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525章 鲁堕三都11:为何鲁国三桓最终决定中止堕都?

季孙斯和叔孙州仇没有多说话,关于堕城一事,他们是支持的,而且一切由孔子在主导。

仲由率军出征了。按仲由的计划,对成邑就应该围而不攻,直到城内断粮,成邑也就不攻自破。

或者,想办法引诱公敛处父率军出城,与鲁军一战,在城外将成邑军队击溃,同样可以解决问题。

但公敛处父并不是公山不狃,他绝无反叛国家、反叛孟氏之意。他把成邑军民召集起来,悲愤道:“阳并非乱臣贼子,从未想过反叛,但朝中小人当道,行所谓堕城之举,实在毁损我成邑之安全,阳绝不答应!

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既然仲由率军来侵犯我成邑,阳在此与各位盟誓:愿背负任何罪名,唯守住成邑!”

成邑军民士气大振,除了军队外,全城民众都积极主动参与成邑保卫战,将大量的油、石、箭、木等运上城头,紧闭城门,严阵以待!

仲由率军围了成邑半月,每天遣人在城下叫阵,但公敛处父理也不理,坚守不出!

那就强攻吧!

仲由下令猛攻成邑。成邑虽无费邑那样的规模,但公敛处父经营多年,早就将成邑建成了一个固城。仲由连攻数日,除了每次发起进攻牺牲一批将士外,成邑岿然不动,固若金汤。

仲由无计可施,拿不下成邑倒也并不能完全怪仲由没有帅才。成邑本就城高墙坚,且成军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城防工作准备充分。

邑宰公敛处父更是极富谋略,他相信鲁军坚持不了多久!

鲁军绝大多数将士都认为堕城之举实属自废武功之举,自古至今,列国诸侯,只听说过有加固城墙的,没有听说过要拆除城墙的。鲁军无非是听命行事,将士们得到的命令是平叛。

但成邑哪有一点叛乱的样子?

成邑,无非是不想执行堕城这种愚蠢的命令而已。

再加上久攻不下,鲁军士气低落。仲由更非是行伍出身,他在军中的影响力低得可怜,军中校尉甘心听命于他的并不多。

此时,又近年关,将士们都想着回家过年了。

根据公敛处父与仲孙何忌的谋划,仲孙何忌在成功充当了一回影帝后,表面上继续全力支持孔子的堕城令,但暗地里的组合拳也开打了。

首先是鲁定公那边。仲孙何忌多次在鲁定公面前表现着他的忧国忧民之心,一开始是自责,说是三大家族就剩下自己的成邑搞成了这个样子,实在有愧国君。

然后就发发牢骚,说堕城这玩意儿看来是不得民心,毕竟堕一处反一处,全国还有几个城邑需要拆违,看这趋势,估计还得反。

鲁国本就积贫积弱,外围还有齐国这样的强邻,经不起折腾。

民心,是国君最应该看重的。看来,孔夫子的政策有些急功近利了。

孔夫子是有满腔报国热情,但他的政治经验欠缺了些。要知道,虽说这都是孔夫子一手在主导的,但名义上可都是国君的命令。

国君的命令,必须无条件执行。如果有少部分人反对,也属正常。但现在的情况是普遍都在反对堕城。

郈邑之所以能够顺利拆除城墙,并非是郈邑人民支持,而是叔氏自己想要拆除,因为郈邑的侯犯反叛。

费邑的公山不狃虽有不臣之心,但他一直并未公然反叛,堕城令一下,他就反了。

如今,成邑的公敛处父一直没有不臣之心,但堕城令一下,公敛处父就不干了。成邑和费邑,都是被堕城令给逼反的。

三邑堕城后,那其他各邑呢?

民心丧失,国将不国!

鲁定公终于慌了。他本是最坚定支持孔子堕城令的,但被何孙何忌这样一分析,那自己这个国君还能坐得住吗?

自己也太天真了,本想着通过堕城,削弱三桓势力,将公室的威望给提起来,然后就是一点点收归权力,重振公室!

但公室衰落已经一百多年了,鲁国后来的历代国君,哪个不想重振公室?但振得起来吗?

先君鲁昭公的下场,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栗。

如果失了民心,那自己分分钟可被废黜!

在重振公室和保住君位甚至性命面前,鲁定公终于想通了。

那这堕城还要继续吗?

看着鲁定公动摇的样子,仲孙何忌在心里笑了。

公敛处父,不愧为高手。仲孙何忌对自己的这个家臣佩服万分。

接下来,就是统一三桓思想的问题了。

本来,仲孙何忌认为,在废止堕城令上,要让季氏、叔氏的思想统一起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毕竟,季氏、叔氏都拆除了自家的城墙,你孟氏不拆?头上长角了?

