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07章 开会

从窑洞到省府 第107章 开会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11年7月下旬的一个周五下午,农业部农业产业司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的研讨会正热烈进行。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泽岚坐在角落,手里握着那本写满批注的《四次经济危机中三农角色演变分析》,认真听着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发言,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还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难题,种粮收益低、农民积极性不足,这些都需要通过政策扶持来解决。”司长张建军的声音沉稳有力,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大家都从各自的角度谈谈,下一步农业扶持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李泽岚看着手中的材料,想起河南调研时张大爷布满老茧的手,想起青石乡老乡们期待的眼神,又想起半个月来梳理的四次经济危机中三农的“牺牲与担当”,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表达欲。他深吸一口气,举起了手。

“李泽岚同志,你来说说。”张建军点头示意。

李泽岚站起身,双手捧着材料,语气坚定而恳切:“张司长,各位领导、同事,结合我前段时间在河南的调研,以及对建国后几次经济危机中三农角色的梳理,我认为农业扶持政策的核心,应该放在‘还账’与‘赋能’上——既要偿还长期以来三农为国家发展做出的牺牲,也要真正赋予农村和农民发展的能力,让农业从‘被动承接压力的缓冲阀’,变成‘主动支撑发展的动力源’。”

他将材料分发给众人,指着其中的梳理表格:“大家可以看到,建国以来,我国经历的四次经济危机和生产过剩困境,都是依靠三农实现了‘软着陆’,而不是‘硬碰硬’引发社会动荡。第一次是1950年代,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农村为工业化积累了200亿原始资金;第二次是1980年代末,农村市场消化了60%的轻工过剩产品;第三次是1990年代末,农村建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消耗了40%的建材产能;第四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家电下乡’和农村基建吸纳了2000多万失业农民工,拉动近4000亿消费。”

“这四次‘软着陆’,三农扮演的都是‘压舱石’的角色。”李泽岚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眼神里带着对三农的敬畏,“如果没有农村承接过剩产能、吸纳剩余劳动力,如果每次危机都选择‘硬碰硬’地让城市工业独自承压,很可能引发大规模失业、物价暴涨等问题,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都会受到冲击。可以说,农业的稳定,就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农民的付出,为国家强盛筑起了看不见的防线。”

这话让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凝重,不少人拿起材料,认真翻看起来。张红梅点点头,示意李泽岚继续说。

“正是因为三农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所以现在的扶持政策,必须把‘重中之重’落到实处。”李泽岚接着说,“比如咱们的农业补贴,目前河南粮农一亩地才60块,不够覆盖化肥涨价的成本;比如农机补贴,小型农机补贴比例只有30%,小农户根本买不起;再比如补贴发放流程,要跑四五个部门,耗时三五个月,老乡们怨声载道。这些问题不解决,‘大力支持农业’就是一句空话。”

他想起领导人提出的“免除农业税”政策,语气里满是感慨:“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这是历史性的进步,是对农民长期付出的第一次‘还账’,当时河南的老乡们放鞭炮庆祝,说‘种地不用交钱了,终于能喘口气了’。但这还不够,现在的农业扶持,要比取消农业税走得更远——不仅要‘不向农民要钱’,还要‘给农民送实惠’‘帮农民谋发展’。”

李泽岚提出了三项具体建议:一是大幅提高农业补贴标准,将粮食生产综合补贴从每亩60元提高到150元,重点向种粮大户和小农户倾斜,同时建立补贴与农资价格、粮食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农民种粮不亏本;二是简化补贴申请流程,推广河南建安区“合作社统一代办”“村级一站式服务”的经验,建立跨部门的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让补贴在两个月内直达农户账户;三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农村水利、仓储物流等设施,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又消化工业过剩产能,但要避免“重建设、轻维护”,确保设施能真正服务农民。

“农业是国之根本,这句话不是一句口号。”李泽岚最后总结道,“只有让农民种粮有收益、有尊严,让农村有发展、有活力,农业才能持续发挥‘稳大局’的作用,国家才能在面对各种经济风险时,始终保持稳定和强盛。我们制定政策,要多想想河南老乡们‘丰收不增收’的无奈,多想想青石乡农民‘守着土地没奔头’的迷茫,把每一分扶持资金都用在刀刃上,真正让三农从‘付出者’变成‘受益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泽岚坐下后,会议室里响起了掌声。张建军看着他,眼里满是赞许:“泽岚同志的发言很有深度,既梳理了历史,又结合了基层实际,提出的建议也很具体。三农为国家四次‘软着陆’做出的贡献,确实值得我们铭记和回报。接下来,综合处要以泽岚同志的分析为基础,结合各地调研情况,牵头制定农业扶持政策的具体方案,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到实处。”

散会后,张红梅走到李泽岚身边,拍了拍他的肩:“泽岚,今天说得很好,把三农的‘价值’说透了。以后在政策制定中,就要保持这份对农民的敬畏和担当。”

李泽岚点点头,心里满是振奋。他知道,自己的发言只是一个开始,要真正推动农业扶持政策落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他有信心,只要坚持“农为邦本”的理念,只要心里装着农民的需求,就一定能为三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出会议室,夕阳已经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农业部办公大楼上,显得格外庄严。李泽岚看着楼前“为人民服务”的石碑,想起苏振邦老红军笔记里的话:“农民是国家的根,农业是国家的本,忘了根、丢了本,国家就站不稳。”他握紧拳头,在心里暗暗说:“爷爷,老乡们,我一定会努力,让农业真正成为国之根本,让农民真正过上好日子!”

回到四合院,苏晴早已做好了晚饭,看到他回来,笑着问:“今天研讨会怎么样?看你一脸振奋的样子,肯定有收获。”

李泽岚坐下后,把会议上的发言和张司长的指示讲给苏晴听,语气里带着激动:“晴晴,我觉得自己越来越明白‘三农’的意义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坚持为农民发声,推动政策向农村倾斜,不辜负那些为国家付出的老乡们。”

苏晴给他夹了一筷子菜,眼里满是支持:“我相信你,你从来都是说到做到。不过也要注意身体,别为了工作累坏了。”

李泽岚点点头,拿起筷子,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守住“为农民谋利、为农业尽责”的初心,就一定能在农业部的岗位上,为“农为邦本”这四个字,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