起一丝暖意。来阳山这两个月,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确实没怎么顾得上家里,爱人虽然没多说,但每次电话里那句“注意身体”,都藏着担心。

聊完家常,陈卫国话锋一转,又聊回了工作:“你刚来阳山的时候,下面有不少议论。有的说你‘年轻气盛’,刚上来就想‘烧三把火’;有的说你‘不懂基层’,只会‘瞎指挥’;还有的担心你‘急于求成’,搞出什么乱子。”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郑重:“我当时没跟你说这些,是想让你用实际行动去回应这些议论。现在看来,你做到了——你跑遍了12个乡镇,解决了32件民生实事,没搞过一场‘汇报会’,没树过一个‘示范点’,却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也让乡镇干部对你刮目相看。现在再没人说你‘不懂基层’了,反而有不少乡镇书记跟我夸你,说你‘接地气’‘办实事’。”

李泽岚听着,心里有些触动。他知道,这一个月来,自己的“不按常理”确实让不少人费解——临时改道去七拱镇,不提前打招呼就去农户家里,甚至因为“男女联络员不便”而临时换将,这些在别人看来“不合规矩”的做法,其实都是为了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解决最实际的问题。现在得到陈卫国的认可,他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就是多跑、多听、多问,把农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李泽岚诚恳地说,“刚开始有些乡镇干部不理解,比如杜步镇的高书记,我第一次去的时候,他还担心我‘挑刺’,后来看到征地补偿标准调整了,农户拿到了过渡补贴,他也主动跟我商量产业园的发展计划,现在我们还经常一起去村里跟农户聊天。”

“这就是‘民心换民心’。”陈卫国拿起筷子,又给李泽岚夹了些青菜,“基层干部也好,老百姓也好,他们评判一个干部好不好,不看你说了什么,只看你做了什么。你把他们的事放在心上,他们自然会把你放在心上。”

午饭快结束时,陈卫国忽然语气严肃了几分:“泽岚,明年1月就要开县人代会了,你的转正提名,我会在县委常委会上全力支持。但我也要提醒你,阳山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比如产业转型,比如生态保护,比如城乡差距,这些都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急功近利。”

“您放心,我心里有数。”李泽岚放下碗,认真地说,“我打算下周开始,再去12个乡镇做一次‘回头看’,看看之前解决的问题有没有反弹,听听农户还有什么新需求。比如杨梅镇的蓄水池,虽然现在通了水,但后续的维护要跟上;秤架瑶族乡的山货,虽然进了县城超市,但还需要搞品牌包装,才能卖上好价钱;还有岭背镇的生态景区,虽然跟农户搞了合作,但还需要规范管理,避免出现新的矛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还想在全县搞一次‘民生问题大排查’,让每个乡镇都把没解决的民生问题列出来,县里统筹推进,争取明年年底前,把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喝水难’‘走路难’‘赚钱难’这些问题,都解决得差不多。”

陈卫国看着李泽岚,眼神里满是欣慰:“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阳山需要你这样的干部,有冲劲,更有韧劲;有想法,更有行动。吃完饭,你把这份台账给办公室一份,我让他们印发给县委常委和各部门负责人,也让大家学学——怎么调研才叫‘真调研’,怎么干事才叫‘干实事’。”

离开食堂时,已经是下午1点多。阳光透过香樟树的叶子,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李泽岚抱着台账往办公室走,脚步比来时更轻快了——陈卫国的认可,不仅是对他这一个月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务实为民”工作风格的支持。他摸出手机,给爱人发了条短信:“下个月周末回去,带你去吃你爱吃的那家鱼火锅。”没过多久,手机震动了一下,屏幕上跳出一行字:“好,我等你,记得注意身体。”

李泽岚笑着收起手机,抬头望向远处的群山。2012年的阳山,秋意正浓,田野里的稻子已经成熟,山间的杉木郁郁葱葱。他知道,接下来的路还很长,阳山还有很多问题等着他去解决,但只要守住“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让阳山的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也能对得起家里人的理解与等待。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