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06章 三农

从窑洞到省府 第106章 三农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11年7月中旬,北京的盛夏裹挟着闷热的水汽,农业部农业产业司综合处的办公室里,空调凉风虽足,李泽岚却始终觉得心头沉甸甸的。河南调研带回的不仅是那份厚厚的补贴政策报告,更有粮农们“丰收不增收”的无奈眼神,这让他在处理日常工作之余,总忍不住翻开案头的资料,想从更深处读懂“三农”——这个被称作国家经济“稳定器”与“缓冲阀”的领域,究竟承载着怎样的重量。

“泽岚,又在看老资料啊?”张红梅路过他的办公桌,看到他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史》,忍不住打趣,“河南调研回来,你这钻研劲儿更足了。”

李泽岚抬起头,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笑着说:“张处,这次去河南,看到老乡们种粮的辛苦,总觉得自己对‘三农’的理解太浅了。回来后想多看看历史,搞明白咱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里,三农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他指着书中“1950年代工农产品剪刀差”的章节,语气带着困惑:“您看,建国初期咱们国家要搞工业化,就通过压低农产品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让农村为城市和工业积累资金,这是不是相当于把工业发展的压力转嫁给了农民?”

张红梅在他对面坐下,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语气凝重:“你说得没错。咱们国家几次面临经济危机和生产过剩时,三农都成了‘缓冲阀’,只不过每次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你要是感兴趣,不妨梳理一下建国后的几次关键节点,就能明白三农的‘牺牲’与‘贡献’有多沉重。”

张红梅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李泽岚的思路。接下来的半个月,他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研究中——泡在部里的资料室,翻阅《中国经济史》《三农问题研究》等着作;登录学术数据库,下载相关论文;甚至利用周末,去北京图书馆查阅当年的政策文件和统计年鉴。每次看到关键处,他都会结合青石乡的经历做批注,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既有理论梳理,也有基层视角的思考。

经过梳理,他清晰地勾勒出四次经济危机中,国家将生产过剩等问题向三农转嫁的脉络,每一次都让他对“三农”的分量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一次是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工业基础薄弱、外汇短缺的困境,为了快速推进工业化,国家通过“统购统销”政策,人为压低粮食和棉花等农产品收购价,同时抬高化肥、农机等工业品售价,形成“工农产品剪刀差”。李泽岚在资料中看到,1957年至1962年,通过剪刀差从农村抽取的资金约200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家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总和。“这意味着农民用自己的粮食和汗水,为国家工业化铺了路。”他在笔记中写道,想起青石乡老周叔说过,他父亲那辈人,每年交公粮时都要挑最好的粮食,自己却常常吃不饱,“那时候的农村,承载的是国家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农民牺牲了眼前的利益,换来了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

第二次是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城市工业快速发展,出现了轻工产品过剩的问题。为了消化过剩产能,国家提出“农村市场是个大天地”,通过“家电下乡”的雏形模式,组织工业品下乡销售,同时鼓励农民发展乡镇企业,承接城市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李泽岚查阅数据发现,1990年,农村市场消化了全国60%的自行车、50%的缝纫机和40%的洗衣机。“表面上看,这是激活农村市场,实际上是让农村承接了城市的过剩产能。”他在笔记中分析,“乡镇企业确实带动了部分农民增收,但也带来了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而且大部分利润最终流向了城市,农民只是获得了微薄的工资。”这让他想起青石乡早年也办过小型造纸厂,后来因为污染严重被关停,不少农民失去工作,“那时候的农村,成了城市工业的‘蓄水池’,既消化了过剩产品,又吸纳了剩余劳动力,却也付出了环境代价。”

第三次是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出口受阻,工业生产过剩问题加剧,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此时,国家提出“小城镇大战略”,鼓励农民在农村建房、发展特色农业,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以工补农”的方式,消化钢铁、水泥等建材过剩产能。李泽岚看到,2000年至2005年,农村建房消耗了全国40%的水泥和30%的钢材,农村公路建设吸纳了大量返乡农民工。“这一次,农村不仅是劳动力的‘缓冲带’,更是建材过剩产能的‘消化场’。”他感慨道,想起青石乡2003年修通村公路时,不少返乡农民工参与施工,虽然挣了些钱,但工资被拖欠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民用自己的积蓄建房、用劳动力修路,帮助国家渡过了经济难关,可他们的权益保障,却常常被忽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四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口大幅下滑,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再次凸显,数千万农民工失业。国家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农村建设,同时大规模推进“家电下乡”“汽车下乡”,通过补贴鼓励农民消费,消化工业过剩产能。李泽岚查阅资料发现,2009年至2011年,“家电下乡”累计销售家电1.6亿台,拉动消费近4000亿元;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吸纳了2000多万农民工就业。“这一次,三农的‘缓冲阀’作用更加明显,既消化了过剩产能,又稳定了就业。”他在笔记中写道,但同时也注意到一个问题:“家电下乡”的产品中,不少是城市淘汰的旧型号,农民花了钱却买不到优质产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分项目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问题,后续运营困难。“这说明,虽然政策初衷是好的,但在执行中,农民的真实需求还是被放在了次要位置,三农依旧是‘被动承接’,而非‘主动受益’。”

半个月的学习,让李泽岚的心情越发沉重。他把四次危机的梳理整理成一份《四次经济危机中三农角色演变分析》,在文末写下自己的感悟:“三农始终是国家经济的‘压舱石’,每当城市和工业面临困境,农村都会成为‘缓冲阀’和‘蓄水池’,农民用自己的土地、劳动力和消费,承接了过剩产能,分担了经济压力。但这种‘转嫁’,往往以牺牲农民利益、忽视农村发展为代价,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发展滞后。如今,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核心就是要改变这种‘被动承接’的局面,让三农从‘牺牲者’变成‘受益者’,让农民真正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这天晚上,李泽岚回到四合院,苏晴看到他疲惫却眼神明亮的样子,笑着问:“又在研究你的‘三农课题’?饭都快凉了。”

李泽岚坐下后,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感悟讲给苏晴听,语气里带着几分激动:“晴晴,以前我在青石乡,只知道要让老乡们增收,却不知道三农在国家经济里扮演着这么重要又这么‘委屈’的角色。以后在农业部工作,我一定要多为农民发声,推动政策向农村倾斜,让三农不再只是‘缓冲阀’,更要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苏晴握住他的手,眼里满是支持:“我相信你能做到。你在河南调研时,为了老乡们的补贴问题那么较真,现在又花这么多时间研究三农历史,就是因为你心里装着农民。”

李泽岚点点头,心里暗暗下定决心。第二天上班,他把自己整理的分析材料交给张红梅,张红梅看完后,对他赞不绝口:“泽岚,你这份分析太透彻了!不仅梳理了历史脉络,还结合了基层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这对我们制定政策很有参考价值。接下来,部里要制定‘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你可以把这些思考融入进去,争取让政策更多地向农民利益倾斜,避免三农再次成为‘被动承接’的对象。”

得到张红梅的认可,李泽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知道,改变三农的“被动地位”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自己坚持从基层实际出发,从农民需求出发,在政策制定中多一份考量、多一份担当,就一定能为三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石乡老乡们的笑容,在更多农村绽放。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