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 > 第43章 泰岳试种,耧适山隈

泰安的山地带着苍劲的石意,灰褐色的岩层从薄土中凸起,像老人嶙峋的筋骨。乔郓踩着碎石坡,裤脚被带刺的山枣藤划出道道细痕,手里的杨木杆时不时拄一下地面——山地陡峭,稍不留意就会打滑。“这地比兖州的丘陵还难种,”他喘着气,看向身边的赵虎,“土薄石多,保水差,老耧车根本扎不进土里。”

赵虎扛着一个轻便的山地耧车模型,是王月瑶连夜赶制的:“王姑娘说,这耧车的铁铧磨得更尖,车架改矮了三寸,适合山地浅播,就是不知道管用不管用。”

山脚下的李家村,农户们围在晒谷场边,眼神里满是怀疑。领头的乡绅刘老爷穿着半旧的绸缎衫,手里捻着佛珠:“乔主事,不是俺们不信你,这山地种了几辈子,最多收两石麦,你说能增到三石,俺们实在不敢试——要是种子瞎了,农具废了,一年的指望就没了。”

人群里,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拄着锄头站出来,是村里的老农技张老倔:“俺种了四十年地,从没听说过山地能高产!你们那耧车看着花哨,指不定一用就散;还有那什么草药拌种,别是把种子弄死了!”

乔郓没急着反驳,激活信息探查扫过身边的山地土壤:

【土壤状态:山地薄层土(土层厚度15-20cm,含石量30%,保水率40%,缺氮少磷)】

【农作难点:播种深度难控制(过深不出芽,过浅易干旱)、灌溉不便(无固定水源,依赖雨水)】

【突破点:苏婉的“耐旱拌种剂”(提升种子抗旱性60%)、王月瑶的“尖铧山地耧车”(适配浅播)、修建“鱼鳞坑蓄水池”(收集雨水用于灌溉)】

“刘老爷,张老爹,”乔郓笑着走上前,“咱们先搞半亩试种田,种子和农具由互助会出,要是没收成,损失算我们的;要是成了,再推广,怎么样?”

苏婉提着药箱走过来,手里拿着两个陶罐:“这是‘耐旱拌种剂’,用黄芪、苜蓿粉熬的,拌过的种子在干旱环境下能多撑五天。这是‘壮根粉’,撒在种穴里,能让麦根扎得更深,扒住石缝里的土。”她打开陶罐,黄褐色的粉末散出淡淡的草药香,“昨天在山脚下试拌了半瓢种子,今天已经露白了。”

张老倔凑过去看,果然看到陶罐边的湿布里,几粒麦种冒出了细小的白芽,比普通种子的芽更粗壮。他眉头皱了皱,没再说话,但眼神里的怀疑少了些。

刘老爷见老倔没反对,也松了口:“行!就按乔主事说的,村西那半亩‘石窝地’给你们试种,俺派两个后生帮忙。”

接下来三天,乔郓带着团队和农户们修整试种田。他们用锄头将石缝里的碎土归拢,挖出一个个直径一尺的“鱼鳞坑”——坑边垒上碎石,像鱼鳞一样排列,既能收集雨水,又能防止水土流失。王月瑶蹲在田埂上,调试山地耧车的铁铧:“尖铧角度再调陡两度,这样能扎进石缝间的薄土,还不会被石头崩坏。”

苏婉则带着两个妇人拌种,她将拌种剂倒在陶盆里,加入温水调成糊状,再倒入麦种,用木勺轻轻搅动:“每斤种子拌二两剂,裹匀了晾干,别晒太狠,不然芽会蔫。”

张老倔拄着锄头在旁边看,见苏婉拌种的动作细致,忍不住问:“这剂子里加了啥?真能抗旱?”

“加了苜蓿粉,”苏婉笑着解释,“苜蓿的根能扎很深,取它的粉拌种,能让麦根学苜蓿的样子,往石缝里钻,找水找肥。张老爹,您种过苜蓿吧?知道它有多耐旱。”

张老倔点点头,没再问话,却悄悄帮着把拌好的种子摊在竹匾里晾晒,动作比谁都小心。

第四天一早,试种田开始播种。王月瑶推着山地耧车走在前面,尖铧轻松扎进薄土,刻度盘调在“一寸深”,麦种均匀地落在种穴里。乔郓跟在后面,用脚轻轻将土踩实,防止种子被风吹干。赵虎则在鱼鳞坑边挖小沟,将坑与坑连起来,形成简易的灌溉网。

播种到一半,天上突然飘起细雨。农户们欢呼着往家跑,乔郓却让大家留下来:“正好试试鱼鳞坑!”雨不大,但密密麻麻下了一个时辰,鱼鳞坑里积满了雨水,碎石垒的坑边没漏一滴。刘老爷站在田埂上,看着坑满的雨水,眼里露出惊讶:“这坑真管用!往年这点雨,早顺着石坡流走了!”

傍晚,雨停了。乔郓坐在晒谷场的石凳上,看着试种田的方向,苏婉递过一碗姜茶:“今天拌种的种子应该都能发芽,张老倔刚才偷偷问我,能不能再给他留些拌种剂,他想试试自家的地。”

“当然可以,”乔郓喝了口姜茶,暖意驱散了山风的凉意,“张老爹是村里的主心骨,他认可了,其他人就好说了。王月瑶,山地耧车还够吗?刘老爷说,村里有十几户想跟着试种。”

王月瑶正在修改耧车图纸,闻言抬头道:“我让兖州的铁匠铺赶制十具,三天就能送来。另外,我在耧车上加了个小漏斗,能同时撒壮根粉,播种施肥一步成,省功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夜里,乔郓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是刘老爷的管家,脸色慌张:“乔主事!不好了!张老倔的孙子掉进山涧了,涧水急,拉不上来!”

