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29章 留守

从窑洞到省府 第129章 留守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汽车沿着黔东南的盘山公路蜿蜒前行,比在云南时更加颠簸。路边的护栏时断时续,偶尔能看到“小心落石”的警示牌歪斜地插在土坡上。李泽岚望着窗外,群山被浓密的雾气笼罩,只能隐约看到山间散落的吊脚楼屋顶,像漂浮在云里的孤岛。“快到岜沙苗寨了,前面就是岔路口,得换三轮车进去。”陪同的贵州农业局干部老杨指着前方,语气里带着歉意,“寨子里的路太窄,汽车开不进去。”

车子在一处简陋的岔路口停下,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两辆三轮车,车斗里铺着稻草,车夫是两个皮肤黝黑的苗家汉子。“委屈各位了,这段路要走四十分钟。”老杨一边帮大家把行李搬上车,一边解释,“去年县里想给寨子里修条能过汽车的路,可涉及到几户村民的宅基地,还有一片百年古林,最后没谈拢,只能先这样了。”

李泽岚和调研小组的成员们依次坐上三轮车,车斗里的稻草硌得人屁股生疼。车夫发动车子,三轮车在狭窄的石板路上颠簸着前进,车轮碾过石板缝隙,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路边的田埂上,偶尔能看到背着竹篓的村民,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的身影寥寥无几。

行至一片水稻田旁,李泽岚忽然看到田埂上蹲着一个小小的身影。那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上衣,裤子的裤脚卷到膝盖,露出小腿上几道浅浅的疤痕。她背着一个比自己还高的竹篓,竹篓用宽宽的布带勒在肩上,把她的肩膀压得微微倾斜。小姑娘正握着一把小小的镰刀,低着头在田埂边挖野菜,动作熟练地把野菜连根拔起,抖掉泥土,扔进竹篓里。竹篓里已经装了小半筐绿油油的野菜,旁边还放着一本卷了边的语文课本,书角被雨水泡得发皱,封面上用铅笔写着“滚阿妹”三个字。

“师傅,停一下。”李泽岚拍了拍车夫的肩膀,三轮车缓缓停下。他跳下车,踩着田埂上的泥泞,慢慢走到小姑娘身边,尽量放轻脚步,怕惊扰到她。“阿妹,怎么不去上学呀?”他蹲下身,目光与小姑娘平齐,声音放得很柔和。

滚阿妹听到声音,猛地抬起头,黝黑的脸上带着怯生生的表情,像受惊的小鹿。她的眼睛很大,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拘谨,手里的镰刀攥得更紧了,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今、今天周六,不上学。”她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苗语口音,声音细细的,“挖点野菜,喂猪。”

“这孩子叫滚阿妹,是寨子里的留守儿童。”跟过来的村支书老滚,是个六十多岁的苗族老人,穿着传统的青色对襟衫,头上缠着黑色头巾,“她爸妈都在广东的电子厂打工,三年没回来了,平时跟着爷爷奶奶过。家里种着两亩水稻,还有几分菜地,全靠两个老人操持,阿妹懂事,一放假就帮着干活,挖野菜、喂猪、摘菜,啥活都干。”

李泽岚看着滚阿妹冻得通红的小手,手背皴裂,像老树皮一样,指甲缝里还嵌着泥土,洗都洗不掉。他心里一阵发酸,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这是他出发前特意在书店买的,原本打算用来记录调研数据,现在却觉得,给这个小姑娘更合适。“阿妹,这个给你。”他把笔记本递过去,笑着说,“里面可以写作业、记笔记,好好学习,将来考出去,到大城市看看,那里有很多你没见过的东西。”

滚阿妹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村支书老滚,见老滚点头,才慢慢伸出手,接过笔记本。她的手指碰到纸张时,轻轻缩了一下,像是怕把本子弄脏。“谢、谢谢叔叔。”她小声说了句,把笔记本小心翼翼地放进竹篓里,紧贴着语文课本,然后背起竹篓,转身就想跑。刚跑出去几步,她又停下脚步,回过头看了李泽岚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好奇,然后飞快地钻进了旁边的竹林,身影很快消失在茂密的竹影里。

