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06章 老战友

从窑洞到省府 第106章 老战友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北京西城区的胡同还浸在晨雾里,青石板路被露水打湿,踩上去带着微凉的湿意。李泽岚跟着苏晴拐进深处一条窄巷,尽头一座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隐在槐树叶间,院门口没有任何标识,只挂着两盏褪色的红灯笼,与周边民居浑然一体——若不是苏晴引路,没人能想到,这里住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苏明远,那位手握经济领域实权,却始终低调的“红二代”。

“到了。”苏晴推开虚掩的院门,院子里瞬间飘来月季与葡萄藤混合的清香。苏明远正蹲在花坛边修剪枝叶,穿着一身熨帖的深灰色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上一块老旧的机械表,表链磨得发亮,却透着常年佩戴的温润。听到动静,他直起身,转过身时,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目光落在李泽岚身上,没有身居高位的疏离,只有长辈对晚辈的接纳:“回来啦?泽岚一路辛苦,快进屋。”

李泽岚上前一步,递过手里的布包,语气自然又郑重:“爸,这是青川老乡自己做的手工豆豉,还有刚出的番茄味薯条,您和妈尝尝。”自6月1日青川婚礼后,他便彻底改口,这声“爸”说得坦荡,没有了此前的局促——苏家虽为“红二代”家庭,却从无门第之见,这份接纳让他心里踏实。

苏明远接过布包,随手放在廊下石桌上,笑着招呼两人进屋。堂屋内,墙上挂着一幅黑白照片,照片里的老人穿着军装,身姿挺拔,眼神锐利如鹰,胸前佩戴着三枚军功章,正是苏晴的爷爷苏振邦——那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五年前去世时,前来吊唁的老战友挤满了胡同。照片旁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摆着一个旧军用水壶,壶身上刻着“苏振邦”三个字,壶嘴有些变形,是当年过草地时被炮弹碎片砸中的痕迹。

“爷爷的水壶,我爸一直留着,说这是苏家的‘传家宝’。”苏晴走到照片前,用软布轻轻擦拭相框,“爷爷常说,这水壶跟着他喝过雪山水、喝过稻田水,见证过老百姓从受苦到过好日子,比啥都金贵。”

这时,张慧端着一盘樱桃从厨房出来,她穿着素雅的棉麻连衣裙,戴着一对小巧的珍珠耳钉,头发梳得整齐,用一支翡翠发簪固定,举手投足间透着世家夫人的雍容,却又带着寻常母亲的温和:“泽岚、小晴,快坐,刚买的樱桃,甜着呢。”

“妈,您别忙了,我们不累。”李泽岚起身打招呼,这声“妈”让张慧笑得眉眼弯弯,连忙把樱桃盘放在桌上,又转身去倒茶:“路上坐高铁久了,喝点茶解解乏,这是你爸特意让人从杭州捎来的明前龙井。”

苏明远坐在沙发上,看着李泽岚,语气沉稳地开口:“泽岚,这次调你去农业部,是组织对你的认可,但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你在青石乡干了三年,知道老乡们最缺啥、最盼啥——缺技术、缺销路、缺靠谱的带头人,这些是基层的‘痛点’。但农业部面对的是全国农业发展的大盘子,你要尽快转变思路,把青石乡的‘小经验’,变成能推广的‘大办法’,不能只盯着一个乡的薯条厂。”

李泽岚认真点头:“爸,我明白。在青石乡时,我发现很多农村产业都卡在‘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上面的政策很好,但到了基层,要么水土不服,要么执行走样。以后到了农业部,我会把基层的真实情况反映上去,也会推动政策更接地气,让老乡们真正受益。”

苏明远满意地点头,从书房拿出一个旧牛皮纸信封,递给李泽岚:“这里面是你爷爷生前整理的笔记,他当年在陕北搞大生产,在河北推广农业技术,笔记里记的全是田间地头的‘土办法’——怎么教老乡选种、怎么修水渠省水、怎么跟老乡打交道才能让他们信服。没有大道理,却都是实在经验,或许能帮你更快找到‘基层’和‘宏观’的结合点。”

