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07章 继续

从窑洞到省府 第107章 继续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李泽岚和苏晴去拜访第二位老战友——孙长林。孙家住在海淀区的一个老式家属院,楼道里贴着“邻里互助”的老标语,墙面上还有当年用红漆写的“为人民服务”,虽已褪色,却依旧醒目。孙长林的儿子孙建军在门口迎接他们,他穿着军装,是某部的团级干部,笑着说:“小晴、泽岚,快进来,我爸一早就起来收拾,说要给你们看他当年的扶贫笔记。”

孙长林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穿着一身中山装,胸前别着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他今年85岁,听力有些下降,说话声音洪亮,看到两人进来,立刻起身:“小晴,泽岚,坐!听说泽岚拒绝了大企业的低价收购,保住了老乡们的利润,好样的!有你爷爷当年的风骨——当年在朝鲜战场,他为了掩护伤员,腿被子弹打穿,硬是拖着伤腿把人背了下来,从不为自己谋私利。”

孙长林与苏振邦是抗美援朝时的“生死兄弟”,上甘岭战役中,两人在同一个坑道里坚守了七天七夜。后来,孙长林转业到民政部,深耕农村低保与扶贫领域,退休前是民政部常务副部长。“我搞了一辈子扶贫,最清楚老乡们的难处——不是不想干,是没门路、没技术、没保障。”孙长林看着李泽岚,语气郑重,“你在青石乡办薯条厂,不仅给老乡们找了门路,还搞了‘党员联户’,帮他们解决技术、销售的问题,这就是最好的扶贫。”

他从书房拿出一沓厚厚的文件,封面上写着《全国农村产业扶贫调研报告(1990-2005)》,里面夹着不少老照片——有孙长林在贵州山区跟老乡们一起种果树的场景,有他在甘肃农村给老乡们讲低保政策的画面,还有他跟苏振邦一起在田间地头商量扶贫办法的合影。“这是我退休前做的调研,跑了全国18个省、56个贫困县,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孙长林翻着报告,指着其中一页说,“你看,凡是产业扶贫搞得好的地方,都有三个特点:一是带头人靠谱,真心为老乡办事;二是利益联结紧密,老乡能从产业中持续受益;三是政策配套到位,解决技术、资金、销路的难题。你到了农业部,要多推动这方面的政策,让更多地方学到青石乡的经验。”

他还特意拿出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苏振邦和他在河北农村的田埂上,两人蹲在地上,手里拿着谷穗,正在跟老乡们讨论收成。“这是1986年,你爷爷跟我去河北搞扶贫,看到老乡们种的谷子产量低,就从农业研究所请来专家,教老乡们科学种植,当年产量就翻了一番。”孙长林看着照片,眼里满是怀念,“你爷爷常说,扶贫不是给老乡们送钱送物,是给他们‘造血’的本事,让他们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泽岚,你要记住,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要守住这份初心。”

中午,孙长林留两人吃饭,餐桌上摆满了家常菜,孙建军笑着说:“泽岚,尝尝我爸做的红烧肉,这是他当年在农村跟老乡学的,说要不是当年跟着老乡学做饭,在坑道里早就饿肚子了。”孙长林也笑着说:“当年在农村,跟老乡们一起做饭、一起吃饭,感情才深。现在搞农村工作,也要多跟老乡们坐在一条板凳上,听他们说心里话,这样才能把事办好。”

下午,两人去拜访第三位老战友——周建国。周家住在西城区的一处老宅院,院子里种着一棵石榴树,枝繁叶茂,挂满了青涩的果子。周建国今年80岁,精神矍铄,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气质儒雅,看到两人进来,笑着说:“小晴、泽岚,快坐,我刚整理完你爷爷当年的一些资料,正想给你们看看。”

周建国与苏振邦是建国后一起参与土地改革时认识的,两人背着铺盖卷,走遍了河北、山东的几十个农村,挨家挨户了解农民的土地诉求。后来,周建国进入国务院研究室,成为农业经济政策研究领域的专家,退休前是资深研究员。“我跟你爷爷一起搞土改时,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农村的事,得听农民的意见,不能拍脑袋决策。”周建国给两人倒了杯茶,语气平和却带着分量,“当年分土地,有的地方想‘一刀切’,按人头平均分,但老乡们有意见——有的家里劳力多,想多种点地;有的家里老弱多,想少种点地,多搞点副业。后来,我们就搞‘自愿组合、按需分配’,老乡们自己商量,反而把事办得顺顺当当。”

周建国拿出厚厚的一沓政策解读材料,里面有他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分析,也有他对各地农业产业案例的点评。“你到了农业部,要先懂政策,再懂农村。”周建国指着材料说,“比如中央提‘乡村振兴’,核心是‘产业振兴’,但各地情况不一样,不能搞‘一刀切’——平原地区适合搞规模化农业,山区适合搞特色种植养殖,城郊适合搞休闲农业。你在青石乡搞薯条产业,就是结合了当地的资源优势,这就是‘因地制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还拿出自己写的《农业政策制定方法论》,里面详细记录了如何把基层经验转化为政策——从调研、总结,到征求意见、试点推广,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方法和案例。“政策制定不是‘闭门造车’,要先下去调研,把基层的好经验找出来;再组织专家论证,看看哪些能推广;最后还要试点,在实践中完善。”周建国看着李泽岚,语重心长地说,“你在青石乡的经验很宝贵,但不能直接照搬,要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比如‘党员联户如何落地’‘合作社如何与市场对接’,把这些写进政策,才能让更多老乡受益。”

从周家出来时,夕阳已经西下,余晖洒在胡同里,给青石板路镀上了一层金色。李泽岚手里拎着满满的笔记、手册和调研报告,心里沉甸甸的——这两天的拜访,每位老战友都倾囊相授,从基层实践到政策制定,从群众工作到全局思维,句句都是干货,比在党校学三个月都管用。

苏晴看出他的感慨,笑着说:“爷爷的老战友们,都是真心想帮你。他们这辈人,一辈子都在为老百姓做事,就盼着后辈能把这份初心传下去。”

李泽岚点点头,看着手里的资料,又想起苏振邦老红军的照片和那只旧水壶,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到了农业部,一定要守住“为民务实”的初心,把基层的声音带上去,把惠民的政策落下来,不辜负老红军的期望,不辜负苏家的家风,更不辜负青石乡老乡们的信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