“寨子里像阿妹这样的孩子,还有二十多个。”村支书老滚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奈,“年轻人都觉得在家种地挣不到钱,守着这几亩薄田,连孩子的学费都凑不齐,所以都出去打工了,广东、浙江、江苏,哪儿都去。留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日子过得难啊。”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了什么伤心事,声音低沉了几分,“去年冬天,寨子里有个老人突发心脏病,家里只有一个十岁的孩子。孩子哭着跑了两个小时山路,才找到村医,等村医背着药箱跟着跑回来,老人早就不行了。要是年轻人在家,说不定还能有个照应。”

李泽岚跟着村支书老滚走进寨子深处。岜沙苗寨依山而建,家家户户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玉米和辣椒,透着几分生活气息。可寨子里太安静了,听不到年轻人的说笑声,只有老人的咳嗽声和孩子的哭闹声偶尔传来。走到一处晒谷场,李泽岚看到一群孩子在玩耍,大多五六岁到十二三岁不等,穿着不合身的衣服,有的衣服袖子太长,拖到了地上,有的裤子太短,露出脚踝。几个年纪小的孩子,甚至还光着脚,在粗糙的石板地上跑来跑去,脚底沾满了泥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晒谷场的角落,一个小男孩正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土上画画。李泽岚走过去,看到他画的是一栋歪歪扭扭的高楼,楼顶上画着一个太阳,旁边还用树枝写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字——“爸爸”。小男孩的头发乱糟糟的,脸上带着几道污渍,穿着一件明显是大人改小的外套,袖口磨得发亮。

“这是小石头,大名滚石生。”村支书老滚介绍道,“他爸爸在深圳的工地上扎钢筋,妈妈在附近的电子厂组装零件,两年前回来过一次,之后就没再回来。小石头跟着奶奶过,奶奶眼睛不好,看不清东西,平时都是小石头自己照顾自己。”

李泽岚蹲在小石头身边,看着他认真画画的样子,轻声问:“小石头,想爸爸吗?”

小石头手里的树枝顿了一下,慢慢抬起头,眼睛红红的,像刚哭过。他点了点头,声音带着哽咽:“想。爸爸走的时候说,等我考了一百分,就回来给我买玩具车,还带我去公园玩。上次期末考试,我考了九十八分,老师说我是全班第一,可爸爸还是没回来。”他说着,低下头,用袖子擦了擦眼睛,树枝在“爸爸”两个字上反复涂抹,把字迹都涂模糊了。

李泽岚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闷得发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父亲在外地的地质队工作,一年只能回来一次。那时候,他也常常像小石头这样,在村口的大树下等父亲,看到有汽车开过,就跑过去看,以为父亲会从车上下来。那种满心期盼,最后却只剩失落的心情,他太懂了。

当天下午,调研小组在寨子里的村委会开座谈会。村委会是一间简陋的平房,墙壁上刷着“脱贫攻坚”的标语,屋里摆着几张长条木桌,十几位留守老人和妇女坐在桌旁,大多面色黝黑,神情拘谨。李泽岚和调研小组的成员们坐在对面,老杨负责翻译——有些老人只会说苗语,听不懂普通话。

“李科长,俺们没啥别的要求,就想让孩子上学近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手里攥着一块手帕,声音颤抖着说,“俺家孙子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走山路去上学,来回要四个小时。下雨天路滑,摔倒是常事,上次孙子摔得膝盖都流血了,还不敢说,怕俺担心。要是能在寨子里办个小学,哪怕只有一两个老师,也比让孩子跑这么远的路强啊。”

“还有看病的事,也难。”一个中年妇女接过话头,她的丈夫在浙江打工,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和婆婆生活,“寨子里的村医就会看个感冒发烧,开点止疼药。上次俺婆婆胃疼得厉害,村医说治不了,要去县城的医院。俺们凌晨三点就起床,背着婆婆走了三个小时山路,才到镇上坐上汽车,到县城医院的时候,都快中午了。要是路上再出点啥意外,俺都不敢想。”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话语里满是无奈和期盼。有人说,地里的庄稼熟了,老人力气小,收不动,只能眼睁睁看着一部分粮食烂在地里;有人说,孩子的衣服都是捡别人穿剩下的,想买件新衣服,还要等在外打工的儿女寄钱回来;还有人说,寨子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有的被骗去搞传销,有的受伤了没人管,回来后只能在家靠低保过日子。