乔郓心里一紧,抓起杨木杆就往外跑,赵虎和苏婉也跟着起来。山涧在村西的陡坡下,夜色里,涧水“哗哗”作响,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抓着岸边的水草,随时可能被冲走。张老倔趴在涧边,急得直哭,却不敢下去——涧边湿滑,全是青苔。

乔郓让赵虎找来绳子,系在自己腰上:“拉紧了,我下去救。”他顺着陡坡往下滑,山风刮得脸生疼,脚下的碎石不断滚落。快到涧边时,脚下一滑,他下意识用杨木杆插进石缝,稳住身形,手臂却被石片划了道口子。

苏婉在坡上大喊:“小心!涧水凉,别待太久!”她从药箱里拿出止血布,随时准备包扎。

乔郓抓住水草,慢慢挪到孩子身边,将他抱在怀里,对上面喊:“拉!”赵虎和农户们一起用力,将两人拉上陡坡。孩子吓得哭个不停,张老倔抱着孙子,对着乔郓连连作揖:“乔主事,救命之恩,俺这辈子都记着!”

乔郓擦了擦脸上的水,手臂上的伤口渗着血。苏婉赶紧上前,用清水冲洗伤口,敷上止血药,再用布条仔细包扎:“伤口不深,但山里湿气重,每天换一次药,别感染了。”

第二天一早,张老倔提着一篮刚蒸的玉米饼来到晒谷场,非要塞给乔郓:“乔主事,俺嘴笨,不会说好听的,这饼你收下。你们的新政,俺信了!俺带头推广,谁要是敢反对,俺第一个不答应!”

刘老爷也来了,身后跟着十几个农户,手里拿着锄头:“乔主事,俺们商量好了,全村的山地都按试种田的法子种!你说咋干,俺们就咋干!”

接下来几天,泰安的推广进度明显加快。十具山地耧车送来后,农户们排着队学使用;苏婉的拌种剂不够了,村里的妇人跟着她一起熬制;乔郓和赵虎带着农户们挖鱼鳞坑,山地上很快布满了整齐的“鱼鳞”,像给荒山穿了件新衣裳。

陈默和林砚从兖州赶来时,试种田的麦种已经发芽了。嫩绿的芽苗从石缝间钻出来,顶着细小的土粒,精神抖擞。林砚蹲在田埂边,拿着小本子记录:“出苗率90%,比预期的还高!按这个势头,亩产三石没问题。”

陈默捻着胡须,看着忙碌的农户们,对乔郓道:“泰安的基础打好了,下一步可以往莱芜推。莱芜多煤矿,土地有些板结,正好用苏婉的‘松土草药水’和王月瑶的‘深松耧车’,又是一个新突破点。”

晌午,农户们在晒谷场摆了简单的午饭。玉米饼、炒山菜、野蘑菇汤,都是山地里的特产。张老倔拉着乔郓坐在主位,非要给他夹菜:“乔主事,这野蘑菇是俺早上上山采的,鲜得很,你多吃点。”

苏婉看着乔郓手臂上的包扎,轻声道:“伤口还疼吗?我再给你换次药,加些消炎的草药。”

“不疼了,”乔郓笑着摆手,“这点伤不算啥,能让大家信咱们的新政,值了。”

王月瑶拿着一张新画的“山地农作图”,上面画着鱼鳞坑、山地耧车、麦垄,还有远处的果树林:“等麦子收了,咱们在鱼鳞坑边种上花椒树,既能防虫害,又能给农户多份收入。莱芜的板结地,我想把耧车的铁铧换成双铧,一前一后,深松土壤。”

乔郓接过图纸,看着上面生动的线条,心里满是期待。泰安的推广从最初的质疑,到现在的全员参与,靠的不是强硬的手段,而是实实在在的效果和真心的付出。救孩子的事虽然惊险,却让他和农户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夕阳西下,山地上的鱼鳞坑反射着金光,刚发芽的麦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乔郓和团队坐在晒谷场的石凳上,看着农户们扛着农具回家,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手里拿着用山枣枝编的小篮子。

“明天我和王月瑶去莱芜考察,”乔郓对众人道,“陈先生和林砚留在泰安,指导后续的田间管理;苏婉,你把耐旱拌种剂和松土草药水的配方写下来,交给张老倔,让他教给其他农户;赵虎,你带两个护院,盯着山地的安全,别让碎石滑坡伤了人。”

苏婉从药箱里拿出一个布包,递给乔郓:“里面是消炎的草药膏和防蚊虫的药包,莱芜的蚊子更毒,你带在身上。伤口没好利索,别太用力。”

乔郓接过布包,指尖触到她细心缝的布带,心里暖暖的。山风吹过,带来花椒树的清香,远处的泰岳山影在暮色中渐渐模糊。虽然莱芜的板结地是新的挑战,但看着眼前泰安这片充满希望的山地,看着身边默契的伙伴,他知道,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用心对待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农户,就没有推不开的新政,没有改不好的土地。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