但公敛处父给仲孙何忌打了包票:主公,他们肯定会支持。

得到了公敛处父的面授机宜,仲孙何忌心中大定。

在季府,季孙斯、仲孙何忌和叔孙州仇这三大家族宗主聚到了一起。

这是仲孙何忌向季孙斯提出的建议,要解决成邑之乱,看来靠孔子是不现实了,最终得还三大家族出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春秋鲁国风云请大家收藏:()春秋鲁国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大家族之首,当然是季氏的季孙斯。

季孙斯对仲孙何忌抛来的这颗小糖嚼着很享受,于是三巨头聚首,一边喝着好茶,一边关心着国家大事。

“成邑有这么难打么?仲由已经率军攻了三个月了,将士伤亡人数不断扩大,但成邑还没拿下来。”叔孙州仇带着不满的语气道。

季孙斯也摇着头叹着气,仲由是自己的家宰,带着鲁国最精锐的军队去打成邑却打不下来,他这位宗主自然脸上无光。

仲孙何忌悠悠道:“打肯定能打下来,只是据何忌所知,将士多数不愿尽力。”

季孙斯看着仲孙何忌,叔孙州仇也看着仲孙何忌,他们早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但此时仲孙何忌却将士不尽力公然提了出来,这几个意思?

作为鲁国的三大上卿,难道军队的将士不为国尽力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仲孙何忌继续道:“将士不愿尽力,是因为他们都认为堕城对国家不利。将士们经常为国征战,自然懂得加固城墙的重要意义。结果全世界也就我们鲁国居然自己拆除边境重镇的城墙,这岂不是给了敌国机会?让敌国得利,岂不是让鲁国的将士们多了战死于沙场的几率?”

“仲孙大人所言当然有道理,但堕城令是包括吾等三人在内的卿大夫会议上定下的政策,这是国策。此时如果再议堕城不利国家,不合适吧?”季孙斯心头突突跳着,他是执政上卿,国家的重要政令有问题,他的责任重大。

仲孙何忌垂下了头,叹了口气道:“何忌认为,吾等都中计了。”

“中计了?”季孙斯和叔孙州仇异口同声道。

仲孙何忌缓缓抬起头,口气颇冷道:“是的,中了孔子之计!”

见话已说到这个份上,仲孙何忌也就按公敛处父的指点的,将相关利害关系给两位同僚细细作了分析:

堕城的结果,对谁有利?

表面上是为三大家族消除隐患,但所谓的隐患其实根本不在于城高墙坚,而在于家臣是否忠心!费邑虽然连续出面叛乱,郈邑也出现了叛乱,但整个鲁国愈越了城墙规制的还有很多城邑。

叛乱的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在各大家族掌控之下的。

甚至连季氏家族的费邑,如果不是因为堕城令,那公山不狃能反吗?

公山不狃之所以反,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季氏家宰之职给了仲由,而不是劳苦功高且文韬武略的公山不狃。另一个是堕城,堕城意味着削弱费邑实力。

成邑至今都未公开宣称造反,成邑军民只是不愿堕城。别看如今成邑抵抗着国家的军队,但成邑人说了,只要不强令成邑堕城,那成邑仍旧是忠于孟氏家族的,仍旧是鲁国的城邑。

如果坚持堕城,相信三大家族的家臣踞城而反的将越来越多。

这不符合三大家族的利益。

现在的鲁国,说穿了是谁的鲁国?

是三桓的鲁国。堕城意味着国家的防守指数下降,让敌国轻易入侵。受制于敌国,被敌国侵略,在鲁军自身实力不济的情况下,最终只能是屈辱求和,到时割地赔款,损失最大的,还是三桓家族。

总之,堕城对三桓没有直接的利益。

更令人担忧的,是堕城令一旦顺利推行,那意味着孔子的政治势力将极大扩张,一是国君支持,二是作为卿大夫不但掌控国家礼制方面的实权,还有军权也将慢慢被孔子掌控。

孔子本就有才华,治国理政高手,再让孔子掌握更多的权力,原本由三桓掌控的鲁国,必然被孔子以振兴公室的名义,还政于国君。

到时,三桓岂不是受制于国君?

还有,堕城以后,鲁国将可能又有什么动作?

堕城的法礼依据是周礼,既然城墙规制要按周礼来办,那其他方面呢?恢复礼制,意味着三大家族就只能是三个卿大夫而已,三桓列祖列宗努力从国君那里攫取来的权力,将被一点点蚕食,最后必将是国君独大。

一旦国君要来追究三大家族尤其是季氏家族对待国君的历史责任......

季孙斯、叔孙州仇都沉默了。

是的,都中计了。孔子的所作所为,就是在削弱三桓势力,扶持鲁国公室!

那还能让孔子折腾下去吗?

喜欢春秋鲁国风云请大家收藏:()春秋鲁国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