一个叫吴阿婆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她今年七十多岁,儿子在浙江的家具厂打工,去年操作机器时不小心摔断了腿,工头只给了两千块钱就不管了。儿子拄着拐杖回到寨子里,家里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孙女上学要交学费,吴阿婆没办法,只能把家里养了两年的猪卖掉。“现在孙女说,不想上学了,想跟同村的姐姐一起出去打工,挣钱给爸爸治病。”吴阿婆抹着眼泪,声音哽咽,“俺劝她,说上学才有出路,可她不听,说上学要花钱,还不如早点挣钱。俺这心里,难受啊。”

李泽岚一边听,一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手都在微微发抖。出发前,他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满脑子都是“农旅融合”的模式、产业发展的路径,想的是如何通过旅游带动当地增收。可现在,看着眼前这些留守老人和妇女的脸,听着他们诉说的困难,他才猛然发现,在西南山区,“生存”和“发展”之间,还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如果连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庄稼收割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谈何搞旅游、促增收?农旅融合的蓝图再美好,也只是空中楼阁。

座谈会结束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李泽岚跟着村支书老滚,在寨子里转了转。路过滚阿妹家时,他看到小姑娘正坐在自家吊脚楼的门槛上,借着屋里透出来的微弱灯光,用他送的笔记本写作业。她的奶奶坐在旁边,手里拿着针线,缝补着一件旧衣服。看到李泽岚,滚阿妹抬起头,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然后又低下头,继续认真写作业。

走到晒谷场时,小石头还在那里,只是不再画画,而是抱着膝盖坐在地上,望着村口的方向。李泽岚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村口只有一条蜿蜒的石板路,延伸到雾气缭绕的群山深处,看不到尽头。“小石头,爸爸给你打电话吗?”李泽岚轻声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很少打。”小石头小声说,“爸爸说,工地上信号不好,打电话要花钱。上次打电话,还是春节的时候,爸爸说,等今年挣到钱,就回来陪我过年。”

李泽岚摸了摸小石头的头,心里五味杂陈。他想起自己包里还有几块巧克力,是出发前妻子苏晴塞给他的,让他饿的时候垫垫肚子。他拿出巧克力,递给小石头:“吃吧,甜的。”

小石头接过巧克力,小心翼翼地剥开包装纸,咬了一小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那笑容很纯粹,像山间的泉水,却让李泽岚心里更不是滋味。

当晚,调研小组住在村委会的厢房里。屋里没有暖气,只有一个小小的炭火盆,散发着微弱的热量。李泽岚坐在炭火盆旁,看着跳动的火苗,拿出日记本,借着手机的灯光,一笔一划地写道:“今日在岜沙苗寨,见二十余留守儿童,多与老人相依为命。山路阻隔,不仅断了农产品的销路,更断了孩子们的希望。他们的童年,没有父母的陪伴,只有繁重的家务和漫长的等待;他们的未来,被山路困住,被贫困束缚,连‘好好上学’都成了奢望。农旅融合,不能只谈产业,不能只算经济账,先要解决‘通路、育人、扶老’的根本问题。路通了,才能让资源进来,让希望出去;教育跟上了,才能让孩子们有机会改变命运;老人得到照料了,才能让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安心。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明日,需与老杨、老滚商议,梳理寨子里的具体需求,形成报告,尽快向上级反映,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哪怕只能解决一点点问题,也不能让这些孩子和老人,在大山里独自苦等。”

写完后,李泽岚合上日记本,看向窗外。寨子里的灯光大多已经熄灭,只有零星几户还亮着,像黑暗中孤独的眼睛。远处的群山,在夜色中沉默着,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艰辛与无奈。他知道,解决这些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他必须迈出第一步——为了滚阿妹手里的笔记本,为了小石头画在地上的“爸爸”,也为了那些在大山里默默坚守的人们。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