李泽岚双手接过信封,指尖触到纸张的粗糙质感,仿佛能感受到老红军当年在油灯下记录的场景——笔记纸页泛黄,边缘有些磨损,上面的字迹遒劲有力,偶尔还有几滴褐色的污渍,是当年不小心溅上的泥水。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沓笔记,更是苏家“为民务实”家风的传承,是苏明远和张慧对他的期许。

当天下午,按照苏明远的安排,李泽岚和苏晴先去拜访第一位老战友——住在隔壁胡同的赵志远。赵家的院子比苏家更朴素,院门口种着两棵老槐树,树荫下摆着一张石桌、两把石凳,石桌上还放着没下完的象棋。听到敲门声,赵志远的老伴打开院门,她穿着蓝布褂子,头发花白却梳得整齐,笑着招呼:“小晴、泽岚来啦!快进来,老赵一早就念叨你们,说要给泽岚讲讲当年搞合作社的门道。”

赵志远正坐在堂屋的藤椅上看《农村工作通讯》,戴着一副老花镜,手里拿着一支铅笔,时不时在报纸上划重点。他今年82岁,身形有些佝偻,却精神矍铄,看到两人进来,立刻放下报纸,摘下老花镜,笑着起身:“泽岚,可算把你盼来了!你在青川搞的‘党建 合作社 农户’,我听明远说了,这路子走得对!当年我在河北搞农业合作社,跟你现在差不多,都是从‘让老乡信得过’开始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赵志远拉着李泽岚坐在藤椅上,自己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对面,打开了话匣子。他1939年参军,跟苏振邦在同一个连,后来一起转业到地方,深耕农业领域几十年,退休前是农业部副部长。“那时候搞合作社,比现在难多了。老乡们刚分了土地,对‘集体’俩字犯嘀咕,怕把地交出去,最后啥也落不着。”赵志远手里比划着,眼神里带着回忆的光芒,“我和你爷爷,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敲门,白天帮老乡种地、收粮,晚上就在煤油灯底下算账——把合作社的盈利怎么分、风险怎么担,一笔一笔算清楚,让老乡们看得明明白白。后来,第一批入社的老乡挣了钱,其他人一看,主动找上门来,合作社就慢慢搞起来了。”

他从里屋拿出一个旧木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本泛黄的工作手册,封面上写着“农业合作社工作笔记 1958-1980”。“这是我当年的笔记,里面记了不少‘土办法’——比如怎么选合作社带头人,要选‘家里穷、肯吃苦、威望高’的;比如怎么定分红比例,要让老乡‘多劳多得,少劳不少得’;还有怎么跟企业打交道,不能让企业把利润都赚走,得给老乡留足甜头。”赵志远把手册递给李泽岚,“你拿去看,说不定能用上。到了农业部,别总坐在办公室看报表,多下去跑跑,脚踩在泥土里,才能知道政策合不合老乡的心意。”

李泽岚接过手册,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还有不少手绘的合作社组织结构图、分红计算表,甚至还有老乡们的签名画押。他知道,这本手册比任何政策文件都珍贵,连忙道谢:“赵爷爷,谢谢您,这本笔记我一定好好学,以后有不懂的,还得向您请教。”

“请教啥,都是为了老乡们好。”赵志远摆摆手,又跟李泽岚聊起现在的农村产业问题,“现在很多地方搞合作社,搞着搞着就变味了——要么成了村干部的‘私人企业’,要么被外来资本控制,老乡们只能挣点辛苦钱。你在青石乡做得好,守住了‘老乡利益第一’的底线,以后在农业部制定政策,一定要把这一条写进去,让合作社真正成为老乡们的‘靠山’。”

从赵家出来时,已是傍晚。赵志远的老伴非要塞给他们一袋子自己腌的咸鸭蛋,笑着说:“泽岚,拿着尝尝,这是你赵爷爷教我腌的,跟当年他在河北给老乡们腌的一个味。以后常来,让你赵爷爷多给你讲讲农村的事。”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